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晚上9點到10點,三亞市民王豔麗經歷了一場「悲喜交加」——她騎著電動車,帶9歲的兒子田田去解放路與躍進街交會處附近的新華書店,鎖車的工夫,孩子不見了。從尋找到母子相聚,王豔麗記下了每一位相助者的名字,「要不是他們,孩子不一定走哪去呢。」(據4月7日《三亞日報》)
孩子是一個家庭的未來和希望,與家庭的幸福感相關聯,當孩子走失,父母的心情可想而知。筆者也曾經歷過帶孩子出門,轉頭卻看不見孩子的情況,雖然只是虛驚一場,但是那一瞬間天塌下來的感覺至今仍記憶猶新。
央視的一檔尋人節目《等著我》,講述過許許多多丟了孩子的家庭的故事,原本幸福的家庭在丟失了孩子的那刻起開始瓦解,催人淚下。有了如此感受,我們就更能理解王豔麗百米「尋子路」的焦急、心慌,以及找到孩子之後的欣喜,也更能理解她是懷著何種心情記下每一位相助者的名字。
筆者很多朋友在看了以上的報導後感嘆:幸虧是在三亞,幸虧好心人多。這樣的感嘆不無道理,近些年來,三亞社會治安環境越來越好,更湧現出很多好人好事,一次次地喚醒人們內心向善的意識,激發人們向善的正能量,營造了一個有愛的城市環境。
這也得益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入宣傳和文明大行動的深入開展,一個個好人、一件件好事湧現、衍生,凝聚起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力量。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這一首曾經火遍大江南北的歌曲動人,歌詞更是觸動人心。雖然當前社會上仍有很多不如意的人和事,但需要堅信互幫互助、扶危濟困始終是社會的主流。
積小善成大善,當他人需要幫助時,每個人都能搭把手、獻愛心、出份力,一切的不可能都會變成可能。一個有愛的城市才有更多可期許的未來。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