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松在大學時就讀於中國傳媒大學新聞系,一畢業就被分配到了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並在1997年的時候和同事朱宏鈞結了婚,在98年生下了兒子白清揚!
如果單從電視屏幕前看白巖松,一定會覺得這是一位端正莊重、不苟言笑,甚至有些古板的男人!但白巖松卻不是我們所見到的那樣,如果深入了解就會發現他是一個深刻而且睿智的人!
白巖松和朱宏鈞生下白清揚後,就對白清揚有著獨特的教育方式。例如他們不會要求白清揚考第一,甚至當白清揚考第一之後他還會和他急!
在中考前,他對白清揚說:「你要是考上了北京最好的高中,我就跟你急,你要是考了第一,我就跟你斷絕父子關係。」當然,這玩笑話,但從中也反映了他獨特的教育方式!
讀書時,你在考試的時候有沒有想過爭第一呢?那你在爭第一的時候你在想什麼呢?如果沒有得到第一你時你的感受又是什麼呢?
白巖松認為,如果我們時時刻刻想著爭第一,那麼我們的眼裡就只有對手,生命就被」第一「給勞役住了,沒有了其他精彩。而且我們沒有當上第一的時候,會感到失落、難過,甚至是一蹶不振!你仔細想想,你當時是不是這樣的呢?
從小到大父母都要求我們爭取第一,超過身邊的人,這時候你是不是感覺很有壓力,生活彷佛就是一場競爭。如果當上了第一還好,一旦沒有當上第一,不僅要遭受父母的責罵,還有感受到來自內心的指責和身邊的異樣眼光!
有人說,那白清揚本就優秀,本就能名列前茅,本就能考取第一!
白清揚確實優秀,但他們沒有看到的是白巖松不讓孩子爭第一之外的」教育「。他讓白清揚多讀書,感受不同文化的博大精深;他還讓白清揚多見識,擴大他視野,激發他內心的向上的渴望!
這恰恰是白巖松的睿智所在,他知道」爭第一「只會不斷給孩子帶去壓力,讓孩子的生活變得暗淡無色。而最好的教育方式應該是自己做榜樣,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同時也要激發孩子內心向上的渴望,讓他主動卻努力,感受來自成長的幸福!
最後的結果是,白巖松不讓白清揚」爭第一「,但白清揚總是」不自覺「地跑到了第一去,而且還是快快樂樂的、充滿幸福地到達了第一!
或許還會有人舉出郎朗的例子,說郎朗就是在郎爸」狼式教育「下取得的成功!
郎爸在郎朗還沒出生的時候就決定了郎朗未來要成為鋼琴演奏家的命運,而且在郎朗很小的時候就要求他每天早上六點準時練琴,一年365天,天天不休!
郎爸為了郎朗,放棄了自己的事業,拿著積蓄帶著郎朗上北京學習,家裡的經濟來源全靠著郎媽!
一天晚上,郎朗作為鋼琴伴奏,回家晚了一個半小時,超過了郎爸規定的練琴時間,郎爸歇斯底裡地咒罵道:」你沒有按時間回家練琴,你這個懶蟲!你把這瓶藥吃下去,你先死!我再死!「
最後,郎朗的確取得了旁人難以企及的成功,但又有多少父母能複製郎爸的「狼式教育」呢?而且他們確定他們的孩子一定像郎朗一樣熱愛他所學嗎?
「狼式教育」終究是不能普及的教育,但白巖松看似不關心的關心的獨特教育方式,卻是每個父母都能輕易複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