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宋代詞人李清照在《菩薩蠻·風柔日薄春猶早》中寫道:「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自古以來,國人對於故鄉都有種特殊情愫。故鄉是每個人從小生長的地方,承載著一個人一生中最為無憂無慮的時光,不過對於故鄉或者故國,也並非人人都是報以深情。
不管在什麼年代,總有少數國人認為外國的月亮就是圓,美國的空氣就是甜。所以這一類人在有能力的時候,自然會改變自己的國籍,加入別的國家。正如曹雪芹在《紅樓夢》中的感慨:「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反之,隨著我國經濟和政治的發展,同樣也有不少仰慕中國文化,喜歡中國的外國人選擇入籍中國。
01
而這些外國友人中,也不乏一些名人或者富豪,被稱為「蘭桂坊之父」的盛智文就是其中之一。他原本有美國和加拿大雙重國籍,但卻在2008年他放棄了這兩個國籍,帶著自己的百億身家入籍中國。
1950年,盛智文出生於德國,他是一位猶太人,盛智文的父母在他出生後不久便全家搬到了美國紐約居住。在盛智文7歲的時候,他的父親便因病去世,此後,母親便帶著盛智文再次移居到了加拿大魁北克。盛智文的童年過得十分辛苦,由於家中收入有限,所以他從10歲開始就做各種兼職,賺錢補貼家用。
02
眾所周知,大部分猶太人在經商方面卓有天賦,盛智文似乎也繼承了這個天賦技能。在盛智文16歲的時候,他就為自己掙到了第一輛車。17歲的時候,盛智文被一家時裝公司錄用,由於他在工作上十分出眾,所以很快得到了提拔。由於工作需要,盛智文在19歲的時候,前往香港挑選合適的女裝進口到加拿大。從此他就愛上了香港,也就與中國結下了深厚的緣分。
作為一個商人,盛智文非常精明地看到了香港的低稅率,他決定要到香港發展自己的事業。盛智文的老闆一直非常欣賞他,對於他這個決定也十分贊成,他還給盛智文投資了一部分錢。
1975年,盛智文個人的成衣貿易公司在香港成立。在這一段時間內,他的主要貨源來源於中國內地與香港,這些成衣大都銷往加拿大、英國等國家。盛智文對這一行業的熟悉,毫無疑問地成為他商業上最大的優勢,他的公司規模發展得越來越大。20多年後,這家公司的市值已經增長到了22億港元,盛智文將這家公司出售,然後決定轉行做別的投資。
03
盛智文瞄準了做餐飲和酒吧,他先開了一家叫做 California的餐廳,隨後花了3200萬港幣買下了一棟大樓,他對這棟大樓進行翻新和維修,自己開設餐廳的同時也出租給其他商家,盛智文先後在蘭桂坊開了17家餐廳,因此他也常常被人們稱呼為「蘭桂坊之父」。很快蘭桂坊就成了香港的標誌性地點之一,盛智文在香港的蘭桂坊獲得成功後,先後又在成都、海口、無錫等地開了蘭桂坊。
盛智文在香港生活了37年,早就將這裡視為自己的故鄉。從他對香港一見鍾情,一直到留在香港發展事業,現在算得上功成名就。香港早已成為他生命中不能分割的一部分,香港見證了他的奮鬥和成功。他也伴著香港一路走來,從港英政府到香港回歸後的特區,盛智文與香港相輔相成。2008年,盛智文放棄了自己原先所擁有的美國和加拿大國籍,加入我國國籍。
很多人都對盛智文的這種行為表示不解,包括他的家人。他們反覆向盛智文詢問,試圖勸阻他。為此,盛智文前後花了8個月的時間來說服他的家人接受這個決定。
盛智文表示,他深深的熱愛著香港,他相信香港會在中國的庇護和領導下發展得越來越好。所以他才最終做出這個決定,盛智文在成功入籍後,也表示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感到驕傲。
結語
通過盛智文的選擇,可以看出他的確對中國對香港有著堅定無比的信心。他放棄了發達國家的國籍,轉而加入一個發展中國家,足以證明他對我國的信心與感情。自然,我國既有深厚的文明底蘊,社會也在繁榮發展,也一定會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我國。
參考資料:
《菩薩蠻·風柔日薄春猶早》
《紅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