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家長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健康、平安長大
有句老話是3歲看大,7歲看老
一個孩子長大什麼樣,能成為什麼樣的人,其實在很小的時候就決定了
所以對於孩子小時候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會直接影響到孩子,尤其是在孩子特別小的時候,父母做什麼孩子就跟著學什麼。
所以要想孩子長大更聰明,在三歲之前一定不要做這五件事
不讓寶寶吃手
寶寶小的時候都有愛吃手的習慣,很多家長都認為這是個很不好的習慣,還不衛生,所以只要一看到寶寶吃手,就馬上給寶寶把手從嘴裡拿出來,還裝作非常生氣的說一句「不許吃手,再吃手打你啊」
殊不知這是家長錯誤的做法,因為寶寶生下來,智力就開始慢慢的發育,而吃手就是智力發育的信號。
剛出生幾個月的寶寶大腦還沒有完全發育,他們不知道手是身體器官,在他們的意識裡,手只是外來物,和玩具的意義一樣。
從剛開始盯著手欣賞,到後來吧唧吧唧吸吮小拳頭,再到靈巧地吸吮手指頭,這說明寶寶大腦支配行動的能力得到提升,看似簡單的吃手動作能促進大腦、手、眼協調。
如果這時被阻止了,勢必會影響寶寶大腦發育,進而阻礙智力發育。
對於小寶寶來說,吃手標誌著心理髮育進入到新階段,是智力發展的一種信號。
3歲後還吃手需糾正
儘管寶寶吃手是正常的發展階段和心理需求,父母無需阻止,但3歲後仍吃手,則可能引起了下頜發育不良、上下牙對合不齊等口腔問題,因此需要及時糾正。
要注意寶寶手部衛生
當寶寶到吃手階段時,要經常給寶寶洗手,保持小手乾淨,以免病從口入,在此提醒各位媽媽,還要保持寶寶口唇周圍清潔乾燥,以免長口水疹。
拒絕寶寶看電子產品
現在很多家長對孩子的都管得非常嚴格,不讓吃零食,不能玩手機,不能看電視,只能學習,不停地學習
然而,與電子產品普及成正比的是寶寶的近視率,很多媽媽將近視的罪魁禍首歸結於電子產品,乾脆一刀切,不讓孩子接觸所有電子產品。
其實這種做法太極端,並不可取。
在我看來偶爾玩下手機,看下電視無妨,還能幫孩子智力發育,鍛鍊手眼協調能力。
動畫片中人物色彩飽滿,形象具體生動,能很好地刺激寶寶視覺與大腦發育,在腦海中形成最初關於美的意識。
不僅如此,還能幫寶寶提高語言能力。孩子模仿能力一級棒,有時連你都沒聽過的話,他們就是從電視上學來的。
儘管電子產品能幫寶寶智力發育,但電子產品同樣有缺點,媽媽們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挑選適合寶寶月齡的視頻
孩子的模仿力很強,但現階段他們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無論好壞都會接受,這時就要媽媽幫孩子選擇適合的產品。
建議選符合月齡段、弘揚正能量、養成好習慣的動畫片,杜絕任何有暴力傾向的。
注意把握觀看時長
寶寶眼睛在發育階段,不能看太久的電子產品,每天不超過20分鐘,越小寶寶時長越要縮短。
阻止寶寶發脾氣
做家長的都會發現孩子似乎越大脾氣就越大,動不動就生氣,動不動就發脾氣,媽媽都已經管不了了,所以面對孩子發脾氣很多家長都不知所措,有的甚至直接上手打。
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你越是兇他,他就會越沒完沒了,往往越來越厲害。因此就有了越哭越打越打越哭的惡性循環。
發脾氣是孩子情緒的表達,也是智力的發育。
當心願沒達成、需求沒滿足時,孩子知道發脾氣,這是他們大腦經過長期運轉,對各類信息融會貫通後的結果。
因此這並不是壞事,孩子哭鬧時的眼淚和滿足時的微笑同等重要。
事實上,孩子發脾氣是種健康的溝通方式,當孩子發脾氣時,媽媽不要為了讓他們停止哭泣,就威逼利誘。
媽媽的這些舉動對於孩子智力的發育完全沒有推動作用。因此,孩子想發脾氣就讓他發,這也是孩子智力發育的表現形式。
如果孩子一哭,媽媽就要求停下來,不準發脾氣不準哭鬧,讓孩子找不到情緒的宣洩口,相反會阻礙其智力發育,在此給媽媽兩點建議:
允許孩子發完脾氣
孩子發脾氣時,媽媽首先要讓孩子把脾氣發完,不要試圖阻止,發脾氣本身無害,阻止發脾氣才是真正有害的舉動。
先處理情緒再弄清需求
寶寶發脾氣是向父母求助,父母要耐心地弄清寶寶的需求。等脾氣發完後,媽媽再弄清他們的需求:哪項被誤解?哪項沒被滿足?解決就好。
打斷寶寶專注力
不要打斷寶寶的專注力
讓寶寶的思想在自己的世界裡插上翅膀自由自在地翱翔,這時他們的小腦瓜子會迅速轉動。
將腦海中各種信息融合在一起加工,這對於智力的發育絕對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有些父母礙於家裡老人的面子,任憑他們打斷孩子的專注力而不指責
孩子長期被打斷專注力,導致注意力不集中、好動不安、上課不專心、愛做小動作等,長久來看,並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所以,不要打斷孩子專注力,讓他們專心致志地做某件事情,讓智力開發能最大化。
愛大包大攬
做父母的疼愛孩子很正常,所以幾乎什麼都不讓孩子做,孩子都是父母的心疼肉父母這麼做也可以理解,可是這樣真的對孩子好嗎?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有的孩子都好幾歲了,吃飯、穿衣,洗手洗臉、包括洗自己的小衣服小襪子,都可以自己解決了,可是做媽媽的還在幫孩子做,其實家長不幫著做孩子自己可以做得很好,如果長期的什麼都幫孩子,對孩子的成長是很不利的,很容易造成孩子不自信,沒有主見,以後長大了也是什麼事都依賴父母,孩子從小就要養成獨立的性格,自己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做。
媽媽大包大攬,忽略寶寶的感受,剝奪寶寶動手的權利。孩子動手少了,大腦運轉勢必少,久而久之阻礙智力發育。
媽媽適當偷懶反而能培養寶寶自己動手的能力,使他們的小腦瓜子變得更聰明。
所以那些愛大包大攬的媽媽們,讓我們一起放手,給孩子更多的權利,讓他們變得更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