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境丨郭工:東方禪韻的裝置藝術

2020-12-25 南境southern

郭工在瑪御谷溫泉小鎮做完一場分享會後,我們與他做了一場輕鬆的對談。一直談藝術好像太過於嚴肅,我們沒有做任何採訪提綱,讓語言自然地流動,反而能夠讓思想產生碰撞。談話就在這樣輕鬆的氛圍中開始了。

大家認識的郭工大概是從很多媒體報導中得到的印象「一位用物成為語言的藝術家」。區別於很多人對於藝術的理解,郭工的藝術語言飽含著理性的張力,我試圖通過談話去了解他的生平,去找到這些「理性」的根源,而最終得到的答案是,「理性」已經馴化成為了他感性的一部分,成為了他獨特的藝術語言。這是他豐富的知識體系,東西方哲學、文學、歷史、物理、化學…… 融會貫通之後,以藝術這種表現形式來表達的對於萬物的思考。

以下為郭工訪談實錄

01 郭工:自由表達

藝術家的作品肯定不是僵化的、一成不變的,我的作品的風格一直在變,我覺得它沒辦法再把我真正的思考表述出來的時候,肯定就要藉助其他手段。裝置藝術是這個時代比較前沿的表述形式。一個人能暢快淋漓的做一件事,非要捆住手,你肯定是不樂意的,一旦放開手以後,享受了這種自由表達,並且能充分徹底表述的時候,肯定就不會再回到原來。

藝術家:郭工 Guo Gong

作品名稱:一棵松 Pine

作品尺寸:350 x 150 x 150 cm

裝置:Installation /Trees and other materials

樹木等綜合材料 2014

在我們的教育體系裡,絕大多數人首先設定方向、目標、計劃…… 我也是這樣成長起來的。後來我發現我有點格格不入,別人都是按照計劃、按照目標、按照方向一步步前進,我走著走著就拐彎了。我就覺得那是一種很不自在的束縛,包括我過去還搞過很多設計,比如做大型的藝術節的設計,我接了這個任務,半年睡不好覺,很多工作沒法開展,到後來實在受不了了,乾脆連工作什麼都放棄了,做點自己喜歡的事兒。我從小喜歡小動物,養了好多鳥。兩隻鳥在籠子裡,我盯著它們可以看四五個小時,看著看著心就放鬆了,人就空了,就想睡覺了。後來發現半年沒有弄好的設計任務,一個星期就完成得很好。

帶著方向目標和功利心去做一件事就會要求盡善盡美,恨不得把這個東西做得多完美,心裡那種要對它負責的壓力就已經在那了。對我來講,那次類似焦慮症或者抑鬱症的經歷,在我三十六七歲時度過之後,一下就坦然了,天塌下來有大個頂著,也跟我沒關係了。所以我辭職,單位裡的人都太不理解,別人是因為工作不順心或者不如意辭職,而我是害怕擔當,對別人來講是挑戰,而我是不想接受挑戰的人。我想按自己的軌跡往下走,雖然這個軌跡有點散漫,但這種順其自然的散漫挺適合我。

02 郭工:本能地表達

我們的專注和執著可能會受很多小細節的牽絆,放鬆時候的專注反而沒有細節的牽絆。我的職業和我的興趣,我的表達欲望,是一種本能的衝動,這種衝動是一種內在的需求。

理性和學習需要愛好。我把讀書當做打發時間,漫無目的地讀書,拿起一本物理書,裡面有些機械原理,有些電路原理,好像明白它挺好的,看了看再往後翻,那一塊跟我沒關係了,就把書合上了。過兩天看本化學,看枯燥了,再看本歷史小說。我把讀書變成了一種生活方式,就像吃飯一樣,不見得非得挑食。現在學校的教育,孩子讀書肯定和考試有關係,參加什麼考試,讀什麼的書。培養孩子往文學方面發展,就看文學書,往藝術方向發展,就看藝術書。我有點不一樣,自己覺得無聊了拿本書,就像口淡了吃點鹽。

文獻:一棵鬆手稿 郭工

03 郭工:藝術品本身就是語言

我的作品是在衝動下完成的,應該用什麼風格,用什麼材料,幾乎沒想過這個問題。一般來看我的作品就是不成系統,如果說做學術,就應該有一個獨立的個人系統,而我的作品東一榔頭西一棒槌,感覺這個人是不是沒梳理過自己的作品體系,很多批評家都在提醒我。結果,幾年以後,我依然是這樣,大家突然說「這就是風格,其實你的系統很清晰」,我不論怎樣做都是我。人們愛總結方法論,方法論在哪裡?方法論就在你身體裡。

藝術家:郭工 Guo Gong

作品名稱:倒計時 Counting Down裝置:綜合媒介 Mixed media作品尺寸:82x53x1125px 86x53x1125px 2009

這種看起來沒目的,沒設計的,慢慢自然而然的流露。那些很理性的分析、那些邏輯,到了一定程度就深化成感性直覺的東西了。我的作品,藝術品本身就是語言,那種語言屬於前語言性的,它本身就可以和人交流。我找到了一種用物來替我說話的方法,然後樂此不疲。用嘴說不清楚的事,請它們來說。好比我有一個什麼樣形象的東西,給人講半天對方還是不理解,如果拿一塊小土豆拿一塊泡沫,用刀子削兩下,別人一看就馬上明白。藝術品本身就是語言,有時候它的準確性和簡潔性遠超過了我們的日常用語和書面用語。

04 郭工:作品留給觀者

我有一件作品:「心經」,有一次我去青海找一個喇嘛朋友,請他誦了一段經,我把這段經文帶回來以後,經常聽,後來我自己做音箱,買很大的揚聲器播放。播放的時候,揚聲器表面震動得很厲害,這時候我突然有了一個想法,我用大理石做了個臺子,把揚聲器鑲到裡面,然後做兩個球形的玻璃罩,把揚聲器罩在裡面。再用功放把它播放出來的時候,人的耳朵就什麼也聽不見了。那個聲音並沒有消失,揚聲器還在動。我把這個作品叫「心經」,它呈現給觀者的到底是什麼呢?我不想幹預觀察,因為它本身就在那表述著。

藝術家:郭工 Guo Gong

作品名稱:心經 The scripture of hear

作品尺寸:50x50x3250px

材質:綜合媒介 Mixed media 2011

我只能解釋這個物理現象,聲覺和視覺的切換,而這個切換回到思想的視角來談,要理性地去分析,他有很多無限的可以解釋的空間。曾經遇到一個朋友,看見這個作品激動得不行,我問他為什麼這麼激動?他說:「我心臟做過手術,那種波動的頻率,就是心臟的頻率,我馬上就共鳴了」。無可厚非,每個人的解釋都是對的。這就是藝術語言的妙處。

05 郭工:作品是最佳的語言

我們探討藝術語言,其實是我個人的藝術語言,為什麼要存在風格面貌?我自己理解和思考的是,要往簡潔裡去做,往最小的內涵裡去做。內涵小了以後外延就大,當然,也有人就樂意把內涵做得很大,把外延做得很小,那是另外的選擇。我經常在訪談或者講座裡說,大家不要太相信我嘴表述的東西,我最佳的表述語言應該是作品,換了一種不擅長的方式表述,是會出問題的。

木板-聽風 舊木樑 2016-2017

26x4x293cm, 22x4x299cm, 22x4x303cm,

21x31.5x321cm, 21x3.5x341cm, 22.5x3.5x372cm,

22x3.5x347cm, 22x3.5x320cm, 22x3x305cm

06 郭工:真正的自由

來到騰衝的第一天,兩個朋友帶我去吃餌絲和油條豆漿,這裡的飲食有我老家的味道,所以我沒感覺走了很遠,反而覺得好像回家了。我們在過去是很容易滿足的一個民族,因為過去農耕文明社會,不缺房子也不缺錢,就像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那種小日子,當著官還不忘文學,不忘繪畫。本來我們是這麼一個節奏,什麼事兒都似是而非的,可是現在,在現代化的影響下,人就有目的性、功利性,我們被這種虛妄,一步步推著向前走。

不鏽鋼A-1 2015-2017 不鏽鋼 123×140x188cm

我們一再談自由,自由到底是什麼?有很多人沒工作,沒什麼事,也沒人管他,完全放飛自我,你覺得他自由嗎?如果他腦袋裡全是功利的東西,全是計劃目的,他一點都不自由。從求真的角度來講,就得把所有擔當使命責任理想都放下,就像做一道數學題,純粹在哲學邏輯的遊戲裡頭去推演。而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還有一個堅守道德倫理擔當的社會責任。我們談品性良知擔當,就談品性良知擔當,我們談自由的思考就是自由的思考,把兩個分開,再結合在一起、糾纏在一起的時候,你就會有一個很高的思考的格局,在面對現實的這些小功小利的時候,就會知道這個東西也許並不重要,你就不會為了一個非常不適當的功利心去付出,你很可能就會變得豁達,慈悲心更重。

不鏽鋼C-1 2017-2018 不鏽鋼 240×122x122cm

07郭工:表達是求真

表達是求真。好比我做一個作品和思考一個作品,把它思考好了,這是我自己的事,是我的本能,但把它做出來介紹給觀眾,這就是它的使命。我思考到了,你們還不知道,我給你找個通道,這個通道就是把它做出來,如果做出來大家還沒理解,我可能還得起個名字,或者是再做一段介紹,其實這就是它的使命和擔當。

切問 - 不鏽鋼C-2 2017-2018 122x118x118cm

好的藝術品必須是好的藝術家做出來的,它有與生俱來的感受力。這種與生俱來的感受力,是在一個偶發狀態之下出現的,看到一個什麼東西瞬間被啟發,不是深思熟慮的。往往我的作品表達的都是這些,如果沒有了這個感覺,我是做不了作品的。可能我10年前20年前看的書和琢磨的問題,今天就已經變成本能的、瞬間的一種反應。

藝術家:郭工 Guo Gong作品名稱:鋼筋肖像 The Portrait of Rebar材質:紅木 Rose wood作品尺寸:尺寸不一 Various size2013

08郭工:在城中,得自在

我個人對於生命的體悟,我的力量有多大?我就像一條河裡的浮萍,跟我漂的相近的浮萍,我打打招呼聊聊天,快靠近岸了,有兩個浮萍助了一點力,我上了岸。我可能偏左一點偏右一點,我可以稍微調整一下,但是我絕對左右不了被河水衝流的方向。我不能設計我作為一個浮萍遊到上遊去,我這麼說其實也代表一個向前的概念。「回歸」是今天我們一些走偏的路讓它回歸到正軌上,但路已經走了那麼遠了,不可能倒著走回去。

藝術家:郭工 Guo Gong

作品名稱:二分之一木樑 1/2 of Wooden beams

裝置:木樑/Wooden beams

作品尺寸:250x35x1375px 2012—2013

我們在大城市裡的快節奏,那種被現實的擠壓,被那種節奏頻率帶著迷失了自我的人,都嚮往著一個青山綠水,安靜的、節奏舒緩的地方。但是我們畢竟被現代城市文明洗禮過,我們不可能變成當地的村民。即便給你一個很美的空間,把手機沒收了,把電腦斷網,讓你跟現代社會失去聯繫,你都受不了。好在社會發展進步,對於今天來講,地球真是一個村兒,我們選擇青山綠水,它離都市並不遠,與現代化社會沒有什麼距離,你只要在這個地方覺得更安逸,更容易思考,更能表達自己,就很好。

郭工簡介

郭工於1966年出生於山西。自2008年始專注於裝置藝術創作。「切問」,其中「切」 首先包含了後工業時代中的「切割」動作,即用精準,犀利,並含有暴力的手段剖析事物。其次,「切」是一種包含了主觀幹預的調查。例如「切脈」,如果要調查脈象,就必須用「切」的手段。這時候,「切」看似是客觀的,其實又包含了調查者的主觀感知;但是,「切」又意味著進入調查對象的內部,讓主觀與客觀融為一體。在郭工的作品中,這個調查對象可以是物質,時代,人心,自然,或者當代世界本身。

郭工 | Guo Gong

1966 生於中國山西

1988 畢業於山西晉中學院

展覽:

2019藝術合肥,,當代藝術季,安徽,中國

無問東西 , 克利夫蘭州立大學美術館, 克利夫蘭,美國

第二屆平遙國際雕塑節,山西,中國

嬗變,雲藝術中心,上海,中國

雲泉 , 蘇州博物館 , 蘇州 , 中國,中國

藝術天津 , 寧園, 天津,中國

無問東西 , 田納西州立大學託得美術館, 田納西州,美國

2018切問 : 郭工個展,蜂巢當代藝術中心,北京,中國

2018 西安當代藝術展,西安美術館,西安,中國

北京當代藝術展,中國農業展覽館,北京,中國

藝術成都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 , 成都 , 中國

旁聽 , 杭州寶龍藝術中心 , 杭州 , 中國

明月松間照 , 松美術館 , 北京,中國

筆墨紙硯 , 廣東美術館 , 廣州 , 中國

無人的玫瑰,藝科之外,上海,中國

2017今日匠勢,華東師大,上海,中國

星叢,NUOART,北京,中國

靈暈與氣韻,蜂巢,深圳,中國

春紀,千高原藝術空間,成都,中國

2016旁聽-回到直覺,盒子藝術空間,深圳,中國

物相 心相 世相-中國當代藝術新常態,原美術館,重慶,中國

ART藝術鄭州,鄭東綠地中心,鄭州,中國

天真,NUOART,北京,中國

呼吸,南京博物院,南京,中國

就像沒有發生一樣,1 House,北京,中國

非想非非想,藝術8,北京,中國

就像沒有發生一樣,製造文化,深圳,中國

無常之常-東方經驗與當代藝術,聖約翰教堂,費德爾基希,奧地利

無常之常-東方經驗與當代藝術,西安美術館,西安,中國

2015敦煌-生靈的歌, 喜馬拉雅當代美術館,上海,中國

無常之常-東方經驗與當代藝術, 成都當代美術館,成都,中國

塞壬的沉默,1 House,北京,中國

無常之常-東方經驗與當代藝術, 安格裡納美術館,威爾斯,奧地利

無常之常-東方經驗與當代藝術, 薩拉貢博物館,法國

今日嘆茶去,今日美術館,北京,中國

2014第三屆三亞藝術季,三亞,中國

Art Taipei 2014, 臺北,中國臺灣

覺得釋界·當代佛教藝術作品邀請展,法門寺,陝西寶雞,中國

無常之常-東方經驗與當代藝術, 山東時代美術館,濟南,中國

單調,NUOART,北京,中國

無常之常-東方經驗與當代藝術,卡爾舒特藝術中心,比德爾斯多夫,德國

無常之常-東方經驗與當代藝術, 元典美術館,北京,中國

香港巴塞爾藝術展,香港,中國

無常之常-東方經驗與當代藝術,波恩當代藝術中心,波恩,德國

2013寂靜,ZERO零藝術中心,北京,中國

無常之常-東方經驗與當代藝術,MAGI'900, 博洛尼亞,義大利

延伸2013大同國際雕塑雙年展,和陽美術館,大同,中國

空間的肖像.2013芳草地藝術節,芳草地畫廊,北京,中國

無常之常-東方經驗與當代藝術,米希爾宮,威尼斯,義大利

一棵松,NUOART,北京,中國

過去相連的今日肖像,廊橋藝術空間,成都,中國

2012慢活,荔空間,北京,中國

身體顯影,藝術8,北京,中國

形式與本體,廊橋藝術空間,成都,中國

其實我等了你很久,和頤酒店,北京,中國

聚慧,西安美術館,西安,中國

通告,時態空間,北京,中國

2011節外生枝,藝術通道,北京,中國

自然契約,大上海時代廣場,上海,中國

黑白現實主義,北京當代藝術館,北京,中國

64屆坎城電影節,坎城電影宮,坎城,法國

黑白,0藝術館,北京,中國

記憶 - 身份,MK2藝術空間,北京,中國

2010大聲展,八百秀,上海,中國

大聲展,物體吞吐機,三裡屯SOHO ,北京,中國

偶發,上上美術館,北京,中國

2009變卦,藝術通道,北京,中國

藝術為人民 - 第一屆中國社區藝術巡迴展,北京,中國

中國當代油畫 - 建國六十周年香港學術邀請展,會議展覽中心,香港,中國

2008SEOUL亞西亞美術招待展,首爾,韓國

廣州三年展,廣東美術館,廣州,中國

2007SEOUL亞西亞美術招待展,首爾,韓國

2006SEOUL亞西亞美術招待展,首爾,韓國

2005SEOUL亞西亞美術招待展,首爾,韓國

2003啟步 - 當代油畫藝術展,太原,山西,中國

1993力士,羅馬,義大利

相關焦點

  • 蘭舍硅藻泥打造飽含底蘊和禪韻新中式裝修風格
    作者: 蘭舍硅藻泥新中式,飽含中式文化底蘊和悠悠禪韻的靜謐空間,濃鬱的文化氣息能緩衝快節奏生活帶來的焦慮感,讓家充滿了質樸與溫馨。筆墨丹青、寧靜致遠,祥和的古典氛圍讓人不自覺慢下來,靜靜感受時間流逝,品味生活。
  • 「WAVELENGTH:白-無界之境」沉浸式裝置藝術展於12月24日開幕
    >引起了大眾及藝術行業的廣泛關注2019聖誕WAVELENGTH再度回歸帶來全新展覽【WAVELENGTH:白-無界之境】邀請觀眾與我們一同回歸內心的純白,體驗世界的「無界之境」。這個在上海具有跨時代意義的商業項目,也將與WAVELENGTH展覽一同揭幕其在商業與藝術融合上的思考與探索。「白」不止是一種顏色更是一種感受白是無象,更是萬象【WAVELENGTH:白-無界之境】中7位藝術家用藝術的語言對「白」做出了各自的解讀。
  • 賽博朋克玩累了不如返璞歸真,體驗這款浸溉了東方禪韻的沙盒遊戲
    輪盤撲克昆特牌,賭馬賽車飛鏢盤,各位猛男可能習慣了西方主流審美下的沙盒世界,2077之餘不如返璞歸真,讓我帶你體驗浸溉了東方禪韻的沙盒遊戲。《莎木1+2》 《莎木3》開篇,借用一句我非常認同的話:大家肯定奇怪,莎木這麼無聊,為什麼有一大堆狂熱的粉絲?
  • 禪風深處,處處禪,新中式風格的禪雅之韻
    伴禪風,邀禪意,如此淡然淡泊的禪意空間,可能正是現代人的生活所求。本案業主,是一對極為幽默的中年夫婦,夫婦兩皆對傳統中式的優雅和樸實抱有推崇。工作之餘,喜好收藏文玩古玩。所以,在裝修伊始,就將整套設計,定位為新中式禪意之風。禪風古樸,恰好契合業主所好。
  • 禪風墨韻-趙寅書法作品展在天津圖書大廈開幕
    「禪風墨韻-趙寅書法作品展」今天(10月10日)上午在天津圖書大廈書天藝苑美術館開幕。    天津美術網訊 今天(10月10日)上午,由致公黨天津市委員會主辦,致公黨天津畫院、天津圖書大廈書天藝苑美術館聯合承辦的「禪風墨韻-趙寅書法作品展」在天津圖書大廈書天藝苑美術館開幕。
  • 專訪GLA「瑰麗·猶在境」|沉浸式藝術展覽的商業化造夢
    近期,和優酷獨播大劇《鶴唳華亭》的跨界合作,也開創了影視IP與沉浸藝術IP的合作先河。「瑰麗·猶在境」是由GLA格蘭莫頤文化藝術集團斥資超過2000萬重磅打造的沉浸式數字意境展。展出內容是從《千裡江山圖》、《洛神賦圖》和《百花圖卷》三幅古畫中提煉出意象元素,並以新媒體技術展現的東方美學。
  • 武漢遠洋·東方境世界觀藍珀公館啟動「旅行藝術家基地」
    秉持著尊重和延續地域文化脈絡的態度,遠洋·東方境世界觀以240萬方的宏大規模,與深刻的內涵底蘊,與政府一起構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商旅目的地,推動武漢建設成為世界級亮點城市。文化與商旅有著天然的內在聯繫。「西大街,興始於春秋,堪稱武漢商街之首,在唐宋時期,漢陽古城就是東方茶港」。
  • 陳嘉健與王溫豪再度攜手 「禪宗三境」古箏演奏會
    「禪宗三境」增添姿彩。「禪宗三境由於作品是首演作品,舉世矚目,服裝要符合禪宗的美學,這樣的設計一定要拿捏得當」。  據陳教授介紹,「禪宗三境」古箏演奏會上,王溫豪演奏「禪宗三境」時所展示的服裝作品名叫「禪愫」,以高級雪紡紗、日本鍛、裝飾繩等為主要材料,應用絎縫、穿插等工藝製作而成,色彩為灰藍、粉藍。  陳教授首先給筆者普及了一下美學知識,「禪宗保留了東方古代美學的人格主義和自然主義思想」。
  • 上海戲曲藝術中心打造「東方之韻」 經典劇目晉京展演啟動
    本報訊(記者 諸葛漪)「東方之韻・上海戲曲藝術中心經典劇目晉京展演」昨天啟動。上海戲曲藝術中心旗下上海京劇院、上海崑劇團、上海滬劇院攜傳承版《曹操與楊修》、全本《長生殿》及傳世經典《雷雨》向首都觀眾集中展現劇目建設和人才培養成果。
  • 讀《禪與摩託車維修藝術》
    一本晦澀的書,一本偉大的書,一場哲學的旅行,一本還需再讀的書……《禪與摩託車維修藝術》應該是最近讀的比較艱辛的一本書,也是買來好久,斷斷續續讀了幾次,放下,重新讀……不斷循環……在這個月重新拾起此書,終於讀完,但是讀完之後,還是一片混亂……
  • 箏哥藝述丨唐義的漢磚畫風:傳統墨韻當隨時代
    1963年生,四川成都人,四川省收藏家協會會員,成都市收藏家協會鑑定評估委員會委員,四川巴蜀書畫院理事,四川東方張大千藝術研究中心會員。曾任峨眉山電影製片廠幅美術。1982年得吳一峰、岑學恭、趙蘊玉、胡伯祥、何哲生等知名畫家的栽培與指導;1985年中國書畫函授大學畢業;1986年與同窗好友在蓉城望江公園成功舉辦四人畫展,開創四川20出頭辦個展之先列。
  • 古剎禪韻 千戶鹽都 歌舞之鄉 文化白扎
    白扎鄉概況  囊謙縣白扎鄉地處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的東南緣,是青海省的南大門1952年囊謙縣建政,1952年至194年間轄蘇芒、吉尼賽、著曉、扎吉四個肖格。 古剎禪韻千戶鹽都歌舞之鄉文化白扎 編輯:仲甲
  • 裝修公司案例|揉合溫潤木紋與東方藝術,創造人文禪風氣質宅
    房屋信息設計風格:人文禪風屋齡狀況:新成屋(5年以下)空間平數:105㎡空間格局:三居室>房屋類型:單層透過大面採光的優勢,將戶外的城市風光與綠意景致延攬入室,與室內的木紋與東方風情相互調合,交織出一片內斂且雅致的禪風家屋。
  • 極簡中式風,大雅禪式韻,中式別墅的禪意之美
    大道至簡,古代文人墨客,向來崇尚簡之情懷,捨去過多繁重的修飾之物,以禪式之風,來迎來更多的自由之韻。所謂禪風,大概就是自由自在,不被繁瑣所拘束,心之所向,則萬物皆往。清歡之韻,是將所有的繁重,進行過濾,以達到簡約的境界,所謂返璞歸真,便是如此,無所求,但又有所求,純粹而自然之美。
  • 原創詩詞品賞丨·花韻
    <十一>、《桃花》絕句夭夭嬌蕊漫香濃,幾瓣花衫韻幾重。不管紅塵興廢事,含情脈脈展春容。<十二>、《梨花》絕句似雪如雲綺夢痴,嬌顏沐雨洗凝脂。圖片丨網際網路花詞十二韻(一)、【天仙子】正月臘梅玉蝶紛飛宮闕墮,紅袖白衣裙婀娜。
  • 《禪與摩託車維修藝術》:人類追尋自我的奇妙哲學之旅
    書名:《禪與摩託車維修藝術》作者:【美】羅伯特·M.波西格出版:重慶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年9月定價:36元書號:978-7-229-04036-9分類:外國文學/經典【本書特色】:●累積銷量超過一千萬冊●美國大學「禪與現代美國文學
  • 笛簫陳悅、古箏常靜 | 2019世園會開幕式《東方的墨韻》這也太好聽...
    笛簫陳悅、古箏常靜 | 2019世園會開幕式《東方的墨韻》這也太好聽了吧 >點擊以上藍色文字古箏人關注我喲 笛簫演奏:陳悅 古箏演奏:常靜 古琴演奏:趙曉霞 琵琶演奏:李佳 古箏演奏家 | 練琴秘籍丨古箏教育丨經典演奏
  • 曹順慶 夏 甜丨變異學與他國化:走出東方文論「失語症」的思考
    如印度詩學的「莊嚴」「風格」「味」「韻」範疇,阿拉伯詩學的「技」「品級」範疇,波斯詩學的「味」「律動」範疇,以及東亞文化圈內中國古代文論的「風」「氣」「神」「境」「味」範疇,日本詩學的「物哀」「幽玄」「寂」範疇,朝鮮詩學的「氣」「神」「興」「淡」範疇等,對這些範疇的理解,需要和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不同區域「異質性」文化背景相結合,在具體的語境文本中領悟不同範疇的真正內涵。
  • 生活禪,現代人安頓身心的一味「心藥」
    11:27來自正心正舉文丨雪峰 · 主播丨蕭然說起中國思想文化,無論如何,有一個現象是繞不過去的,那就是禪。自公元六世紀,菩提達摩東渡,把禪的種子播種在華夏的精神沃土中,從此,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禪,本是外來文化,在歷史的演進過程中,逐漸和本土的儒家、道家哲學相融合,孕育成一朵集儒、釋、道精神智慧的文化奇葩,滲透到整個文化領域,深刻影響著中國乃至世界的政治、哲學、文學和藝術的發展。
  • 用西方藝術語言詮釋東方藝術神韻
    左四為牟克,右三講話者為俄聯邦藝術科學院院長採列捷利。汪嘉波攝/光明圖片【文化時空】中國畫家吳冠中曾說:「藝術到高峰時是相通的,不分東方與西方,好比爬山,東面和西面風光不同,在山頂相遇了。」相遇即相通,這一次的相遇就發生在俄羅斯最高藝術殿堂——莫斯科採列捷利藝術博物館燈火輝煌的展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