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新一代企業架構的頂層設計

2020-12-25 騰訊網

要想成功構建新一代的企業架構,企業應首先做好新一代企業架構的頂層設計,認真分析企業現有架構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按照新一代企業架構的要求,繪製新一代企業架構圖,明晰新一代企業架構的實現路徑。

新一代企業架構頂層設計,主要分為需求分析、總體設計、路徑規劃三大主要階段,下面我們來逐個深入探討。

1、新一代企業架構需求分析

新一代企業架構,是混合多雲IT架構為基礎,以開放平臺業務架構為核心的企業架構。企業在構建新一代架構前,應該分別從這兩方面的需求,對企業現有架構展開深入的分析。

一是分析企業業務架構。首先通過綜合評估企業現狀,分析業務需求,對標業界實踐等任務,發現業務價值,找準業務架構轉型突破口,其主要工作包括現狀與問題調研、業務需求理解、業界最近實踐對標、技術發展趨勢分析以及業務轉型的價值發現等。

全面分析企業當前業務,分析企業當前業務體系中存在的重複流程、重複環節,分析業務體系的各個各個主題域是否存在通用、共性的業務內容,特別是各個業務條線的業務支持中,是否有重複、共性的工作內容,梳理當前業務架構,是否能實現業務與業務的無縫銜接和實時交互,是否具有開放性、平臺化的特徵,對企業當前業務架構,開展一個徹底的排查和梳理,形成一個準確的評估結果。

二是分析企業IT架構。全面了解企業當前IT系統整體情況,了解企業「上雲」的基本情況,掌握企業當前單體系統或者微服務框架系統的基本情況,了解從單一、單雲系統和架構,認真評估企業IT架構的整體情況,了解從企業當前架構,向新一代開放、混合雲架構轉變的基本方法路徑,是現有架構進行優化調整,還是按新一代企業架構的方式,進行徹底重構。

全面分析當前IT架構體系,是採用單體架構,還是多系統運行的架構,是否進行了服務化改造,當前IT系統建設,是否存在重複建設的情況,企業上雲,能否滿足業務敏捷需求和數據安全需求。技術架構,能否支撐快速擴張的業務需求,能否保障業務的安全運行;應用架構,是否能夠敏捷開發、快速迭代,是否能夠實時響應業務變化需求;數據架構,是否能夠實現開放共享、互聯互通,數據融合是否能夠適應業務融合分析應用的需求,數據價值,是否可以充分、重複的開發利用,對企業當前IT架構,進行全面的分析排查,對比新一代混合雲架構,找到存在的差距和問題。

2、新一代企業架構設計原則

新一代企業架構,是對企業傳統架構的一次全面重塑,在頂層設計中,企業需要遵循以下設計原則:

一是從「求穩」到「求穩也求變」的原則。混合多雲架構之所以能讓企業的創新戰略更快速地落地,是因為它包含了兩個或更多的私有雲和公有雲,實現了一種獨特 的融合,使得企業能夠將工作負載部署到最合適的環境中。

公有雲更適合於要求高度靈活的前臺工作負載;私有雲更適合要求高度安全的任務關鍵型工作負載;傳統IT 環境適合於本質上不需要利用雲優勢,而需要專用計算資源的工作負載。

可見,混合多雲融合了「敏態」和「穩態」,讓「靈活性」和 「安全性」可以兼得。研究發現,大規模採用完整混合多雲平 臺技術和運營模式所創造的價值,要比「單一平臺,單一雲供應商」方法高出2.5 倍。這一點已在多個行業的 30 多家企業中得到證實。

混合雲可以提供一種量身定製的解決方案,內部私有雲經過優化,可以實現更高的運營持續性、穩定性、安全性;而外部公有雲可以提高速度和敏捷性,幫助豐富客戶互動體驗。

二是從「單一」到「開放」的原則。開放式的架構不僅支持工作負載在內部環境、私有雲和多雲環境之間遷移,還支持按需在不同供應商的雲環境之間遷移。這可以讓企業能夠訪問任何平臺的物聯網數據和設備,實現數據的無縫銜接,支持核心工作流變得更為智能;並且能夠隨時隨地擴展

具體來說,企業需要在四個層面建設開放性:

首先是應用層面的開放性:藉助微服務,可將應用分解成多個單獨使用的服務,例如面向 在線零售商的庫存、運輸和會計服務,以便各工作團隊能夠並 行處理。藉助容器,則能夠以可移植的方式將多個微服務捆綁 在一起,無需任何修改,就能輕鬆將這些微服務部署到任何雲中並自動運行。

通過這樣的開放性,可以屏蔽底層技術差異,提供通用能力支持,整合雲上應用系統,助力業務流程優化,實現數據認知創新,確保雲上安全合規。並隨著生態系統的發展移動應用和數據,實現輕鬆擴展,以供開創性平臺上的任何參與者使用。

其次是研發層面的開放性 :企業應該建立面向混合多雲環境下的 DevOps,而非單一環境 的 DevOps。同時,關注開發和運維的深度融合,將場景化的 AI 融入到管理流程中,建立全局組織流程體系,實現持續性的開發,作為項目制研發的常態補充。開放式的架構不僅支持工作負載在內部環境、私有雲和多雲環境之間遷移,還支持按需在不同供應商的雲環境之間遷移。

再者是企業層面的開放性:伴隨著企業建立數位化平臺和流程能力,企業內 IT 組織的定 位也應隨之轉變。過去的定位更多是內部運維或服務支撐, 現在需要轉變為混合多雲的服務中心,未來還需要有一個更遠大的理想,即成為企業數位化能力的管理中心。例如,目前很多銀行都成立了創業型的金融科技公司,在混合多雲開放性的支撐下,對泛行業輸出能力,加速銀行智慧轉型。

最後是生態層面的開放性:為了確保開創性業務平臺可組合,智能工作流實現動態化, 企業希望開放所有選項,包括向生態系統開放,建設泛行業生態平臺(如開放銀行、工業網際網路、出行服務平臺、採銷平臺等)。開放平臺和開放軟體支持可移植性、互操作性並能形成規模。這樣可防止任何單一供應商一家獨大。

三是AI賦能的原則。用開放性構建AI 賦能的混合多雲 。企業在構建開創性平臺和智能工作流的過程中,會將各種業務活動遷移至雲環境中。

然而,多個單一的雲環境會增加數 據孤島,這種情況將嚴重影響業務響應能力和敏捷性,會讓企業數位化轉型止步不前。而混合多雲開放式的架構可以解決這個難題。

AI,藉助邊緣計算,將雲功能部署到數據所在的任何位置,實現AI 規模化應用,將AI作為一種底層技術能力,融入到各個業務流程、業務場景中,實現AI與人的協同共生。

3、新一代企業架構總體設計

新一代企業架構的頂層設計,就是制定架構轉型的總體框架和發展路徑,是企業架構全局有效協同的必要基礎。頂層設計可以明確長期目標,形成完整的架構體系,在企業內統一思想,統一目標,解決企業架構轉型的整體性、協作性、可持續性問題。

新一代企業架構的總體設計,也分為業務架構總體設計和IT架構總體設計。

一是企業業務架構總體設計。在對企業現有業務架構進行綜合評估分析的基礎上,企業應對業務內容、業務流程和業務步驟,按照業務主題域、業務條線、業務模塊的方式,來形成企業業務體系架構圖,按業務價值,繪製業務關係地圖。

在客戶體驗上,企業應將外部客戶和內部員工,同樣視為客戶,制定全面的客戶體驗系統。分析當前業務流程,按客戶旅程,研究客戶旅程的各個業務場景,依據不同業務場景,制定客戶體驗優化設計方案。

在價值發現上,企業應重新審視業務價值鏈,圍繞業務價值創造,而非業務價值鏈,來分析和梳理產生業務價值、創新業務價值的各個業務場景、業務流程、業務環節,形成企業級的業務價值地圖,建立企業級業務價值體系,按企業價值域、價值鏈、價值點,來重構企業價值創造體系,實現企業價值體系的平臺化迭代創新。

在業務服務上,企業應分析當前業務體系,有哪些是共性的業務,把各業務線中相同的核心邏輯抽取出來,通過抽象設計,實現通用化,共同服務於所有業務線的需求,將各個業務場景、業務環節中的需求,進行服務化拆分,形成微服務體系,將鬆散的微服務體系,向共享型的服務體系轉換,推動業務中臺的形成。

二是企業IT架構總體設計。在形成IT架構總體的設計思路後,企業應立即著手,對企業技術架構、應用架構、數據架構進行全面的調整和重構。

在技術架構上,實現從單一架構,向混合多雲架構的轉變,構建兩個或更多的私有雲和公有雲的混合雲架構,廣泛藉助人工智慧、機器視覺、物聯網、區塊鏈等內外部技術能力,建立技術中臺,形成企業數位化的底層技術支撐能力。

在應用架構上,企業應依據業務架構的模塊化業務內容,對應用進行服務化的拆分,將共享通用服務進行抽離,建立企業服務總線,建設應用服務中臺,對服務進行統一的管理,並依據業務變化,對相應服務進行獨立的敏捷開發,構建強大的應用服務能力。

在數據架構上,搭建企業級的數據湖,建立企業大數據平臺,依託業務架構,建設企業級數據中臺,建立以數據湖為數據原料支撐,以大數據平臺為數據能力支持,以數據中臺為數據價值發揮的新型數據架構,強力支持各項業務的實時數據應用需求。

作者:張金星

美城互聯創始人

數字轉型專家,智慧企業導師

曾任世界五百強、大型央企、國企數位化轉型專家

長期從事國內外大型企業數位化轉型研究和實戰

深度參與華為、海爾、美的、阿里、京東等企業數位化轉型課題

全面掌握新一代ICT技術在企業系統化應用的理論、方法及價值實現路徑

主持開發了打通城市生活、消費、商業、產業、政務等全鏈路的數字開放平臺

構建了從數字轉型的管理諮詢、技術應用到數字運營的一站式智慧生態服務平臺

本文為作者原創稿件,未經作者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複製、引用

相關焦點

  • 企業架構和頂層設計 - 企業架構_CIO時代網 - CIO時代—新技術、新...
    企業架構和頂層設計 企業架構和頂層設計 2018-04-25 09:10:18  來源:張靖笙,企業架構作為一種消除組織智障的有效企業發展戰略共識建構方法,是讓頂層設計與企業變革實現知行合一的制勝關鍵。
  • 如何通過股權頂層架構設計保障控制權和實現節稅?
    本文主要探討的是如何通過股權頂層架構設計保障控制權和實現節稅。在筆者律師執業的10年期間,服務和輔導過很多企業家,我發現大部分企業家對於公司股權架構的設計並不重視,甚至有些企業家不知道股權架構的內涵,簡單地認為股權架構就是公司股權比例的分配,並未認識到公司股權頂層架構的設計對於保障創始人對公司的控制權和降低股東的稅負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 精華筆記:一文說透企業頂層設計
    上雜糧:企業頂層設計的深度解讀 一、企業頂層設計概念「頂層設計」源於系統工程學,本意是指自高端開始的總體構想,自頂向下設計(Top-downDesign),在一個大系統搭建前,從頂層開始,由上而上地進行設計。
  • 股權設計與案例分析|讓企業立得更穩,該如何做好股權設計?
    一個公司的股權設計,如同建築之中的設計圖紙,將會對企業控制權以及治理的結構造成直接的影響,間接決定了企業後續的業績。股權設計是公司組織的頂層架構設計。傳統企業網際網路轉型,戰略和商業模式解決做什麼、怎麼做,而股權設計能夠解決誰投資、誰來做、誰收益、如何分的問題。如果初始股權分配沒有得到妥善處理,很可能為未來的業務失敗埋下隱患。
  • ...企業架構_CIO時代網 - CIO時代—新技術、新商業、新管理
    談聯邦企業架構對智慧城市頂層設計的借鑑意義 談聯邦企業架構對智慧城市頂層設計的借鑑意義 2018-06-20 10:14:14  來源:人月神話博客關鍵詞: 聯邦企業架構 智慧城市 頂層設計 2002年2月,OMB成立了FEA項目管理辦公室(FEA-PMO),開始著手開發一個綜合的、業務驅動的政府藍圖,即聯邦企業架構(FEA
  • 做好頂層設計,擁有一部自己的「基本法」
    01 頂層設計是企業持續成功的核心邏輯和基本原則 企業做頂層設計以及基本法,一定要想清楚 其背後的本質是什麼, 這樣才可以以不變應萬變,知道如何去做頂層設計 ,並 真正有效地發揮頂層設計的作用。
  • 從企業架構到信息化規劃,從現狀調研到架構設計的核心邏輯
    IT建設解決當前業務和IT間的差距(無新業務戰略下你如何更好支撐)IT建設解決後續戰略目標和IT間的差距的問題(新戰略下你如何擴展支撐)對於目標提出而言,有兩個途徑。類似上面的業務架構圖如何構圖出來?大部分人實際上缺的正是如何形成上面的業務架構完整構圖。在整個業務架構和數據架構規劃裡面我們看到,核心仍然是從最頂層核心價值鏈開始驅動,逐層分解的端到端流程分析,跨業務域流程分析。價值鏈模型為何具備普適性?
  • 架構設計:企業總體架構要如何做?小白也能快速領悟的設計思想
    企業總體架構是什麼,有什麼用,怎麼做,如何落地,這些東西聽起來非常抽象,做起來也是非常抽象。軟體工程從開始到結束一般會經歷需求、分析、編碼、測試、部署、維護6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會固定的輸出物,例如剛開始的產品需求文檔(PRD),後面的架構設計文檔等。
  • 企業經營團隊的頂層設計應當包括哪些內容?怎麼設計才利於企業?
    企業要想獲得經營的正常性,獲得發展的穩健性,就需要精心設計企業的頂層框架。那麼,企業的團隊頂層設計應當包括哪些內容呢?企業老闆或CEO應該從哪裡著手來設計企業經營團隊的頂層框架內容呢?作為一個有志於促使企業經營獲得最佳成效的品牌營銷人(嘿嘿),我來說說我的觀點。
  • 聯邦企業架構框架 - 企業架構_CIO時代網 - CIO時代—新技術、新...
    NIST模型分為五層,旨在組織、計劃、建立一個集成化的信息和信息技術架構,它將業務和外界需求分解細化到信息技術架構中。 CIO委員會針對聯邦企業架構框架採用了與NIST模型相似的層級架構,它定義了業務、業務運作所需的信息與技術支撐、以及為響應業務變化需求所實施的新技術的這一過渡過程。
  • 企業如何做四職管理的頂層設計?分享:詳細設計操作步驟
    頂層設計,原本是一個工程術語,本意是統籌考慮項目各層次和各要素,追根溯源,統攬全局,在最高層次上尋求問題的解決之道。該詞近來不僅成為政治名詞,同時也成為管理名詞,被管理界大量引用。
  • 一個省級教育雲平臺是如何打造而成?寧夏經驗是做好頂層設計
    一個省級教育雲平臺是如何打造而成?寧夏經驗是做好頂層設計 作者:寧寧 發布時間: 2017-03-16 07:00
  • 華為雲@ArchSummit2019:新計算架構,雲原生時代IoT 架構設計與Dev...
    這主要是與平時建幾層樓所打的地基以及材料有重要的關係,地基的深度決定著樓房的高度,這就涉及到建築設計。同理,當你的網站系統需要承受千萬、億級的訪問的時候,這就涉及到架構師的核心技能:架構設計。無架構,不系統,架構是系統的關鍵。但一個成功的架構要如何煉成呢?
  • 阿里畢玄:系統架構師如何做好系統設計?
    是指做這個系統設計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很多人在做系統設計時,是搞不清為什麼要做一個新系統的設計,或者為什麼要做一個系統的重構/演進的設計,如果搞不清楚這個目的,後面的系統設計上是很容易形成偏差的,導致本來是為了解決一個問題,要去做新的系統或重構/升級舊的系統,但最後完全脫離了初心。
  • 行業第一品牌的頂層設計和底層運營
    在消費分級、品牌IP、渠道創新、量化營銷的新四大背景下,要想成為行業第一品牌,就必須得有上下統一內外聯動左右一體的清晰化的品牌頂層設計和落地化的營銷底層運營。品牌頂層設計到底如何做,營銷底層運營又該如何落地呢? 怎麼理解品牌及模式? 提到品牌,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企業品牌。 我們先來看看城市品牌的相關案例和實踐。
  • 助力打造未來之城 聯想在重慶貢獻智慧城市頂層設計經驗
    1月7日,重慶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官方公眾號「成渝 Design Center」發布消息,公布重慶禮嘉悅來智慧園(智慧名城風景眼)區域協同規劃國際徵集方案結果。其中,聯想與清華同衡等企業組成的聯合體從40餘家單位中勝出,成為僅有的5個入圍設計單位之一。
  • 企業大學頂層設計
    這一期還跟大家一起來分享的是有關企業大學的內容,我們之前跟大家探討了有關企業大學它的發展,企業大學它的架構,企業大學如何適應網際網路時代的發展,那麼我們今天要談的話題我相信也是很多企業大學的朋友都非常非常之關注的,不過談到企業大學的話題肯定要少不了另外一位張老師,就是我們企業大學的總編善勇老師,張善勇老師這個大家都非常熟悉了,而且我覺得我跟善勇老師還是蠻有緣分的,為什麼呢?
  • 架構設計
    迭代思維好的架構都是演進過來,很少有架構是一步到位,我們需要保證不影響業務正常進度的基礎上,逐步迭代成最終合理的架構為什麼需要架構設計需求讓技術變複雜。做一個博客和做一個谷歌,技術複雜度不是一個等級人員讓技術複雜。軟體開發通過是一個團隊,成員水平不一樣,擅長的技術方向也不一樣,如何有效地協作是一個很大的考驗。技術本身複雜。
  • 談談特斯拉新一代電子電氣架構
    今天來聊聊新一代電子電器架構,就是我們常說的 EEA3.0。其實,最開始想到要談電子電氣架構,我是比較抗拒的,因為這是一個非常龐大而複雜的系統,其中涉及到的電子元器件至少數百起步,而且跨越了底盤、動力、車身、座艙、智駕等等多個系統領域,需要在汽車領域浸營多年的資深工程師才有可能窺得全貌。
  • 企業頂層思維:股權布局與設計 (附詳細步驟與設計圖表)
    作者/熊老師(inte6198110)四、頂層激勵設計分步分層實施1.企業不做頂層設計2.企業要做頂層設計,必須講步驟、有規劃、按層級、分階段。絕對不能意氣用事、拍腦袋決策,因為一旦決定失誤,3.我們一定要清晰的是,股權是用來布局的,但股份、合伙人是用來做激勵的,合伙人還是用來打造核心團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