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25 09:10:18 來源:張靖笙搶沙發
2018-04-25 09:10:18 來源:張靖笙
巨變的時代,需要企業變革來應對各種挑戰和把握各種機遇,而有序健康的企業變革離不開有效的頂層設計的指引,企業架構作為一種消除組織智障的有效企業發展戰略共識建構方法,是讓頂層設計與企業變革實現知行合一的制勝關鍵。
關鍵詞: 企業架構 頂層設計企管大師德魯克曾經說過:「 我們生活中一個意義深遠的轉型期,變革空前而徹底,現在的管理學思想沿用20世紀的哪些基本假設,很少有人去注意它們是不是事實」,而事實上,當前很多中國企業應對新常態下劇烈變化,其變革進度也越來越顯得跟不上時代發展的節奏。
雖然地球上地區衝突、霸權主義、恐怖主義仍不時出現,和平發展與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已經得到了普遍的共識而成為時代潮流的主基調,將企業置於整個人類活動來看,它原就是社會運作下所產生的一種機制,正如《第五項修煉》作者彼得.聖吉(Peter Senge)所言,企業是當今最有力量改變世界,創造公平正義社會的組織力量,所以,對於企業而言,在這樣一個巨變中的世界局面,是危機,也是轉機,各行業領先的企業正值此轉型的時刻,借網際網路和經濟全球化的東風,廣泛聯合上、中、下遊產業和直接、間接消費者,以求生存並創造最大的利益。
當企業越來越多地打破部門分割的隔閡乃至拆掉原來自我保護的組織圍牆,越來越謀求建立更多的內外連結的時候,更加開放和透明的企業治理和運營機制已經成為現代企業管理思想的基本假設,而與此同時,影響企業行為的內外利益涉眾群體也越來越大,關係也越來越複雜,誠如《第五項修煉》中所揭示的,由於傳統企業生產分工關係和組織結構造成的片段而局部的思考方式,及其所產生的各自為政的行動,它們造成了目前切割而破碎的管理觀念,使企業各部分喪失了與主體間的一體感。於是,今天我們要了解一個企業全貌的時候,就像試圖拼湊一面被打破鏡子的所有碎片,試著重園此破鏡而得到完好鏡子中清晰的圖像一樣費勁。這就是導致在變局中的企業各種令人困惑的所謂「組織智障」,因此個體的智力難以整合成幫助企業形成合力應對挑戰的「群體智力」,毫無疑問,組織智障妨礙了企業的學習和成長,久而久之也催生了企業員工普遍對問題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組織惰性,這樣的企業又如何有生機和活力來應對挑戰和完成變革呢?
企業架構理論的出現,無疑給破鏡重圓一個可能的福音。企業架構最早的思想雛形來自企業建模領域。20世紀80年代中期之前,幾乎只有學術界對企業再造或企業建模的思想感興趣,但使用的理論和模型通常被限於某個信息系統的設計和開發。20世紀80年代中期,當時還是IBM員工的約翰.扎克曼(JohnZachman)率先提出了「信息系統架構框架」的概念,從信息、流程、網絡、人員、時間、基本原理等6個透視角度來分析企業,也提供了與這些視角每個相對應的6個模型,包括語義、概念、邏輯、物理、構件和功能等模型。而正如Zachman所指出的,「為了避免企業分崩離析,信息系統架構已經不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選擇,而是企業的必需」,雖然當時,Zachman還並沒有明確的使用「企業架構」的概念,但由於其傑出的開創性工作成果,Zachman被公認為是企業架構領域的開拓者。從那時起,Zachman的企業架構理論就開始逐漸發展起來,它現已成為許多大公司用來理解、表述企業信息基礎設施的一個直觀模型, 為企業現在的以及未來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藍圖和架構。
「企業」(Enterprise)是指由一整套可識別的、互為作用的業務功能構成的商業組織, 它有能力作為獨立實體經營運作。 根據這一定義,它意味著企業架構框架也包括了企業與外部實體的相互關係。例如: 供應商、商業夥伴和客戶。
「架構」(Architecture)提供基礎框架,它定義和描述了企業實現經營目的和商業願景的平臺。 「架構」可以被具體定義為:與企業經營戰略、信息需求緊密相連的一整套原則、方針、政策、模型、標準以及流程,它結合企業未來發展方向,為企業各項解決方案的設計、選擇和執行提供指導。
從世界先進國家的發展經驗和示範作用來看,企業架構的採納和推行,是經濟、社會、商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隨著全球化的進展以及國家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強,可以樂觀的預計,未來企業架構在我國的政府部門/機構和企事業單位中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和發展空間,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頂層設計是運用系統思考的方法,從全局的角度,對某項任務或者某個項目的各方面、各層次、各要素統籌規劃,以集中有效資源,高效快捷地實現戰略目標。「頂層設計」字面含義是自高端開始的總體戰略構想,系統思考的精神與許多中國古聖先賢的思想不謀而合,中國古訓裡有「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而謀萬世與全局也是從若干的謀一時和若干的謀一域中科學抽象出來的全局性頂層決策,所以有效的「頂層設計」不是閉門造車的紙上談兵和一意孤行的獨裁決斷,自上而下的謀劃也需要有自下而上的動力加以呼應,例如我國改革開放30多年的成功,恰好是「頂層設計」呼應了來自基層的強大發展衝動。
頂層設計工作需要通過各個利益群體的互動,讓各種利益相關方都參與進來建立對未來發展的共識,從而形成戰略性的決策。從這個層面,企業架構就是頂層設計成果得到直觀呈現和有效溝通的企業發展戰略共識建構方法,企業架構本質上是企業建模形成的一整套架構圖紙,而這個建模的過程更像是一個破鏡重圓的整體建構性工作,能把企業原來切割而破碎的企業各種理解復原成一個整體的組織透視鏡,頂層設計工作所指引的方向、所描繪的藍圖、所勾勒的路線,都要通過企業架構中對未來企業發展所依賴的各種能力、資源和要素的發展目標界定和可行實施方案的系統性陳述中才能得到完整地體現,而最為關鍵的是,由於每個企業的獨特性決定了沒有可以普遍複製的架構圖紙,每個企業的企業架構設計成果都是凝結了這個企業各方利益相關者的集體智慧和共識意願而形成的,這才是頂層設計的戰略決策能得以貫徹和執行的關鍵。
巨變的時代,需要企業變革來應對各種挑戰和把握各種機遇,而有序健康的企業變革離不開有效的頂層設計的指引,企業架構作為一種消除組織智障的有效企業發展戰略共識建構方法,是讓頂層設計與企業變革實現知行合一的制勝關鍵。
第三十屆CIO班招生 法國布雷斯特商學院碩士班招生 北達軟EXIN網絡空間與IT安全基礎認證培訓 北達軟EXIN DevOps Professional認證培訓責編:yangj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