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創作經常依靠想像,讀者在閱讀時也需要想像。作家的想像活動是觀古今於須臾,撫四海於一瞬。正所謂,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舒捲風雲之色。
作家在創作時,思想不受限制,能夠上天入地、追古撫今,隨心馳騁、任意翱翔。豐富的想像,是促使作家創作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但作家並不能將其想像的內容全部納入作品中,從而形成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狀態。
古詩詞強調言近旨遠,語短情長,讀者在欣賞作品時,也要對作品所提供的材料,進行藝術的再創造,使之成為更完整更生動的意境。
比如張繼的《楓橋夜泊》是一篇名作,但歐陽修就曾批評其後兩句有語病,認為夜半時分不會有鐘聲!其實正因為張繼善於創造豐富的意境,才給讀者以更廣泛的想像空間,從而讓這首詩流傳千古。
南宋有一位才女也是如此,經常出神入化地描繪各種場景。下面介紹李清照的一首詞,馳騁神思,語句跳躍,女才子就是不一般。
如夢令
宋代: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李清照的這首詞只有短短33字,卻非常精煉,作者省略了一些不必要的情節。比如詞人為什麼那樣嗜酒,竟至一夜殘酒還未消盡?酒醒之後並未起身去看花園,那麼她又是什麼樣的情態?她很關心園裡的花木,急切地詢問些什麼?
這些問題,詞人盡在不言之中,卻讓讀者去想像。喝酒,是因為傷春。時屆暮春,忽來雨疏風驟,詞人擔心春老景殘,便以酒解愁。
問人,是因為遲起,因為殘酒未消,懶於起身,又關心著「花落知多少」,便詢問捲簾人。問話,關心海棠,從答話中可知。而「試問」二字,頗有擔心後果不妙的味道。
否定捲簾人「海棠依舊」的回答,告之「應是綠肥紅瘦」,未見者比見者還真切,這是因為侍者對花事漫不經心,而詞人雖然濃睡,實際上還在關心著夜來風雨聲。
詩詞的語句往往有著跳躍性,句與句之間可以省略一些內容。但讀者在閱讀時就要給予補充,使之成為完整的情節或意境。通過想像,我們不僅如見詞人慵起懶動的情態,且可窺見詞人悼紅惜春的心情,從而更好地理解詞意,把握主旨。
通過對李清照這首詞的分析和欣賞,讀者的眼前仿佛浮現出一位酒醉後的女才子形象。她看似慵懶,卻酒醉心明;一直濃睡難醒,但夢中又好像可以洞察一切。
詞人構造了一種雨疏風驟的暮春氛圍,雖然沒有直接描寫鮮花凋零的景象,但「綠肥紅瘦」四個字,卻傳出了詞人的憐惜之情,也讓這首詞因此而更加著名。
可見詩歌創作中,作者的想像力是多麼重要。唯有豐富的想像,才能讓作品擺脫現實的束縛,並可藉助比喻、擬人、誇張等修辭手段,進一步拓寬表現力,並給讀者以更大的思考空間,避免作品太過單調和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