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一首經典的《清平樂》,從開篇美到結尾,俗中帶雅被稱神作

2020-12-18 塵世曉書僮

李清照的詞通俗易懂,但又是俗中帶雅,可以說是宋詞裡的一股清流;其實古代的才子大部分都是集中在江南,北方是很少才子,大家比較熟悉的只有辛棄疾,還有另一位就是女詞人李清照,主要的原因,還是由於南方有讀書的傳統,人們都知道想要成功,只有能過讀書,然後去參加科舉考試,這是一條最快捷的路,也最有效的一條路,相反北方人更喜歡過悠然自得的生活,不太願意像南方人那樣用功(在這裡沒有貶低北方人的意思,只是實事求是,今天依舊還是如此,北方人是不太懂得做生意,也不像南方人那麼用功),南方自古就是人傑地靈,湧現出了一大批的大才子。

那麼李清照無疑是北方人中的代表,她的詞完全可以媲美任何一個大才子,特別是她後期的作品,每一首都感人肺腑,並且還有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這一時期由於她流落到了江南,過著居無定所的生活,內心是很悲痛,不僅見證了北宋的滅亡,另外丈夫趙明誠也逝世了,這些對於她來說,那都是一種打擊。

李清照晚年眾多的詞作,這首《清平樂·年年雪裡》寫得就很傷感,通篇每一句都充滿了憂愁,人們關於這首詞是存在爭議,很難準確考證是寫於什麼時候,但是我們從字裡行間還是能夠發現,它應該是作者晚年的作品,也就是說寫於南渡之後,整首詞營造出了一種悽美之感,字裡行間也是流露出了感傷之懷,寫盡了一生的委屈,還有對於故鄉的思念。

年年雪裡,常插梅花醉。挼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

一個人獨自漂泊在外,故鄉那就是照亮遠方的燈塔,無論外面的生活有多麼好,但是只要回想起故鄉,那自然是會傷感,會想到遠在千裡之外的故鄉,而李清照正是在雪中看到了綻放的梅花,從而又是進一步想到了故鄉,於是有感而發,創作出了這麼一首讀來令人心碎之作。

這首詩從一開篇就有一種淡淡憂傷,年年都會下雪,第一句就突出了主題,然後又是以細膩的筆觸娓娓道來,所以整個上片其實是很傷感,李清照正是回想了兒時的情形,小的時候也是年年會下雪,那個時候只要看到外面有梅花,便是會折下來插到花瓶裡。後來我流落到了外地,儘管還可以看到梅花,也把梅花拿在手中,可是再也沒有好心情去欣賞,只有漫不經心地搓揉,眼淚此時也是不知不覺流了下來。

下片又是交代了自己的處境,還有內心的感受,寫得就更加的傷感,眼看今年又到梅花開放的季節,可是我一個人獨自在外漂泊,兩鬢花白,頭髮也全部都白了,看著那晚風吹拂著梅花,還送來了陣陣清香,大概難以再見到梅花燦爛的外表,只是由於內心更加的憂愁。特別是最後一句讓人心碎,把對於故鄉的思念之苦,描寫得感人肺腑,讀來也是令人感慨萬千。

李清照的詞自有一種獨特的韻味,往往只有寥寥數語,但是每一首又是別具一格,在這首《清平樂·年年雪裡》裡一詞中,她正是通過下面的雪景,還有所見的梅花,從而表達了自己對於童年的懷念,還有對於故鄉的思念。這首詞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寫得也是很深情,雖然作者這首詞時距離我們有著上千年的歷史,但是我們依舊還是會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這也正是文學最獨特的一個地方。

相關焦點

  • 清平樂一首與千古絕唱不相上下的詞,讓何李清照贏得滿衣清淚
    清平樂,詞牌名,原為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牌名,又名「清平樂令」「醉東風「」憶蘿月」,為宋詞常用詞牌。此調正體雙調八句四十六字,前片四仄韻,後片三平韻。清平樂一出宋朝詞人李清照都豎起大拇指,我們今天就來看看這幾首經典之作,清平樂。
  • 李清照經典的一首詞,開篇七字,便驚豔世人,讚不絕口
    通過李清照的詞,大家可以從中了解到李清照是一個多愁善感的女子,並且喜歡傷春悲秋。李清照這一生寫的詞有很多,經典和流傳甚廣的詞也是不少的。可以說李清照留下的詞在宋代詞壇可謂是舉足輕重的,從古到今,說到她的詞,後世人無不驚嘆不已。要說李清照的代表作,或者說她所創作的經典的作品更是數不勝數。
  • 李清照一首代表作,句句經典,開篇引人注目,結尾更是陶醉!
    她的大多作品都是圍繞著感情來寫,從她的作品中我們更是能夠看到她那無法掩藏的相思與愛意,今天我們就來欣賞她的一首代表作。這首詞是李清照前期的懷人之作。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十八歲的李清照嫁給太學生趙明誠,婚後不久,丈夫便「負笈遠遊」,深閨寂寞,她深深思念著遠行的丈夫。崇寧二年(1103年),時屆重九,人逢佳節倍思親,便寫了這首詞寄給趙明誠。此詞的大意是:薄霧瀰漫,雲層濃密,日子過得愁煩,龍腦香在金獸香爐中繚嫋。
  • 大詩人陸遊寫下一首唯美的詩,從開篇美到結尾,美得令人心醉!
    陸遊是南宋時期著名的愛國詩人,一輩子堅持主戰,年輕還帶領軍衝鋒陷陣,不過後來的結局不太好,由於南宋朝廷在原則上是傾向於議和,這就使得主戰派失去了歷史的舞臺,沒有了用武之地。陸遊身上的愛國情懷最是令人感動,儘管他後來沒有任何的機會上到戰場,但是依舊心繫天下,即使是處於彌留之際,也依舊想著國家,告訴子孫後代,一定要去收復北方的失地,實現祖國的統一,為此寫下了感人肺腑的《示兒》一詩。在這首詩中陸遊語重心長地告訴子孫後代,不要忘記了國讎家恨。
  • 徐志摩逝世一年後,林徽因心痛地寫下首悽美之作,從開篇美到結尾
    在眾人的扼腕嘆息中,很少有人會注意到林徽因的表情,但大家都知道徐志摩是為赴她的演講會而遭遇不幸。此事過後,27歲的林徽因在公眾面前消失了好一陣子,文壇失去的是一個天才詩人,而她失去的是摯友、是知已、是一個年少時的夢。林徽因初識徐志摩時才16歲,那時候的徐志摩對她來說,就是一個少女的美夢,夢醒後她選擇了接受現實。
  • 杜牧很美的一首詩,從開篇一直美到結尾,寫出了令人驚豔的秋天!
    那杜牧的很多詩都非常的唯美,譬如這首《山行》,那就是唐詩裡的千古名篇,整首詩充滿了詩情畫意,也寫出了最有詩意的秋天,整首詩同樣只有四句,也是短短的二十八個字,卻是從開篇一直美到結尾,不失為一首難得佳作。那這種經典的作品永遠不會過時,儘管它距離我們有著一千多年的歷史,可是我們讀起這樣的作品時,同樣能夠感受到詩人筆下充滿詩意的秋天。
  • 李清照一首比較冷門的詠梅詞,但是字字經典,令人回想起兒時情景
    李清照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最有才華,也是最具才情的一位女文豪,她一生寫過無數優美的詞作,以及詩作,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才女。個人是非常的喜歡李清照,無論是讀她的詩,還是讀她的詞,那都是能夠從中感悟到很多的東西,能夠明白更多的道理,尤其是她詞中所傳遞出來的那種,那就是一種閱讀上的享受。
  • 李清照讚美桂花的一首詞,唯美至極!
    說到讚美掛花的古詩詞,最先想到的便是李清照的這首《鷓鴣天·桂花》。綜觀古詩詞裡讚美桂花的不在少數,但推崇桂花為花中第一流的僅李清照的這一首。全詞如下: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應羞,畫闌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
  • 李清照晚年的一首冷門詞,結尾一句驚豔世人,說盡了人間的悲涼!
    從她的很多作品中就能體會到,隨著自己的閱歷的增加,以及生活狀態的轉變,李清照從剛開始的純情少女風變成了後來不屈不撓的品格。尤其是在遭遇了舉家南遷、丈夫的懦弱以及再嫁後的勇敢休夫這一系列的事情後,李清照變成了一個孤單的人,心裡的苦痛與哀怨自然是無從訴說的。
  • 李清照寫在秋天的一首詞,開篇7字便是千古名句,歷來為人所稱道
    如李白《秋登宣城謝脁北樓》中的「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杜甫《登高》中的「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岑參《客舍悲秋有懷兩省舊遊呈幕中諸公》中的「人間歲月如流水,客舍秋風今又起」等。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便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一首悲秋之作。
  • 李清照最傲慢的一首詞,輕視古今詞人,沒想到自己也落俗了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才華不僅僅在女子中稱第一,就算是與男性文人相比也是絲毫不遑多讓的。而且,說起來李清照在性格方面既有女性的細膩多情,也有不輸男子的豪爽直率。 不惟《詞論》中有著傲視詞壇的驕傲,李清照偶作小詞也能看出她力圖超越前人的驕傲性格。
  • 李清照的一剪梅,暗喻開頭,深情結尾,驚豔了後世919年
    古詩詞中月亮的意象可以抒發相思、描寫離別,既牽動情思、也勾起遐想。詩人們登高望月、佇立良久,不僅情思綿延,而且還由己及人,懸想對方也有同樣的情感。比如杜甫的《月夜》中「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詩聖想像自己與妻子兩地看月而各有淚痕,也激起了讀者的強烈共鳴。
  • 李清照明目張胆抄襲歐陽修?開篇7字一模一樣,結尾卻別有意境
    這是歐陽修非常著名的一首詞,每個人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也都學到過,背誦過。但是,有沒有想過要仿寫它呢?或者,乾脆就用它的原句開頭,看能寫出怎樣的篇章,與歐陽修一爭高下?【臨其詩境】還是說回到正題,今天要欣賞的詞就是李清照模仿歐陽修《蝶戀花》所寫的《臨江仙》。為什麼要說是仿寫呢,因為在這首《臨江仙》中,李清照不僅模仿了歐陽修詞中的意境和情緒,而且完完全全的照抄了歐陽修詞的第一句「庭院深深深幾許」,這要是放到現在,一個抄襲的名頭是免不了了。
  • 李清照最經典的一首詞,開頭便驚豔世人,結尾讓人拍案叫絕!
    在上千首宋詞中,婉約派能夠獨樹一幟,其實並無道理,李清照作為婉約派的代表人物,她的詞雖不多,但幾乎每首詞都能夠獲得極高的點評,尤其是南渡後的作品,讓很多寫詞的人自愧不如。李清照詞風以南渡為界限,今天,我要賞析的是李清照南渡後,最經典的一首詞,此詞一開頭便能驚豔世人,結尾更是能讓人拍案叫絕,此詞名為《聲聲慢》聲聲慢宋代:李清照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
  • 李清照最悲傷的一首詞,通篇儘是愁意,結尾七字成年輕人口頭語
    李清照是宋朝婉約派的代表人物,她被後世稱為「千古第一才女」,熟悉李清照的人應該知道,她的作品中不全是婉約派的詞作,也有很多豪放派的作品,這跟她一生的經歷有關。但是因為從小的生活環境的局限性,所以她早起所作的詞都是以記錄深閨中的大小姐生活為主,大多都是明快的調調。最為著名的就是:《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 徐元傑的一首絕句,從開篇美到結尾,更驚豔了後世將近八百年
    唐詩宋詞是中華文明的瑰寶,詩歌到了唐代已經發展到了巔峰,宋代之後雖然也不斷地湧現出很多優秀詩人,卻再也難以重現盛唐時的繁榮與輝煌。從藝術表現手法來看,唐詩注重形象生動,常用具體的意象展現內心情感,不僅語言凝練,而且很耐人咀嚼。
  • 李清照水平很高的一首詞,僅開篇14字就驚豔世人,成為千古絕唱
    李清照水平很高的一首詞,僅開篇14字就驚豔世人,成為千古絕唱在中國古代很少有以文才而名垂青史的女子,而李清照就是其中之一。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譽,她是詞中之大家。明代文學大家楊慎在《詞品》中寫道:「宋人中填詞,李易安亦稱冠絕。」
  • 蘇軾「俗氣」之作,開篇5字就令人捧腹,大俗大雅中寫盡不凡氣質
    世人眼中,詩仙李白是白衣飄飄的青蓮居士,永遠是那麼浪漫;而詩聖杜甫則應配上一身黑衣,他多愁善感的臉上掛滿了堅毅;詩佛王維則理當一身藍袍,在山林中撫琴作畫,從容自在。而到了北宋文壇一哥蘇軾這,該怎麼形容?說他雅似乎不妥,畢竟吃著東坡肉寫下《豬肉賦》,剝著荔枝寫下「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他,似乎並沒有文人常見的雅。
  • 宋代高僧寫下一首很唯美的詩,從開篇美到結尾,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其實無論是唐詩,還是後來的宋詩裡面,那都有無數的詩僧,他們也都寫過了諸多經典的名篇,而且這些作品像偈語,我們只要能夠真正地讀懂這些作品,對於自己也是有幫助,特別是一些作品可能看上去很普通,可是那份意境卻又是無人能及。筆者要向大家推薦宋代詩僧道潛的這首《臨平道中》,那這首詩也是一首經典之作,而且通篇看上去寫得很普通,可是卻充滿了一種細膩的情感。
  • 李清照水平很高的一首詞,俏皮可愛滿滿少女心,讀完令人會心一笑
    在各種版本的宋代詞人排行榜裡,李清照力壓秦觀、晏殊、歐陽修,排進了前5。約45首詞作,不過幾千字,就登上了千古才女的寶座,讓動不動就是數千首甚至上萬首作品存世的才子們,或許多少有些不服氣。為什麼這45首詞有這麼大魅力?究其原因,不過就是一個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