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對於二戰的反思是舉世聞名的,他們一直沒有忘記上一代德國人曾對世界造成的傷害,德國的電影裡也經常體現出反納粹的主題,今天和大家聊的這部電影也是如此,但它卻沒有高屋建瓴的痛斥納粹的可怕行為,反而從細節著手,講述了一個可怕的人性實驗,如何在短短的一周裡把現代社會中一個普普通通的高中班級裡的學生,全部變成狂熱的納粹分子,下面我們就聊聊這部令人細思極恐的《浪潮》
這部電影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驚悚片,但沒人會否認這部電影裡有種讓人寒到骨子裡的可怕,而這部電影最可怕的地方,就在於它居然是由真實事件改編的,故事的原型發生在196年的美國,同樣是一所高中,同樣是一個心血來潮打算做個實驗的老師,同樣是短短的一周,結果也是同樣的令人震驚
不僅原來班上那二三十個學生被改造成了徹頭徹尾的納粹,整個學校裡狂熱分子的隊伍居然被發展到了兩百人,幸虧那個老師確實沒存什麼壞心思,否則後果不堪設想,今天我們就從這部電影談起,聊聊當今社會上的一些奇怪現象
很多人也許會覺得這些學生如此輕易的被洗腦是因為他們蠢,但我想說如果這樣想的話就把問題想得太簡單了,畢竟已經是高中生了,即使社會閱歷尚淺,但基本的三觀也已經形成,更何況全班學生都悉數中招,哪怕從概率學上說也不能用一個蠢字簡單定論,那到底為什麼這些人會在短短的一周內被洗腦呢?
其實說到這裡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你覺得自己會被洗腦嗎?雖然我不知道大家的大答案是什麼,但結合各種各樣的事例來看,我覺得被洗腦對絕大多數人來講都不是難事,在傳播學裡,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叫『群體壓力』當大家都在做同一件事情時若你不這麼做就會感覺到壓力
舉個大家可能會有切身體會的例子,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忘穿校服的經歷,有的話可以試著回想一下,當所有人都穿著一樣的衣服,就你一個人在人群中異常眨眼,當時你是什麼感受?是不是會感覺渾身都不自在?就是老師沒有批評你,同學也沒有嘲笑你你也會發自內心的感到慌張,這其實就是群體壓力的一種體現,我們生活中對群體壓力的應有比比皆是
比方說絕大多數家長都願意把孩子送到成績最好的班級裡,並不只是出於對師資力量的考量,班級裡的學習氛圍也是重要的原因,畢竟在學習氛圍好的班級裡,學生會不自覺的被帶動,這種發自內心的改變有時是請多少名師都無法完成的,但群體壓力是一把雙刃劍,它既能壓著你做好事,也能壓著你做壞事
還有就是意識形態的問題,很多人看完這部電影後覺得獨裁真可怕,原來我們上學時的舉手發言就是獨裁統治的開始,其實不得不說這種觀點真的有點矯枉過正了,回到電影中『浪潮』被塑造成一個成功的獨裁其實只有了四天,這四天分別可以歸納出四個主題,分別是紀律,團結,排他與同化,其實前兩個階段明顯是利大於弊的,放眼世界,哪怕再怎麼標榜自己民主自由的國家也不會否認紀律和團結的必要性,所以任何一個政體都是在個人與集體之間找尋一個平衡點
過度強調集體忽略個人,會導致人民生產積極性下降,甚至可能會像電影裡那樣,步入法西斯統治的深淵,電影中的『浪潮』組織和二戰時期的德國雅利安人其實都很諷刺,所以這部電影值得我們深思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