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那年我去了鳳凰,體會了沈從文筆下的美麗湘西,雲淡風輕之時,天空湛藍,連空氣都變得淳樸而又嫻靜了起來。黃昏時分,近處的河水靜靜流淌,遠處的炊煙嫋嫋升起,讓置身其中的人們,忘卻了城市裡的繁雜,也忘卻了時光的流逝,只是感受著這人間煙火。旅行的意義,我想,大概也就如此了。
林語堂先生曾說:「一個真正的旅行家必是一個流浪者,經歷著流浪者的快樂、誘惑,和探險意念。旅行必須流浪式,否則便不成其為旅行。旅行的要點在於無責任、無定時、無來往信札、無嚅嚅好問的鄰人、無來客和無目的地。一個好的旅行家決不知道他往那裡去,更好的甚至不知道從何處而來。他甚至忘卻了自己的姓名。」
在《做一個內心明亮的人》裡便有著這樣一個流浪者,他精於偽裝,卻也忙於漂泊。「關於世界、黑色趣味和明亮內心」是他給自己的標籤。他是孤獨者,更是流浪者,他行走,他卻也在思考,於是,旅行與隨筆成為了他對於「在路上」的最好解讀。
他是烏雲裝扮者,他便是那個流浪者,漂泊者。他將你也許無法去到的地方,搬到了你的眼前。旅行,從來也不會這麼的孤獨了。
1、風景並非一成不變,你一定要看的東西,永遠在下一個旅程。
在新斯科舍的海邊,他想去看最美的銀河,想去追趕星星。但旅行,哪會有那麼多的盡如人意,天空中雲層覆蓋,到底也未看到那美麗的銀河,更沒有眨眼的星。同事很是戚戚然,他卻是坦然與期待著下一次的旅程。
我憶起了自己那年的衡山行,我與同伴相約著,凌晨時分便坐著纜車上了山,想著一定要看到衡山最美的日出。
可有著我們這種想法的人絕對不在少數,一場最美的山頂觀日出,到底是變成了一次熙熙攘攘的集會。
在山頂上忍受住了困意,忍受住了寒冷,卻就在太陽要從雲層間衝出地平線的那一刻,人們喧鬧著,推搡著,呼喝著。雖儘早的佔據了所謂有利的觀景位置,卻也在人頭攢動中沒有了任何縫隙。
那最美的日出,到底是沒有在那個時刻,那個時分就這樣完全的映入到我的眼底裡來。
那時的遺憾,不言而喻,可我卻不後悔那深夜的等待,和對於太陽躍出雲層的繼續期盼。
就如他所說:風景並非一成不變,你一定要看的東西,永遠在下一個旅程。
2、夢想中的目的地往往讓人失望, 意外到達的城市卻總是讓人驚喜。
他在丹麥著名的美麗城市哥本哈根騎行著抵達夏天,隨後又來到了有「童話鎮」之稱的歐登塞。他在這裡停留,慢慢的品味流淌在這座城市裡的童話味道。他去吃了這裡的特色美食,去逛了安徒生博物館。
他說在歐登塞的街道上,總能看到地上會有一串串的腳印,原來這是安徒生的腳印,從他的故居一直的延伸出來,通往了海邊。
「夢想中的目的地往往讓人失望, 意外到達的城市卻總是讓人驚喜。」這是歐登塞給他的最大印象。
他說到達歐登塞的那天,下著小雨,這座城市,那般清新。
這像極了,那年我的另一次旅程,我們去了一個海邊的城市,大家慕名去了當地的一個海鮮館,遊人如織,隊伍排了長長的一行。
於是,怏怏的離開,隨意的挑選了一家看起來也還算乾淨的小館,新鮮的食材都被很是直觀的擺在了眼前,沒有豪華的玻璃缸,就用最是樸素的那種大塑料盆裡放置著。
挑選了活蹦亂跳的新鮮魚蝦蟹,卻也品嘗到了最是新鮮的海味。
想著若是排隊等到了那個很有名的餐館,估計早已飢腸轆轆的要緊,任它再是美味,也成了聊以果腹的簡單食物,怎麼也品不出那份好來了吧。
所以,小意外有時候也沒什麼不好,如同生活中的那些小確幸,闖進了你的生活,又是另一種美麗,另一種驚喜。
3、走過許多的地方,我們不希望自己是匆匆過客,卻希望感知旅行的真正意義。
他說:即使所有人都無法逃脫過去,也要找到認真旅行的理由。
從北歐到南歐,從期盼星河,到擁抱大海,從漫步街區到在小徑裡獨自躇行。從驕陽到雪山,從小雨紛飛,到和煦柔風。
他走過,相信每一個人其實也都走過。
不同的,只是他行走在不同的國度,而我們行走在各自的旅程裡。
我們曾經那樣熱切的盼望著自己能夠逃離一種生活,「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塵世之大,早已箍不住我們想要探求的心。
猶記得曾經的自己,一直在告訴自己,因為一座城,愛上一個什麼樣的人,然後便留了下來。
可,任誰,其實都是時間裡的匆匆過客,你這個時間裡那些想法,在另一個時間裡,早已不同了彼時。
當那些無力感,孤獨感一點一點的襲來,當發現這世界上,我們會有太多到不了的地方,得不到的東西,看不到的風景,等不到的人。
遺憾自己終將成為了一切一切的匆匆過客,才發現,這其實才是旅行的真正意義。
冬日的一個午後,一束斜陽透過窗戶,暖暖的打在了我的書桌上,我置身於陽光中,手中的一本《做一個內心明亮的人》,我體會到了那句,身未動,心已遠。
這世上,行走的人很多,走的人多了,路也就開闊了起來,我願做那個內心明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