榜樣力量 溫暖城市副中心——2019-2020年北京通州榜樣光榮榜發布

2020-12-20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來源標題:榜樣力量 溫暖城市副中心

北京之東,運河之畔,乘著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的東風,通州區城市形象、人文風貌不斷帶來「驚喜」。城市的發展背後,總是離不開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努力,閃耀著奮進之光的「人」。他們,是我們身邊的榜樣,用溫暖故事,激勵著我們前行。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倡導良好道德風尚,通州區委宣傳部在全區範圍內啟動了「通州榜樣」主題教育活動,選榜樣、樹典型,以榜樣力量激活城市人文溫度,賦能新時代文明實踐。

細品每一個平凡故事,總能「讀」出其中的人性光輝。以善之名,通州區北苑街道濱惠南三街社區居民成雲英,成立「陽光導航」義務指路隊,累計成為6萬人次「迷途」中的「陽光」;以仁之名,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通州院區重症監護室護士長張春花奔赴武漢,留下了最美逆行身影;以孝之名,通州區培智學校教師李榮華結婚20年始終與老人一起生活,寫下一段四世同堂「最美家庭」故事;以愛之名,通州區政協李峰威學雷鋒志願服務委員工作室負責人李峰威要永遠做雷鋒精神的傳承者,帶著雷鋒精神行萬裡路,暖萬千人……

助人為樂

人物:成雲英

成雲英,通州區北苑街道濱惠南三街社區居民。

成雲英曾是一名教師,退休後熱心公益事業,2013年10月主持成立「陽光導航」義務指路隊,在通州西大門交通樞紐地帶上崗,為行人提供指路服務的同時還為行人提供力所能及的便民服務。義務指路隊成立七年來,累計為6萬人次提供了服務。如今,在成雲英的帶領下,這支指路隊逐漸走向規範化,增加了愛心小藥箱、愛心雨傘等便民項目,讓更多的行人、乘客及廣大居民享受到了優質貼心的服務。成雲英曾先後被評為北京市「五星級志願者」「通州區社會領域優秀共產黨員」。

人物:任萬田

任萬田,通州區新華街道如意園社區居民。

如意園甲1號是獨立的院落,82歲高齡黨員志願者任萬田,主動請纓走上疫情防控前線,承包了小院執勤工作,連續90天堅守防疫一線,對出入人員進行嚴格篩查,為社區居民把好了健康安全關。作為已經在這裡居住了20多年的老住戶,任萬田對院內的36戶居民不僅熟識了解,更對小院有著特殊的情感。非典期間,他就以志願者身份主動站出來守護小院,如今再次上崗,任萬田更加認真仔細,細緻登記好每一個人的出行及身體健康情況信息,疫情初期也曾遇到不願意登記的居民,還有居民不理解說他是「老糊塗」,但任萬田在這件事上很堅定,「我守護的是全院居民的健康,必須得登記,說什麼都不行,我不怕得罪人。」春節前夕,與任萬田相濡以沫多年的老伴去世了,面對嚴峻的疫情狀況,老人毅然收起悲傷,積極投身防疫工作,用守護百姓健康的滿腔熱忱,來表達對老伴的無盡思念。

人物:周 靜

周靜,通州區玉橋東裡社區黨總支宣傳委員。

周靜為人熱情、樂於奉獻,61歲的她總是一副活力無限的樣子,她先後加入了五老帶六小工作室、紅袖標治安巡邏隊、指南針文明引導隊、黨風義務監督隊、小巷管家等多個志願服務組織,無懼酷暑嚴寒,堅持上崗,盡心盡責,全身心投入到社區建設中。她是社區活動的排頭兵,是個開心果、調和劑、多面手,她是孩子們眼中慈愛可敬的周奶奶,沒人能看出她還是一位失獨媽媽。她把心底那份深沉博大的愛獻給了社區,她用天使般的笑容向人們傳遞樂觀向上的正能量,在無私付出中收穫別樣的人間至味。

誠實守信

人物:曹玉美

曹玉美,北京花兒朵朵花仙子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創業20年來,曹玉美始終堅持「以人為本,誠信經營」,她拿自己種植、自己修剪的鮮花給客戶品鑑,不摻假、不吹捧;她嚴格把關產品品質,即使蒙受經濟損失,也要將客戶的要求放在第一位……在曹玉美的誠信經營、真誠服務下,公司已開發出1000多種家庭袋裝種子,擁有23項產品專利,經銷商覆蓋全國,在國內B2B線上銷售渠道擁有60%的市場份額,種子產品出口30餘個國家。如今,佔地600畝的花仙子萬花園,已成為人們親近自然、休閒娛樂、科普教育的新選擇。

人物:顧 津

顧津,北京市通州區政協委員,北京企業聯合會、北京市企業家協會副會長,中國質量萬裡行促進會常務理事,四環醫藥控股集團執行總裁,北京四環製藥有限公司董事長。

顧津始終堅持「誠信負責、務實創新、共享合作、追求卓越」16字經營理念,做好每一個產品和服務。她的堅持與付出,換來了成功與卓越。十九年間,公司逐步從單一品類生產到集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在她的帶領下,公司建立了完善的管理體系,秉承遵規守法、誠信經營的理念,內部各環節制定科學、嚴格的制度,把產品和服務質量作為企業最基本的誠信要求,以質量第一、持續改進、顧客至上為質量方針,嚴格執行國家法律、法規、規範及標準,公司總質量目標出廠產品合格率100%,顧客投訴率為0。積極帶領公司全體員工創建「誠信、廉潔」企業。連續兩年被評為「誠信創建企業」,「北京誠信長城杯企業」。

敬業奉獻

人物:杜福棟

杜福棟,通州區永樂店中學校長。

他36年農村從教經歷,20年農村學校校長,經歷了3所不同類型農村學校。積極探索依章管理、名校辦分校、教育聯盟、教育共同體、集團化辦學等,引領學校思想、文化、課程、課題、課堂發展,並輻射周邊。堅守初心,傾心教育。以教書育人為初心,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使命,讓永樂店中學再次起航為己任,紮根農村,以校為家,無私奉獻。不忘初心,攻堅克難。履職漷縣中學,整頓治理,建章立制,依章治校,打造先進學校。籌建北京二中通州分校,開創名校在通州辦分校先河。傾情永樂店中學,老驥伏櫪,責任擔當,引領永樂店中學再出發。戰疫情,他密織校園疫情防控安全網,全面考慮,多措並舉,把各項舉措抓實抓細,為開學安全保駕護航。

人物:霍寶軍

霍寶軍,通州區新華街道如意社區書記、主任。

在新華街道如意社區工作十幾年來,霍寶軍始終把為民服務擺在工作的首要位置,把造福居民作為自己的座右銘。為了更好地給居民辦實事、解難題,他不斷創新工作方法,逐步摸索出了「雙協商」服務機制,為廣大居民搭建了一個當家做主的平臺,使一系列棘手問題得到了圓滿解決,讓如意社區煥發出了新的生機。社區是社會的基礎細胞,社區穩,則天下安。霍寶軍7×24小時傾聽群眾心聲,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以親情服務築牢基層基石,贏得了居民們的交口稱讚。

人物:尹宏大

尹宏大,北京市公安局通州分局治安支隊處置大隊副大隊長。

尹宏大長期在副中心處置一線崗位工作,威武矯健的身影頻頻出現在處置醫患糾紛等各類重大案件的現場。制服手持利刃的兇徒,他臨危不懼;處置持煤氣罐揚言自殺的危急現場,他捨生忘死;維護城市副中心的安全穩定,他恪盡職守……他累計勸下輕生人員90餘人,為3500名外地務工人員協調工資9500餘萬元,先後榮獲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榮獲市級「優秀共產黨員」「首都傑出青年衛士」「北京榜樣·最美警察」等榮譽稱號。尹宏大無懼無悔,勇於擔當,為實現公平正義、守衛一方平安,燃燒著自己的青春。

人物:張 芳

張芳,通州區發改委副主任。

張芳19年如一日,紮根一線,愛崗敬業。她統籌推動重點工程建設,實現建安投資完成額全市第一;她創新項目管理方式,推出分層級集中調度、分行業重點協調及全過程緊密跟蹤法,使16個市級重點工程、503個落實副中心控規重點工程得到有效推進;她紮實做好審批服務,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年均完成各類審批事項200多個,辦結滿意率保持在100%;她積極發揮「傳幫帶」作用,帶領投資科兩度榮獲「全國青年文明號」稱號,成為副中心建設中凝聚青年、團結青年,增強戰鬥力、向心力的主陣地和橋頭堡。

人物:馬 傑

馬傑,通州區北苑街道西關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

2010年,馬傑毅然放棄射擊教練的豐厚待遇,投身到社區建設的大潮中,甘當居民的貼心人、勤務員。歲末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剛調到北苑街道西關社區任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不足兩個月的馬傑,面對這次「大考」,帶領13名社區工作者,合理調配力量織密防護網,整合居委會及物業掌握的居民信息,同步開展排查登記工作;以「黨員帶頭、樓院樓門長層層發動、志願者廣泛參與」模式,發動60餘人早6點至晚10點值守,夜間依靠社區物業、保安等人員力量,實現小區內24小時全監控、無死角;調配社工及志願者支援物業薄弱小區,實現動態監控及每日匯總分析,以縝密、迅捷、紮實、高效的工作確保了轄區百姓零感染。馬傑與同是社工的妻子互相鼓勵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10個月大的孩子一直交給孩子的姥姥幫忙帶。疫情考驗了黨性和民心,危難中,馬傑與居民們心心相連,汩汩暖流驅散了憂慮和恐慌,眾志成城澆灌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新氣象。

人物:張春花

張春花,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通州院區重症監護室護士長。

1月27日,東直門醫院和東方醫院40名醫護人員組成的醫療隊,奔赴湖北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前線。張春花作為隊伍中的一員,出徵當天正是她的生日。到達武漢後,張春花作為護理組組長,一刻不停息,立即與同事梳理各項護理程序,快速對全員進行防護培訓,制定護理操作方案及預案。病房中,她教護士們採用足背動脈採血技術,有效提高了穿刺成功率、減輕了病人痛苦。隔離病房中,張春花堅持不懈講解示範有效呼吸方法,鼓勵病人積極配合治療。在醫療隊裡,張春花帶領隊員們每天仔細觀察病情,收集整理第一手材料,做好護理方面的科學研究,同時,還和每位隊員討論工作困難和難題,無微不至地關心著每一名隊員的生活起居和心理健康。疫情面前,她義無反顧、直奔前線,卻怕年邁父母擔心一直瞞著他們。「精」於專業、「誠」於品德,張春花以善思勤學的幹勁、攻堅克難的魄力、善做善成的定力,向中醫護理行業的頂峰攀登!

人物:鄒 林

鄒林,通州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實驗室副科長。

作為科室為數不多的男同事,平日裡,重活累活搶著幹,同事有困難都會主動幫助,遇到特殊情況主動加班,不怕苦不喊累,利用周末積極參與社區組織的社區環境綜合整治、煙花炮竹禁放宣傳等黨員活動。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200多個日日夜夜,24小時不間斷檢測,他和13名同事一起風雨同舟,整個檢驗團隊完成了通州區的核酸檢測工作,尤其通州區首例新冠肺炎陽性確診病例,他全程參與檢測。疫情期間,在他的帶領下,他所在的新冠檢測組共同譜寫了一曲通州疾控檢驗人的新冠肺炎疫情抗疫進行曲。作為一名黨支部書記,中心實驗室骨幹力量,他舍小家,為大家,始終衝鋒在一線,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作為一名疾控共產黨人的使命與初心。

孝老愛親

人物:闞友宇

闞友宇,通州區潞城鎮黎辛莊村文化組織員。

闞友宇妻子祖籍四川,是獨生女。為了更好地照顧嶽父嶽母,闞友宇把二老接到北京一起居住。老人沒有工作、沒有醫保,面對生活壓力,闞友宇幹起了計程車司機,每天工作19個小時,拼命賺錢養家。2009年,嶽父嶽母先後患病,闞友宇向單位申請了雙班,出車的一天他拼命工作,休息的一天化身「專業護工」,精心照顧半身不遂的嶽父和患有帕金森症候群的嶽母,擦洗餵飯、接屎接尿、康復按摩……無微不至,從無怨言。為了滿足嶽父嶽母的心願,他驅車2000公裡帶老人回到四川老家,慰藉思鄉之情。

人物:李榮華

李榮華,通州區培智學校教師。李榮華家庭很特殊,一家六口,四世同堂。她結婚20年,一直與老人一起生活。她公公腦血栓癱瘓多年,婆婆殘疾,奶奶婆雖身體無恙但已年近百歲。照顧好重病、殘疾、高齡的三位老人成為這個家庭的主旋律。今年女兒高考,給這個特殊家庭平添了一份緊張感,但家庭成員之間互相包容,和睦相處,其樂融融。去年,婆婆查出直腸癌,李榮華在照顧公公、奶奶婆的同時,長期跑醫院為婆婆進行各種治療,對於這個負擔沉重的家庭來說真是雪上加霜。四年前,她娘家爸爸突發腦溢血,術後爸爸左半身嚴重偏癱,落下了癲癇的後遺症。媽媽因長期高血壓身體也不好。工作之餘,她儘可能擠出時間回娘家看望患病父親。去年她們家庭榮獲通州區「最美家庭」榮譽稱號。

人物:馬 傑

馬傑,通州區中倉街道蓮花寺社區居民。

馬傑在通州南大街生活了50多年,不寬敞的院子裡住著祖孫四代六口人。家中有三位高齡老人,個個體弱多病。老伯在兩歲時患上了小兒麻痺,20年前完全喪失行動能力,全靠馬傑照顧。老母親得了三次腦梗,一次比一次重,他除了照顧好一日三餐,還經常開車帶老人出去散心。2014年父親突發心梗,兩年後再次復發成了植物人,馬傑無微不至地照顧直到父親生命的最後一刻。馬傑把孝道化作柴米油鹽的日子,盡力讓老人們無憂無慮,晚年生活有滋有味。他是一根拐杖,撐起老人們的天。

自強不息

人物:歷 蒙

歷蒙,通州區宋莊鎮管頭村村民。

2007年,正在讀高二的花季女孩歷蒙患上腦中雙側聽神經瘤,手術切除左耳聽神經,一臺助聽器濃縮萬籟。她並沒有因此而自暴自棄,一邊與病魔做鬥爭,一邊刻苦學習,參加殘疾人單考單招,繼續她的大學夢。大學四年她刻苦學習,先後多次榮獲國家獎學金、校三好學生、IBM中國優秀學生自強獎學金等榮譽。由於腦中雙側聽神經瘤增大,她又經歷了多次手術,導致聽力完全喪失、面癱、口齒不清、平衡力降低,但她始終沒有放棄對生活的熱愛。2016年,她憑藉優異成績進入一家建築設計公司,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一朵不屈的花在礫石之間從容開放。

人物:劉志軍

劉志軍,通州區西集鎮小辛莊村村民。

他重度殘疾,雙腿無法行走,只能靠雙腿雙拐緩慢移動。但他不屈服於現狀,他撥開了迷霧,從事故帶來的陰影中走出,接受自己重傷的現實,振作起來,保持良好的生活狀態。在得知中央電視臺有電子技術講座後,依靠家人的支持,購買了一臺黑白電視,學習半導體電路基礎知識講座,自學半導體電路方面的知識,開辦家電修理部,依靠維修技術生活,他說:「我的選擇是不錯的,我覺得我還有點用。現在年歲大了,繼續維修著家電,有多少熱就發多少光吧。」他在維修的過程中,不斷學習新的知識,應對新家電維修技巧,不因重殘的身體而自卑,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熱心公益

人物:鄧 帥

鄧帥,通州區政協委員,通州區青創會副會長,通州區新聯會監事長,青聯委員,萬存志願者公益基地創始人,北京萬存項目管理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

在公益的戰線上,他一直身先士卒。2006年起,在工作之餘,鄧帥參加北京綠野公益救援隊,積極開展訓練,參與了北京周邊大大小小近百起山地救援任務,參與救援案例100餘起。2009年起,鄧帥抱著「想為家鄉做點事」的初心回鄉創業,為通州殘疾人捐款、資助聽力障礙的青少年進行人工耳蝸移植、聯合通州區紅十字會參與救助、解決困難人群就業、為中國挑戰珠峰的通州青年募集攀登資金等,多年來不忘初心。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他加入通州藍天救援隊「防疫特別行動組」,身體力行參與到通州區9個街鎮村莊消毒工作,累計消毒戶數62180戶,受益人數達185171人。在企業內部控制方面,鄧帥響應國家號召,對本企業實行居家辦公制度,減少聚集傳播,建立線上工作流程,為區內兄弟企業樹立了榜樣。

人物:李峰威

李峰威,雷鋒生前所在部隊雷鋒班原副班長,北京市通州區政協李峰威學雷鋒志願服務委員工作室負責人。

1988年,李峰威入伍到雷鋒生前所在部隊任雷鋒班副班長,在部隊期間,他與戰友們一起創作了雷鋒班班歌《雷鋒的傳人是我們》。退伍後,雷鋒精神始終伴隨著李峰威。他在中國建築集團開展「雷鋒精神進工地」活動,先後走進一百多個建築工地做雷鋒精神報告,與百萬建築工人分享雷鋒文化。2012年5月,李峰威與全國雷鋒車隊代表共同發起「續走雷鋒路」活動,幾年來,他帶領全國60多個城市的100多支雷鋒車隊和3萬名雷鋒車隊隊員,先後開展「雷鋒精神萬裡行」「全國雷鋒車隊相聚雷鋒城」等大型學雷鋒活動。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李峰威先後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區重大工程項目上組建了二十多支農民工學雷鋒戰「疫」志願服務隊,為國家重點項目復工復產提供了有力的安全保障。4月28日,通州區政協李峰威學雷鋒志願服務委員工作室正式成立,李峰威擔任負責人,學雷鋒的故事又有了新的起點。李峰威說:「我永遠是雷鋒班的一個兵,要永遠做雷鋒精神的傳承者。」

人物:楊愛龍

楊愛龍,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二六三臨床部醫務處主任。

楊愛龍自2000年開始獻血,至今已經累計獻血22次,獻血量合計5600毫升。他以助人為己任,帶領醫院全體員工和部隊官兵積極參與無償獻血,先後共組織了9次集體獻血,獻血總量超過20萬毫升,有力地推動了通州區無償獻血事業發展。在組織獻血活動中,他還多次舉行獻血知識宣傳,普及推廣獻血知識,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獻血觀念。身先士卒,一馬當先,他數十年如一日,為公益事業貢獻著自己的熱血和心力,將愛的種子播撒到每個角落。

特別獎

人物:滿春志、白春愛夫婦

滿春志、白春愛夫婦均為通州區馬駒橋鎮西田陽村村民。

2019年9月11日上午10時許,客廳屋頂突然坍塌,滿春志和1歲8個月的兒子滿玉昂被壓在了下面。滿玉昂從廢墟中被救出時已陷入昏迷,由於腦外傷嚴重,經醫生全力救治21天後宣布:孩子處於腦死亡狀態。悲痛萬分的滿春志夫婦作出了一個重大決定:把兒子的所有器官捐獻出去,為其他孩子爭取更多活下去的可能。小玉昂的心臟、肝臟、雙腎、眼角膜等器官,救治了6名小患者。75萬網友灑淚送別「天使男孩」,滿春志夫婦也被無數網友點讚。一朵花落,六朵花開,滿春志夫婦把心碎留給自己,把最珍貴的生命送給他人,以無私大愛演繹著動人的生死輪迴。

北京之東,運河之畔,乘著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的東風,通州區城市形象、人文風貌不斷帶來「驚喜」。城市的發展背後,總是離不開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努力,閃耀著奮進之光的「人」。他們,是我們身邊的榜樣,用溫暖故事,激勵著我們前行。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倡導良好道德風尚,通州區委宣傳部在全區範圍內啟動了「通州榜樣」主題教育活動,選榜樣、樹典型,以榜樣力量激活城市人文溫度,賦能新時代文明實踐。

細品每一個平凡故事,總能「讀」出其中的人性光輝。以善之名,通州區北苑街道濱惠南三街社區居民成雲英,成立「陽光導航」義務指路隊,累計成為6萬人次「迷途」中的「陽光」;以仁之名,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通州院區重症監護室護士長張春花奔赴武漢,留下了最美逆行身影;以孝之名,通州區培智學校教師李榮華結婚20年始終與老人一起生活,寫下一段四世同堂「最美家庭」故事;以愛之名,通州區政協李峰威學雷鋒志願服務委員工作室負責人李峰威要永遠做雷鋒精神的傳承者,帶著雷鋒精神行萬裡路,暖萬千人……

助人為樂

人物:成雲英

成雲英,通州區北苑街道濱惠南三街社區居民。

成雲英曾是一名教師,退休後熱心公益事業,2013年10月主持成立「陽光導航」義務指路隊,在通州西大門交通樞紐地帶上崗,為行人提供指路服務的同時還為行人提供力所能及的便民服務。義務指路隊成立七年來,累計為6萬人次提供了服務。如今,在成雲英的帶領下,這支指路隊逐漸走向規範化,增加了愛心小藥箱、愛心雨傘等便民項目,讓更多的行人、乘客及廣大居民享受到了優質貼心的服務。成雲英曾先後被評為北京市「五星級志願者」「通州區社會領域優秀共產黨員」。

人物:任萬田

任萬田,通州區新華街道如意園社區居民。

如意園甲1號是獨立的院落,82歲高齡黨員志願者任萬田,主動請纓走上疫情防控前線,承包了小院執勤工作,連續90天堅守防疫一線,對出入人員進行嚴格篩查,為社區居民把好了健康安全關。作為已經在這裡居住了20多年的老住戶,任萬田對院內的36戶居民不僅熟識了解,更對小院有著特殊的情感。非典期間,他就以志願者身份主動站出來守護小院,如今再次上崗,任萬田更加認真仔細,細緻登記好每一個人的出行及身體健康情況信息,疫情初期也曾遇到不願意登記的居民,還有居民不理解說他是「老糊塗」,但任萬田在這件事上很堅定,「我守護的是全院居民的健康,必須得登記,說什麼都不行,我不怕得罪人。」春節前夕,與任萬田相濡以沫多年的老伴去世了,面對嚴峻的疫情狀況,老人毅然收起悲傷,積極投身防疫工作,用守護百姓健康的滿腔熱忱,來表達對老伴的無盡思念。

人物:周 靜

周靜,通州區玉橋東裡社區黨總支宣傳委員。

周靜為人熱情、樂於奉獻,61歲的她總是一副活力無限的樣子,她先後加入了五老帶六小工作室、紅袖標治安巡邏隊、指南針文明引導隊、黨風義務監督隊、小巷管家等多個志願服務組織,無懼酷暑嚴寒,堅持上崗,盡心盡責,全身心投入到社區建設中。她是社區活動的排頭兵,是個開心果、調和劑、多面手,她是孩子們眼中慈愛可敬的周奶奶,沒人能看出她還是一位失獨媽媽。她把心底那份深沉博大的愛獻給了社區,她用天使般的笑容向人們傳遞樂觀向上的正能量,在無私付出中收穫別樣的人間至味。

誠實守信

人物:曹玉美

曹玉美,北京花兒朵朵花仙子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創業20年來,曹玉美始終堅持「以人為本,誠信經營」,她拿自己種植、自己修剪的鮮花給客戶品鑑,不摻假、不吹捧;她嚴格把關產品品質,即使蒙受經濟損失,也要將客戶的要求放在第一位……在曹玉美的誠信經營、真誠服務下,公司已開發出1000多種家庭袋裝種子,擁有23項產品專利,經銷商覆蓋全國,在國內B2B線上銷售渠道擁有60%的市場份額,種子產品出口30餘個國家。如今,佔地600畝的花仙子萬花園,已成為人們親近自然、休閒娛樂、科普教育的新選擇。

人物:顧 津

顧津,北京市通州區政協委員,北京企業聯合會、北京市企業家協會副會長,中國質量萬裡行促進會常務理事,四環醫藥控股集團執行總裁,北京四環製藥有限公司董事長。

顧津始終堅持「誠信負責、務實創新、共享合作、追求卓越」16字經營理念,做好每一個產品和服務。她的堅持與付出,換來了成功與卓越。十九年間,公司逐步從單一品類生產到集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在她的帶領下,公司建立了完善的管理體系,秉承遵規守法、誠信經營的理念,內部各環節制定科學、嚴格的制度,把產品和服務質量作為企業最基本的誠信要求,以質量第一、持續改進、顧客至上為質量方針,嚴格執行國家法律、法規、規範及標準,公司總質量目標出廠產品合格率100%,顧客投訴率為0。積極帶領公司全體員工創建「誠信、廉潔」企業。連續兩年被評為「誠信創建企業」,「北京誠信長城杯企業」。

敬業奉獻

人物:杜福棟

杜福棟,通州區永樂店中學校長。

他36年農村從教經歷,20年農村學校校長,經歷了3所不同類型農村學校。積極探索依章管理、名校辦分校、教育聯盟、教育共同體、集團化辦學等,引領學校思想、文化、課程、課題、課堂發展,並輻射周邊。堅守初心,傾心教育。以教書育人為初心,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使命,讓永樂店中學再次起航為己任,紮根農村,以校為家,無私奉獻。不忘初心,攻堅克難。履職漷縣中學,整頓治理,建章立制,依章治校,打造先進學校。籌建北京二中通州分校,開創名校在通州辦分校先河。傾情永樂店中學,老驥伏櫪,責任擔當,引領永樂店中學再出發。戰疫情,他密織校園疫情防控安全網,全面考慮,多措並舉,把各項舉措抓實抓細,為開學安全保駕護航。

人物:霍寶軍

霍寶軍,通州區新華街道如意社區書記、主任。

在新華街道如意社區工作十幾年來,霍寶軍始終把為民服務擺在工作的首要位置,把造福居民作為自己的座右銘。為了更好地給居民辦實事、解難題,他不斷創新工作方法,逐步摸索出了「雙協商」服務機制,為廣大居民搭建了一個當家做主的平臺,使一系列棘手問題得到了圓滿解決,讓如意社區煥發出了新的生機。社區是社會的基礎細胞,社區穩,則天下安。霍寶軍7×24小時傾聽群眾心聲,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以親情服務築牢基層基石,贏得了居民們的交口稱讚。

人物:尹宏大

尹宏大,北京市公安局通州分局治安支隊處置大隊副大隊長。

尹宏大長期在副中心處置一線崗位工作,威武矯健的身影頻頻出現在處置醫患糾紛等各類重大案件的現場。制服手持利刃的兇徒,他臨危不懼;處置持煤氣罐揚言自殺的危急現場,他捨生忘死;維護城市副中心的安全穩定,他恪盡職守……他累計勸下輕生人員90餘人,為3500名外地務工人員協調工資9500餘萬元,先後榮獲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榮獲市級「優秀共產黨員」「首都傑出青年衛士」「北京榜樣·最美警察」等榮譽稱號。尹宏大無懼無悔,勇於擔當,為實現公平正義、守衛一方平安,燃燒著自己的青春。

人物:張 芳

張芳,通州區發改委副主任。

張芳19年如一日,紮根一線,愛崗敬業。她統籌推動重點工程建設,實現建安投資完成額全市第一;她創新項目管理方式,推出分層級集中調度、分行業重點協調及全過程緊密跟蹤法,使16個市級重點工程、503個落實副中心控規重點工程得到有效推進;她紮實做好審批服務,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年均完成各類審批事項200多個,辦結滿意率保持在100%;她積極發揮「傳幫帶」作用,帶領投資科兩度榮獲「全國青年文明號」稱號,成為副中心建設中凝聚青年、團結青年,增強戰鬥力、向心力的主陣地和橋頭堡。

人物:馬 傑

馬傑,通州區北苑街道西關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

2010年,馬傑毅然放棄射擊教練的豐厚待遇,投身到社區建設的大潮中,甘當居民的貼心人、勤務員。歲末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剛調到北苑街道西關社區任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不足兩個月的馬傑,面對這次「大考」,帶領13名社區工作者,合理調配力量織密防護網,整合居委會及物業掌握的居民信息,同步開展排查登記工作;以「黨員帶頭、樓院樓門長層層發動、志願者廣泛參與」模式,發動60餘人早6點至晚10點值守,夜間依靠社區物業、保安等人員力量,實現小區內24小時全監控、無死角;調配社工及志願者支援物業薄弱小區,實現動態監控及每日匯總分析,以縝密、迅捷、紮實、高效的工作確保了轄區百姓零感染。馬傑與同是社工的妻子互相鼓勵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10個月大的孩子一直交給孩子的姥姥幫忙帶。疫情考驗了黨性和民心,危難中,馬傑與居民們心心相連,汩汩暖流驅散了憂慮和恐慌,眾志成城澆灌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新氣象。

人物:張春花

張春花,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通州院區重症監護室護士長。

1月27日,東直門醫院和東方醫院40名醫護人員組成的醫療隊,奔赴湖北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前線。張春花作為隊伍中的一員,出徵當天正是她的生日。到達武漢後,張春花作為護理組組長,一刻不停息,立即與同事梳理各項護理程序,快速對全員進行防護培訓,制定護理操作方案及預案。病房中,她教護士們採用足背動脈採血技術,有效提高了穿刺成功率、減輕了病人痛苦。隔離病房中,張春花堅持不懈講解示範有效呼吸方法,鼓勵病人積極配合治療。在醫療隊裡,張春花帶領隊員們每天仔細觀察病情,收集整理第一手材料,做好護理方面的科學研究,同時,還和每位隊員討論工作困難和難題,無微不至地關心著每一名隊員的生活起居和心理健康。疫情面前,她義無反顧、直奔前線,卻怕年邁父母擔心一直瞞著他們。「精」於專業、「誠」於品德,張春花以善思勤學的幹勁、攻堅克難的魄力、善做善成的定力,向中醫護理行業的頂峰攀登!

人物:鄒 林

鄒林,通州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實驗室副科長。

作為科室為數不多的男同事,平日裡,重活累活搶著幹,同事有困難都會主動幫助,遇到特殊情況主動加班,不怕苦不喊累,利用周末積極參與社區組織的社區環境綜合整治、煙花炮竹禁放宣傳等黨員活動。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200多個日日夜夜,24小時不間斷檢測,他和13名同事一起風雨同舟,整個檢驗團隊完成了通州區的核酸檢測工作,尤其通州區首例新冠肺炎陽性確診病例,他全程參與檢測。疫情期間,在他的帶領下,他所在的新冠檢測組共同譜寫了一曲通州疾控檢驗人的新冠肺炎疫情抗疫進行曲。作為一名黨支部書記,中心實驗室骨幹力量,他舍小家,為大家,始終衝鋒在一線,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作為一名疾控共產黨人的使命與初心。

孝老愛親

人物:闞友宇

闞友宇,通州區潞城鎮黎辛莊村文化組織員。

闞友宇妻子祖籍四川,是獨生女。為了更好地照顧嶽父嶽母,闞友宇把二老接到北京一起居住。老人沒有工作、沒有醫保,面對生活壓力,闞友宇幹起了計程車司機,每天工作19個小時,拼命賺錢養家。2009年,嶽父嶽母先後患病,闞友宇向單位申請了雙班,出車的一天他拼命工作,休息的一天化身「專業護工」,精心照顧半身不遂的嶽父和患有帕金森症候群的嶽母,擦洗餵飯、接屎接尿、康復按摩……無微不至,從無怨言。為了滿足嶽父嶽母的心願,他驅車2000公裡帶老人回到四川老家,慰藉思鄉之情。

人物:李榮華

李榮華,通州區培智學校教師。李榮華家庭很特殊,一家六口,四世同堂。她結婚20年,一直與老人一起生活。她公公腦血栓癱瘓多年,婆婆殘疾,奶奶婆雖身體無恙但已年近百歲。照顧好重病、殘疾、高齡的三位老人成為這個家庭的主旋律。今年女兒高考,給這個特殊家庭平添了一份緊張感,但家庭成員之間互相包容,和睦相處,其樂融融。去年,婆婆查出直腸癌,李榮華在照顧公公、奶奶婆的同時,長期跑醫院為婆婆進行各種治療,對於這個負擔沉重的家庭來說真是雪上加霜。四年前,她娘家爸爸突發腦溢血,術後爸爸左半身嚴重偏癱,落下了癲癇的後遺症。媽媽因長期高血壓身體也不好。工作之餘,她儘可能擠出時間回娘家看望患病父親。去年她們家庭榮獲通州區「最美家庭」榮譽稱號。

人物:馬 傑

馬傑,通州區中倉街道蓮花寺社區居民。

馬傑在通州南大街生活了50多年,不寬敞的院子裡住著祖孫四代六口人。家中有三位高齡老人,個個體弱多病。老伯在兩歲時患上了小兒麻痺,20年前完全喪失行動能力,全靠馬傑照顧。老母親得了三次腦梗,一次比一次重,他除了照顧好一日三餐,還經常開車帶老人出去散心。2014年父親突發心梗,兩年後再次復發成了植物人,馬傑無微不至地照顧直到父親生命的最後一刻。馬傑把孝道化作柴米油鹽的日子,盡力讓老人們無憂無慮,晚年生活有滋有味。他是一根拐杖,撐起老人們的天。

自強不息

人物:歷 蒙

歷蒙,通州區宋莊鎮管頭村村民。

2007年,正在讀高二的花季女孩歷蒙患上腦中雙側聽神經瘤,手術切除左耳聽神經,一臺助聽器濃縮萬籟。她並沒有因此而自暴自棄,一邊與病魔做鬥爭,一邊刻苦學習,參加殘疾人單考單招,繼續她的大學夢。大學四年她刻苦學習,先後多次榮獲國家獎學金、校三好學生、IBM中國優秀學生自強獎學金等榮譽。由於腦中雙側聽神經瘤增大,她又經歷了多次手術,導致聽力完全喪失、面癱、口齒不清、平衡力降低,但她始終沒有放棄對生活的熱愛。2016年,她憑藉優異成績進入一家建築設計公司,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一朵不屈的花在礫石之間從容開放。

人物:劉志軍

劉志軍,通州區西集鎮小辛莊村村民。

他重度殘疾,雙腿無法行走,只能靠雙腿雙拐緩慢移動。但他不屈服於現狀,他撥開了迷霧,從事故帶來的陰影中走出,接受自己重傷的現實,振作起來,保持良好的生活狀態。在得知中央電視臺有電子技術講座後,依靠家人的支持,購買了一臺黑白電視,學習半導體電路基礎知識講座,自學半導體電路方面的知識,開辦家電修理部,依靠維修技術生活,他說:「我的選擇是不錯的,我覺得我還有點用。現在年歲大了,繼續維修著家電,有多少熱就發多少光吧。」他在維修的過程中,不斷學習新的知識,應對新家電維修技巧,不因重殘的身體而自卑,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熱心公益

人物:鄧 帥

鄧帥,通州區政協委員,通州區青創會副會長,通州區新聯會監事長,青聯委員,萬存志願者公益基地創始人,北京萬存項目管理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

在公益的戰線上,他一直身先士卒。2006年起,在工作之餘,鄧帥參加北京綠野公益救援隊,積極開展訓練,參與了北京周邊大大小小近百起山地救援任務,參與救援案例100餘起。2009年起,鄧帥抱著「想為家鄉做點事」的初心回鄉創業,為通州殘疾人捐款、資助聽力障礙的青少年進行人工耳蝸移植、聯合通州區紅十字會參與救助、解決困難人群就業、為中國挑戰珠峰的通州青年募集攀登資金等,多年來不忘初心。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他加入通州藍天救援隊「防疫特別行動組」,身體力行參與到通州區9個街鎮村莊消毒工作,累計消毒戶數62180戶,受益人數達185171人。在企業內部控制方面,鄧帥響應國家號召,對本企業實行居家辦公制度,減少聚集傳播,建立線上工作流程,為區內兄弟企業樹立了榜樣。

人物:李峰威

李峰威,雷鋒生前所在部隊雷鋒班原副班長,北京市通州區政協李峰威學雷鋒志願服務委員工作室負責人。

1988年,李峰威入伍到雷鋒生前所在部隊任雷鋒班副班長,在部隊期間,他與戰友們一起創作了雷鋒班班歌《雷鋒的傳人是我們》。退伍後,雷鋒精神始終伴隨著李峰威。他在中國建築集團開展「雷鋒精神進工地」活動,先後走進一百多個建築工地做雷鋒精神報告,與百萬建築工人分享雷鋒文化。2012年5月,李峰威與全國雷鋒車隊代表共同發起「續走雷鋒路」活動,幾年來,他帶領全國60多個城市的100多支雷鋒車隊和3萬名雷鋒車隊隊員,先後開展「雷鋒精神萬裡行」「全國雷鋒車隊相聚雷鋒城」等大型學雷鋒活動。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李峰威先後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區重大工程項目上組建了二十多支農民工學雷鋒戰「疫」志願服務隊,為國家重點項目復工復產提供了有力的安全保障。4月28日,通州區政協李峰威學雷鋒志願服務委員工作室正式成立,李峰威擔任負責人,學雷鋒的故事又有了新的起點。李峰威說:「我永遠是雷鋒班的一個兵,要永遠做雷鋒精神的傳承者。」

人物:楊愛龍

楊愛龍,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二六三臨床部醫務處主任。

楊愛龍自2000年開始獻血,至今已經累計獻血22次,獻血量合計5600毫升。他以助人為己任,帶領醫院全體員工和部隊官兵積極參與無償獻血,先後共組織了9次集體獻血,獻血總量超過20萬毫升,有力地推動了通州區無償獻血事業發展。在組織獻血活動中,他還多次舉行獻血知識宣傳,普及推廣獻血知識,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獻血觀念。身先士卒,一馬當先,他數十年如一日,為公益事業貢獻著自己的熱血和心力,將愛的種子播撒到每個角落。

特別獎

人物:滿春志、白春愛夫婦

滿春志、白春愛夫婦均為通州區馬駒橋鎮西田陽村村民。

2019年9月11日上午10時許,客廳屋頂突然坍塌,滿春志和1歲8個月的兒子滿玉昂被壓在了下面。滿玉昂從廢墟中被救出時已陷入昏迷,由於腦外傷嚴重,經醫生全力救治21天後宣布:孩子處於腦死亡狀態。悲痛萬分的滿春志夫婦作出了一個重大決定:把兒子的所有器官捐獻出去,為其他孩子爭取更多活下去的可能。小玉昂的心臟、肝臟、雙腎、眼角膜等器官,救治了6名小患者。75萬網友灑淚送別「天使男孩」,滿春志夫婦也被無數網友點讚。一朵花落,六朵花開,滿春志夫婦把心碎留給自己,把最珍貴的生命送給他人,以無私大愛演繹著動人的生死輪迴。

相關焦點

  • 榜樣力量為城市「加溫」 2019-2020年通州榜樣頒獎典禮舉行
    這句看似像口號的話,通州榜樣李峰威把它變成了現實,30餘年他帶著雷鋒精神行走萬裡路,暖了千萬人。平凡與堅持碰撞,閃耀出奮進之光。在通州,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開場舞《水鼓舞》舞蹈12月17日,在2019-2020年通州榜樣頒獎典禮上,21段暖心故事,21位通州榜樣人物登上舞臺,用平凡故事溫暖這個冬天,也為城市「加溫」。
  • 平凡的感動 2019-2020年通州榜樣揭曉
    12月17日,主題為「榜樣的力量」2019-2020年通州榜樣頒獎典禮在通州區文化館舉辦,22位通州榜樣登上舞臺,講述了一段段暖心故事,溫暖了這個寒冬,也為城市副中心「加溫」。通州區委副書記劉東偉出席典禮。活動開場,6位往屆榜樣代表共同推動了啟動按鈕,開啟2019-2020年通州榜樣頒獎典禮。
  • 北京城市副中心為什麼選在通州?
    中共中央、國務院去年9月批覆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以下簡稱「北京總規」)要求高水平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提出將城市副中心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示範區、新型城鎮化示範區、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示範區。
  • 通州如何變身: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正在編制(圖)
    北京攤大餅式擴張早已難以為繼,而通州城市副中心建設提速,則是打破舊有城市發展模式的標誌。通州作為副中心的提法由來已久,北京甚至規劃了包括通州在內的11個新城,但是這些年來無論是副中心還是新城的建設,都不足以有效分解中心城區的壓力。
  • 2020大運河文化創新創意設計大賽 北京城市副中心起航
    曾在文創領域、文博領域都引起極大轟動的「大運河文化創新創意設計大賽」將於11月10日,在北京市通州會議中心重新起航,並將參賽的文化資源擴大至五大賽道,分別是:非遺賽道、企業和品牌賽道、文旅景區賽道、博物館賽道、北京城市副中心賽道。新的賽道,更高的平臺,使該設計大賽成為2020年最引人矚目的文化活動之一。
  • 《前線》雜誌:北京城市副中心「落地」通州後,如何「生根」
    2016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研究部署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進一步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有關工作,高屋建瓴地回答了「為何建設」「建成什麼樣」「怎樣建設」「必須建好」北京城市副中心等一系列前提性、全局性、關鍵性問題。
  • 2020年度北京餐飲「戰疫榜樣」揭曉
    來源:北京商報作者:郭詩卉 趙馳11月26日,2020年度(第十一屆)北京餐飲品牌大會暨「副中心百姓最喜愛的特色菜」發布會在城市副中心通州舉辦。今年北京餐飲品牌大會以「求生 求變 求新」為主題,評選出了年度「北京餐飲戰疫榜樣」,旨在表彰今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能夠積極自救、勇於擔當、逆勢創新的餐飲品牌。會上,還發布了「副中心百姓最喜愛的特色菜」,以持續拉動通州餐飲消費復甦。
  • 北京城市副中心發布自貿區實施方案
    新華社北京1月1日電 記者從北京市通州區「兩區」建設工作辦公室了解到,《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國際商務服務片區通州組團實施方案》於2020年12月31日發布。方案聚焦運河商務區和張家灣設計小鎮兩大區域建設發展,重點打造「國際金融港」和「國際設計小鎮」品牌。
  • 感動75萬網友「天使男孩」的父母……今天,這21人溫暖整個通州
    12月17日下午,通州區舉行「榜樣的力量」2019—2020年通州榜樣頒獎典禮,感動75萬網友「天使男孩」的父母白春愛、滿春志夫婦榮獲通州榜樣特別獎。評選出的21位通州榜樣們用自己的平凡故事,溫暖整個通州,也為這個冬天「加溫」。
  • 北京城市副中心拉開建設框架
    亞洲最大地下綜合交通樞紐開工、城市綠心今年9月底開園、智慧綜合管廊上半年全部建成……一批有著重大影響的工程紮實推進,標誌著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1月7日,北京城市副中心舉行首場新聞發布會。「城市副中心處處生機勃勃,由打基礎階段邁入拉開城市框架、全面提升城市功能、著力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 通州區委六屆十次全會召開,全力推進北京城市副中心高...
    通州區委六屆十次全會召開,全力推進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 2020-12-08 09: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這些將成為北京城市副中心「打卡地」
    天安門向東30公裡,京杭大運河畔,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設如火如荼。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長啥樣?形如「赤印」的圖書館,「帆船」模樣的博物館,「糧倉」構造的劇院,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正在建設的三大建築外形別致,充滿「未來感」,讓人耳目一新。
  • 今年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資總量為1200億
    無恙蒲帆新雨後,一枝塔影認通州。」今天(11月19日)上午,在第二十三屆京港洽談會投資北京推介會上,通州區政府副區長蘇國斌引用詩人王維珍的詩句,向參會嘉賓推介北京城市副中心。蘇國斌介紹,2020年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投資總量為1200億,佔北京市投資總量的17%。11月19日上午,通州區政府副區長蘇國斌在第二十三屆京港洽談會投資北京推介會上發言。
  • 舊貌換新顏——「人民星雲」遙感衛星看北京城市副中心今夕變化
    人民網北京8月31日電 《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中提出了「一核一主一副、兩軸多點一區」的城市空間結構,其中,這「一副」就是指北京城市副中心。圖:2015年9月,人民星雲衛星遙感觀測顯示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原址面貌。圖:2019年4月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一期工程已建成投用。2019年1月11日,北京市級行政中心正式遷入城市副中心。
  • 領跑全民健身,2020北京城市副中心青年跑圓滿舉辦
    12月5日上午,備受期待的「2020北京城市副中心青年跑」活動,在北京市通州區城市綠心森林公園拉開帷幕。首屆北京城市副中心青年跑活動,由北京團市委機關工作部、通州團區委、北投集團團委、通州區青聯聯合主辦,旨在組織副中心青年感受「藍綠交織、水城共融」的副中心生態格局,踐行「健康工作、快樂生活」文化理念。本次活動得到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北京市公安局通州分局、通州區衛健委、通州區交通支隊等單位的大力支持。
  • 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通州區到底是什麼關係?!
    北京城市副中心在通州,但通州卻不等於北京城市副中心。為什麼?因為北京城市副中心為155平方公裡,通州區卻有906平方公裡。↑北京城市副中心沙盤看到沒?北京城市副中心就是這約155平方公裡的地方!也就是此前規劃的通州新城範圍。
  • 城市副中心 千年之城展開框架
    城市副中心,早已在時不我待、日新月異的建設速度中從規劃藍圖一點點變成現實畫卷。2019年1月11日,北京市級行政中心正式遷入副中心,正是這一恢宏歷史進程中的重大標誌性事件。從孕育到橫空出世再到迅速成長,短短4年時間,北京城市副中心有序拉開建設框架。
  • 幾張圖快速看懂,未來20年通州北京城市副中心發展軌跡
    根據北京2016~2035年的發展規劃,北京未來的發展模式是一個核心、一個主、一對、兩個軸、一個地區。核心:資本職能核心區。主營:中心城市是城市的六個區。
  • 通州副中心的中心是哪裡?
    年底臨近,各個項目都在加速,通州副中心的首個限競房也馬上就要開盤了...之前也給大家介紹過,今兒借著給大家分析項目,重點聊聊通州副中心這個區域。看圖說比較直觀,通州的概念比較大,總共面積有906平方公裡,而真正叫城市副中心的,只是其中的155平方公裡,也就是圖裡紅色大圓圈的區域(注意周圍的紅色線框出了具體的區域範圍)。
  • 北京城市副中心東夏園綜合交通樞紐正式動工
    北京發布11月30日電 記者昨日從通州區了解到,城市副中心多項交通基礎設施有了新進展。東夏園綜合交通樞紐正式動工,建成後將成為城市副中心對外交通與內部交通的核心銜接點。此外,通馬路(京哈高速公路—京津高速公路)道路工程項目也已獲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