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
都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一個家庭最大的財富並不是多麼有錢,而是有一個老人。
老人是一個家庭最寶貴的財富,他們有著深深的生活經驗,也經歷了很多事情的變革,這些都是書本上沒有的。
而最重要的是,「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對於老人,我們都非常的有耐心,這是作為小輩最幸福的一件事情。
「你養我小,我養你老」是我們作為子女應該做的最基本的做法,當父母給我們從小養到大,給了我們生命和美好的生活,當他們沒有行動能力的時候,我們應該贍養父母。
但是,在近幾年的時候,外界對於老人的評價都「褒貶不一」,有做事有原則,為人剛正不阿,看待事情很客觀的老人。
但也有倚老賣老,仗著自己的年齡大,仗著自己沒有人敢觸碰自己,做一些壞事,甚至對年輕人拳腳相向的老人。
所以,近幾年,人們對老人的評價直線下滑,對老人們除了無奈還是無奈,以至於,很多人都說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已經越來越遠,也對老人越來越敬而遠之。
比如在前段時間的短視頻平臺上,一個老人因為年輕人沒有給自己在公交車上讓座位,就扇年輕人巴掌的。
也有好心人攙扶起躺在地上的老人,反而被老人訛詐的。
甚至還有和年輕人吵架,導致老人心臟病復發,而訛詐年輕人的。
以上的種種,都是老人的不作為,導致大家對於老人的印象直線下滑,很多人開始牴觸老人,對老人的開始敬而遠之。
所以,很多人都說「不是老人變化了,而是壞人變老了」。
甚至,也開始有很多年輕人不願意贍養老人。
在以前的時候,很多人都說中國是非常有人情味的國家,不像是西方的國家,晚年的時候連見子女一面都困難。
而「你養我小,我養你老」是我們國家亙古不變的一個道理,但是,在現在很多孩子的心中,是否贍養父母是自己的一種選擇。
簡單來說,在現在很多孩子的心中,是否贍養父母是自己的可以選擇的,如果父母對自己好,那自己就贍養,如果父母對自己不好,那自己就不贍養。
而造成大家這種思想觀念的,就是因為有的老人不作為,年輕的時候對孩子不好,或者是婆媳關係不好等等。
但是,並不是說所有的老人都「變壞了」,也有一些老人,在晚年的時候仍舊可以兒孫滿堂,子女都搶著贍養。
不是所有壞人都「變老」,有這些特徵的父母,晚年都被搶著贍養
1、講道理,不倚老賣老的老人
老人之所以倚老賣老,是因為他們有著固執的思想,覺得沒有人會對自己怎樣怎樣,而大家也最反感這樣的老人。
但是,如果有的老人講道理,對事情可以客觀的看待,不僅待人寬厚,善良大方,還會包容小輩,而這種老人不僅受小輩尊重,晚年的時候更會被小輩搶著贍養。
2、把兒媳當成親人的老人
不論是以前還是現在,「婆媳關係」都是一個難解的問題,婆婆和兒媳總是會產生矛盾,會出現戰爭。
甚至,有的婆婆在兒媳懷孕期間還會和兒媳爭吵,而這種老人只會將家裡面鬧的雞犬不寧,家庭很難和諧。
而那些將兒媳當成親人看待,將兒媳當成女兒看待的人,將來的時候,也一定會被兒媳敬重,子女也會更加的孝順,晚年的時候也會被子女搶著贍養。
看完這篇文章,大家覺得贍養老人是否是子女應該做到的義務呢?你家的老人是什麼樣的呢?歡迎留言討論!
有關孩子心理、教育、性格等方面的困擾,都能為您答疑解惑,希望我的建議可以幫助到大家,讓每一個寶寶都能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