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戰略位置最好的大國,為何卻註定無法崛起呢?原因主要是三點

2020-12-19 揭秘歷史的頭條

【歷史】從世界歷史來看,世界能夠崛起的大國,其實基本上都有一個很好的戰略區位,這是發展的基礎。最典型我國之所以古代一直強大,其實也跟我國位於亞洲東部的戰略區位有關,因為老祖宗佔據了東亞地區最好的一塊大陸,使得我國的發展,那是又了很好的基礎。除此之外,俄羅斯,美國等都是如此。但是其實下面這個國家,才是亞洲戰略區位最好的大國,但是為何卻註定無法崛起強大呢?其實原因主要是三點。

這個國家就是印度共和國。其實縱觀整個亞洲地區,印度這個國家,戰略區位那是最好的,沒有之一,主要表現在三點。一是,地大物博,土壤肥沃,人口眾多。近300萬平方公裡土地,13.6億人口,堪稱天賜。二是,直入印度洋,印度國土直入印度洋,兩面環洋,堪稱亞洲的美國,所以兩邊的威脅都很少。

三是,周圍沒有大國,印度在南亞那是首屈一指,而且臨近的東南亞,還有中東地區,沒有一個大國,所以印度那是可以為所欲為。因此印度堪稱亞洲戰略區位最好的國家,沒有之一。但是這麼好的條件的印度,但是卻始終無法強大,到現在都是大而不強,而且從未來來看,印度那是註定無法強大的。為此很多人不明白,這到底是為何呢?其實原因主要是三點。

第一,氣候條件決定。

在大國的發展中,強大與否其實跟氣候那是直接相關的。縱觀世界範圍內,幾乎所有的大國強國,都是位於溫帶和亞熱帶,幾乎沒有熱帶的強國。所以我們看到,無論中國,美國,俄羅斯都是如此。但是印度那是熱帶,整個熱帶的區位決定了印度很難成為強國,也很難強大。從其戰爭能力和水平就可以看到,其作戰能力那是很有限的。

第二,人種的問題。

印度雖然是古代文明古國,具有很強的創造能力。但是其實印度在歷史的發展中,那是無數次被徵服,所以人種那是換了很多次。到現在印度的整個主體民族,都不知道是從哪裡來的。而印度現在的人種,帶來的直接問題,就是發展的局限。

尤其是印度人種下的種姓制度,更是印度難以發展的核心。因為種姓制度下,印度廣大的百姓和賤民,無法成為推動國家強大和發展的關鍵力量,這無疑使得印度的強大只是表面的。

第三,民族和宗教。

印度雖然戰略區位好,但是國內民族和宗教成分十分複雜,國內矛盾更是無限。正是因為如此,印度國內那是不得安寧的。尤其是印度教與伊斯蘭教,錫克教,還有佛教等的矛盾,那是難以解決的。而且印度的2億穆斯林,隨時可能成為印度動亂的爆發點,整個國家隨時處在危險和分裂的邊緣。

所以內部的複雜和不和諧,使得印度即便是發展,其實也是很難強起來,因為內部的消耗實在是太大了。還有巴基斯坦看著,印度要強大更是難上加難了。所以這也是西方並不擔心印度的核心,因為印度看起來有強大的軀殼和基礎條件,但是實際上那是很難強大的。

歡迎關注【揭秘歷史的頭條】,每天為您更新新鮮的歷史資訊,不出門看天下事!

參考文獻:《世界近現代史》。

相關焦點

  • 為何說美國並沒有那麼強大呢?原因主要是三點
    所以這也是那麼多國家,非常懼怕美國,談虎色變的主要原因了。但是實際上,美國其實並沒有那麼強大,為何這麼說呢?原因主要是三點。美國二戰後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整個國力那是強大到了極點的地步。但是其實美國並沒有那麼強大,為何這麼說呢?其實原因主要是三點。第一,軍事的無效。很多人說美國強大的最大基礎其實就是其軍隊和軍事力量,美國也就是靠軍事和軍事投入來威懾世界,獲得全世界的優勢的。
  • 大國崛起:日不落帝國的崛起,不僅是優越的地理位置
    英國崛起歷程英國的崛起是表現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層面的,英國崛起歷程的起點應該籠統地歸至伊莉莎白一世時代,在該時期,英國已經出現近代代議制政府的雛形,資本主義萌芽已經出現並迅速發展,人本主義思想開始深入英國民眾內心,近代海軍也已經開始建立起來。
  • 美國種族歧視為何如此嚴重呢?原因主要是三點
    為此其實很多人不明白了,美國的種族歧視到底為何如此嚴重呢?其實主要是三點原因。我們知道,這次美國因為種族歧視事件,使得一位黑人死亡,在美國引起酣然大波,整個造成的影響非常嚴重,到現在遊行示威不斷。還記得當年美國人權的領袖人物,馬丁路德金那句「我有一個夢想」。
  • 德國和日本都是經濟強國,為何無法成為世界大國?
    就比如下面這兩個經濟發達的強國,由於地理環境非常惡劣,無論怎麼努力,都沒能成為世界大國,也註定無法成為世界大國。所謂世界大國,是指國力強盛,在世界上擁有很大的影響力的國家。並不是說,領土面積大,經濟實力強,你就是世界大國,否則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亞,印度也是世界大國。成為世界大國,領土面積並不是最主要的,重要的是經濟和軍事實力,以及國際影響力。
  • 領導力與大國崛起
    加迪斯認為,這也是真正大戰略思維的精髓。以上提及的人物與圖景,皆為閱讀清華大學閻學通教授的英文新著 《領導力與大國崛起》(Leadership and the Rise of Great Powers)過程中所浮現的。這部由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PUP)出版的英文專著,亦是普林斯頓-中國研究叢書最新推出的研究力作。
  • 同為亞洲大國,同在強勢崛起,為啥西方能接受印度卻敵視中國?
    可是,同為亞洲大國,同在強勢崛起,為什麼美國等西方國家能接受印度卻敵視中國呢?西方國家為什麼接受印度?在美國等西方國家眼裡,印度是他們的同類,情感天然的接近。這是胎帶來的優勢,是無法改變的。當然,印度還有更讓美國等西方國家吸引的東西。
  • 世界最沒前途的大國,國家雖然在崛起,但是卻隨時面臨崩潰風險
    最典型就是下面這個國家,堪稱世界最沒前途的大國,國家雖然在崛起,但是隨時面臨崩潰風險,國家終將不保。 這個國家就是印度,印度是亞洲第二大國,國土面積有近300萬平方公裡,人口僅次於中國。是亞洲地區,除了中國外,第二個在崛起的大國。
  • 明治日本大國崛起的另類觀察
    與傳統的歐洲中心觀不同的是,美國著名新聞記者湯姆斯.F.密勒在20世紀初就開始研究亞洲的新興大國崛起現象,《亞洲的決裂:1909年前遠東的興衰》一書就是其代表作。作為百年前的一本研究遠東國際關係的時政性著作,雖然書中將日本、中國、朝鮮與菲律賓等遠東國家均作為觀察對象,但是就全書的篇幅與重點而言,日本無疑是最為重要的亞洲國家。
  • 德意志第二帝國崛起的得與失,對中國破解大國崛起的困境有何啟示
    他剛一到任,就向德國議會申請7000萬馬克用以建造三艘新式戰列艦。威廉二世和提爾皮茨的親密合作,以及德國海軍對英國海軍的挑戰之路,就這樣拉開了序幕。從概念角度講,「威廉困境」有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是指海陸複合型地緣政治崛起國因同時追求在兩大地緣空間上的優勢而激活體系內潛在的權力均衡機制,從而成為被其他成員聯合制衡的主要對象。
  • 鄰國中僅有的三個英語國家,為何個個窮困潦倒呢?其實原因很簡單
    最典型下面這三個國家,堪稱中國鄰國中僅有的三個英語國家,為何個個窮困潦倒呢?其實原因很簡單。我國是世界上鄰國最多的國家了,陸地鄰國加上海上鄰國,加起來有20多個。而我國的鄰國中,多數國家深受中華文化影響,而且很多至今還在使用漢字。但是也有三個國家,因為歷史的原因,成為英語國家。
  • 美國建國才200多年,為何能崛起成為世界頭號強國?主要原因有3點
    美國是當今的頭號強國,但是仔細算來美國的歷史也就200多年,從獨立戰爭到現在也就這麼短的時間,美國能夠一躍而為最大強國,崛起速度之快也是令人嘆為觀止,不少人都分析過美國為何能夠發展的如此迅猛,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是要表現在多個方面的,經濟、軍事、科技以及文化軟實力都是衡量的重要標準。
  • 隱忍的崛起——基於地緣戰略心理學視角
    研究方向:西方國際關係基礎理論、大國崛起戰略理論、地緣政治學、近現代國際關係史。防禦性進攻主義的案例驗證:1635—1945年四 本章小結第二章 海陸複合型大國崛起的「腓力陷阱」與戰略透支一 問題的提出二 「腓力陷阱」的理論闡釋三 「腓力陷阱」的案例驗證:1525—1991年四 本章小結第三章 海陸複合型大國崛起的「威廉困境」與戰略選擇
  • 韓和元:大國崛起招致的危險及應對——德國崛起初期的應對和啟示
    如果過去的經驗靠得住,那麼亞洲的經濟成就將為其帶來政治陰影,即不穩定和衝突。亞洲的經濟發展和亞洲社會日益增長的自信,至少從三個方面擾亂了國際政治。首先,經濟發展使得亞洲國家能夠增強其軍事能力,給這些國家未來的關係帶來不穩定性,使冷戰中被抑制的問題和矛盾顯現出來,從而增加在這一地區出現衝突和不穩定局面的可能性。
  • 北大教授王嶽川:大國崛起 與文化創新
    文化赤字差了100倍,什麼原因?中國和西方思想文化沒有平等對話,西方對中華民族很隔膜,目前這種狀況還在持續。  西方通過全球化讓世界變成「地球村」,中國崛起讓西方霸權日益變小。新世紀中國文化戰略的重要核心在於:發現東方,讓文化「走出去」。我們必須注意國家形象在國際化語境上的「水桶定律」——一隻水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
  • 蘇聯都是超級大國了,為什麼不是發達國家?關鍵原因有三點
    從國家發展程度來看,主要分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而發達國家一般來說都是經濟強悍、國家強大的國家,如美國、德國、英國、法國等。但是,國家再強大,也不一定能成發達國家,最典型就是蘇聯。蘇聯在二戰後那是最強大的超級大國之一,但是即使如此,其還不是發達國家,甚至離發達國家還很遠,這是為什麼呢?
  • 崛起大國與守成大國如何共處
    在二戰快結束的時候,外交政策主要是集中於大西洋地區,現在每一塊大陸、每一個大洲都是國際社會關注的對象。所以,我們一定要具備一種能力,能夠了解正在發生的變革。在世界不同的地區發生著不同的變革,有些地方一切井井有條,但也有一些處於混亂當中,比如說中東地區,在那裡發生的事情也影響著其他的地方。
  • 《華爾街日報》阻擋中國崛起,竟寄望一種病毒
    這是一個和「歐洲病夫」(Sick man of Europe)對應的特殊隱喻,在歐洲為中心的近現代國際關係歷史上,這個詞最初被用於形容奧斯曼土耳其,因為昔日曾經強大一時,三次圍攻維也納讓整個西歐瑟瑟發抖的大國在當時已經陷入了持續的衰落;後來被用於形容陷入經濟困難和衰落中的大國或地區,包括義大利、德國、以及大不列顛的蘇格蘭。
  • 《華爾街日報》阻擋中國崛起,竟寄望一種病毒?
    這是一個和「歐洲病夫」(Sick man of Europe)對應的特殊隱喻,在歐洲為中心的近現代國際關係歷史上,這個詞最初被用於形容奧斯曼土耳其,因為昔日曾經強大一時,三次圍攻維也納讓整個西歐瑟瑟發抖的大國在當時已經陷入了持續的衰落;後來被用於形容陷入經濟困難和衰落中的大國或地區,包括義大利、德國、以及大不列顛的蘇格蘭。
  • 作為我國首都的北京,為何沒有產出「北京菜」,這三點原因很主要
    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文化的大國,境內歷史底蘊深厚,文物古蹟眾多,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此外我國也是一個美食眾多的國家,各個地區都有不同的代表美食,像四川、湖南等地的人比較嗜辣,因此當地的美食都是偏辣的,代表美食像夫妻肺片、麻辣小龍蝦等等,我國共有八大菜系,分別是魯菜、川菜、粵菜
  • 全球17個發展大國群體性崛起 推動大國關係調整
    生存與發展能力的改變,必然導致發展中大國要求躋身國際經濟與政治事務的中心舞臺,以捍衛自身的合法權益,同時為爭取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生存權和發展權而仗義執言。  大發展必然引發世界大變革和國際關係大調整,發展中大國群體成為主要推動力量。  其一,與主要發達經濟體一道推動全球生產力、生產方式、生產手段呈現大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