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今年47歲的劉勇而言,生命是一場沒有終點的冒險。
劉勇的微信名叫「雲人勇哥」,這是他行走雲端、攀越高山的真實寫照。在登山圈子裡,提起「勇哥」,不少人都能對他的事跡如數家珍。探索世界近20年,他的足跡遍布喜馬拉雅、喀喇崑崙、邛崍山脈、橫斷山脈、阿爾卑斯山脈、北美、中南美洲甚至南極大陸。他用自己的身體,勾勒出了獨屬自己的、不可複製的冒險地圖。
劉勇的真實身份是四川大學戶外運動研究所研究員,也是四川旅遊學院的一名教師。平時上課、做科研,假期就去冒險,在工作與生活之間,他找到了平衡。
初冬的成都,劉勇身著單薄的機車服、戴著頭盔,騎著摩託車風馳電掣而來,這是劉勇出行的方式,有時呼嘯在山野間,有時奔跑在高樓林立的都市裡,給人一種無拘無束的快意。
劉勇在南極劃皮划艇探險。本文圖片均來自華西都市報稜角分明的臉上,如雕刻般深邃的目光中透露著一絲堅毅,常年的戶外運動把他的皮膚曬得黝黑,低調、自信、談吐風趣,這是劉勇給人的第一印象。劉勇的愛好很多,登山、滑雪、摩託越野、攀巖、攀冰、滑翔傘、高空跳傘……各項極限運動都是他探索世界的方式。
這一切的開端,是一次志願者服務經歷。1990年,一支外國登山隊前往西藏登山,邀請劉勇擔任隊伍的翻譯。登山是一項需要技巧的冒險,不僅需要專業的設備如登山鞋、登山包、指南針、禦寒衣物等,還需要攀登者有個強壯的身體抵禦各種可能遇到的障礙。劉勇沒多想,拿著登山隊支援的登山包便果斷加入了登山行列,前往西藏。
或許是天賦使然,第一次登山的劉勇沒有任何高原反應,「不僅成功登頂,還比外國人爬得快。」這次經歷,讓劉勇愛上了這種與自然親密接觸的運動,「我很喜歡雪山,在山裡沒有外界、只有自己,這也是對我毅力的挑戰。」此後一發不可收拾,劉勇開始攀登各種各樣的山,漸漸成為一名專業登山者。
「專業登山面臨的考驗就不僅僅是攀登了。」劉勇說,登山途中可能面臨各種各樣的阻礙,因此攀巖、攀冰等技能都是必要條件,多掌握幾項極限運動技能,才讓攀登未登峰成為可能和現實,也能開始不去重複前人的路,讓攀登變得更具創意。
登上約旦第一高峰。機緣巧合2012年,劉勇還在四川大學讀碩士,一個消息傳來震驚了登山界——他獲邀成為2012法國「金冰鎬」獎六位國際評委之一。金冰鎬素有登山界奧斯卡獎之稱,而這也是法國設立「金冰鎬獎」以來,評委歷史上第一次出現華人面孔。
「我原本不想去的。」提及這次經歷,劉勇頗感逗趣,法國發出評委邀請時,他正在準備博士入學考試,原本準備放棄名額,結果等來了考試延期的通知,這才欣然前往。
他為何進入法國人的視野?說起來還有一段小插曲。當時幾位法國人來到四川登山,涉及的諸多山峰也很險峻,他們斷定自己是首登,可跟當地人一交流,才知道很多年前一個叫「大劉」的人就來登過了。「中國民間也有這麼厲害的登山者?」法國人抱著尋找知音的態度,輾轉多次後終於和劉勇碰面,並發出了金冰鎬獎評委的邀請。那一年,他的攀登也同時入圍了金冰鎬獎。
這趟評委之旅讓劉勇與法國的登山者有了親密交流,也在法國境內完成了冒險,但這並不影響他對獎項的評價:「我是反對這種評選形式的。」在劉勇看來,登山是挑戰自我的極限,是探索自然的未知,這原本就不該是一項比賽。這也讓他決定,不接受任何的攀登獎項。
在加拿大懸崖行走。徵服「未登」翻開劉勇的履歷,多數攀登已被載入登山史冊,可他卻並不這樣認為。探索未知、去大自然冒險,是不是未登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麼壯美的風景還未曾被人類領略過,而我想試試。」
2013年是珠穆朗瑪峰被人類登頂的60周年。彼時劉勇正在尼泊爾飛滑翔傘,這裡恰好地處珠穆朗瑪峰的南坡,在與當地人聊天時他無意間了解到:此前登山者大多從喜馬拉雅的北邊登山,好像還沒有人從南邊登頂。
回到成都後的劉勇念念不舍,查閱資料發現:中國還沒有登山者越過喜馬拉雅的南坡登頂。三個星期後,劉勇又飛往尼泊爾,發現果真還有一座山沒有人類的腳印:尼泊爾Bamongo峰。
「為什麼我不可以試一下呢?」就這樣,2013年10月21日,劉勇和他的探險夥伴出發了。這座海拔6400米的山峰是中國西藏和尼泊爾的界山,僅在南壁和北壁兩面可以攀登,因此路線很難。
經過7天跋涉,一行人終於抵達海拔4800米的登山大本營,而隨之而來的攀登下段是更嚴峻的考驗,在冰川和巖壁混合中進行。頂著大風和寒冷,劉勇和同行者終於在尼泊爾當地時間10月30日成功登頂。他也成了首位在喜馬拉雅山脈南坡完成未登峰的中國人。
攀登喜馬拉雅南坡未登峰。南極探險「登山的線路那麼多,但我希望可以從最漂亮的那條上去。」於劉勇而言,出發的原動力可以是一次探索未知的愉悅,又可以只是一張風景照的牽引,只要是大自然的美,都足夠吸引他去冒險。
因為曾看到過一張南極的美圖,照片上幾個法國人在一塊冰上漂著,「我們也去!」劉勇說去就去了。2015年12月著手準備,2016年1月他便率領一支小型的探險隊,帶著三位非專業登山愛好者踏上了去南極無人之地的旅途,「無人之地,這四個字就足夠美了。」
近幾年,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赴南極旅遊客源地,僅次於美國,而這其中,劉勇帶領的探險隊一定是最酷的,他們選擇坐船航海前行,「坐飛機倒是快,直登頂峰,但是少了探索的快樂。」從阿根廷最南端烏斯懷亞出發,帆船經過德雷克海峽和魔鬼西風帶,最終抵達南極,這是一場48天的探險。
南極大陸是完全的無人之地,晝夜溫差超過40攝氏度,當地沒有救援,沒有補給,衛星電話也沒有信號,連離人類最近的地方都在一千公裡以外。在這樣與世隔絕的自然環境下,劉勇開始「放飛自我」,一躍跳進了南極冰水中遊泳,「下去三秒身子就僵了,就是想嘗試一下。」
這場冒險註定載入史冊,在南極的48天裡,劉勇和隊友完成了登山、滑雪、皮划艇、攀冰等極限探險挑戰,他成了首位在南極大陸腹地及半島完成綜合式探險的中國人;足跡踏過9座山峰,開創出了7條新的登頂路線,並挑戰了2座未登峰,這也是中國人首次在南極大陸上完成未登峰探險。
「普通人只要專注做一件事,都能做好。」當旁人表達敬畏之情時,這是劉勇的回答。在他看來,過往的經歷算不上什麼,他更樂意向前看,「我的冒險還在繼續。」
人物名片成都人,四川大學戶外運動研究所研究員、四川旅遊學院運動與休閒學院教師,極限探險家。
他是蘇格蘭北大西洋海中圖騰柱的首攀者;
他是首位在喜馬拉雅山脈南坡完成未登峰的中國人;
他是首位在古巴開闢攀巖新線路的中國人;
他是完成四川橫斷山脈最後一座6000米獨立山峰的人類首攀者;
他是南極史上完成未登峰探險和首位在南極大陸腹地及半島完成綜合式探險的中國人。
名詞解釋 未登峰未登峰指的就是處女峰,對尚未被人類登頂之山峰的概稱,登山界將尚未被人類登頂的山峰稱為處女峰,徵服處女峰是許多登山家一生的夢想。
(原標題:「雲人」劉勇:用極限運動打開雲端天堂)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