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想讓媽媽陪自己睡覺,卻無法用語言表達,接下來的動作好聰明

2020-12-13 尼莫的媽媽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寶寶剛降臨這個世上時,由於寶寶沒有語言能力,所以寶寶平時只能通過哭聲來表達自己的需求,雖然這也是自己的一種表達方式 ,但這種方式讓父母非常著急,因為只能去猜測寶寶的需求。

寶寶想讓媽媽陪自己睡覺,卻沒有語言能力,接下來寶寶的動作好聰明。

最近偶然在網上看到了一個小視頻,視頻的具體內容是這樣的:寶寶到了該睡覺的時間了,可是媽媽想鍛鍊寶寶的表達能力,所以只是坐在一旁看著寶寶的表現。

只見寶寶站在床上,一邊小手舉起來,揮動著。好像在告訴媽媽:媽媽,我都向你揮手了,你快過來陪我睡覺吧。

媽媽看到寶寶這樣聰明的舉動,馬上拿手機對著寶寶錄了視頻,想把寶寶這一刻記錄下來,讓寶寶長大了之後可以回顧現在。

寶寶看媽媽沒有理會他,面帶笑容地看著媽媽,繼續對著媽媽揮著小手。

媽媽看到寶寶的舉動,都被逗笑了。媽媽問寶寶:"那媽媽上去睡覺,媽媽睡哪裡,用哪個枕頭呢?"

寶寶走到媽媽平時睡覺的地方,指著媽媽藍色的枕頭,一臉期待地看著媽媽,好像在說:媽媽,你睡這裡。這個寶寶的舉動實在是太聰明了。

媽媽看到寶寶這麼聰明的舉動,幸福地笑了。於是媽媽又問寶寶:"那寶寶睡哪呢?"寶寶雖然不會說話,但表達能力可厲害了。

只見寶寶屁顛屁顛地走到自己平時睡覺的地方,指著白色的枕頭,面帶笑容地看著媽媽,好像在說:我平時睡這兒。

寶寶還因此做了個睡覺的姿勢,這寶寶實在是太聰明了。

對此,網友們也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

網友一:這個小傢伙,人小鬼大的。雖然不會說話,但是表達能力簡直一流啊。

網友二:我家寶寶也不會說話,平時總用哭聲表明需求,害我著急又上火。如果我家的寶寶能像這個寶寶這樣表達就好了。

網友三:這個小寶寶非常聰明,雖然不會說話,但是人家表達能力妥妥的。

網友們都對小寶寶的表達能力非常讚賞。寶寶在1歲之前,大多數表達能力都不強,平時表達需求時,只能用哭聲表達,這讓父母非常無奈。那麼,父母要如何增強寶寶的表達能力呢?

父母要如何增強寶寶的表達能力?

平時多和孩子說話,增強孩子的詞語庫。當孩子還不會說話時,父母平時也要多跟孩子說話。小孩子的學習能力非常強,當父母和孩子說話時,他的大腦會把這些詞語保存起來,從而增強孩子的詞語庫。

所以父母平時一定要多和孩子說話,久而多之,孩子便能聽得懂父母說話,明白了父母說這句話的意思,從而增強了孩子的表達能力。

年幼沒有語言能力的孩子,父母可以訓練孩子用行動力表達。大多數不會用語言表達的孩子,要表達他們的需求時,都是用哭聲表達。這讓父母都非常著急而不知所措。

所以父母可以訓練孩子,用行動力來表達自己的需求。比如要喝奶粉時,可以訓練孩子拿奶瓶給媽媽,要上廁所時,可以拉著媽媽的手去廁所。

平時多給孩子聽聽兒歌,給孩子講講故事。父母平時可以多給孩子聽聽兒歌,並且在閒暇時,可以拿著故事書,給孩子們講講故事,或者講講繪本。久而久之,孩子的表達能力也會有所增強。

當孩子不會說話,只會用哭聲表達需求時,父母便要增強孩子的表達能力了。孩子就算還不會說話,父母也可以訓練孩子用行動力表達需求。平時也要多跟孩子說話,多給孩子聽聽兒歌,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寶寶喜歡哭鬧,到底想表達什麼?知道寶寶專屬語言,媽媽不再崩潰
    對於新手爸媽來說,在寶寶剛出生以後自己對帶寶寶毫無經驗,寶寶突然哭鬧這會讓新手爸媽束手無策,不知道寶寶到底是餓了還是困了,很難準確地琢磨到寶寶的心思。其實寶寶的世界當中也有他們自己的語言,之後仔細觀察了孩子的情況,了解寶寶的正常需求,才能夠更好地知道寶寶想表達什麼意思。
  • 媽媽帶寶寶睡覺,寶寶模仿爸爸的動作「扒拉」媽媽,網友:鬼靈精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導語都說孩子兩歲前是最難帶的,不會說話只能通過哭鬧來表達自己的不安、不滿、生氣等情緒。但是,自己卻又無可奈何,這個時候就非常考驗寶媽的帶娃能力了。就有這麼一位寶媽,帶寶寶睡覺,卻被寶寶「折騰」得睡不好。寶媽表示「親生的,不能打。」
  • 媽媽趁寶寶睡覺給他剪睫毛,看到接下來的一幕,網友無法淡定了
    哪個當父母的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健康康地成長呢?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強迫自己的孩子加上自己的審美觀,又附帶危險因素,這樣的愛美方法是不可取的。現在要說的,就是一寶媽趁著寶寶睡覺給他剪睫毛,可看到接下來的一幕幕,網友都無法淡定了。怎麼回事呢?就在前段時間,寶媽給孩子剪眼睫毛的視頻在網上流傳,引起了熱議。
  • 在寶寶三歲前,父母要訓練好這5個技能,讓娃自己學「聰明」
    文/泡沫媽媽談育兒每個家長都是希望自己的子女「成龍成鳳」的,為此在懷孕的時候就會給娃進行胎教,等出生後又開始給娃報補習班,報興趣班,其目的就是讓孩子越來越優秀 ,越來越聰明,但其實還有更好的辦法讓娃自己學著變「聰明」,父母需要做的就是要訓練好這5個技能。
  • 想讀懂寶寶小信號,「嬰語」指南請收好
    01嬰兒常見的肢體語言表現很多新晉的寶爸寶媽可能會困惑,孩子做出這樣的動作,到底是想吃飯還是想要玩耍,或者是想要睡覺呢?一些比較活潑的寶寶,還有可能會摩擦其他物體,這其實是他們試圖尋找食物的表現。在寶寶長到6個月大以後,他們就會開始用聲音來表達自己的餓意,比如可能會發出"neinei"的聲音。
  • 寶寶這個惹人嫌的動作,恰恰是聰明的表現
    小寶寶很是可愛,但是還不會說話的寶寶,只能通過哭來表達自己的一些情緒。而帶過寶寶的寶媽都知道,這寶寶有一個惹人嫌的動作,就是假哭。前一秒還笑彎了眼睛,後一秒就哇哇大哭起來,但是仔細一看,卻沒有一滴眼淚,真的是讓寶媽哭笑不得,寶寶是不是會用假哭來「欺騙」媽媽呢?
  • 寶寶睡覺時3個動作,看起來可愛,其實在對媽媽喊話「我生病了」
    尤其是還不會說話的寶寶,身體弱免疫力低很容易生病,然而寶寶還不會表達,也不能告訴媽媽「我現在很不舒服」,所以唯一的方法就是靠媽媽們主動發現了。除了白天寶寶明顯的不適,媽媽們也要注意夜間的寶寶狀況,因為,寶寶睡覺時3個動作,看起來可愛,其實在對媽媽喊話「我生病了!」
  • 大腦發育好的寶寶,睡覺時常有「反常舉動」,只佔一個就足夠
    執筆:胡蝶編輯:胡蝶定稿:歐陽比文爸爸媽媽對寶寶的喜愛無法用語言來表達。有多少寶媽哪怕已經累了一天,卻還是願意趴在寶寶的床頭,靜靜看他熟睡的小臉。實際上細心查看寶寶睡著後的狀態,不僅能看出寶寶是否已經進入甜美夢鄉,一些細節也反映出寶寶的大腦發育狀況。
  • 除了哭泣外,寶寶表達「不舒服」的動作信號,父母很少注意到
    ,原創內容對於年紀較小,還不會說話的寶寶只能通過肢體語言來表達自己的需求,哭泣往往是寶寶的一種表達方式,在很多新手媽媽眼裡,寶寶哭泣就是釋放身體不舒服的信號。③摸屁股:很多寶寶在睡覺的時候喜歡摸自己的小屁股,當出現這個動作家長要警惕蟯蟲感染,做好屁屁的清潔工作,如果寶寶頻繁摸屁屁,也要及時到醫院檢查。
  • 寶寶睡覺不安分,其實是聰明機靈的表現,尤其是第三點很難得
    有的寶寶睡覺特別不老實,不是滿床亂跑就是蹬被子,家長生怕孩子睡著之後晾到,有的家長一晚上為了寶寶不知道要醒多少次呢!有些時候寶寶睡覺不安分的動作,其實正是寶寶聰明機靈的表現。2.孩子總喜歡蹬被子孩子睡覺的時候特別愛蹬被子,估計不少家長都遇到這樣的問題。家長總怕孩子夜裡會著涼於是晚上不停地給孩子蓋被子,而且有的家長還責怪孩子睡覺不老實。其實孩子蹬被子也是一種好現象,因為孩子腿部需要發育,大腦支配著腿部做出一系列的動作。
  • 聰明寶寶睡覺大不同,擁有這三個「反常舉動」,說明大腦發育好
    對於新手爸媽來說,最喜歡的事情就是觀察寶寶的一切。很多新手媽媽喜歡觀察寶寶的睡眠,睡眠暗示大腦的發育情況,如果看到反常舉動,媽媽們會擔心不已。爸爸獨自帶娃,看到寶寶睡覺打滾嚇一跳小李不久前榮升為爸爸,每天看著可愛的女兒,嘴角不自覺的往上揚。
  • 「這個時間段」寶寶喊「媽媽」,暗示很聰明,歸功於父母正確引導
    ,但父母不知道的是,其實在「這個階段」寶寶能夠喊出「媽媽」,說明了你家孩子很聰明。執筆:王豔微編輯:王之風定稿:蘇子後當孩子第一次叫「媽媽」的時候,那種幸福感無法用語言形容,覺得自己辛苦懷胎十月,換尿布、餵母乳等做的所有事都值得。
  • 孩子都是語言天才,激發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不要埋沒了孩子
    在家裡,她要是要什麼東西,就用手一指,家人就給她拿去。遇到比較複雜的需求,表達不清楚的時候,急得兩手直比畫,就是表達不出來。媽媽看著她就著急,想不明白她的嘴怎麼這麼笨?帶她到醫院檢查,才明白是怎麼事。原來家長對圓圓過度保護和溺愛,要什麼東西只需手一指就能得到,而錯失了語言發育的機會。經過醫生檢查,圓圓的聽力和神經系統都正常,但詞彙量嚴重缺乏,已經屬於嚴重的語言發遲緩。
  • 在寶寶的微笑中,究竟是想表達什麼意思?大多數媽媽都理解錯了
    有些人說,嬰兒微笑也是聰明的表現,越早微笑的寶寶,大腦越聰明,事實真的如此嗎?寶媽發現寶寶出生之後,很早就會有微笑的表現。其實寶媽忘記了,當寶寶在子宮內時就學會了微笑。但這種微笑,可能並不像人們所說的,是聰明的表現。
  • 寶寶睡覺有這4個動作,說明大腦發育好,全都佔的偷偷樂吧
    導讀:寶寶睡覺有這4個動作,說明大腦發育好,全都佔的偷偷樂吧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寶寶睡覺有這4個動作,說明大腦發育好,全都佔的偷偷樂吧!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多讓寶寶做這4個動作,大腦會一天比一天聰明,媽媽趕快行動起來
    所以,嬰幼兒階段是他們大腦發育的高峰期,也是關鍵期,而且嬰兒時期寶寶大腦發育的好壞直接關乎他們將來的智力水平。當然,媽媽若是想要寶寶大腦更聰明,也需要給他們更多的外來刺激,特別是平時要讓寶寶多做這4個動作,相信智力提升會更快!俯趴0-6個月是寶寶俯趴的黃金期,而且對他身體和大腦發育很有幫助。
  • 原來寶寶的這些行為 說明他非常聰明
    家有小寶寶的家長可以自己做一些簡單但誇張的面部表情,比如說伸出舌頭,看寶寶會不會跟著模仿。,可以專注的玩耍,也是說明寶寶很聰明哦。在寶寶1歲前,爸爸媽媽可以通過這些方法培養寶寶的智力發育。1、多多交流爸爸媽媽一定要儘可能的多與寶寶交流,這樣才能更好的刺激寶寶的語言發展,促進智力發育,雖然寶寶們現在還無法用語言回答,但是他們會越來越懂事,在不斷的交流中爸爸媽媽也能發現一些小驚喜。
  • 睡覺時,寶寶若有這3個動作,媽媽別嫌煩,這是他很愛你的表現
    由於哺乳以及懷孕分娩的原因,寶寶天生對媽媽就有一種依賴感,這種依賴感在寶寶出生初期是任何人都無法替代的,甚至連爸爸都要排到第二位。不過到後期的時候,寶寶能看清人了,哺乳期也過了,父母的陪伴和寶寶的依賴度才會成正比。可能爸爸陪的時間更長,寶寶就會更親近爸爸。
  • 媽媽倒立練瑜伽,寶寶的一個潛意識動作,卻被網友解讀:無法直視
    ...或許在寶寶眼裡,他還不能理解媽媽這是在幹啥,他只能跑過去想努力讓媽媽下來。但他卻不知道自己抓媽媽衣服這個行為,反而增加了媽媽瑜伽的難度,捂臉,實力坑媽~但看媽媽穩如泰山的動作,顯然還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啊哈哈哈。
  • 寶寶的5個動作是在向媽媽示愛,別再粗暴拒絕,會讓孩子受傷
    文章/熊二編輯/馨月媽媽你們知道嗎,寶寶在還不會說話的時候就已經在向你們示愛了,主要的表現方式是肢體動作。但是這些肢體動作,許多媽媽都不知道背後的含義,甚至會被氣的想揮手打孩子。,是因為她不知道,孩子這種行為的產生是因為孩子愛她,是孩子表達自己對媽媽愛的一種特別的方式,但是卻容易被媽媽們討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