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南極探險、攀登珠峰的川大研究員:用極限運動打開雲端天堂

2020-12-17 澎湃新聞

對今年47歲的劉勇而言,生命是一場沒有終點的冒險。

劉勇的微信名叫「雲人勇哥」,這是他行走雲端、攀越高山的真實寫照。在登山圈子裡,提起「勇哥」,不少人都能對他的事跡如數家珍。探索世界近20年,他的足跡遍布喜馬拉雅、喀喇崑崙、邛崍山脈、橫斷山脈、阿爾卑斯山脈、北美、中南美洲甚至南極大陸。他用自己的身體,勾勒出了獨屬自己的、不可複製的冒險地圖。

劉勇的真實身份是四川大學戶外運動研究所研究員,也是四川旅遊學院的一名教師。平時上課、做科研,假期就去冒險,在工作與生活之間,他找到了平衡。

初冬的成都,劉勇身著單薄的機車服、戴著頭盔,騎著摩託車風馳電掣而來,這是劉勇出行的方式,有時呼嘯在山野間,有時奔跑在高樓林立的都市裡,給人一種無拘無束的快意。

劉勇在南極劃皮划艇探險。本文圖片均來自華西都市報

愛上冒險

不去重複前人的路,讓攀登更有創意

稜角分明的臉上,如雕刻般深邃的目光中透露著一絲堅毅,常年的戶外運動把他的皮膚曬得黝黑,低調、自信、談吐風趣,這是劉勇給人的第一印象。劉勇的愛好很多,登山、滑雪、摩託越野、攀巖、攀冰、滑翔傘、高空跳傘……各項極限運動都是他探索世界的方式。

這一切的開端,是一次志願者服務經歷。1990年,一支外國登山隊前往西藏登山,邀請劉勇擔任隊伍的翻譯。登山是一項需要技巧的冒險,不僅需要專業的設備如登山鞋、登山包、指南針、禦寒衣物等,還需要攀登者有個強壯的身體抵禦各種可能遇到的障礙。劉勇沒多想,拿著登山隊支援的登山包便果斷加入了登山行列,前往西藏。

或許是天賦使然,第一次登山的劉勇沒有任何高原反應,「不僅成功登頂,還比外國人爬得快。」這次經歷,讓劉勇愛上了這種與自然親密接觸的運動,「我很喜歡雪山,在山裡沒有外界、只有自己,這也是對我毅力的挑戰。」此後一發不可收拾,劉勇開始攀登各種各樣的山,漸漸成為一名專業登山者。

「專業登山面臨的考驗就不僅僅是攀登了。」劉勇說,登山途中可能面臨各種各樣的阻礙,因此攀巖、攀冰等技能都是必要條件,多掌握幾項極限運動技能,才讓攀登未登峰成為可能和現實,也能開始不去重複前人的路,讓攀登變得更具創意。

登上約旦第一高峰。

機緣巧合

成為金冰鎬華人評委,卻拒絕攀登獎項

2012年,劉勇還在四川大學讀碩士,一個消息傳來震驚了登山界——他獲邀成為2012法國「金冰鎬」獎六位國際評委之一。金冰鎬素有登山界奧斯卡獎之稱,而這也是法國設立「金冰鎬獎」以來,評委歷史上第一次出現華人面孔。

「我原本不想去的。」提及這次經歷,劉勇頗感逗趣,法國發出評委邀請時,他正在準備博士入學考試,原本準備放棄名額,結果等來了考試延期的通知,這才欣然前往。

他為何進入法國人的視野?說起來還有一段小插曲。當時幾位法國人來到四川登山,涉及的諸多山峰也很險峻,他們斷定自己是首登,可跟當地人一交流,才知道很多年前一個叫「大劉」的人就來登過了。「中國民間也有這麼厲害的登山者?」法國人抱著尋找知音的態度,輾轉多次後終於和劉勇碰面,並發出了金冰鎬獎評委的邀請。那一年,他的攀登也同時入圍了金冰鎬獎。

這趟評委之旅讓劉勇與法國的登山者有了親密交流,也在法國境內完成了冒險,但這並不影響他對獎項的評價:「我是反對這種評選形式的。」在劉勇看來,登山是挑戰自我的極限,是探索自然的未知,這原本就不該是一項比賽。這也讓他決定,不接受任何的攀登獎項。

在加拿大懸崖行走。

徵服「未登」

喜馬拉雅南坡未登峰,留下中國人足印

翻開劉勇的履歷,多數攀登已被載入登山史冊,可他卻並不這樣認為。探索未知、去大自然冒險,是不是未登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麼壯美的風景還未曾被人類領略過,而我想試試。」

2013年是珠穆朗瑪峰被人類登頂的60周年。彼時劉勇正在尼泊爾飛滑翔傘,這裡恰好地處珠穆朗瑪峰的南坡,在與當地人聊天時他無意間了解到:此前登山者大多從喜馬拉雅的北邊登山,好像還沒有人從南邊登頂。

回到成都後的劉勇念念不舍,查閱資料發現:中國還沒有登山者越過喜馬拉雅的南坡登頂。三個星期後,劉勇又飛往尼泊爾,發現果真還有一座山沒有人類的腳印:尼泊爾Bamongo峰。

「為什麼我不可以試一下呢?」就這樣,2013年10月21日,劉勇和他的探險夥伴出發了。這座海拔6400米的山峰是中國西藏和尼泊爾的界山,僅在南壁和北壁兩面可以攀登,因此路線很難。

經過7天跋涉,一行人終於抵達海拔4800米的登山大本營,而隨之而來的攀登下段是更嚴峻的考驗,在冰川和巖壁混合中進行。頂著大風和寒冷,劉勇和同行者終於在尼泊爾當地時間10月30日成功登頂。他也成了首位在喜馬拉雅山脈南坡完成未登峰的中國人。

攀登喜馬拉雅南坡未登峰。

南極探險

乘坐帆船前往無人之地,跳進冰水中遊泳

「登山的線路那麼多,但我希望可以從最漂亮的那條上去。」於劉勇而言,出發的原動力可以是一次探索未知的愉悅,又可以只是一張風景照的牽引,只要是大自然的美,都足夠吸引他去冒險。

因為曾看到過一張南極的美圖,照片上幾個法國人在一塊冰上漂著,「我們也去!」劉勇說去就去了。2015年12月著手準備,2016年1月他便率領一支小型的探險隊,帶著三位非專業登山愛好者踏上了去南極無人之地的旅途,「無人之地,這四個字就足夠美了。」

近幾年,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赴南極旅遊客源地,僅次於美國,而這其中,劉勇帶領的探險隊一定是最酷的,他們選擇坐船航海前行,「坐飛機倒是快,直登頂峰,但是少了探索的快樂。」從阿根廷最南端烏斯懷亞出發,帆船經過德雷克海峽和魔鬼西風帶,最終抵達南極,這是一場48天的探險。

南極大陸是完全的無人之地,晝夜溫差超過40攝氏度,當地沒有救援,沒有補給,衛星電話也沒有信號,連離人類最近的地方都在一千公裡以外。在這樣與世隔絕的自然環境下,劉勇開始「放飛自我」,一躍跳進了南極冰水中遊泳,「下去三秒身子就僵了,就是想嘗試一下。」

這場冒險註定載入史冊,在南極的48天裡,劉勇和隊友完成了登山、滑雪、皮划艇、攀冰等極限探險挑戰,他成了首位在南極大陸腹地及半島完成綜合式探險的中國人;足跡踏過9座山峰,開創出了7條新的登頂路線,並挑戰了2座未登峰,這也是中國人首次在南極大陸上完成未登峰探險。

「普通人只要專注做一件事,都能做好。」當旁人表達敬畏之情時,這是劉勇的回答。在他看來,過往的經歷算不上什麼,他更樂意向前看,「我的冒險還在繼續。」

人物名片

劉勇

成都人,四川大學戶外運動研究所研究員、四川旅遊學院運動與休閒學院教師,極限探險家。

他是蘇格蘭北大西洋海中圖騰柱的首攀者;

他是首位在喜馬拉雅山脈南坡完成未登峰的中國人;

他是首位在古巴開闢攀巖新線路的中國人;

他是完成四川橫斷山脈最後一座6000米獨立山峰的人類首攀者;

他是南極史上完成未登峰探險和首位在南極大陸腹地及半島完成綜合式探險的中國人。

名詞解釋 未登峰

未登峰指的就是處女峰,對尚未被人類登頂之山峰的概稱,登山界將尚未被人類登頂的山峰稱為處女峰,徵服處女峰是許多登山家一生的夢想。

(原標題:「雲人」劉勇:用極限運動打開雲端天堂)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真實的珠峰攀登,遠比《攀登者》要驚心動魄
    半個世紀後的今天,希望大家還能記得,為了珠峰的北坡攀登、為了對海拔的精準測繪……曾有這麼一群中國人,曾耗盡畢生的心血甚至與死神擦肩而過。
  • 我身邊的攀登者|劉勇:致自在獨行的你
    載入史冊的探險他完成了中國人在北大西洋的航海和圖騰柱首登,喜馬拉雅南坡的中國人首次未登峰登頂,南極史上首次中國人未登峰探險,南中國海中國人的首個大巖壁線路首登等等載入史冊的探險活動,許多地方他留下的足跡也是人類第一次踏足之地。
  • 雪域雄鷹,展翅南極——西藏登山隊員登頂南極洲最高峰、徒步南極點...
    「原計劃5天登頂,但惡劣的天氣讓我們多用了兩天。」次仁旦達說,登山隊分別於10日和12日到達文森峰1號和2號營地,在兩個營地均遭遇了大霧。濃霧後是大風,加劇了極寒的天氣。隊員們不得不原地等待。  「低溫是攀登中最大的挑戰。」
  • 波司登羽絨服溫暖相伴中國南極科考隊遠徵南極
    李院生分享對南極的第一印象前往南極探險一方面是出於對未知的探索,更重要的是,這關係著中國在極地事業中的話語權。有需求,就會有回應。同樣專注突破、肩負民族責任感與榮譽感的波司登,一直用專業羽絨服助力極地科考隊伍去戰勝一個又一個人類極限。早在1998年,波司登就開啟了助力科考之旅,成為中國率先徵服「世界三極」(南極、北極、珠峰)的中國服裝品牌,這是對品牌專業實力的極大認可。
  • 登頂珠峰的新疆人
    對珠峰高度的重新定義,是中國人不畏艱險、勇於攀登的象徵,是中國力量、中國精神的生動寫照。熱愛大自然的新疆人對珠峰的探索從未停止,先後有13位新疆人曾登頂珠峰。一個個站在世界之巔的新疆身影,也是譜寫中國夢新疆篇章的生動寫照。
  • 高海拔攝影作品展舉辦 感受攀登珠峰的故事與景色
    儘管北京氣溫已達21世紀以來最低溫,珠峰的故事與景色依然吸引著那些對它有著無限嚮往的朋友們來到現場,聽著那些關於珠峰的極致瞬間,與嘉賓們一起夢回珠峰。該影片向大家展示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從北坡到南坡每一個經典的地點,記錄了珠峰上從五千米到把八千米每一處獨特的風景。視頻中更有極其特殊的珠峰日落景色,是王靜於2014年攀登珠峰時留下的珍貴視頻素材,這是目前世界上僅有被清晰拍攝記錄下來的珠峰日落場景。
  • 波司登雙重保護徵戰南極 共鑄科考事業新輝煌
    波司登作為專注羽絨服44年的中國知名品牌,多年來,波司登始終陪伴著中國科考隊「上珠峰,下極地」,用專業工藝守護了科考隊員的溫暖,與之共同見證每一次的成功與輝煌。中國南極科考隊的第37次徵程中也不乏波司登的身影,這一次波司登不僅助力南極科考隊遠徵南極,共鑄科考事業新輝煌,還升級了日常禦寒裝備,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 攀登珠峰不僅需要勇氣,你知道爬一次珠峰,要花費多少錢嗎?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就是位於我國的珠穆朗瑪峰,也就是因為它那八千多米的高度,引起了很多登山愛好者的注意,可是攀登珠峰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勇氣,爬一次珠峰我們可是需要花費很多錢的。很多的網友也都表示真是貧窮限制了徵服珠峰的動力,其實攀登珠峰並不像旅遊一樣是需要門票的,沒有攀登經驗是需要進行提前鍛鍊的,而為了登山者的安全考慮是需要找探險公司的,同時還要對登山服務公司進行報價。
  • 南極科考隊員喊你穿波司登同款羽絨服啦!今冬禦寒神器來了
    波司登作為專注羽絨服44年的中國知名品牌,多年來,波司登始終陪伴著中國科考隊「上珠峰,下極地」,用專業工藝守護了科考隊員的溫暖,與之共同見證每一次的成功與輝煌。中國南極科考隊的第37次徵程中也不乏波司登的身影,這一次波司登不僅助力南極科考隊遠徵南極,共鑄科考事業新輝煌,還升級了日常禦寒裝備,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 中國人首登珠峰60周年之際,深圳又增三位攀登者登頂珠峰
    厲偉不僅自己攀登雪山,還多次把高海拔攀登活動作為公司團建。顧文婷就是在2018年與他共同登頂海拔7034米的卓木拉日康。厲偉表示:在攀登雪山的環境下,你最能體會到團隊之於個人的意義,也更能感受到團隊成功的榮耀。李曉林是連續創業者及天使投資人。2019年5月21日登頂珠峰;2019年5月14日登頂洛子峰。
  • 珠峰攀登者憶攀登經歷:8000米時氧氣面罩突然壞了
    山上的「路」由「冰川醫生」夏爾巴人建設和維護,他們將繩端用冰錐固定進千年巖冰,連接起破碎凌亂的昆布冰川,讓登山的人能夠通過珠峰南坡攀登線路中這段最危險的路線。「以前山上的雪會有5英尺厚(1.5米),但現在幾乎只有1英尺(0.3米)厚了。我不確定是為什麼,有可能是因為越來越多的人攀登珠峰。」
  • 黑水兄弟登珠峰的故事被拍成紀錄片了!快來看看吧!
    他們克服了重重困難,避開了珠峰「堵車」,成為當年首支登頂珠峰並平安歸來的攀登者。夢想融入行動躋身世界頂級登山探險團隊沒有人可以隨隨便便成功,對於極限運動的登山來說更是如此。川藏隊成立於2003年,是一支由四川省阿壩州黑水縣的藏族同胞組成的高山嚮導團隊。
  • 那些不可思議的極限運動照片是如何拍攝的
    當我們為這樣的畫面嘖嘖稱奇的時候,  不要忘了,  每一項極限運動背後都有一個極限運動攝影師,  他們在用生命來拍照。  今天小編以登山攀巖為例,  揭秘一個極限登山攝影師是如何煉成的。  想當極限運動攝影師,這些事情你一定要知道  首先從出門的行頭說起  下面這張是《攀登梅魯峰》的導演、攝影Jimmy Chin一次出門拍攝所帶的物品。
  • 他是《攀登者》角色原型,用假肢徵服珠峰
    近日,電影《攀登者》的話題「胡歌與原型互動」登上熱搜。《攀登者》改編自中國1960年與1975年攀登珠峰的真實事件,第一代、第二代登山隊員在艱苦的條件下,讓五星紅旗高高地飄揚在世界之巔。影片中,胡歌飾演的「楊光」在1975年登山時失去雙腿,而他的原型——今年70歲的夏伯渝,在2018年5月14日登上珠穆朗瑪峰,成為中國第一個依靠雙腿假肢登上珠峰的人。用血肉之軀搭起「中國梯」在《攀登者》的開頭,張譯飾演的登山員曲松林光著腳攀爬巖壁,這一幕讓很多人印象深刻。
  • 一念地獄,一念天堂,五大最危險極限運動介紹
    一念地獄,一念天堂,五大最危險極限運動介紹 運動,健康。
  • 銘記1975硬核攀登精神,重塑中國新高度——KAILAS凱樂石推出珠峰...
    直到1975年,上海羽絨服廠才臨危受命趕製出一批國產的高海拔防護羽絨服,幫助中國登山隊成功登頂,完成珠峰測量任務,將8848.13米的中國高度公諸於世,並作為標準數據在國際上通用了30年。自此,中國攀登才真正意義上在世界範圍內得到認可。這也再一次證明,只有實現了裝備上的自主,才能實現攀登的自由,硬實力的民族品牌對中國攀登運動發展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 珠峰新高程官宣,來看中國六十年的珠峰攀登大事記
    從1960年首次登頂珠峰,六十年來,中華民族的幾代登山勇士們,前赴後繼,在與珠峰的一次次對話中,挑戰極限,追逐夢想。1960年5月,中國登山隊隊員在海拔7150米的冰雪坡上行進。從此,不斷有更多的中國人登臨珠峰,國家的進步和強大,使中國登山者逐漸成為世界「珠峰俱樂部」的主導力量之一。1975年5月27日,中國登山運動員從北坡登上珠峰。新華社發1975年,中國第二支龐大的登山隊進駐珠峰腳下,最後9名勇士登上巔峰,藏族女隊員潘多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從北側登頂成功的女性。
  • 《攀登者》中冒死登上珠峰的意義何在
    珠穆朗瑪峰(簡稱珠峰)是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峰,海拔高度8848米,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能登上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或許是很多冒險家的夢想,這背後的意義不止是徵服大自然,更是一種對自我的挑戰。如果一位登泰山體力都比較吃力的登山愛好者,他不會想到去登珠峰,那些去登珠峰的人其實都對自己很有信心的,起碼自我把握度在百分九十以上,可能在他們心裡風險還是極小的。因為他們肯定之前有過一次一次攀登挑戰成功經歷。珠峰是一個攀登愛好者的終極目標。
  • 「作死」還是「追夢」 極限運動存在的意義到底為何
    對於極限運動,大眾與其愛好者的看法一個向左一個向右,走向兩個極端。為何兩者間會出現如此大的態度鴻溝?極限運動又是否有其存在的意義呢?亞歷克斯曾說過一句話:「我並不是瘋子,徒手攀巖也並不是瘋子的舉動。」我是十分贊同他這句話的。作為攀巖圈內「大神」,他絕不會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若非沒有95%以上的把握,他不會選擇挑戰徒手攀登酋長巖。
  • 本次蜀道馬拉松有一個「7+2」天團,由兩名戶外極限挑戰者組成
    這兩個人爬過的高山座座高聳入雲天,兩人都完成了「7+2」極限探險。所謂「7+2」就是指攀登七大洲最高峰,且徒步到達南北兩極點的極限探險活動,代表著極限探險的最高境界。作為把奧運旗幟帶上珠峰的第一人,金飛豹獲得的榮譽和「第一」更是不計其數——用時18個月完成「7+2」探險項目,成為世界最快完成「7+2」項目的探險家;穿越撒哈拉沙漠及穿越格陵蘭島的首位中國探險家;世界上第一個攀登過七大洲最高峰又跑過七大洲極限馬拉松的探險家等等。金飛豹一開始跑步的目的只是減肥,沒想著跑著跑著就愛上了這項運動,隨後許願人生要跑一百場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