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雄鷹,展翅南極——西藏登山隊員登頂南極洲最高峰、徒步南極點...

2020-12-22 新華網客戶端

  北京時間2016年12月25日6時16分,西藏登山隊隊員次仁旦達、德慶歐珠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登山隊(以下簡稱「地大登山隊」)徒步抵達南極點,首次完成「7+2」(即攀登世界七大洲最高峰及徒步至南北極點)壯舉。西藏登山隊也由此實現了登頂世界上全部14座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和完成「7+2」挑戰的「大滿貫」壯舉。圖為德慶歐珠(左)與次仁旦達登上文森峰頂峰(2016年12月13日攝)。 新華社發

  新華社拉薩1月1日電(記者薛文獻、王沁鷗)北京時間2016年12月25日6時16分,西藏登山隊隊員次仁旦達、德慶歐珠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登山隊(以下簡稱「地大登山隊」)徒步抵達南極點,首次完成「7+2」(即攀登世界七大洲最高峰及徒步至南北極點)壯舉。西藏登山隊也由此實現了登頂世界上全部14座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和完成「7+2」挑戰的「大滿貫」壯舉。

  回國之前,次仁旦達在智利蓬塔阿雷納斯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講述了他們難忘的南極之旅。

  「衝頂時風速達20米每秒,人很難站住」

  這次赴南極的地大登山隊由兩名教師和三名學生組成。隊伍於去年12月2日啟程,抵達南極大陸後,先行攀登南極洲最高峰、海拔5140米的文森峰。

  「原計劃5天登頂,但惡劣的天氣讓我們多用了兩天。」次仁旦達說,登山隊分別於10日和12日到達文森峰1號和2號營地,在兩個營地均遭遇了大霧。濃霧後是大風,加劇了極寒的天氣。隊員們不得不原地等待。

  「低溫是攀登中最大的挑戰。」次仁旦達介紹,這個季節的南極,平均氣溫在零下30到40攝氏度之間,遇上大風,會驟降到零下50攝氏度以下,「文森峰儘管海拔不是很高,但我們全隊的禦寒裝備都是按照攀登珠峰的標準準備的。」

  好在等待並沒有持續太久。北京時間14日凌晨3時(當地時間13日14時)左右,登山隊迎來了「衝頂窗口」。次仁旦達、德慶歐珠與隊友何鵬飛一起出發,在平均坡度40度左右的冰雪路線上攀爬11個小時,於14時30分(當地時間14日凌晨1時30分)成功登上南極最高點。

  「衝頂時風速達20米每秒,人很難站住,必須藉助保護繩,才不至於從山脊上滑落下去。」次仁旦達回憶說。

  作為全隊的攝影師,次仁旦達的左手大拇指在登頂時被凍傷,脫了一層皮。「我把第一次獻給南極了。」這位年輕的登山者笑著說。在以前的登山生涯中,他還從未經歷過凍傷。

  「到達極點之前,你永遠都不知道它在哪裡」

  登頂文森峰後,隊伍經過短暫休整,於18日開始向南極點進發。

  次仁旦達介紹,與在其他地方用雙肩背負行囊運輸物資不同,由於南極地表冰雪溼滑,徒步時要將大部分裝備和給養置於雪橇之上,拉著雪橇前行。

  「我們每人平均攜帶了70到100斤的物資,」次仁旦達說,「剛開始拉雪橇的時候,總覺得腰發不上力。在爬雪坡時,體力消耗特別大。」

  腳穿雪板、手執雪杖,也是極地徒步的獨特方式。使用滑雪板,可以防止陷入冰裂縫和深雪區,起到踏雪板的作用。好在次仁旦達他們在徒步北極時曾使用過,也算駕輕就熟。

  「我們每天按計劃出發、行進、駐紮。周圍永遠是一片白,一片平。」次仁旦達說,在向南極點前進的6天中,全隊共徒步行進了110公裡,沒有遇到過任何人。

  行走在茫茫無際的南極大陸上,一種莫名的孤寂感,幾乎成為次仁旦達他們需要克服的最大困難。

  「與登山時能看到頂峰不同,尋找南極點,只能依靠GPS定位。在到達極點之前,你永遠都不知道它在哪裡。」次仁旦達說。

  頭頂蒼穹,腳踏冰雪,在銀白的世界裡,次仁旦達和隊友們踩下的堅實腳印,不斷伸向遠方。「我們心中始終只有一個信念——一定要到達南極點。」他說。

  12月25日6時16分,一根立柱,一顆置於其上的金屬球——這個代表南極點的標誌物,終於如此近距離地相伴在登山隊員的身邊。對世界七大洲最高峰與兩極極點的四載追求,在此時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頂峰有著永恆的吸引力,我希望能再上珠峰」

  「歷經1756天,我終於實現了走遍全球9個地理極限點的目標。」回想起圓夢的那一刻,次仁旦達依舊激動不已,「能夠在『地球之極』一次次展開五星紅旗,我覺得非常驕傲,也為自己能續寫西藏登山隊的共榮歷史,而感到非常的自豪。」

  4年的全球攀登、探險經歷,從雪域高原深處走出來的次仁旦達感到學習了很多,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也有了新的感悟和體會。僅僅是環境保護,次仁旦達就有了很深的感觸:「文森峰上幾乎看不到生活垃圾,排洩物必須帶到低海拔的地方處理。山頂沒有標誌物,也不許放置其他物品。」

  多年的國際登山、探險交流經歷,也讓這位年輕的藏族登山人擁有強烈的責任感:「南極點乾淨的天空和雪原,耀眼得幾乎令人睜不開眼睛。這樣一片淨土,值得全世界共同珍惜。」

  談到未來,次仁旦達最嚮往的,仍是繼續攀登高峰。此前,他和德慶歐珠已經4次成功登頂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並多次登上卓奧友峰等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2008年,兩人還共同參與了北京奧運火炬接力珠峰傳遞活動,將奧運聖火送上地球之巔。

  「對一名職業登山運動員來說,頂峰有著永恆的吸引力。我希望能再次登上珠峰,拍攝『地球之巔』的360度全景畫面,」次仁旦達滿懷憧憬地說,「如果可能的話,我還想拍攝一部有關登山的紀錄片。」

相關焦點

  • 南極造句和解釋_南極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南極(nán jí)。反義詞有:北極。一般指地球的最南點。即地軸和地球表面的交點,是所有經線的交點,為南緯90°,位於南極洲上。南極在教材中的例句:1、獅子大王聽了,立刻給南極的企鵝寫了一封信,請他寄一塊冰來。(出自:統編版二年級上冊日積月累-3、我愛閱讀:企鵝寄冰)2、河馬說:「聽說在南極有一種很冷很冷的東西,叫作冰。」
  • 南極北極在哪裡
    在我們生活的地球上,有許多個極,但是如果按照地理地貌來說,人們習慣說地球有三個極,那就是地球的南極、北極和峰極。所謂峰極,就是指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那麼,地球的南極北極又在哪裡呢?  也許很多人會很輕鬆地說,南極北極不就是地球的南北兩端麼?這種說法當然沒有錯,但是,從科學的角度來講,這樣的說法卻又不是十分準確的。
  • 可愛的小企鵝正在南極洲等著你,一起來看看冬天南極的美麗
    南極洲的冰山正在隨著全球期氣候變暖而漸漸融化,這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情景,我們每個人應該也比較樂意為我們所共同生活的家園盡一份力,守護好環境。南極洲是世界上最後的淨土,雖然說起南極洲來感覺距離我們很是遙遠,可是它也可以離我們很近,當我們認真去了解它時,便與它站在了一起。
  • 西藏、非洲、南極……77歲「松江奶奶」當起背包客,故事...
    去西藏:第一次背包徒步旅行莊雅珍真正踏上背包客之旅是在她66歲那年。2009年,莊雅珍萌生了去西藏旅遊的想法。「就覺得西藏是一個特別神秘的地方,很想去看看。」她說。當時,在受聘單位上班時認識了一位維護電腦設備的年輕人,交談中才知道,這位年輕人不僅是個電腦專家,還是個經驗豐富的背包客,多次去過西藏,對西藏非常熟悉。莊雅珍將自己想去西藏的想法告訴了他,恰好他近期也有組織驢友去西藏徒步旅行的計劃。於是,莊雅珍便決定跟隨這位年輕人,實現自己多年的西藏之旅心願。不久,第一次參加徒步旅行的莊雅珍跟隨其他6位驢友,開啟了她的首次背包客之旅。
  • 南極最大的陸生動物,不是企鵝,而是「南極洲的大象」
    南北兩極最顯著的區別就是季節,在一年中南極正處於夏天時,北極則正好相反是冬天,而且南極通常比北極更冷。這是海洋性氣候使北方氣溫變暖的結果。南北兩極還有其他更微妙的區別。北極大部分是海洋,北極極點距離最近的陸地有700多公裡遠。南極洲主要是一個冰原,南極極點距離最近的公海約1300公裡。南極幾乎全是冰,而北極有高山、丘陵、平原、河流、苔原和針葉林。
  • 南極大陸最高氣溫為17.5℃
    中國氣象報記者崔國輝報導 近日,世界氣象組織確認南極大陸記錄到的最高氣溫為17.5℃,由靠近南極半島北端的阿根廷埃斯佩蘭薩基站於2015年3月24日測得。  基於這一研究結果,世界氣象組織認為,由埃斯佩蘭薩基站測得的17.5℃仍為南極大陸的最高氣溫,而戴維斯冰穹的17℃則是第二高溫。  做出該結論的專門小組由來自捷克、阿根廷、西班牙、摩洛哥、紐西蘭、英國和美國的極地科學和氣候專家組成。
  • 華耐登山隊成功到達南極極點 全球徵無止境7+2圓滿收官
    2005年北京時間12月16日00時15分,南極時間12月15日13時15分,中國「極度體驗7+2南極登山探險隊」站在了南極點,告訴世界完成「7+2」壯舉的名單上,第一次有了中國人的名字——王勇峰、次落和劉建。那時候中國人徒步南極點之前,全世界只有5個人完成了「7+2」。
  • 南極為什麼不屬於任何國家?
    南極洲在史前時代原本也是一塊氣候溫和、生機勃勃的土地,這一點從南極出土的各種古生物化石中就可以發現。最高達-90多攝氏度的嚴酷極寒、每次長達半年的極晝極夜天氣、暗藏殺機的白色荒原、和極為困難的交通後勤,給南極深處探險帶來了重重阻礙。
  • 南極洲的最高峰:海拔高達5140米,人類登頂的大洲最高峰
    大家好,歡迎收看新一期的放肆去玩,世界上難攀的山峰很多,其中最著名的當屬七大洲的最高峰,即北美洲海拔5193米的麥金利山,南美洲海拔6960米的阿空加瓜山,亞洲海拔8848米的珠穆朗瑪峰,歐洲海拔5642米的厄爾布魯士峰,非洲海拔5895米的吉力馬札羅山,大洋洲海拔5030米的查亞峰以及南極洲海拔
  • 5000萬年前南極偽齒鳥或為最大飛行鳥類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獲悉,該所科學家與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同行最新對發現於南極洲西摩島的一塊化石的合作研究結果表明,該化石為一種已滅絕的、5000萬年前生活於南極的巨型遠洋鳥類偽齒鳥,或許為有史以來能夠飛行的最大鳥類。
  • 南極半島分幅詳細地圖集
    由於南極半島處於南極圈以北,也是南極洲的最北端,也沒有極晝和極夜,因此該地的氣候還是很溫和的。1月的平均氣溫為最高,在1至2°C以上,6月的最低氣溫為-15南極半島是南極洲最大,最著名的半島,它從南部威德爾海的亞當斯角(南緯75°)向北延伸,長度約1,300公裡。
  • 南極觀光航班回歸!澳洲航空將派出波音787飛越南極洲
    但這並不能阻止該航空公司在未來幾個月包機赴南極洲進行一些精彩的空中旅行。澳洲航空公司飛往南極洲的觀光航班25年來,一家公司一直包機澳航的飛機前往南極洲。這些飛機實際上並不降落在那裡,而是在這個最吸引人的大陸進行大約12小時的空中旅行。
  • 有哪些國家想要開發南極地區?
    南極地區主要是指南極洲,是世界上位於最南端的大陸,基本上位於南極圈以南,地處高緯度,屬於極地氣候,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區。南極大陸被厚厚的大陸冰川覆蓋,冰川的平均厚度高達1880米,厚厚的冰川使得南極大陸的平均海拔高達2350米,成為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陸。
  • 達人指路 南極尋夢指南
    怎麼去南極:現在去南極旅遊最常見的方式是參加郵輪團隊旅遊,乘坐郵輪南極洲旅行,周轉、餐飲與住宿都在郵輪上解決。去往南極的主要有三個港口:澳大利亞、紐西蘭以及阿根廷。其中阿根廷的烏斯懷亞距離南極洲最近,僅800公裡,所以據說有90%的南極旅行團都是從烏斯懷亞出發。
  • 77歲上海阿姨走遍七大洲 在南極徒步在好望角吹風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77歲上海阿姨走遍七大洲 在南極徒步在好望角吹風 頭像是遛豹子,朋友圈裡是世界各地的風光照,在南極雪山徒步,在好望角吹風,在貝加爾湖看冰裂一個登山包,一雙登山鞋,她走過全球七大洲,嚮往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
  • 為什麼南極沒有北極熊,南極企鵝不跑到北極呢?
    一些科學家認為,許多海洋物種隨著冷水從南極洲向北遷移到北極。在赤道附近的熱帶海底也發現了熱愛冷水的生物,從而證實了上述理論。通過基因分析,科學家證明,生活在南極附近南大洋的一種古章魚是生活在大洋深處的所有章魚的祖先,研究人員發現,不同種類的深海章魚「入侵」了不同的深海區域。
  • 德邁南極三島包船,大咖雲集,巡遊企鵝王國,探索神秘南極!
    南喬治亞島重走沙克爾頓之路英國南極探險家歐內斯特·沙克爾頓帶著27位船員駕駛「持久號」1914年從倫敦出發,目標是徒步橫穿南極大陸。可惜行進途中被浮冰困住,不得不棄船搬到浮冰上。當我們走過沙克爾頓當年營救船員的同一條道路,翻越同一座山嶺,我們對古人的敬意油然而生……南極半島藍與白的純淨世界南極半島位於南美洲對岸、南極洲的西南部的一個半島。
  • VIK南極磷蝦油,帶來純淨南極營養新體驗
    近些年來,也有人探索到南極洲,不過比起大洋洲等清涼地帶,南極洲可以用寒冷來形容。南極洲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被稱之為世界上最冷的地區。南極的氣候既不屬於海洋性又不屬於大陸性,而屬於一種陸地冰氣候。氣候特點是無論寒季還是暖季,平均溫度或極端溫度都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低。
  • 秦大河:南極科考輕裝簡行,他寧可扔衣服也不扔雪樣
    但在南極科考面前,他顧不了那麼多了 。1989年,一支由中、美、蘇、法、英、日6個國家的6名隊員組成的國際橫穿南極考察隊,從南極半島的頂端出發,開始舉世矚目的南極「長徵」。6人中,有兩名科學家和四名探險家,秦大河是僅有的兩名科學家之一。在行前的體檢中,秦大河被醫生判定,要麼拔掉10顆牙齒,要麼不要去南極。
  • 特稿:從長城站到羅斯海新站——中國前35次南極考察回眸
    從1984年首次南極考察至今,35年來,一代又一代中國考察隊員奔向最遠的南方,從「為人類和平利用南極做出貢獻」到「認識南極、保護南極、利用南極」;從「向陽紅10」號科考船首航南極到「雪龍」號和「雪龍2」號破冰船「雙龍探極」;從第一面五星紅旗在南極洲上空飄揚到考察站建立在南極冰蓋之巔……中國進入極地考察大國行列,並向強國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