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相信!西藏、非洲、南極……77歲「松江奶奶」當起背包客,故事...

2020-12-23 澎湃新聞

去西藏看布達拉宮與雪山

去非洲觀草原野生動物大遷徙

去南極望海上的浮冰和日出……

一個大背包、一雙登山鞋,

走過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

或許你很難想像,這些精彩的背包客經歷

屬於一個77歲的「松江奶奶」

腰背挺直,雙目有神,精神矍爍,笑聲朗朗。凡是認識或見過莊雅珍的人都會有這種感慨:歲月對她真是太眷顧了,完全看不出年近八旬。

旅遊一直是莊雅珍的愛好,相比於人文景觀,她更偏好自然風光,喜歡看電視裡《動物世界》等節目,「能夠融入大自然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我特別嚮往親近大自然。」

1943年出生的莊雅珍原是一家市屬企業的職工,55歲那年退休。退休後被另一家單位聘用,又工作了整整18年,到2016年才第二次退休。「之前我也每年會去旅行,但第二次退休後有了充足的精力和時間,就開始了我現在的旅途。」莊雅珍說。

去西藏:第一次背包徒步旅行

莊雅珍真正踏上背包客之旅是在她66歲那年。

2009年,莊雅珍萌生了去西藏旅遊的想法。「就覺得西藏是一個特別神秘的地方,很想去看看。」她說。當時,在受聘單位上班時認識了一位維護電腦設備的年輕人,交談中才知道,這位年輕人不僅是個電腦專家,還是個經驗豐富的背包客,多次去過西藏,對西藏非常熟悉。

莊雅珍將自己想去西藏的想法告訴了他,恰好他近期也有組織驢友去西藏徒步旅行的計劃。於是,莊雅珍便決定跟隨這位年輕人,實現自己多年的西藏之旅心願。不久,第一次參加徒步旅行的莊雅珍跟隨其他6位驢友,開啟了她的首次背包客之旅。

納木錯

第一次去西藏,莊雅珍一行走的是川藏線。川藏線分為南線和北線,中間也有一些連接的線路。對於不少旅行者而言,旅途中會選擇僅走南線或僅走北線。但為了更全面地欣賞到藏區的自然風光,在與包車司機商量後,他們選擇在南北線之間蛇形前進。就這樣,從拉薩出發,途經納木錯、林芝等地,然後直奔成都,一共3000多公裡,南北線交替著走過了整個川藏線。

「我們在拉薩參觀了布達拉宮、大昭寺,見到了虔誠的藏民。途經直貢梯寺的時候,遇到了藏族傳統的儀式『天葬』,雖然過去早有耳聞,但親眼看到仍然非常震撼。」

布達拉宮

儘管時隔十多年,第一次西藏行的往事還是讓莊雅珍歷歷目。「這種感覺很驚豔、很震撼。因為聽介紹是一回事,自己親眼所見、親自感受是另外一回事。在那樣的環境和風景裡,就感覺把自己也完全融進去了,會心跳加速。這種感覺沒法用語言去表述,甚至沒法用筆墨寫出來。」莊雅珍有些激動地說。

儘管莊雅珍是此次西藏徒步行中年齡最大的一位,但開朗樂觀的性格讓她顯得格外年輕、充滿活力。莊雅珍笑著說:「出門在外我們都是驢友,沒有年齡之分。」而西藏的高海拔也沒有給她的身體和心理帶來太大困擾,僅僅在海拔約4900米的納木錯感到些許的頭痛,再回到拉薩就適應了。

林芝鄉間

第一次當背包客,給莊雅珍帶來的收穫是巨大的。「因為徒步旅行往往到達的是人煙罕至的地方,看到的風景與跟著旅行社的成熟路線走所看到的是完全不一樣的。」她說。正因為徒步旅行沒有固定景點,可以隨心而停,隨心而走,這讓莊雅珍深深喜歡上了這種出遊方式。

去非洲:震撼心靈的動物世界之旅

走出國門,去看世界之美,也是莊雅珍所嚮往的。她說:「趁著自己身體不錯還能折騰,要先把遠的地方走了。」於是,印度、俄羅斯、馬來西亞……都留下了她的足跡。而在莊雅珍的旅行故事裡,三次非洲之旅、遊歷11個國家,也令她印象深刻。

2016年,莊雅珍第一次非洲之旅,是去東非的肯亞、坦尚尼亞和模里西斯。由於對電視的《動物世界》節目的喜愛,她對野生動物有著特別的嚮往。

肯亞與坦尚尼亞之間隔了一條馬拉河,當時正值七八月份野生動物大遷徙季節,食草動物在坦尚尼亞的草原吃得差不多的時候,就會集體大遷移,穿越馬拉河,到達肯亞的馬塞馬拉去覓食。遷徙的動物以角馬為主,黑壓壓的一片,蔚為壯觀。

莊雅珍和驢友們在當地包了車,車棚支起來正好有40釐米的空隙,人可以站起來通過空隙看到四周的野生動物。經驗豐富的司機還會特意帶他們去偶遇那些相對危險一點的動物,比如非洲獅、花豹和大象等。

對於莊雅珍而言,這樣的體驗也令她感到震撼:「在非洲,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人煙稀少,到處是野生動物,就會強烈感覺到,在那裡,動物是佔主導的。人和動物之間的那種和諧真的很令人震撼,動物和人類互不侵犯、互不傷害。」

莊雅珍說,這種感覺和在動物園裡看到的完全不一樣,「在動物園會感覺到人和動物之間是有距離的,但在非洲,人類和它們是共處一個大家庭裡,你不必對它們有過多的牴觸和防備。我們有一次正巧碰到一個大象家族朝車子走來,母象在前,小象在當中,公象在最後,因為我們的車擋住了大象的路,大象還很『生氣』,後來我們讓出了路,看著大象一家緩緩從我們眼前走過,那種動物大家庭的溫馨很令人難忘。」

去南極:成為今年最後一批旅客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南極是一個既神秘又遙不可及的旅行地。對於莊雅珍來說,也是一生必須要去一次的地方。在去南極之前,莊雅珍的足跡已經遍布其餘六大洲。

「去過南極洲之後,才算真正走過了全球七大洲。」莊雅珍說。

去南極是無法自己組織的,一定要乘坐專門的郵輪才能抵達。而這趟旅程所經歷的困難,也讓莊雅珍始料未及。南極之旅的出發時間定在了今年1月25日,正值疫情暴發。因此,他們成了今年南極遊的最後一批旅客。

「要說不害怕是假的,但我們想,國外疫情暫時還沒有蔓延開,也許還是安全的。通常一艘郵輪可以坐400多人,那時候我們同船的只有183人,而且大家都戴了口罩。」莊雅珍回憶道。

去往南極的路途十分漫長。航班輾轉從上海飛往巴黎,再轉機到智利的聖地牙哥,共耗時31小時。在智利停留2天後,前往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再乘坐郵輪到烏斯懷亞——地球最南端的有人類居住的城市,在這個離南極最近的地點登上另一艘郵輪,再經過53個小時後才能抵達。

這中間也出現了一個小插曲。要登上郵輪必須要經過審核,但審核人員在看到莊雅珍的年齡時便有些遲疑了,因為按規定,原則上去南極的人是不能超過75周歲的,而莊雅珍報名的時候已經接近76周歲。「怎麼辦?當時就挺著急的,怕因為年齡造成遺憾。」莊雅珍說,幸虧後來領隊出面,向審核人員解釋他們一直在一起旅行,前幾月還去過南非好望角等地,身體沒有問題,並且有女兒陪伴。最終,在籤了一份擔保書後,審核人員才勉強同意了。

為了保護南極的生態,遊客的上島時間都很短,一次不能超過2個小時,且不允許在島上吃東西、上廁所。那時正值南半球的夏季,晝長夜短,凌晨4點日出,午夜11點才日落。郵輪到達南極的第二天一早,當在甲板上看到日出、看到大片晶瑩的浮冰時,莊雅珍激動得心都快跳出來了。

「站在船上,我看到眼前景色的時候感覺這不是地球,像是來到了天堂,來到了外星球一樣。因為眼睛能看到的地方就是浮冰,那時候感覺心裡很乾淨、很純粹。」莊雅珍似乎還沉浸在當時的情景裡。

莊雅珍興奮地描述了在南極看到的幾種動物:海豹懶懶地睡在冰面上;企鵝其實氣味很難聞的;碰到鯨魚需要運氣,有時鯨魚巨大的尾巴突然就像葉片一樣從海中翻起。「此時你就會感覺到,這裡不是人類的世界,這是動物們的世界。」

去旅行:做喜歡的事與年齡無關

在很多人眼中,77歲的年齡與背包客的身份是不太可能聯繫在一塊兒的。但對莊雅珍來說,只要心裡有追求和夢想,年齡從來不是問題。

在江西宜春一棵有400年樹齡的紅豆杉下,莊雅珍拍了照發在了朋友圈裡,她同時寫道:在它下面,我還年輕!

「驢友們也從沒有把我當作一個老人,我自己也沒有覺得年齡是一回事,我只是這幾年感覺到年齡有一種壓力——不是說累,而是比較急迫地想趁我還走得動,能有更多的精力可以給自己,我要去看外面的精彩世界。」她說。

在莊雅珍看來,年齡是壓力也是動力,年輕的驢友們都來日方長,而她只能著眼當下,只爭朝夕。所以希望能早點把能去的地方都走走,不留下遺憾。

家人對莊雅珍的愛好都十分支持,她的女兒也和她一樣熱愛旅行,更願意陪著母親一起去旅行。「女兒和我一起去旅行不是要照顧我,一是女兒也喜歡旅行,二是她擅長英語,對團隊來說更加便利。」莊雅珍說。

更令她高興的是,在旅行過程中可以結識很多朋友。「我們在國外旅行時也常會遇到華人,他們很關心我們,也願意援手相助,這讓我們這些旅途中的人倍感親切。」

翻看莊雅珍的微信朋友圈,幾乎都是關於旅行的照片和心得。莊雅珍說:「我覺得一個人喜歡旅遊就特別好,去的地方多,見識也多,心胸比較開闊,再說旅遊也能使人心情愉悅,有利身體健康。旅遊和生命一樣,是一個向前走的過程,會擴大你的視野,令你更自信。」

有夢想的旅行者始終是充滿生機和陽光的

走在路上,看日升月落,聽花開風吟

覺得生命美好、自然和諧、心胸坦蕩

「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

這句話道出了無數人的美好嚮往

也許我們都可以像莊雅珍這樣

來一次想走就走的旅行

任何時候出發都不晚

文字:周丹丹

受訪者供圖,部分網絡整理

原標題:《不敢相信!西藏、非洲、南極……77歲「松江奶奶」當起背包客,故事太精彩!》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七旬背包客遊走世界
    或許你很難想像,這些故事屬於77歲的莊雅珍。旅遊一直是莊雅珍的愛好,相比於人文景觀,她更偏好自然風光。她說:「人類能夠融入大自然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所以就特別嚮往讓自己融入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第一次背包走進川藏雖說莊雅珍從年輕時就喜歡旅遊,但真正踏上背包客之旅是在她66歲那年。
  • 77歲上海阿姨走遍七大洲 在南極徒步在好望角吹風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77歲上海阿姨走遍七大洲 在南極徒步在好望角吹風 頭像是遛豹子,朋友圈裡是世界各地的風光照,在南極雪山徒步,在好望角吹風,在貝加爾湖看冰裂一個登山包,一雙登山鞋,她走過全球七大洲,嚮往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
  • 遛豹子、在南極徒步,77歲上海阿姨逛遍七大洲
    莊雅珍,今年77歲,是一個愛旅行的人。 55歲退休後,她再次上崗工作18年。73歲的時候,她決定退休,「做自己想做的事,享受自己的人生」。 震撼與溫暖 在馬賽馬拉國家公園裡,一場有預謀的獵殺就發生在觀光者眼前。
  • 南極看企鵝,北極看北極熊!87歲「傳奇奶奶」火了
    餘幗華準確年齡其實是 87 歲,"一個人",是自己一個人報了旅遊團,跟團去的北極,沒有和親朋好友一起。健康就是福,世界任我行餘幗華,1933 年出生,今年 87 歲,智慧型手機用得熟練。腰部受傷,曾在床上躺了 15 年南極和北極之行,餘奶奶都是團裡年齡最大的一位。"其他的都是中年人,但我的身體也不差的。"說起自己的身體,餘奶奶蠻自豪。"你看看我的肌肉。好不好?"
  • 南極看企鵝,北極看北極熊!87歲傳奇奶奶火了:你們年輕人啊,真得多...
    餘幗華今年87歲,她說自己一個人報了旅遊團,跟團去的北極,沒有和親朋好友一起。健康就是福世界任我行餘幗華,1933年出生,今年87歲了,智慧型手機用得熟練,一見面,熱情地稱呼記者為「小弟弟」。南極是2016年11月去的,當時,她跟著一個45人的團,開啟了一趟南美、南極19天的旅行。
  • 一本寫於南極的書‖大冰《好嗎好的》,去最冷的地方寫最暖的故事
    而要說《好嗎好的》的確與眾不同則是它的孕育地點,這是一本寫於南極的書。恕我呆滯,我是直到讀至書尾最後一篇文字《去最冷的地方,寫最暖的故事》時,才曉得的。雖然我曾在《我不》中的《北方的北方有北極光》時看到過這個信息,讀故事的過程中,也的確不止一次見過「南極」這個字眼,但,但,就是沒有想到如此一本沉甸甸的書竟然全部出於南極,那個你我無從想像的寒冷之極。或者,是因為常人難以做到,所以就沒敢去想吧。相信很多人會和我一樣,為此感慨一番吧。
  • 上海松江對口支援西藏定日25載,高寒缺氧不抵援藏情長
    蔡斌 攝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定日縣,於上海而言,無疑是遙遠的。從上海人民廣場出發,沿著G318國道,一路西行,穿過日喀則市拉孜縣5000公裡界標,翻越海拔5248米的嘉措拉山口,迎著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珠穆朗瑪峰,便到達距上海5137公裡之遙的定日縣。1994年7月,中央召開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議,上海開始援藏工作。
  • 哈士奇把主人77歲奶奶氣進醫院 網友喊話這不起鍋燒水等啥呢
    哈士奇把主人77歲奶奶氣進醫院 網友喊話這不起鍋燒水等啥呢時間:2020-10-09 10:0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哈士奇把主人77歲奶奶氣進醫院 網友喊話這不起鍋燒水等啥呢 近日,湖南衡陽周先生養的哈士奇把家裡的席夢思床墊給咬了幾個大窟窿,竟把77歲奶奶氣進了醫院
  • 背包客買折扣票南極探險11天 走遍50多個國家
    1970年1月6日出生於渝中區觀音巖,1996年成為美國華爾街軟體諮詢員,先後為多家知名跨國企業提供服務,2009年3月辭去蘇州一家公司副總裁職務,成為職業背包客,在兩年多時間走遍世界50多個國家。
  • 雪域雄鷹,展翅南極——西藏登山隊員登頂南極洲最高峰、徒步南極點...
    西藏登山隊也由此實現了登頂世界上全部14座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和完成「7+2」挑戰的「大滿貫」壯舉。圖為德慶歐珠(左)與次仁旦達登上文森峰頂峰(2016年12月13日攝)。新華社發  新華社拉薩1月1日電(記者薛文獻、王沁鷗)北京時間2016年12月25日6時16分,西藏登山隊隊員次仁旦達、德慶歐珠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登山隊(以下簡稱「地大登山隊」)徒步抵達南極點,首次完成「7+2」(即攀登世界七大洲最高峰及徒步至南北極點)壯舉。西藏登山隊也由此實現了登頂世界上全部14座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和完成「7+2」挑戰的「大滿貫」壯舉。
  • 【調研快報】南極電商接待上海光大證券資產管理等77家機構調研
    滬深兩市機構調研數據一覽 南極電商機構調研數據    南極電商,接待地點上海市黃埔區西藏中路555號5樓宴會廳A廳。
  • 77歲上海阿姨走遍七大洲,她去過了哪些地方?
    走遍七大洲的77歲上海阿姨莊雅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對於她來說,旅遊就是一場生命的旅行,是嚮往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那麼常常一個登山包、一雙登山鞋的莊雅珍,她所走過的全球七大洲,都有哪些地方呢?
  • 花甲背包客回到北京 60歲夫婦3年時間環遊七大洲
    在很多人看來,63歲的張廣柱和60歲的王鍾津就像是從「城堡裡走出來的童話人物」。這沒什麼好奇怪的,因為在過去的3年裡,這對老夫妻已經完成了在世界七大洲的旅行,包括南極。除了裝滿磚頭般旅行指南書和衣物的65升大背包,陪伴著他們一路行走的只有一口極不流利的簡單英文,和對整個世界的好奇。今年8月,他們剛剛結束在南美、南極和澳洲的旅行,回到起點北京。
  • 從南極到非洲,從地球到太空,抖音直播開啟「全域直播」時代
    聽科技人員講解衛星發射流程、爬上東方紅衛星發射塔架、跟隨工作人員體驗穿加注服,認識支撐起我國航天事業的火箭天團,了解長五B火箭成功首飛的故事……這是 5 月 16 日和 17 日,抖音直播推出的由「我們的天空」發起的酒泉、西昌、文昌、太原四大航天發射場首次聯合直播呈現的內容。
  • 77歲奶奶愛上原諒色,一生只有一種顏色到底有多酷?
    近日,有一個77歲的老奶奶因為鍾愛「原諒色」而霸屏微博不斷和得到大家的熱情關注,這位Elizabeth Eaton Rosenthal老奶奶被大家親切稱為「卡羅爾花園的綠女士」。77歲的老奶奶把原諒色詮釋出什麼叫綠得耀眼,綠得真酷。
  • 永不忘卻的記憶--《西藏農奴的故事》裡的故事
    他們,就是50年前舊西藏的百萬農奴。紀錄片《西藏農奴的故事》裡關於半個世紀前農奴的悲慘記憶,今日仍讓人們心悸不已。領主取樂,農奴被槍打斷胳膊50多年前在西藏尼木縣的一次採訪,至今仍深印在原《西藏日報》攝影部記者陳宗烈的記憶中。那一次,他遇到一個差點為自己名字而喪命的農奴。農奴的名字叫次仁。
  • 中國捐贈的舊衣服,送到非洲後怎麼處置,網友:看完有點不敢相信
    網友:看完有點不敢相信。大多數情況,從我國國民親手捐出來的舊衣服其實都是被運到了非洲,我們都知道非洲雖然有豐富的石油礦產資源,但是還是有不少國家地區是很落後的,在夏天當地很多男人都是只穿著一條褲子而已,所以我國每年捐贈的數噸舊衣服有不少是運到了非洲一些比較貧窮地區,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我們捐的衣服其實都是到了這個大陸去的吧。
  • 松江倉城的這幾條河,每一條都有故事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和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春天,康熙皇帝兩次南巡時到松江巡察。其中康熙皇帝第一次巡視松江離去時,志書明確記載:「四月乙丑朔,上由西門跨塘橋登舟幸浙江。」其時松江提督張雲翼率府縣文武官員在古浦塘邊跪送,數以萬計的百姓,扶老攜幼,隨舟擁道,歡聲此起彼伏,送行儀式之隆重,在松江歷史上堪稱空前絕後,它為倉城地區的歷史添上了濃重的一筆。
  • 華強北商家變身背包客:大街上賺的更是汗水錢
    背包客,在深圳華強北商圈屢見不鮮。相信經常在線上下單購買華強北手機、配件的人都會有所了解,只要你在下單時給出具體需求,背包客們就會到華強北各市場內的檔口找貨拿貨,然後通過快遞發到你的手中。可以說,背包客與華強北是一同成長一起發展的。背包客的存在,讓全國各地的消費者能足不出戶在當地購買需要的商品。
  • 到非洲旅遊,200元人民幣能買到什麼?說出來你可能不敢相信
    到非洲旅遊,200元人民幣能買到什麼?說出來你可能不敢相信對於非洲這個國家,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貧困和落後,當地的經濟發展也不是很好,但是相信小夥伴們並不知道的是,非洲這個國家擁有著其他國家都沒有的豐富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