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篇中,我們提到了《只狼》的場景與戰鬥設計中體現的東方意境,在本篇將從劇情與音樂方面進行闡釋,順帶談談我們的本土文化現狀。
上篇連結:通過《只狼》簡單闡釋東方意境與發散討論(上)
正文:
三.劇情中的東方表現
(1)武士之間的生死決鬥與惺惺相惜
東方武士或俠客的處事風格在全世界皆知—通過正宗的武道進行生死搏鬥。(但是狼不是忍者嗎...)忽略開頭芒草地弦一郎的處事風格,在與他的正式決鬥中,玩家可以感受到與他的生死決鬥。在玩家死亡時,弦一郎並不會出言嘲諷,而是說「這也是為了葦名」。在玩家一度復生時,他會說「這就是龍胤的力量嗎」。在玩家二度復生時,他會驚嘆地說:「還能站起來嗎,是什麼支撐你到現在?」我相信弦一郎說出這句話時,心中對於狼是有相當敬佩與共鳴的情感的——神子之於狼,就像葦名之於自己,是即使耗盡一切,也要救回的對象。在終局之戰中,如果在與弦一郎的決鬥中死亡,弦一郎依舊不會嘲諷,而是說:「我也有應該成就之事,永別了。」這種武士之間毫不留情進行生死決鬥而又相惜的情感,詮釋了東方武俠風味。
以及在最終打敗劍聖后,一心會跪在地上甘願讓狼當自己的「介錯人」,對於接受介錯的一方來說,這是一種戰敗後進入黃泉的最佳方式;對於施展介錯的人來說,這是對於被自己擊敗對手的尊重。我們可以觀察到,在與忍者的戰鬥中,狼以失衡繞襲的方式進行最終處決(蝴蝶奶奶與兩個義父)。
而在與武士的戰鬥中,則是以正面擊殺的方式進行最終處決(武士大將,鬼邢部,七本槍,弦一郎,一心等等)。這是對於兩種不同身份的人來說的最佳處決方式。
(2)四種結局的不同(含劇透)
劇情中的四種結局,各自代表了東方文化下不同的劇情價值取向。
最多人做出來的結局—斷絕不死中,狼幫助主人神子完成了斷絕不死的心願,而自己則成為了新的佛雕師,在破舊寺院刻著佛像,忍義手也被取下。永真說:「還會有新的忍者前來...」,這蘊含著一種東方式的輪迴宿命—佛教裡的無盡輪迴。《正法念處經》卷七之偈提到:「非異人作惡,異人受苦報;自業自得果,眾生皆如是」。狼未來可能也會幫助一個新的忍者,而自己,則可能變成又一個怨恨之鬼...
在修羅結局中,狼在決定背棄神子的那一刻,心中所有的執念與心願全部消散,而作為一個殺人無數的忍者,這種殺戮本性已經徹底沒有了現世的限制,在殺死一直在幫助自己、在乎自己的永真之後,更是徹底墮入了修羅道(可見殺掉永真後狼嘴角的一抹笑容),在殺死老年一心後,又毫無猶豫地背刺了義父(二五之間的黑吃黑),在最後的結局場景中,狼手中的修羅之火再也抑制不住——隨後的CG旁白也道出了這一慘絕人寰的結局:「葦名城變成了殺戮舞臺,幾千平民、士兵無人倖免。據說這片土地,直到後來都藏有惡鬼。」
關於「修羅」的傳說。一可以追溯到「修羅」在梵語裡的本義——修羅是梵語神話中的善神,但因其面相兇惡,且易怒好鬥,追求力量的極致,因而受到褒貶不一的評價,最終成為一類兇暴之人的代名詞。二則可以追溯到佛教提出的「六道輪迴」的修羅道,由人或神轉世而成,通常擁有半人半神的特殊能力。雖說佛教傳承於印度,但東方本土也發展了自己的佛教文化,所以時至今日已經成為了東方文化的代名詞之一。
剩下的兩個HE,都是只狼玩家所稱道的。先說復歸常人結局,在這個結局中,狼偶然中得到了新的斷絕不死的方式,並且這種方式可以免去神子的死,但代價是自己的死亡。在這個結局中我們可以領略到,永真是極少數幾個真正把狼當成一個具有完整人格的人所看待的人。在她知道讓神子復歸常人的方式後,左右為難而不告訴狼。她說:「我不想失去你們中的任何一位。」(這一幕讓二周目走修羅結局被永真虐而怒罵她的我感到非常愧疚...)。
這個結局擁有一種悽美的浪漫,狼的徹底隕落伴隨著飄落的櫻花,顯得壯美無比。狼在死前一定走馬燈花地觀遍了自己並不漫長的人生。
而隨後神子帶著已經死去的狼的那份,開始在亂世中尋求自己該成就之事,在永真的凝視下,在搖曳而看過無數人間悲楚的芒草地中離去了。
最後一個官方結局,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個結局—龍之歸鄉中,米娘成為神子身上龍胤的搖籃,帶著狼一起前往神聖的西方歸還龍胤,這個舉動看似平常,看似美滿,但其實是整個遊戲的神來一筆。
首先這個故事所有的起源可以分為兩條線,一條線是櫻龍從西方來到葦名,另一條是德川幕府對於葦名國的吞併欲望,這兩條線是推動故事一切的根本。幕府吞併葦名國是必然,而狼作為一名忍者,只能著眼注意到這個全貌的一小部分,他對葦名情感不足而且能力有限,當然無法改變葦名的命運。但是將櫻龍送回西方,卻是可以嘗試的,因為有變若之子米娘的存在—她就是一根線,延續上一輩仙峰上人想要歸還龍胤到西方而未完成願景的一根線,龍之歸鄉這一如此宏大的事業,從未有人去做過。在這個結局中,狼跳脫出自己作為一個僅僅忠心於神子的忍者,僕從,變成一個著眼看一段漫長的歷史,關心一個更大局面的超脫者,有了自己的思想,有著超乎上一輩人的願望——斷絕龍胤的根本,否則龍胤只會帶來一個又一個的循環。龍之歸鄉這個結局打破了一種眾生皆苦,無可跳脫的循環,讓整個故事的高度瞬間拔高到了一個新的境界,這就是我喜歡這個結局的原因。
這個結局,也表明遊戲的劇情,不會純粹按照古佛教的輪迴觀進行設計,它代表了一種新的可能性—一種現代性的時間與歷史觀念,即無盡觀,映襯了人類的前進方向,代表這個遊戲多種的設計觀念,毫無疑問給遊戲帶來了巨大的哲學深度,也將東方苦行的無盡觀念具象化詮釋了出來。
四.簡單而具不同韻味的音樂
在音樂方面,只狼並沒有做的多麼優秀,但是與環境和主題做的十分相稱,使用的樂器種類也不多,總體來說較為簡單。
以界面的BGM來說,主要使用的樂器只有鼓,簫,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貝斯。主音程的大提琴音以G弦為基礎(如果有器樂生有其他看法可以留言),輔以中提琴和小提琴的和聲,高低差不過一個八度,音調變化少。在大提琴的演奏中G、C弦低沉響亮,能夠承受非常沉重的音響。鼓點不多,隱約而來的簫聲伴著沉鬱的演奏,十分符合遊戲的時代背景。
可以想像這一幕:狼煙四起,摐金伐鼓,旌旆逶迤,烽火萬裡。「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鬥兵稀」,戰爭的前奏就如這般肅穆低沉,戰爭的慘痛也如這般令萬千家庭剜肉割骨。
只狼最優秀的音樂之一—隱藏佛堂BGM,也同樣是運用了提琴為主調,也是G弦基礎,但音程變化較多,較急,正好映襯與強敵對峙時的緊張感。「敗給你小子嗎,不過竟然也意想不到的暢快啊。」義父的話語最終飄蕩在佛堂內,右上角彈出「超越父親」的成就完成,這一刻玩家的自豪與感慨是難以言說的。
面對怨靈類敵人(七面武士、無首等)的音樂也與環境十分相稱,不少人都在面對無首時被陰間BGM嚇到過。這一段音樂是採用了電腦合成聲、空涼的簫聲與極低的人聲,營造出了恐怖的氛圍。
遊戲中最令人頭皮發麻的BGM,當屬復歸常人結局處,笛子的高聲空靈(國際譜6字組的高調)與夾雜在其中隱隱作響的箏,沉鬱的提琴,一起塑造了悲壯而絕美的一幕。高低相和,如同高漸離擊築的變徵之聲。這種「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是 東方人獨特的悽美壯闊。
總體來說,只狼的音樂並沒有太多太靈活的變化,一般以肅穆、緊張為主調,音調以國際譜的2組或3組音為主。東方樂器一般只用笛、簫、箏、琵琶,並且西方樂器用的較多,但是配合各種適宜的場景,不會讓玩家在遊玩過程中感到突兀,也不會對於遊戲的核心—打鬥起到喧賓奪主的作用。不是FS社不會做音樂,因為黑魂3裡的史詩感BGM有許多,但只狼顯然並不適合用過于震撼的音樂。
結語:相關的發散討論
《只狼》內蘊含的東方意境是無法盤點全的,在此筆者只是列出具有代表性的一些事物,藉此拋磚引玉耳。
我國是東方文化的發源地,也是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流傳至今的國度,我們的文化璀璨如世界之林中最為閃亮的明星,但顯然,我們如今的文化產業卻略顯頹勢。1990年代出現的「文學已死」的論調,以及後現代主義文藝作品的廣泛風靡,都是那個時代人們對於文學的矛盾心境。音樂、電影、新興產業動漫遊戲,也已經落後於世界主潮。
但,中國人從來擅於在黑暗中創造光芒。
莫言的《蛙》就像中國當代文壇上的璀璨之光,照耀在了諾貝爾的頒獎臺上,照耀在了世界文壇之中,這是中國當代文壇之光。
《戰狼2》《紅海行動》的質量有如一顆電影界的核彈,摧毀了大半先前「中國電影不行」的論調,而《流浪地球》則是一顆定海神針,一塊裡程碑,將國人對於電影的審美底線生生拔高,從此爛片再難叫座叫好。
近些年來的國產動漫,以及最近的《霧山五行》,更是讓一直喜愛日本動漫而對國產動漫略感失望的青少年們刮目相看,紛紛喊道:這是國漫之光。
追溯到從前,當中國的科技被世界圍追堵截之時,我們硬是破除了一切的障礙,成功研製了核彈、氫彈、人造衛星、載人火箭...
所以,今天文娛產業暫時落後的我們,又哪會怕沒有禮儀之邦震撼世界的那一天呢?
遊戲作為文娛產業的重要一員,力量不可小覷,而我們的遊戲,也在悄然升起。
所謂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作為東方意境,東方文化的發源地,我們又何懼韜光養晦數十年後,用文化讓整個世界為之著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