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5月17日電(記者袁軍寶)山東淄博市周村區這座歷史古城,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就已是我國的重要絲綢產地,出產的「冰紈」「綺繡」「純麗」等品類高檔絲織品聲名遠播。如今,這裡的現代絲綢產品依然大量出口國外,在「一帶一路」上綻放出新的光彩。
「成語齊紈魯縞和紈絝子弟中的紈,指的就是古代齊國出產的一種高檔絲綢產品,在當時極負盛名。」山東省周村地方史專家李國經說,齊國絲綢製品當時大量輸出、暢銷各地,以至於「天下之人冠帶衣履皆仰齊地」,即《史記》《漢書》所稱道的齊國「冠帶衣履天下」。
「桑植滿田園,戶戶皆養蠶,步步聞機聲,家家織綢緞。」周村身處齊地,歷來是重要的絲綢生產和商貿重鎮。特別是清末洋務運動後,周村民族工商業者引進國外先進繅絲設備,生產效率大幅提高,加之在周村設站的膠濟鐵路修通後,周村絲綢重鎮的地位進一步提升。據史料記載,20世紀20年代周村四大繅絲廠每年出口的絲綢價值近百萬兩白銀。
據李國經等專家介紹,開辦全國知名商號「瑞蚨祥」、有「東方商人」之稱的近代著名商人孟雒川,其父就在周村創業,孟雒川接班後才陸續在北京、濟南等地開辦「瑞蚨祥」綢布莊,至今周村仍保留著「瑞蚨祥」部分故宅。
在周村古商城,除了「瑞蚨祥」故宅,還有「絲市街」「綢市街」等諸多和絲綢相關的歷史遺存,因此這裡也成為知名的4A級景區。
據周村古商城指揮部副總指揮王生華介紹,今年五一節日期間,古商城共接待遊客7萬人次,包括美國、日本、韓國,以及中亞、東南亞等國家的大量遊客,古商城裡的絲巾、手絹、旗袍等絲綢產品備受青睞。
專家表示,歷史變遷中我國桑蠶業重心逐漸向南轉移,山東絲綢業在全國的地位有所下降,但至今仍是重要的產銷地之一。據海關數據,2017年山東絲綢商品出口1.35億美元,出口額居全國第五位。
「我們的產品出口歐美、俄羅斯、印度等諸多國家和地區。」淄博大染坊絲綢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曉光說,公司去年獲得工信部頒發的「製造業單項冠軍」稱號,在絲綢面料產量上全國居首,並且公司「諾寶·絲邦」品牌已在國內外高端絲綢產品市場上佔有重要地位,帶動周村絲綢更廣泛走向全國和世界。
如今,周村絲綢除了在服裝、家紡等領域不斷走向高端外,還在文化領域有諸多拓展創新。例如,淄博凱利絲綢有限公司的織錦畫,以歷史故事為題材,通過文化創意賦予絲綢商品更多藝術內涵;海潤絲綢創新生產書畫專用真絲綢「於陵帛」,推動帛書、帛畫被更廣泛應用。
「周村有著『絲綢之鄉』的美譽,絲綢文化源遠流長,我們將抓住新時代機遇,將絲綢這張對外文化、經貿交流的『名片』擦得更亮。」周村區委書記沙向東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