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一樣,是毛毛蟲老師的笑容,溫暖舒心;瀑布一樣,是毛毛蟲老師的秀髮,乾淨清爽;銀鈴一樣,是毛毛蟲老師的聲音,甜美動聽……她既像毛毛蟲一樣可愛,又有一肚子知識。」
學生筆下的「毛毛蟲老師」就是樸新網校小學作文老師——毛芸老師,她還有一個流傳更廣的名號「花生酥」,取幫助更多孩子妙筆生花之意。
在12年的語文教學生涯中,毛芸曾收到無數次這樣的甜蜜「告白」。每次課前後,公屏、學習班群、微信私信總是被家長和孩子們的讚美刷屏,像這樣把她寫進自己的作文裡、日記裡的情形並不在少數,老師教授給孩子的美好詞句以這種方式回到老師身上,像是透過稚嫩但可愛的文字能夠映出孩子純真晶瑩的內心,感受這種小小的溫暖的反哺,對於毛芸來說,感動而奇異,每一次都像是一種鼓勵,印證著毛芸最初的選擇。
01
從教之志隨心而生
江蘇鎮江,這個人傑地靈的地方,曾孕育很多文人大家,古有張玉書、劉鶚、近有李公樸、茅以升,毛芸老師就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中出生和長大,婉美恬靜的江南古鎮形成了她對於教育和文學最初的認知與渴望。
童年時,毛芸在語言方面就展現出極大天賦,加上活潑開朗的性格和與生俱來的幽默感,滋養了她的兩大愛好——閱讀和相聲。因為出色的相聲表演,小學到中學的匯演現場、逢年過節親戚面前,總少不了毛芸活躍的身影,而這也使得她練就了紮實的口才,養成了隨時收藏素材的習慣,為今後的「脫口秀」課堂奠定了基礎。
如果說自身天賦培養了毛芸的性格,那麼家庭的環境則是打開了她柔軟有愛的內心。毛芸的母親是一所特殊學校的老師,特殊教育需要對學生更加關懷和耐心,很多學生成年之後還是會經常來家裡拜訪老師,生活中遇到問題也會求助老師,毛芸看在眼裡深受感染,「我看到一個老師對孩子的影響,原來除了知識層面,還可以有這麼豐富的面向,師生之間的牽絆可以持續這麼長久,這可能是我對教師職業理解的一次升華」。
後來,毛芸順利考上了北京語言大學的中文教育專業,後又攻讀了香港城市大學中文教育碩士。就讀大學期間,毛芸一直兼職教語文,最初的學員比較特別,「我的學員是外國人,我發現教外國人理解漢語存在認知和文化上差異,所以需要更靈活好玩的方式」。這段經歷激發了毛芸教學方式的更多可能性,為日後更新教學思維方式,創新課堂形式打下基礎。
大學畢業後,毛芸來到北京一家知名機構,作為一名語文老師開啟了真正意義上的教育生涯,用她自己的話說,「對我來說,當老師似乎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教育行業是隨心而至的地方」。
02
學作文取之於生活
不同於傳統教師的權威形象,毛芸更像是一個能帶著孩子徜徉語文世界的大姐姐。她認為,語文是生活的學科,生活如浩渺的大海,包容一切又看不到邊際。一堂好的作文課的基礎是懂作文怎麼寫,更重要是懂孩子怎麼學。
毛芸曾經很不理解「學語文很難、寫作文更難」這件事,經過長時間觀察,她發現,學生寫不出好作文的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他們不知道什麼可寫,比如現在一個10歲孩子面對的世界跟過去10歲的孩子完全不一樣了,但是作文示範材料沒有發展,像很多作文書裡還在寫『生病時媽媽背著我去醫院,我很感動』或者『撿到錢交給警察』,這樣現在幾乎看不到的場景。「這種示例並不是孩子們真實的生活,但會誤導孩子——只有這樣的事情能寫進作文裡,而我的生活不能。現在生活在快速發展,我們的整體作文水平卻還停滯在10多年以前」。
「真情實感」一直是毛芸在課堂上對學生所灌輸的理念,在毛芸看來,語文永遠是跟生活相關的,如果只是一味模仿不存在的範文,表達不是自己想表達的,學語文就會變了味。「語文絕對不是這樣的學科,應該帶孩子認識一個,有趣、生動、和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語文世界」。
孩子們真實的生活是什麼樣子?比如同樣是寫感動,自己的學生在作文裡寫到這樣一件故事,一個孩子發現媽媽的購物車裡全是媽媽自己的東西,她很生氣,那一瞬間她覺得媽媽只給自己買東西,太自私了。但後來當她打開已完成訂單,才發現自己的新書包、文具和新鞋子……「原來,媽媽一個200塊的背包卻再三猶豫捨不得買,而我的書包300塊,媽媽毫不猶豫就買了,那一刻我覺得非常感動,原來媽媽比愛自己更愛我。」
再比如一個孩子爺爺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連微信是什麼都不知道,和爺爺非常沒有共同語言。但在她參加古箏比賽時,爺爺舉著手機全場跑來跑去不停給孫女拍照。原來,爺爺為了給她拍照不知道學了多少遍。「比賽結束後,我看到爺爺的手機裡全是我的照片,雖然很多都是模糊的,但是我很感動」。
「生活中其實有很多值得寫作的素材,我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們意識到這一點,並且能夠教他們更自如地表達出來的寫作方法。」毛芸這樣總結道。
在寫作方法方面,毛芸幾乎研讀了全部近現代文學相關書籍,一本一本地啃過包括郭沫若、魯迅、老舍、史鐵生等一眾散文大家經典,總結出一套小學作文的花式寫法,如出自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的「名詞開頭法」、朱自清的《背影》「吐槽法」、楊朔的《荔枝蜜》的「火箭結尾法」.....毛芸將這些方法一一設計到了自己的課堂——樸新網校小學寫作大師班之中,受到了眾多家長和學生的青睞。
03
「超懂小學生的花生酥老師」
上面提到的兩則小案例其實運用了一種很典型的文學手法——欲揚先抑,但是毛芸並不會這樣對孩子講,同樣一個意思,她會用孩子能夠精確理解的「先吐槽,再反轉」,「用孩子的語言去傳達,沒有孩子會不理解」。
談及被粉絲家長們稱讚為「超懂小學生的花生酥老師」,毛芸說道:「懂孩子是一件特別重要的事,懂不意味著迎合,而是在尊重的基礎上引領,把真正好的東西教給他們,試圖去理解孩子們學習上的真正問題,再用他們能夠接受的方式幫助他們解決」。
毛芸充分理解,喜歡有趣的東西是孩子的天性,要讓學習充滿樂趣,他們才會樂意學、主動學。比如她常常會用風趣幽默的語言把晦澀的概念轉變成有趣的小故事,把嚴肅的課堂營造有趣的「脫口秀」,讓孩子不自覺地參與其中,歡聲笑語中就學到了知識。
事實證明,這樣的教學卓有成效,在毛芸的學生中,獲獎作文、滿分作文作者數不勝數,而這背後是毛芸200%的用心。她的手機裡佔內存最多的永遠是幫孩子們批改的作文照片;朋友圈裡發得最多的,也全是和學生、教學相關的內容;為了跟上孩子的腳步,她還會隨時了解00後、10後孩子的世界,從他們的生活和語言習慣中提取教學內容的靈感。
04
在線教育潛力無限
時間回到2020年2月,疫情之下,多地延遲開學,線下教培機構紛紛關停。樸新網校聯合學習強國、央視頻、天翼IPTV、中國青年報等多家教育相關媒體推出「停課不停學」活動,為全國中小學生免費提供500多節在線直播課,服務了近800萬名中小學生。
毛芸作為參與此次活動的主講老師之一,通過直播課程陪孩子們度過了這樣的特殊時期,這次經歷使她意識到在線教育擁有線下不可代替的優勢,「我感到在線教育是大趨勢。網際網路正給原本非常傳統的教育行業注入新的活力。在線教育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讓很多孩子能接受更好的學習資源。同時作為教師,能夠為成千上萬的學生講授知識,我感覺意義重大」。這更加堅定了她當一名在線教師的決心和信心。
2020年是毛芸教師生涯的第12年,從線下到線上、從音頻到著作再到網課,如今,她直接培養的學生超過10萬人,影響了800多萬學生。但對待語文教學,毛芸始終如一堅守初心,「我小時候學習語文非常輕鬆,我常常看到很多現在的孩子學習語文很痛苦,我覺得我應該去儘可能幫助他們改變這種情況,語文原本很有趣,我希望能引領著學生發現語文之美和生活中的樂趣,讓所有的孩子都能像我一樣輕鬆快樂地學習語文」。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責任編輯:kj005
文章投訴熱線:156 0057 2229 投訴郵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