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西藏看布達拉宮與雪山
去非洲觀草原野生動物大遷徙
去南極望海上的浮冰和日出……
一個大背包、一雙登山鞋,
走過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
或許你很難想像,這些精彩的背包客經歷
屬於一個77歲的「松江奶奶」
腰背挺直,雙目有神,精神矍爍,笑聲朗朗。凡是認識或見過莊雅珍的人都會有這種感慨:歲月對她真是太眷顧了,完全看不出年近八旬。
旅遊一直是莊雅珍的愛好,相比於人文景觀,她更偏好自然風光,喜歡看電視裡《動物世界》等節目,「能夠融入大自然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我特別嚮往親近大自然。」
1943年出生的莊雅珍原是一家市屬企業的職工,55歲那年退休。退休後被另一家單位聘用,又工作了整整18年,到2016年才第二次退休。「之前我也每年會去旅行,但第二次退休後有了充足的精力和時間,就開始了我現在的旅途。」莊雅珍說。
去西藏:第一次背包徒步旅行
莊雅珍真正踏上背包客之旅是在她66歲那年。
2009年,莊雅珍萌生了去西藏旅遊的想法。「就覺得西藏是一個特別神秘的地方,很想去看看。」她說。當時,在受聘單位上班時認識了一位維護電腦設備的年輕人,交談中才知道,這位年輕人不僅是個電腦專家,還是個經驗豐富的背包客,多次去過西藏,對西藏非常熟悉。
莊雅珍將自己想去西藏的想法告訴了他,恰好他近期也有組織驢友去西藏徒步旅行的計劃。於是,莊雅珍便決定跟隨這位年輕人,實現自己多年的西藏之旅心願。不久,第一次參加徒步旅行的莊雅珍跟隨其他6位驢友,開啟了她的首次背包客之旅。
納木錯
第一次去西藏,莊雅珍一行走的是川藏線。川藏線分為南線和北線,中間也有一些連接的線路。對於不少旅行者而言,旅途中會選擇僅走南線或僅走北線。但為了更全面地欣賞到藏區的自然風光,在與包車司機商量後,他們選擇在南北線之間蛇形前進。就這樣,從拉薩出發,途經納木錯、林芝等地,然後直奔成都,一共3000多公裡,南北線交替著走過了整個川藏線。
「我們在拉薩參觀了布達拉宮、大昭寺,見到了虔誠的藏民。途經直貢梯寺的時候,遇到了藏族傳統的儀式『天葬』,雖然過去早有耳聞,但親眼看到仍然非常震撼。」
布達拉宮
儘管時隔十多年,第一次西藏行的往事還是讓莊雅珍歷歷目。「這種感覺很驚豔、很震撼。因為聽介紹是一回事,自己親眼所見、親自感受是另外一回事。在那樣的環境和風景裡,就感覺把自己也完全融進去了,會心跳加速。這種感覺沒法用語言去表述,甚至沒法用筆墨寫出來。」莊雅珍有些激動地說。
儘管莊雅珍是此次西藏徒步行中年齡最大的一位,但開朗樂觀的性格讓她顯得格外年輕、充滿活力。莊雅珍笑著說:「出門在外我們都是驢友,沒有年齡之分。」而西藏的高海拔也沒有給她的身體和心理帶來太大困擾,僅僅在海拔約4900米的納木錯感到些許的頭痛,再回到拉薩就適應了。
林芝鄉間
第一次當背包客,給莊雅珍帶來的收穫是巨大的。「因為徒步旅行往往到達的是人煙罕至的地方,看到的風景與跟著旅行社的成熟路線走所看到的是完全不一樣的。」她說。正因為徒步旅行沒有固定景點,可以隨心而停,隨心而走,這讓莊雅珍深深喜歡上了這種出遊方式。
去非洲:震撼心靈的動物世界之旅
走出國門,去看世界之美,也是莊雅珍所嚮往的。她說:「趁著自己身體不錯還能折騰,要先把遠的地方走了。」於是,印度、俄羅斯、馬來西亞……都留下了她的足跡。而在莊雅珍的旅行故事裡,三次非洲之旅、遊歷11個國家,也令她印象深刻。
2016年,莊雅珍第一次非洲之旅,是去東非的肯亞、坦尚尼亞和模里西斯。由於對電視的《動物世界》節目的喜愛,她對野生動物有著特別的嚮往。
肯亞與坦尚尼亞之間隔了一條馬拉河,當時正值七八月份野生動物大遷徙季節,食草動物在坦尚尼亞的草原吃得差不多的時候,就會集體大遷移,穿越馬拉河,到達肯亞的馬塞馬拉去覓食。遷徙的動物以角馬為主,黑壓壓的一片,蔚為壯觀。
莊雅珍和驢友們在當地包了車,車棚支起來正好有40釐米的空隙,人可以站起來通過空隙看到四周的野生動物。經驗豐富的司機還會特意帶他們去偶遇那些相對危險一點的動物,比如非洲獅、花豹和大象等。
對於莊雅珍而言,這樣的體驗也令她感到震撼:「在非洲,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人煙稀少,到處是野生動物,就會強烈感覺到,在那裡,動物是佔主導的。人和動物之間的那種和諧真的很令人震撼,動物和人類互不侵犯、互不傷害。」
莊雅珍說,這種感覺和在動物園裡看到的完全不一樣,「在動物園會感覺到人和動物之間是有距離的,但在非洲,人類和它們是共處一個大家庭裡,你不必對它們有過多的牴觸和防備。我們有一次正巧碰到一個大象家族朝車子走來,母象在前,小象在當中,公象在最後,因為我們的車擋住了大象的路,大象還很『生氣』,後來我們讓出了路,看著大象一家緩緩從我們眼前走過,那種動物大家庭的溫馨很令人難忘。」
去南極:成為今年最後一批旅客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南極是一個既神秘又遙不可及的旅行地。對於莊雅珍來說,也是一生必須要去一次的地方。在去南極之前,莊雅珍的足跡已經遍布其餘六大洲。
「去過南極洲之後,才算真正走過了全球七大洲。」莊雅珍說。
去南極是無法自己組織的,一定要乘坐專門的郵輪才能抵達。而這趟旅程所經歷的困難,也讓莊雅珍始料未及。南極之旅的出發時間定在了今年1月25日,正值疫情暴發。因此,他們成了今年南極遊的最後一批旅客。
「要說不害怕是假的,但我們想,國外疫情暫時還沒有蔓延開,也許還是安全的。通常一艘郵輪可以坐400多人,那時候我們同船的只有183人,而且大家都戴了口罩。」莊雅珍回憶道。
去往南極的路途十分漫長。航班輾轉從上海飛往巴黎,再轉機到智利的聖地牙哥,共耗時31小時。在智利停留2天後,前往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再乘坐郵輪到烏斯懷亞——地球最南端的有人類居住的城市,在這個離南極最近的地點登上另一艘郵輪,再經過53個小時後才能抵達。
這中間也出現了一個小插曲。要登上郵輪必須要經過審核,但審核人員在看到莊雅珍的年齡時便有些遲疑了,因為按規定,原則上去南極的人是不能超過75周歲的,而莊雅珍報名的時候已經接近76周歲。「怎麼辦?當時就挺著急的,怕因為年齡造成遺憾。」莊雅珍說,幸虧後來領隊出面,向審核人員解釋他們一直在一起旅行,前幾月還去過南非好望角等地,身體沒有問題,並且有女兒陪伴。最終,在籤了一份擔保書後,審核人員才勉強同意了。
為了保護南極的生態,遊客的上島時間都很短,一次不能超過2個小時,且不允許在島上吃東西、上廁所。那時正值南半球的夏季,晝長夜短,凌晨4點日出,午夜11點才日落。郵輪到達南極的第二天一早,當在甲板上看到日出、看到大片晶瑩的浮冰時,莊雅珍激動得心都快跳出來了。
「站在船上,我看到眼前景色的時候感覺這不是地球,像是來到了天堂,來到了外星球一樣。因為眼睛能看到的地方就是浮冰,那時候感覺心裡很乾淨、很純粹。」莊雅珍似乎還沉浸在當時的情景裡。
莊雅珍興奮地描述了在南極看到的幾種動物:海豹懶懶地睡在冰面上;企鵝其實氣味很難聞的;碰到鯨魚需要運氣,有時鯨魚巨大的尾巴突然就像葉片一樣從海中翻起。「此時你就會感覺到,這裡不是人類的世界,這是動物們的世界。」
去旅行:做喜歡的事與年齡無關
在很多人眼中,77歲的年齡與背包客的身份是不太可能聯繫在一塊兒的。但對莊雅珍來說,只要心裡有追求和夢想,年齡從來不是問題。
在江西宜春一棵有400年樹齡的紅豆杉下,莊雅珍拍了照發在了朋友圈裡,她同時寫道:在它下面,我還年輕!
「驢友們也從沒有把我當作一個老人,我自己也沒有覺得年齡是一回事,我只是這幾年感覺到年齡有一種壓力——不是說累,而是比較急迫地想趁我還走得動,能有更多的精力可以給自己,我要去看外面的精彩世界。」她說。
在莊雅珍看來,年齡是壓力也是動力,年輕的驢友們都來日方長,而她只能著眼當下,只爭朝夕。所以希望能早點把能去的地方都走走,不留下遺憾。
家人對莊雅珍的愛好都十分支持,她的女兒也和她一樣熱愛旅行,更願意陪著母親一起去旅行。「女兒和我一起去旅行不是要照顧我,一是女兒也喜歡旅行,二是她擅長英語,對團隊來說更加便利。」莊雅珍說。
更令她高興的是,在旅行過程中可以結識很多朋友。「我們在國外旅行時也常會遇到華人,他們很關心我們,也願意援手相助,這讓我們這些旅途中的人倍感親切。」
翻看莊雅珍的微信朋友圈,幾乎都是關於旅行的照片和心得。莊雅珍說:「我覺得一個人喜歡旅遊就特別好,去的地方多,見識也多,心胸比較開闊,再說旅遊也能使人心情愉悅,有利身體健康。旅遊和生命一樣,是一個向前走的過程,會擴大你的視野,令你更自信。」
有夢想的旅行者始終是充滿生機和陽光的
走在路上,看日升月落,聽花開風吟
覺得生命美好、自然和諧、心胸坦蕩
「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
這句話道出了無數人的美好嚮往
也許我們都可以像莊雅珍這樣
來一次想走就走的旅行
任何時候出發都不晚
文字:周丹丹
受訪者供圖,部分網絡整理
原標題:《不敢相信!西藏、非洲、南極……77歲「松江奶奶」當起背包客,故事太精彩!》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