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繁花相送到青墩 陳與義(曾寓烏鎮的歷史人物)

2020-12-12 騰訊網

「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多少他鄉之客,留連江南,不惜離別故鄉而卜居於此。無論傾心而為或是無奈之舉,俏江南,宜人居,卻是不爭的事實。

烏鎮,這個江南水鄉小鎮,自來多有名流碩彥駐足僑寓,尤其宋室南渡之際,北方士大夫卜居於此者,不下數十家,這其中就有本文所要介紹的人物——陳與義。

陳與義,字去非,號簡齋,北宋元祐五年(1090)出生於河南洛陽。錢鍾書在《宋詩選注》中稱他為兩宋之交「最傑出的詩人」,除了陸遊,堪與範成大、楊萬裡比肩。

他亦從政,北宋徽宗政和年間,24歲的陳與義就開始任職,但仕途艱險,有得意之順,也有遭貶之苦。靖康之變,金兵南下,陳與義就隨宋室南渡。高宗紹興元年(1131),他到京都臨安(杭州)任職,又出知湖州,再被召入朝任「給事中」,但同樣是官場不得志。因此於紹興五年(1135)借病辭職,以顯謨閣直學士提舉江州太平觀,這拗口的頭銜,其實是個虛職,不必到「江州太平觀」上班,卻可享受一份俸祿。

那麼,到哪裡去「養病」呢?

青墩,青墩是個好地方。一定有不少朋友這樣向他推薦。

大家知道,烏鎮過去叫「烏青鎮」它的東半邊就是青鎮,在宋代也叫「青墩」。

於是,這一年剛過立秋,陳與義就帶著全家舟行水路,向青墩逶迤而來。江南水鄉景,真美;無官一身輕,真爽!即景生情,因情成辭,一首《虞美人》好詞便誕生了——

扁舟三日秋塘路,平度荷花去。病夫因病得來遊,更值滿川微雨洗新秋。

去年長恨挐舟晚,空見殘荷滿。今年何以報君恩,一路繁花相送到青墩。

特別是最後一句,情景交融,用擬人手法寫出連綿不斷的荷花盛開著,把詞人「一路相送到青墩」,表達了作者遠離官場、歸隱田野的歡愉之情。此情此景,頗似李白「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暢快之句。

烏鎮真是好地方。《烏青鎮志》記載,南宋建都臨安(杭州)後,「諸名公巨卿縉紳士大夫退居於此,起諸亭臺園圃,以為遊憩之處,與夫方外寺觀幽勝之所莫能縷而枚舉。」當時的烏青鎮,有「趙安定郡王、秦申王、太師何恭敏、尚書顧巖」等人的住所。

剛到烏鎮,陳與義住在壽聖塔下的僧舍「無住庵」裡,後在塔北的芙蓉浦上建宅,稱為「南軒」,自號「簡齋居士」。據《鎮志》所述,當時芙蓉浦兩岸夾植芙蓉,芳草鮮美,因此得名。

在烏鎮,陳與義的生活主旋律是讀書、訪友、賦詩。「呼兒汲水添茶鼎,甘勝吳山山下井。一甌清露一爐雲,偏覺平生今日永。」(《青墩僧舍作》)日子過得比杭州還要好。第二年早春的一天,他突然想起附近的兩位老朋友,就馬上赴訪,並吟出如下詩句:

今年二月凍初融,睡起苕溪綠向東。客子光陰詩卷裡,杏花消息雨聲中。

西庵禪伯還多病,北柵儒生只固窮。忽憶輕舟尋二子,綸巾鶴氅試春風。(《懷天經智老因訪之》)

詩中的「西庵禪伯」是高僧洪智;「北柵儒生」名叫葉懋,陳與義在烏鎮的好友。據說,此詩後來傳到宋高宗那裡,其中「客子光陰詩卷裡,杏花消息雨聲中」一聯深為皇上欣賞。

次年夏天,陳與義被召復用為中書舍人兼侍講直學士院;後又被授予左中大夫參知政事(相當於副宰相)。不過陳與義個性耿直,非要對當時宋金關係發表一些「不合時宜」的觀點和建議——主張出兵,收復中原,可是高宗趙構卻無意北伐,令人心灰意冷。於是紹興八年(1138)三月,陳與義再次到湖州,做了三個月的知府,便又引病請求辭官家居,頂個「提舉臨安洞霄宮」的虛職,第二次回到烏鎮(青墩)寓居。

小鎮宜於安逸隱居,但陳與義絕非「樂不思蜀」者,他關心時政而很想有所作為,主張收復中原而不得如願,思鄉之情遂日益沉重。作為詩人,在備嘗戰爭、流離之苦之後,他的詩風有了很大轉變,沉鬱悲憤,寓意深刻。南宋著名詩人劉克莊《後村詩話》曾有對他的精闢評論:「元祐後詩人疊起……要之不出蘇、黃二體而已。及簡齋出,始以老杜為師……不忘憂愛,以簡潔掃繁縟,以雄渾化尖巧。第其品格,故當在諸家之上。」

陳與義兩度寓居烏鎮,累計時日不過一年多點,卻寫下了不少有名的詩詞,且內容以憂國傷時居多。如《牡丹》一詩:

一自胡塵入漢關,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龍鍾客,獨立東風看牡丹。

昔年洛陽人,如今異鄉客,陳與義佇立牡丹花前,頓思洛陽牡丹盛景,故國之思,山河破碎之恨,能不湧堵心頭?

第二次寓居烏鎮,陳與義真的是病了,病得還不輕。心病與身病交加,病勢沉重,終於不起,於這一年(1138)農曆十一月廿九日卒於壽聖寺,年僅49歲。後葬於歸安縣(今湖州市)上強村巖山。

有著名詩人來居,是烏鎮的榮幸;有一方適意的棲居之地,也是烏鎮給詩人的慰藉。

此後,陳與義寓居的芙蓉浦便成了烏鎮名勝之一,「明宣德九老」所定八景之中,就有「芙蓉舊浦」一景。他的住處「南軒」,曾由元代文學家、書法家趙孟頫題額:「簡齋讀書處」。後人為紀念陳與義跟高僧洪智、儒生葉懋三人的友誼,在「南軒」旁建造了一座「三友亭」,歷代尋訪者不絕。

歲月如流,「簡齋讀書處」、「三友亭」屢有廢興,至清末已難覓蹤跡。民國17年(1928)裡人籌資建亭於芙蓉浦上,仍名「三友」,又建平舍三間,仍名「簡齋讀書處」。而今又不復存矣。

相關焦點

  • 寫「扁舟三日秋塘路」的詩人陳與義借病為由三日去旅遊,偷賞秋荷
    也是特例而不是笑話,但是歷史上遭遇過詩人市長?唯一可以解釋的是詩人一茬一茬地長,幾乎每一任都有。而陳與義在北宋做過地方府學教授、太學博士,在南宋是朝廷重臣,又是一位愛國詩人,其主要貢獻還是在詩歌方面,給後世留下不少憂國憂民的愛國詩篇。放在當下,應該頒發一個愛國獎項。他的詩詞只存詞19首。
  • 陳與義的詩有哪些?陳與義的詩詞全集44首
    今年何以報君恩,一路繁花相送過青墩。早行 - 宋代·陳與義露侵駝褐曉寒輕,星鬥闌幹分外明。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秋夜 - 宋代·陳與義中庭淡月照三更,白露洗空河漢明。題趙少隱青白堂三首 - 宋代·陳與義小謝為州不廢詩,庭中草木有光輝。一林風露世人世,更著梅花相發揮。歲華 - 宋代·陳與義歲華日已凋,飛葉鳴古瓦。白頭倚危檻,高旻覆平野。
  • 《一路繁花相送》用十年之期許我們未來一路繁花
    一路繁花,相送無期。沒有狗血劇情,有的是唯美漂亮的畫面和演員精湛的表演,它就像一件藝術品,需要靜下心來漫漫的細細的品味,在這個過程中,你會把自已融入到這段感情中,享受她,體會她,在當今這物慾橫流的時代,難得這樣一份溫馨一絲甜蜜一縷清新,帶給人不一樣的感覺。第一集從男主角度切入。青年導演路非在國外事業發展順利,職業生涯的第四部電影剛剛殺青。
  • 宋代詩人陳與義五首詩詞,堪稱一代「詩俊」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北宋末、南宋初年的傑出詩人,後世稱之為「詩俊」,同時也工於填詞,其詞存於今者雖僅十餘首,卻別具風格,豪放處尤近於蘇軾。
  • 祝願你的人生,一路繁花相送
    開車馳騁而過,看著豔麗繁花,嗅著風中的淡淡花香,心情一掃煩悶怨倦氣,不由變得開朗、闊達、舒暢。看著這數十裡繁花,我不由地想到一句話:一路繁花相送。是啊,這樣的場景不正是一路繁花相送嗎?!花兒以她極盡的妍麗姿態,歡送每一個路過的人們,給予他們鮮花,溫暖和鼓勵。
  • 觀宋填詞103 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 有人說陳與義像極了蘇東坡
    三、更值滿川微雨 洗新秋陳與義畢竟是北宋的進士出身,南宋又是用人之際。 高宗紹興元年(1131年)夏,陳與義任中書舍人,拜吏部侍郎。紹興四年(1134 )年八月知湖州,紹興五年又召為給事中。這年的六月,陳與義託病去職,卜居青墩。
  • 宋代名人大觀 陳與義:壯歌一曲伴大宋
    陳與義的祖父和父親也曾做過官,其外祖父張友正還是名顯一時的書法家。  陳與義也確實給先祖爭氣。出生於哲宗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六月的他自幼勤奮好學,博聞強志。稍長,他又學詩於當時頗有名的崔鶠(音yàn),其後進入太學深造。  24歲時,陳與義考中進士,隨後當上文林郎。這是個閒職,負責開德府(今濮陽)的文學教育工作。
  • 一路繁花相送靜水流深,鍾漢良江疏影演繹不一樣的愛情故事
    在春節前夕一派紅火熱鬧的備年氣氛中,一部都市情感劇《一路繁花相送》正悄悄在電視螢屏上吸引人們的視線,從返程的疲累和備年貨的忙碌中靜下來,看看《一路繁花相送》滿屏清新景致和一眾帥哥美女,確實是很治癒。《一路繁花相送》由鍾漢良江疏影炎亞綸領銜主演,主要講述一對分開已久的初戀情人路非(鍾漢良飾)和辛辰(江疏影飾)如何重聚續緣的故事,故事溫暖情節流暢,雖沒有大悲大喜的情感糾葛和正反派人物的激烈碰撞,但就是這麼一部治癒暖情劇,舒緩中泛著小溫情小歡樂小甜蜜小憂傷的漣漪,讓人想坐下來,如冬日午後喝一杯暖咖,夏雨之夜飲一壺香茗,淡淡的溫暖,不刻骨銘心卻滋味綿長。
  • 《一路繁花相送》主創贊鍾漢良敬業,導演劉淼淼更是稱他為鍾老師
    近日,《一路繁花相送》正在東方衛視和江蘇衛視熱播,作為主演的鐘漢良頻頻被黑不敬業人品不好等等。但是出道二十多年的鐘漢良,一直兢兢業業,低調,鮮有緋聞,與他合作過的人對他更是好評如潮。拍戲多年的他一直有口皆碑,合作過的導演、演員和其他工作人員無不對他的敬業態度十分讚賞。
  • 歷史上陳與義是誰?他有哪些貢獻?
    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陳與義母親逝世,回汝州服喪。結識汝州知州葛勝仲。兩年後,由葛勝仲舉薦,任太學博士。後來又升任符寶郎,但不久被貶為陳留酒監。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入汴京,北宋滅亡。宋高宗南逃建立南宋。陳與義自陳留南遷避難,經湖北、湖南、廣東、福建。
  • 浙江嘉興:烏鎮西柵一日遊
    解放後,市河以西的烏鎮劃歸桐鄉縣,才統稱烏鎮。 烏鎮是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十大魅力名鎮、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國家5A級旅遊景區,素有「中國最後的枕水人家」之譽,擁有7000多年文明史和1300年建鎮史,是典型的中國江南水鄉古鎮,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之稱。有六千年歷史,是全國二十個黃金周預報景點及江南六大古鎮之一。
  • 一路繁花相送的插曲是什麼 英文bgm配樂百聽不厭
    電視劇《一路繁花相送》首播劇情一下就讓觀眾吸引住了!不僅是文藝的畫風,劇中的配樂插曲也是十分的有氣質!那麼《一路繁花相送》的插曲是什麼呢?一起來了解下吧。   《一路繁花相送》劇情簡單概括是「用拍電影的名義尋找初戀」,從美國回國的導演路非跟曾經的初戀辛辰在不被原諒的氛圍之下開啟曲折複合之旅。
  • 陳與義:少顯詩名志躊躇,南渡逃難空悲嘆
    自此,陳與義名聲漸響,成為大家眼中的「潛力股」。彼時的他,年輕有為,躊躇滿志,雖不是位居要職,但也算前途無量,更何況還被皇帝賞識,才名遠播,人生正要精彩。可惜,天意弄人,歷史的車輪滾滾前進,來到了個人力量無法扭轉頹勢的歷史階段。
  • 一路繁花相送第一集英文插曲叫什麼 five hundred miles歌詞翻譯介紹
    《一路繁花相送》是一部唯美由劉淼淼執導,鍾漢良、江疏影、炎亞綸、李晟領銜主演,李浩軒、李銘順、莫允雯等主演的都市情感劇。那麼這部電視劇的插曲一定也好聽哦!那麼一路繁花相送第一集英文插曲叫什麼?一起來看看吧!  一路繁花相送第一集英文插曲叫什麼?  與該劇相配的背景音樂也是悠揚舒緩的!
  • 一路繁花相送
    在她生命的最後這段時間,她忍著劇痛寫下這本生命日記,她記錄下人生中的重要人物,她敘說著人生中的重要時刻,她向我們沉痛發問:「我們要用多大的代價,才能認清活著的意義?」看這本書,帶給我的並不是注意作息注意飲食這樣的生活習慣警醒,更多的,是一種人生態度。我們為什麼活著?什麼對我們才是人生的意義?以下節選自本書,希望能對正在閱讀此推送的你帶來觸動。
  • 一路繁花一路歌⑥
    一路繁花一路歌(6)(2020-2021學年度第一學期)2020-2021相關文章:一路繁花一路歌一路繁花一路歌(2)一路繁花一路歌(3)一路繁花一路歌④一路繁花一路歌⑤
  • 走進烏鎮,感受苦難與輝煌|烏鎮的大家族,張氏即其最著名者
    宋朝的烏鎮,具體規模不得而知,但今街市範圍,已有南瓦子、北瓦子等娛樂場所,相當於今之卡拉OK廳、影劇院之類。又有波斯巷之名,可見已有外國人來此貿易、定居,其他如北宋陳舜俞、南宋陳與義、何薳、張掄(有《紹興內府古器評》、《蓮社詞》,他是一個特別有趣的人,可以專文介紹)、王克明諸賢皆寓居於此,烏鎮之名形諸吟詠,文採風流,影響更著。
  • 網際網路大咖雲集之前,烏鎮還有這些文化名人
    大會期間,眾多網際網路大咖雲集浙江烏鎮。這座小鎮,自來鍾靈毓秀,謝靈運、蕭統、範成大、茅盾、木心等都曾在此出生或生活過。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些文化名人,走進烏鎮的人文深處。沈約曾在南朝的宋、齊、梁三朝中為官,梁武帝時官至尚書令、太子少傅。因其先父的墓地在烏鎮河西,每年清明,沈約總要來此掃墓,並守墓數月。梁武帝擔心太子蕭統因此荒廢學業,但又不能阻止沈約的孝行,只好讓太子隨沈約到烏鎮跟讀。於是,一座書館在烏鎮青墩翼然而立。太子和沈約在這裡生活、學習,年復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