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幽靜的田野路上,遠處的池塘裡不時的傳來蛙鳴,一陣陣微風帶著稻香吹過,整個世界都是農村的清新味道。此情此景,讓我想起了辛棄疾在《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裡的一句詩: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對於城市裡的人來說,這是不可多得的美景,對於農村的人來說,這是充滿喜悅的收穫季節。
農村總是有著與城市不同的風景,不同的人和事,不同的風俗的文化。現如今,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農村也不再是人們傳統觀念上的髒亂差,現在的農村更多的是風景宜人,更適合我們去居住。住在農村的朋友,可能經常聽到這麼一句俗語「村夫硬如鐵,光棍軟如棉」,這句俗語講的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無論在哪個時代,農村相比較城市來說,多了幾分悠閒和淳樸,古人更是把農村生活稱之為「田園生活」。在我國古代,當時的經濟還是小農經濟,家家戶戶都是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上半句「村夫硬如鐵」說的就是這麼回事。這裡的村夫說的正是農夫,因為長年累月的勞作,在風吹日曬的洗禮之下,農夫都是一個非常硬朗的體格,這正是「硬如鐵」的第一種意思。
「村夫硬如鐵」的第二種意思則是,能夠勤勞種田維持生計的男人,在我國古代是婚配的不二之選,那時候的女人結婚更看重的是品質,只要是一個男人踏實肯幹,那日子就不會很差。這樣的男人是一家之主,用自己的脊梁承擔起一個家庭的重擔,這樣的男人的脊梁怎麼可能不硬?所以說「村夫硬如鐵」也是對農夫有責任心的一種讚揚。
「光棍軟如棉」的意思則與之相反,但它仍然真實的道出了社會現狀。
在我國古代,因為頻繁的戰爭及小農經濟的影響,女性的社會地位是比較卑微。只要是一個男人稍微努力一點,是不愁找不到老婆的。在當時的環境之下,淪為「光棍」的大多是遊手好閒之輩,沒有人願意將自己的女兒嫁給嫁給這樣的男人。因為這樣的人大多遊手好閒,很少下地做農活,他們的體魄自然是要差上許多,這也就是俗語中提到的「軟」。
除此之外,這樣的人因為沒有責任心,即使是有了自己的家室,他也無法承擔起一個家庭的重擔,很可能連自己的養活不了,必須靠著自己的老婆,這樣吃軟飯的男人怎能不軟?這句俗語也很好的說明了當下的社會現狀,雖說現在結婚成本很大,但是有責任心的男人仍然會努力奮鬥,拼盡全力的追求自己的幸福,這樣的男人至少骨頭是硬的。相比較那些抱怨上天不公,沒有出生在一個好的家庭的男人,他們怎麼可能沒有女生喜歡呢。
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村夫硬如鐵,光棍軟如棉」說的都是一種現狀,那些正在「打光棍」的男人們,也該好好想想自己是否「硬」起來了。
iy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