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皓宇:成長,我們一直在路上

2021-02-18 臨沂杏園小學

不知不覺入職已有一年多,我的學生們也和我一起從稚嫩的一年級步入了二年級的大門。孩子們在成長,我們杏園小學的每一位老師同樣也在成長,無論是老教師還是年輕教師,為學生努力提升自己的一股衝勁始終擰在一起,在這艱難而漫長的教育修行之路上互相鼓勁扶持,讓這條路的上的一個個黑夜也充滿著溫情。

學校的領導們,也為大家的成長搭橋鋪路,用行動給杏園創設了人人想成長,人人愛成長的濃鬱氛圍,使成長之風吹遍了各個年級組、各個學科組,老師們也用一個個驕人的成績回報了領導們的良苦用心。當講課比賽的喜訊一次次在工作群裡點燃每個老師喝彩吶喊的激情時,大家知道一切的汗水在成長之路中都是值得的。

如果細分一下我這入職一年多所感悟到的成長,我覺得可分為:作為一名老師的成長;作為一名班主任的成長;作為一名語文老師的成長。每一份成長中都有著讓我印象深刻的經歷,正是這些寶貴的經歷見證了我的蛻變,讓我在一點點地變好,也讓我一步步更適應教師這個角色。

首先是作為一名老師的成長。其實作為一名老師的成長很多具體表現和實例都是要通過班主任的身份或者語文老師的身份反映出來的,但老師的身份始終是最基本的,在認同自己教師身份的基礎上再開展各種各樣的工作是一個理所應當的順序。記得剛剛踏入杏園小學的校門時,我就是白紙一張,對學校裡的為人處世,對如何與孩子、家長、同事和領導溝通,都沒有清晰的認識和做法,引導我向前走的只有一句話:實踐出真知。在此期間,還好有領導和同事推薦的幫助熟悉教學工作的書,也有他們分享的親身經驗,這為我摸索前行指明了方向,甚至還有家長給我一罐又一罐「雞湯」,我相信願意把孩子託付一個新老師的他們也一定是為我成長保駕護航的真誠護衛。

但是實踐在我看來永遠是每個人,每個職業做事的最基本的土壤,別人說的再真切,也不如自己親自去嘗試,去思考,去總結。前人為我們走出了看似平坦的路,但每走一步腳下最真實的觸感還是屬於我們自己的,是深是淺,唯有自知。和孩子怎麼去交流,是我這一年多進行的最重要的實踐。每天怎麼面對這群對事事可以說是一知半解而且情緒變化無常的小娃娃,現在我真的覺得這是一門藝術。如果作為老師你能遊刃有餘地去把控他們,稱你一聲「教育大師」完全合情合理。在與孩子這一年的溝通中,雖然我只是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技巧,但我覺得我已經獲得了成為大師的一項最基本的條件,那就是傾情於生,與生有愛。

然後就是作為一名班主任的成長。做一名低年級學生的班主任首先需要的就是耐心,在這方面我覺得自己確實成長了很多,從一開始面對孩子身上瑣事的不知所措,到現在能比較冷靜地去處理,比如當孩子鬧情緒不願意上學時應該怎樣安撫。記得一年級下學期,有一次班裡有個叫鬱蕊涵的女生午休在學屋和一個小朋友鬧彆扭,下午在上學途中就坐地上哭鬧不願回校,學屋老師打電話向我求救,在安排好寫字小課後我就跑去了學校旁的小路,第一眼看到我的學生就那麼坐在地上發脾氣的時候,我的內心竟然沒有絲毫的慌亂,因為雖然此時學屋老師的話完全不能入她耳,但我心底裡堅信她一定會聽我的,經過一個學期嚴慈相濟的教育後,我覺得我正在一步步完成著建立我認為的學生與老師之間最「舒適」的關係——又愛又怕,在一次次撫平孩子情緒的實踐當中,我慢慢在語氣和言辭間找到了一個平衡,那就是用最嚴格的聲音去說最溫柔的話。當我又一次俯下身子用嚴肅的語氣教育鬱蕊涵此時她任性的是與非時,她的哭聲果然漸低,也沒有像甩開學屋老師一樣對我置之不理。在我與她一起成長的過程中相信我們已經逐步建立起了一些默契和信任,在今後的成長中我會繼續用自己的方式和學生們建立以愛為基礎的牢固的關係。還有一個值得我驕傲的地方就是在這一年多無論冬夏,午休時間基本都和學生泡在一起,我用耐心的成長堅持住了這片僅屬於我和孩子們的「秘密花園」的打造。午休主要做的事情有兩件:一件是和學生共同看一部電影或者有教育意義的短片。一二年級的孩子在看視頻的時候一定是有很多詞、句子或是知識難以理解,這時我就變成一位講解員,慢慢的,當他們有不明白的地方也會主動請教王老師,在一番手舞足蹈的解釋後,他們又恍然大悟地繼續看下去,而變成一個大孩子的我也是樂在其中,和天真無邪的孩子們一起分享著歡樂。第二件事就是與學生樂此不疲地談心。我們班在學校吃飯的孩子很多,每個學期都有三十多個,下學期甚至都已經飆升到了歷史最高的39人,因此中午如果我想就最近的觀察或者家長給我的反映找某個學生進行一次談心,基本都可以實現。所以從一年級上學期開始,午休有時也會變成王老師的談心專場,原來我不是不知道怎麼和孩子溝通,不是怕和孩子溝通嗎?那好,我就「逼迫」自己和孩子進行一次又一次的溝通來接受最真實的鍛鍊,從個人愛好談到未來理想,從學校生活談到家庭瑣事,既能不斷提升和學生溝通的效率,還可以更加深入地去了解每一個學生。作為老師,我認為光靠課上那短短40分鐘去判斷學生是遠遠不夠的,特別是班主任,育人的責任遠遠大於教學。一年級的時候和學生談心他們基本都是在懵懂狀態,喜怒哀樂很少反映在表面,但到了二年級再談心,發現孩子們的心思就明顯細膩了許多,很多問題都能反映在他們的情緒上,在這一年當中我還發現老師最怕的就是面對問題時學生一言不發,把所有的心緒都藏在心中,所以為了能打開每一位學生心中的這扇窗,我願意繼續把談心之路走下去,讓耐心也繼續成長下去,當王老師可以在每個學生心中都來去自如的時候,我相信遇到任何問題都能得到化解,再堅硬的冰也能被「教育」二字所消融。

從一開始對管理班級一頭霧水,到現在能慢慢想出一些比較有效的辦法,或者學習老教師的一些已經取得效果的經驗。隱性教育我覺得是應該去重視的一方面,也就是利用教室這個學生日常生活的場所進行適當的「潛移默化」式的教育,任何學校都是生存在一定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之中的,學生長期學習、生活在這種環境裡必然會受到各種價值觀念、輿論導向、處世態度、自然風光等信息的陶冶,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教育。學校教育實踐證明,良好的學習環境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不良的學習環境對學生的身心發展起腐蝕作用。所以優化和美化校園環境,也是美化學生心靈,培養跨世紀接班人的重要教育因素。出於這個原因,我特別重視班級裡黑板報和黑板的使用,一句簡單而深刻的名言警句掛在上面,在適當的時候我會在班級發生的真實事情中直接用這些名言來教育他們,因此即便是年齡很小的孩子也會在耳濡目染中把這一個個道理記住,這一年多下來,我們班的孩子雖然成績並沒有那麼突出,但是如果論懂事明理我覺得應該是名列前茅。在接下來的教育中我還是會以「以理服人,素質為先」來培養自己的學生,一個能真正成為大寫的「人」的人,我認為將來在做任何事的時候都不會掉隊。教育學生,既要審視當下,還要放眼未來。

最後是作為一位語文老師的成長。在專業技能方面我覺得自己的成長空間還很大很大。這一年多,雖然在上課方面有一些自己的理解,也多次在公開課中進行了實踐,但發現想要真正遊刃有餘地去駕馭課堂,還需要下狠功夫去鑽研,一招一式都決定著學生上課能有多少收穫。作為一名男老師,感覺自己還不能特別放得開,一般還是堅持用自己的風格去進行教學。上學期徐萬曉老師用我們班講了兩次《狐假虎威》,在聽課時我覺得他為我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男老師怎麼去合理有度的在講課時釋放自己是一件很難的事情,這需要找到一個平衡點,下一步我還要進一步汲取更多老師,特別是男老師的長處,然後根據自身的特點去尋求改變和突破,作為語文老師成長的重心應該就在這一點上。除此之外,在觀摩了學校裡的名師課堂(如常文萍老師的《漁歌子》,徐娟老師的《東施效顰》,王曉群老師的《小真的長頭髮》等等)之後,我覺得如何設計一節巧妙而紮實的課也是我在這一年多成長中需要突破的難點。這一年裡,我們年級組進行了很多次的集體備課,也和其他年級組的老師進行了切磋和學習,還面向外校老師進行備課展示等等,我個人同樣接受了很多次的鍛鍊,但我仍感覺自己沒有摸清門道,下一步還需要沉下心來,從踏踏實實的學習開始,多讀書,多聽課,多思考,讓自己更加有底蘊,設計出更加精彩的課堂。

成長,我們一直在路上,杏園小學一直在路上。不管過去的時光我們對自己有多少不滿,或是有多少遺憾,這都不能阻擋我們擁有一個更加美好的明天,相信手挽著手,肩並著肩,從不叫苦喊累的杏園之師,始終可以團結一心、互幫互助,在臨沂的小學教育中繼續施展拳腳,為我們這個大家庭獲取更多的榮譽。當然最重要的是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學子,為祖國更加美好的未來充能蓄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實現教育強國的遠大目標!

(作者:臨沂杏園小學  王皓宇)

相關焦點

  • 山東多維體育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皓宇先生專訪
    恰逢韓國黑帶六段羅鍾鉉師範來多維交流,在王皓宇先生的邀請下由羅鍾鉉師範擔任多維跆拳道總館長,全面提升多維的跆拳道教學與管理水平,為儘快改變道館面貌,王皓宇以身作則,與團隊一起學習跆拳道,自此為多維打造出一批優秀的教練師範團隊,並奠定了多維今天獨有的技術體系和文化內涵。
  • 在成長的路上,我們一直相互鼓勵,願我們的友誼長存
    哈哈,我們笑著說,果然還是戀愛高手,然後我們開著玩笑說,那你什麼時候把你家那個娶回來呀。小倩說「不急,不急,等我先把工作穩定下來,再結婚,要不然結了婚,那就不是一個人了,負起的責任就自然多了,到時候會被別人說那個xx是誰的老婆,是xx的媽媽,到時候我們出來聚就不一樣了,你們說是吧?」
  • 成長路上,願你一直善良
    孩子成長路上,我們如何做父母!我一直以為,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是父母心頭肉,當這兩年出現」原生家庭「的影響文章時,看著文章底下的留言,原來,有那麼都的人,曾經,如此的渴望家人的愛!不愛的原因,無奇不有,各種各樣,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不可能的!
  • 我們需要老師您做我們成長路上的拐杖,做我們成長路上的指引著
    我們同屬滄海一粒,對於我們來說我們怕,怕走向人際關係複雜的社會;怕走向錯綜複雜的市場;怕面對艱險與困苦。之所以我們感到自己的存在卑微,渺小,甚至茫然。因為我們的心靈易碎,我們的臂膀無力,我們的腳印淺顯,我們面對困難的態度,可能只是浮雲。
  • 家庭家教家風 | 「家長教育」 我們一直在路上
    家庭家教家風 | 「家長教育」 我們一直在路上 2020-12-24 16: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在你成長的路上,我一直陪伴
    最後,我想送給我兩個女兒一句話,作為新的一年的禮物——在人生這條路上,我會一直伴隨你們成長,直到我慢慢的老去。
  • 共研,共享,共成長,我們一直在路上
    本次教研活動流程:1. 田月芹校長致歡迎詞2.一共分為三個環節,第一個環節,由外國人給我介紹Thanksgiving,第二個環節,由學生來介紹我們中國特殊的節日,第三個環節是groupwork—culture sharing。三個環節緊緊的圍繞著文化藝術周、東西文化碰撞這個背景展開,條理清晰,融入情境,環環相扣。
  • 安全出行丨我們一直在路上
    安全出行丨我們一直在路上 2020-06-09 20: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園本教研,我們一直在路上
    園本教研,我們一直在路上定興縣實驗幼兒園 王美麗園本教研是園所發展缺之不可的必需品,是園所教育質量的助推器。園本教研就像一個活力場,讓教師思維碰撞、腦力激蕩,是教師主動發展、專業發展的牽引機。多年來,縣幼將教師隊伍建設擺在園所建設的突出位置,改善園本教研的思路,聚焦幼兒發展,針對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區角活動、一日生活中發現的問題生成教研主題,充分發揮教研引領作用,促進教師專業化學習與成長,培養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
  • 2020文景「藝文季」:我們一直「在路上」
    陶躍慶由此開始了「在路上」的旅程,在此後30多年裡,他從跨國公司銷售,而成為央視製片人、資深記者、評論員,直至今日仍舊時刻期待著探索陌生而新鮮的廣闊世界。對陶躍慶來說,「在路上」是一種可能,意味著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想像來過生活,可以充分釋放內在熱情,不被偏見和既定生活規則所左右。「在路上」不再是一個書名,而是推倒一切生活束縛的勇氣,是他全部的故事。
  • 隨著外語律動,我們一直在路上
    隨著外語律動,我們一直在路上 或許你還在外語節閉幕式的絢爛奪目中流連忘返;或許你還在各國語言中來回穿梭;或許你還在回憶過去一個月的收穫與快樂······但不要忘記,每一份感動、每一種喜悅都來自演員和幕後工作人員的汗水與付出。
  • 感謝童年時這五首日本動漫歌曲,在我們成長路上一直激勵陪伴!
    每當覺得有必要振作自己的精神時,請靜靜地聽下這首歌,作為被選召的孩子,你只是暫時累了,但你依舊記得內心深處埋藏著的勇氣、友情、誠實、愛、知識、純真、希望、光明,這些東西並沒有在成長的路上被遺忘,恰恰相反,他們被作為你內心中最堅實亦是最柔軟的部分得到珍藏。送給每一位被選召的孩子,在不斷成長的日子裡,展開新的冒險吧!
  • 「行走的中國傳統文化」,我們一直在路上……
    不同於往年的「遠徵」,今年的「五方探非遺」活動將目光鎖定在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數量全國第一的浙江省,以「五方探非遺,我們在浙裡」為主題,兵分五路從東西南北中五個地區開展非遺調研實踐。年近古稀的她因純粹的熱愛,將金銀彩繡事業一直堅持了近五十年。與海寧皮影遭遇的困境相似,史翠珍老師同樣表達了對於寧波金銀彩繡面臨老齡化危機的擔憂,並殷切希望能有更多年輕人加入非遺傳承的陣容中。隨後,團隊參觀了金銀彩繡藝術館中的展廳,其中除了用作裝飾的成品畫,繡娘們更是將金銀彩繡融合進日常生活中,滲透入尋常百姓人家,極力做到藝術生活化,日用品藝術化。
  • 高新教師劉衛:教育行走,我們一直在路上
    編者按:劉衛,安康市高新中學英語組資深教師,省級學科帶頭人,劉衛名師工作室主持人,有豐富的教師培養經驗,近日,劉衛老師結合生平經驗,撰文淺述教師成長之道。世間萬事,無不以道馭術;教師成長,亦不例外。愚以為,教師成長之道有三。
  • 【文明實踐在行動】志願服務,我們一直在路上
    【文明實踐在行動】志願服務,我們一直在路上 2020-12-05 15: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成長路上的好心人
    小學四年級的班主任許石松老師,五年級的歐陽炳梅老師,是我生命中的貴人,他們是我成長路上的指明燈,溫暖了我的一生。我是留守兒童,小的時候還有外婆帶著,二年級下學期後因為外婆去外地帶小表弟了,我被迫跟著大舅生活。寄人籬下的日子不好過,四年級開始,我便執意開始了獨自一人生活的日子。
  • 夢想一直在路上,從未停止過
    在我們追逐夢想的路上,有那麼一幫人,有時候,可能有那麼一刻讓你突然想放棄,但最終你相信了夢想,你堅持了下去。沒有之一,因為熱愛;所以你沒有止步過。在這過程中,雖然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無論結果多麼的糟糕,我們最重要的就是要清楚一點,因為夢想在路上,我們不可能停下腳步。
  • 風雪肆虐,我們一直在路上
    本來日常養護只有十來個人,後來我們增加到40多個人,分成小組,每個小組負責哪一段。江南二站副站長陸守振告訴記者,人員物資都很充足,江南二站所管線的繞城和寧馬劃分為5個片區,並成立3個應急突擊隊共計385人用於應急處置期間調用。
  • 【視頻】我們一直在執行路上,奔赴下一場山海
    【視頻】我們一直在執行路上,奔赴下一場山海 2020-12-04 20: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潮安平安創建·我們一直在路上
    潮安區政法系統五個部門共同開展平安創建工作,聯合騰訊新聞潮州推出潮安平安創建的故事專題,為我們講述在潮安平安創建路上,各政法部門相關崗位為平安創建、為社會穩定作出的努力以及他們日常而又不平凡的故事。讓我們共同努力,致力於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維護社會安定有序,讓社會充滿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