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今天介紹的這位盆友叫知中
如果你想探討有關東方中國的一切,
找她就對了
一直以來,知中君為有思考力兼具行動力的中國青年一代,以及對探索中國有興趣的任何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人們,提供有關中國人文、地理、科技、藝術、商業、社會、文化等,一切重要議題內容的消費。
以下是她的最新的策劃
《被美食包圍的中國人,也是有罐頭情結的啊!》
▼
罐頭,已經成為中國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卻也是最不起眼的一部分。
現在人們只需要在網上一鍵購物,便能嘗遍世界各地的生鮮美食。而且隨著人們對健康飲食理念的追求,重油重鹽重糖的罐頭食物更是讓人不敢觸碰。
但是,在清朝末年,外國罐頭食品初入中國時,罐頭確是神秘而時尚的稀罕物。平常人家是不會購買消受的,製作精良且方便保存的外國罐頭被當做一種風靡當時的送禮佳品。
鑑於此,國內商人試圖「師夷長技以自強」,在農副業豐富且氣候潮溼難以保存食物的南方,開始生產製造罐頭產品。
到了民國初期,我國罐頭食品製造業已經有七大中心,分別為廣州、汕頭、廈門、福州、上海、蘇州及揚州。
各地罐頭廠將中華美食文化融入罐頭產業,創新出不同類型的罐頭。使得罐頭食品成為中國眾多食品最先打入國際市場,與國際接軌的一種商品。
▲南京路上先施百貨公司的罐頭部。@中華遺產2010年第5期
廣東是中國本土罐頭的起源地。1893年(清光緒十九年),中國第一家罐頭廠廣茂香罐頭廠在廣州建立,第一罐豆豉鯪魚罐頭就此誕生。
其後,廣茂香數次更名,在1958年變為廣東罐頭廠,生產豆豉鯪魚罐頭,而廠家在香港註冊的「鷹金錢」商標,也成為廣東和香港地區人們念念不忘的童年美味。
罐頭的生產技術是外來貨,但豆豉鯪魚配方卻是地道本土的。
19世紀後期,我國珠三角一帶很多人「下南洋」打工。為解決長途路程中的吃飯問題,他們將家鄉出產的鯪魚煎過,加上一些下飯味美的豆豉,以豆油浸泡在瓦罐中隨身攜帶,防止腐爛。
於是商人便看中廣東盛產鯪魚和豆豉的商機,想到了用這種組合來做罐頭,保留早期的風味。
▲早期豆豉鯪魚罐頭生產場景。
著名美食家蔡瀾先生,在談及豆豉鯪魚罐頭時曾說過:天寒地凍,當肚子餓時,來一大碗熱騰騰的白飯,夾一塊豆豉鯪魚吃,絕對沒有比這更美妙、更令人滿足的飯菜。
除了用以上最原始的吃法,廣東人還喜歡用豆豉鯪魚罐頭炒苦瓜或油麥菜,用蔬菜的青澀解去罐頭的油膩感。現在廣東隨便一家餐廳,都可以點到豆豉鯪魚炒油麥菜、炒苦瓜。
這是屬於粵人特有的故鄉味道。
▲創建於1988年的甘竹牌亦是廣東知名罐頭品牌,承載不少人的回憶。
在90年代初,罐頭在中國市場上有很大的銷量,尤其是水果罐頭,更是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
在那個零食匱乏的年代,南方的荔枝龍眼罐頭、北方的紅果海棠罐頭都是小孩夢寐以求的美味,亦是一種甜蜜的奢侈品。
鑑於廣東省水果資源豐富。1905年歸國華僑陳炳秋在汕頭成立了美香罐頭有限公司。隨後近30家罐頭企業先後成立,汕頭罐頭工業昌旺鼎盛。
1956年,國家輕工業部決定擴建汕頭罐頭廠,並投資興建一間以生產果蔬罐頭為主、半自動化的大型罐頭廠——廣東罐頭廠,該項目是當時亞洲興建的最大的罐頭廠。
其中汕頭罐頭廠以糖水柑片、荔枝、龍眼、香蕉、菠蘿罐頭等為大宗。產品銷區包括亞歐兩大洲40多個國家。
▲當時汕頭地區罐頭廠的紙質廣告。
上海是中國罐頭的創新源地。1906年,上海泰豐罐頭食品廠創立,該廠罐頭1911年參加義大利都靈博覽會獲得優等獎。
▲上海泰豐罐頭食品廠包裝。
到了上世紀50年代後期,上海罐頭食品逐漸形成益民一廠、梅林罐頭食品廠、泰康食品廠三足鼎立的態勢。如今主要靠梅林廠獨撐市面了。
他們講究選材,精工細作,並創新研發了許多適合本土口味的家常菜罐頭,如紅燒肉、五香乳鴿、三鮮素菜等。開闊了當時中國罐頭產業的研發種類。
▲上世紀50年代梅林罐頭廠生產車間。
梅林,創立於1930年的上海老牌罐頭廠,創始人以「梅林」為名寓意「獨先天下而春,密聚如林之梅海」,用「金盾」作商標,表示「生產救國」的決心,要像金盾一樣抵擋當時在中國罐頭市場上稱王稱霸的外國罐頭。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的梅林除了生產午餐肉,還一直根據消費者的需求研發符合家常菜必備的中國特色罐頭。
紅燒排骨、梅菜扣肉、油燜筍、四喜烤麩、排骨蓮藕湯... ...隨便拿出幾罐進行加熱擺盤,就能輕易做出一桌地道的家常大餐。
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每個省份區域都有自己獨特的美食口味。因此會出現各式各樣的罐頭,每一款代表著各地人的味蕾記憶。
福建·古龍牌香菇肉類罐頭
作為閩南人家中必備罐頭,1986年由廈門罐頭廠打造的古龍罐頭,上過《舌尖上的中國》。
古龍研發了香菇豬腳、薑母鴨、同安封肉等閩南風味罐頭,為一代又一代福建人帶來難以忘記的古早風味。在煮麵線的時候,加上一勺香菇肉醬,就能治癒味蕾。
河北·北戴河軍用罐頭
北戴河牌罐頭為秦皇島海洋食品有限公司(前身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零零三工廠)旗下品牌,創建於1960年。
幾十年來,他們自行研製及配合部隊軍需食品研究所研發了數百種軍用罐頭等食品,罐頭質量有保證。其中紅燒豬肉更是油而不膩,獲得一眾吃貨的認可。
香港·阿一鮑魚罐頭
在中式宴席裡,鮑參翅肚是上品,這四大名品早已在歷史名廚的手術演繹出一整套烹飪方法。
而香港富臨集團阿一鮑魚酒家卻在傳統烹任的基礎上百尺竿頭,特製了被國際美食界公認一絕的鮑魚,並做成罐頭,獲得極高讚譽。
如果要問中國什麼地區的人最愛吃,也最會吃罐頭?那麼非香港人莫屬了。
香港人吃罐頭的習慣,是從英統時期遺留下來的。無論是在港式茶餐廳,還是港片港劇中,總是不乏罐頭的身影。
▲1994年王家衛電影《重慶森林》中的經典畫面。
香港人擅長將午餐肉、火腿、沙爹牛肉、番茄濃湯等各類罐頭,經過搭配和二次加工,製作成餐蛋三明治、火腿番茄湯通心粉、免治牛肉西多士等營養均衡又快速的美味。
每一種搭配都看似普通,卻包含著香港人的飲食情懷。
▲港式情懷美食中的餐肉雞蛋面。
中國的罐頭產業一直在不斷進步創新,也在改變著人們的飲食文化,成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們都知道,罐頭不如生鮮食物健康,亦沒有高級餐廳的美味,但它卻在我們的成長生活中有著不可替代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