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8年,愛德華·提奇(Edward Teach)-也稱提奇,或「黑鬍子」-帶領著一幫海盜在卡羅萊納州大西洋沿岸橫行了好幾個月,他們將查理斯頓城封鎖了足足有兩個禮拜,俘獲了至少8艘船。提奇之所以能夠主宰這片海域是因為他指揮著一艘強大的戰艦——「安妮王后復仇者號(Queen Anne『s Revenge)」,這艘戰艦裝備了40門大炮,是卡羅萊納州附近海域實力最強大的戰艦。本系列文章就是關於海盜們是怎樣造出這樣的戰艦以及如何橫行於加勒比海到印度洋這片遼闊水域的故事。
上圖:安妮王后復仇者號想像圖一
上圖:安妮王后復仇者號想像圖二
上圖:「安妮王后復仇者號」復原
人們在好萊塢電影裡看到的海盜船一般都是身形偉岸、火力強大的多桅帆船,這樣的帆船當然有,「黑鬍子」的「安妮王后復仇者號」和巴沙洛繆·羅伯茨船長的「皇家好運號」都是這樣的戰艦,但它們都屬例外。大多數海盜依賴的都是那些要小得多的船隻,比如單桅帆船(sloop)、雙桅橫帆船(brigantines)、雙桅縱帆船(schooners)。17世紀下半葉,襲擊加勒比地區西班牙人的海盜既使用大艦,也使用快船(launches)、雙桅武裝快船(pinnaces,一種隨附大船的輕帆船),甚至獨木舟(canoes)。所以說其實海盜使用的船隻從小艇到大型戰艦都有。有些艦隻甚至是訂製的,這些船原本是一些合法艦船,用於襲擊敵方船隻,但實際上這些艦的艦長們襲擊遇到的所有船隻。還有一些是海盜們俘虜的船隻,經過改造用於劫掠。不過海盜船最多的還是來自原本合法的商業船隻,船上的船員反叛,變成了海盜船。
上圖:單桅帆船
上圖:雙桅縱帆船
上圖:雙桅橫帆船
不管這些海盜船有多大,是怎麼得來的,所有的海盜船都要具備一些共同的品質。首要的是風浪中的適航性。1690年到1730年代(也被稱為海盜的「黃金年代」)著名的海盜活躍海域是加勒比海和北美的大西洋沿岸地區,以及西非海岸線和印度洋。頭兩個地區是著名的易遭颶風影響的地區,季風季一般從6月到11月,大西洋和加勒比海地區的季風高潮時期是8月到9月。早在17世紀水手們就已經發現了季風季,而西非地區是風暴的發源地,季風從那裡發生,然後向西穿越大西洋。水手們學會了觀察颶風或相對不那麼猛烈的熱帶風暴即將到來的先兆。他們常常出海以躲過風暴或尋找安全的避風海灣。幾個世紀以來這些猛烈的颶風常常摧毀大批的海船和沿岸的人類定居地。而海盜們通常是不可能進港躲避風暴的,因為他們是海盜,所以他們面臨的風險更高。也正因為這個原因,他們的船隻必須有優良的適航性以戰勝颶風,有適合於大風中航行的裝備,堅固的船身,可靠的泵機,以及經驗豐富的水手。對於海盜們來說,風暴帶來的唯一的好處就是風暴摧毀了許多商船。著名的海盜亨利.詹寧斯(Henry Jennings)撈到的第一桶金就是據此獲得的:1715年一艘西班牙船在佛羅裡達東岸因遭遇颶風沉沒,倖存的船員們將沉船中的寶物打撈上岸,存放在逃生船員的營地裡,而詹寧斯搶劫了這個營地。印度洋地區此類天氣現象稱為「熱帶氣旋」,而在西太平洋和南中國海稱為「颱風」。在印度洋北部,熱帶氣旋通常發生在5月到11月之間,在更遠的南方海域,則是從12月到3月。氣象學家估計每年全世界會發生85次颶風、颱風或熱帶氣旋,我們有理由認為「黃金時代」的海盜們也會遭受同樣頻次風暴的襲擊。這些風暴即使對現代艦船來說都是十分危險的,更不要說在那個沒有衛星、電視或無線電,而且體量更小的帆船。除了這些季節氣象因素外,還有那些名聲遠揚的風暴肆虐的水域通道,如好望角。
下圖:Felucca,一種狹長的小型快船,阿拉伯人的發明。地中海和印度洋上著名的貿易船,18世紀早期馬達加斯加附近的海盜也使用這種小船。有單桅雙桅兩種類型,都裝有一面三角操縱帆。
下圖:Fluyt,荷蘭商船,也稱flyte 或flute(長笛),17世紀下半葉最常見的商船。荷蘭人設計的這種商船隻需要很少的船員(10人)便可操縱,一般不用來當作海盜劫掠船,但常用來運載劫掠所得。
『Fly-boat『這一英文單詞也用來指代上述荷蘭商船Fluyt,後來這詞也指內河水道上航行的平底貨船,17世紀出現於加勒比海地區,這種船比歐洲同類船要小,類似西班牙大艇,是一种放大版的帶上緣斜桁帆大舢板。海盜們用這種船作為近岸劫掠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