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2020中國光網絡研討會」上,中國移動研究院教授級高工李允博表示,當前國內運營商集客專線業務收入顯著增加,2019年相對2018年增長13.1%。對於中國移動而言,政企業務整體份額近23%,增量接近22.6%。
據李允博介紹,從專線業務類型來看,TDM業務佔比20%,乙太網業務80%,與此同時專線業務帶寬逐步向更高速率發展,2019年大於50M佔比為22.4%,而2017年佔比僅為6%。此外,金融、政務、醫療、OTT等高價值集客專線業務,對固定帶寬、低時延、靈活配置、安全可靠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對此,李允博指出,端到端OTN組網可更好地滿足高價值集客專線業務對於業務質量的要求。同時為適合骨幹層面節點業務配置方式,採用光電融合交叉方式實現骨幹組網。
具體來看,對於TDM業務,逐步由CPE OTN替換MSTP,同時OTN支持乙太網業務大帶寬承載能力。此外,考慮傳輸距離、網絡維度等因素,穿通業務居多且下一個復用段傳輸性能滿足餘量要求的站點選擇光電融合交叉節點。
光電融合組網賦能SOTN高質量發展
李允博表示,一個網絡中網節點數量、覆蓋範圍和波長數量需要達到一種平衡,為了實現這個平衡,需要具備光電融合技術。
在光電協同管控機制下,能夠提升組網頻率,實現自適應網絡架構。最終達成業務一鍵式開通,優化資源配置;光性能不足的自動電層中繼,波長衝突的自動波長變換;電層、光層保護和恢復的結合,抗多點失效,提升業務可靠性;光電融合網絡的一點式故障定位等目標。
對於如何構建光電融合目標網,李允博指出,中國移動的光電融合目標網需要實現有覆蓋、有保障、有效率、有智能。有覆蓋是明確網絡覆蓋範圍,穩固網絡邊界;有保障是確定性能、保障品質,差異化服務等級;有效率是解耦啞資源,實現高效資源調度;有智能是網絡資源抽象化,構建池化資源。
為了實現光電融合目標網的關鍵指標,在李允博看來,伴隨網絡節點交叉容量和維度的提升,集成式光交叉(OXC)和長距大容量傳輸性能提升是關鍵。據了解,在集成式光交叉技術方面,已完成華為、中興、烽火和諾基亞上海貝爾相關系統的技術驗證,並在現網部署。在長距大容量傳輸方面,與長飛共同完成了大有效面積、超低損耗G.654.E新型光纖的驗證;此外,中國移動繼續推進400G傳輸系統,波段擴展、模分復用等相關工作。
在光電協同管控機制方面,李允博表示,中國移動的SOTN管控系統的總體策略控制是電層開銷、光調頂信號、OSC光監控信道,基於節點轉發功能靈活選擇適配OAM方案,通過多層OAM實現光電兩層高效協同。同時,中國移動定義了光電融合OAM體系,包括定義及完善光層開銷及監控能力、光電開銷協同;新增光層通道性能、鏈路性能、調測及開銷,定義新的幀結構。
據李允博介紹,在光電融合組網的技術方案下,2018年中國移動開始政企專網的建設,「國幹一張網」的模式得到充分實踐,光電融合節點技術初步應用;2019年大灣區精智光網開始運行,實現核心+區域架構、光電融合網狀網/立體化、超高速互聯。
持續推進開放式OTN架構向前演進
長久以來,OTN設備轉發技術和管控接口均由廠家私有方案實現,不同廠家的設備線路側封裝格式、業務映射機制均不相同,造成CPE OTN設備無法實現與異廠家城域OTN設備業務互通;同時,當前OTN網絡管控信令均通過內部DCN轉發,各廠家實現方案不同,這導致異廠家CPE OTN無法通過異廠家城域OTN網絡與管控系統交互信令;另外,對於CPE OTN設備的管控接口,業界也沒有統一的標準,因而無法實現業務端到端集中管控。
針對以上技術難題,中國移動提出開放式OTN架構,制定CPE OTN轉發解耦和管控解耦技術方案。在線路測定義標準IrDI接口,實現轉發解耦;同時規範CPE OTN管控接口,實現多廠家設備集中管控。
轉發解耦方面,中國移動規範OTN設備異廠家互通IrDI接口,針對專網需求規範多種ODUk復用路徑,統一業務到OTU0/1/2/4映射方案。管控解耦方面,規範開銷處理,GCC2開銷承載CPE OTN管控信令,TCM開銷承載拓撲發現信息;同時統一信息模型抽象,形成通用的CPE OTN信息模型,基於管控解耦技術,實現多廠家CPE OTN設備功能開放。
據李允博介紹,目前中國移動聯合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完成中興、華為、烽火、華環、瑞斯康達、格林威爾、山水、欣諾公司解耦型CPE-OTN技術的驗證和現網試點。試驗驗證結果表明, CPE OTN轉發解耦和管控解耦均能滿足專線業務開通和智能運維的實際需求。
面向未來,李允博表示,中國移動將光電融合組網和開放式網絡架構演進作為光網絡發展目標,繼續和光通信產業同行一起,助力新一代光通信技術的發展。
【來源:C114通信網】【作者: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