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傑克船長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學習笛簫的經歷與體悟···
(橫吹笛子,豎吹簫。雖然文章中我說的大部分是關於簫的東西,但對入門來說,還是有很多東西是相通的。因為時間原因,以後很少有時間再練笛簫啦,以此文紀念我學習笛簫的這段時光。)
前言:原本以為自己練的還行,自我感覺良好。可是有一天再次聽到王師兄(不是帥帥的那個,是酷酷的那個)吹笛子的時候,我驚呆了--一支笛子怎麼能吹的這麼好聽!之後,我意識到了笛簫的演奏遠沒有我想的那麼簡單,這裡面有很多的【·【沉澱和積累】·】。雖然我因水平不夠而沒有體會到它的博大精深,但是我知道:想把它吹好,還有許多東西要學。我決定首先要把王師哥的技術學到手。於是,看到他吹的時候,我就找機會去觀察和總結。我也不能馬上抓住要點,只能說漸漸有所改善。而且即使是現在,我覺得和師哥還是有很大的差距。 我覺得如果不是聽了師哥的演奏,我也許會花很長時間才會知道笛子可以吹的多麼棒,以及自己應該怎樣提高和進步。所以,原本我以為只要自己足夠努力、靜心研究就會慢慢進步的想法是有點兒不現實的。這裡面有一個東西是非常重要的--【·【師承】·】。當你去聽一個專業學笛子的演奏,你也能聽出差別。師承這裡指的是積累和沉澱精華,使我們這些從零基礎開始學的人少走彎路。只有我們大家把自己學習過程中的經歷、迷惑與感悟都分享出來、記錄下來共同探討的時候。我們才能有所積累。我們的團體才能有所沉澱和發展。武俠劇中一些武林門派的一些開山祖師都很厲害,之後每況愈下的情況不是我們所願意看到的。加之市面上某些參考書寫成了專業人士不看、非專業又看不懂的狀態,我覺得它並不是我們初學者的一個好工具。因此,我決定把自己兩年來學習笛簫的經歷與感悟寫下來,這些知識有來源於我通過各種渠道的學習,有網上查的,有師哥教的,也有自己領悟的。也不一定正確,總之,是我個人學習的經驗。錯誤之處,望大家批評指正。如果這些東西能在你學習笛簫的過程中有一丁點兒的幫助,那我就覺得自己沒有白寫這麼多字。 觀察師兄的演奏,大概總結的內容是這樣的: 1 師兄能吹出非常【·【輕柔的高音】·】,這樣曲子聽起來就非常的溫柔。打個比方,笛子的聲音就像一匹烈馬,你控制不好(尤其是高音)就會非常刺耳,控制好了就能展示出它的悠揚婉轉。 那麼問題來了:怎樣才能把高音吹的輕柔呢?一,口風不要緊張,不要妄圖用收口風來加速氣流,那樣聲音會很緊,不好聽。。二,主要靠腹部發力,或者說丹田。三,把氣柱的角度往上抬一點兒。 2 師兄的手指不只是簡單的打開與閉上,【·【手指要有彈性】·】,據我觀察應該是從手指根部開始發力的,整個手指就像鞭子一樣,指根帶動指尖。開閉孔時要有快慢的對比。快的,要乾淨利落;慢的,要聽出聲音的漸變。有對比才會有內容。長短相形的道理。 3 師兄的【·【節奏】·】把握的非常好,節奏把握的精準,曲子才會有感覺。其實,如果節奏不對,就是很大的錯誤。練習節奏的辦法就是學會打拍子。關於打拍子,網上有教程,自己跟著學就對啦。關鍵是踏實下來進行練習,不練說再多都沒有用。學樂器算是學一門技藝。學技藝性的東西就得練。踏踏實實的從一拍開始打,到 1/2拍、1/4拍、2拍、4拍。循序漸進。(踏踏實實練,兩個下午的時間,就差不多了。學樂器的關鍵是一定要讓你的肌肉記住某些東西,而不是大腦,所以----練。) 4 師兄的【·【強弱】·】把握的也非常好。一首曲子裡強弱變化得當,感情才會充沛。除了一些特殊的地方,一般來說強弱變化要連貫,要給人的感平滑曲線的感覺。其實關於音強弱,高低,長短的變化比我們一般理解的要微妙的多,我因為一時的衝動去學了幾天的書法,寫了三四天的橫。發現就這一個簡單的筆畫中其實包含了很多東西,越簡單的東西,越基礎;越特殊的東西,越重要。這一橫分起筆、落筆、行筆、收筆等幾個過程,雖然這麼分,但是寫的時候一定要把這些動作當成一個動作來寫,要不然就會顯得做作。目的都是為了造一個形。這個形的背後有勢,好的橫,從部分上來看,是溫柔的,有變化的。從整體上看,卻是剛毅的。這就要求你在行筆的過程手指發力要有變化,且變化要平滑漸變。一旦有突變,因為形的破壞,這種勢馬上也就洩掉了,沒有了。所以書法是很微妙的控制造型藝術。藝術是相通的。類似的,要把一句音符當成一個來吹,中間不要斷(什麼?你說你沒氣啦。老老實實練長音吧,管樂氣才是基礎,在長音的基礎上,練漸強和減弱音。熟悉後可以加上些指的技巧去練習。各種變化要漸變,構形造勢。) 分享一個從俞遜發大師那裡學來的一個技巧: 在強弱變化中容易出現一個問題:響度低了音調也低了,響度高了音調也高了,而我們只希望響度變化,音調儘量不變。怎麼辦呢?方法就是,音變強的時候氣柱往下壓,音變弱的時候,氣柱往上抬。(不明不白的去優酷,可以搜到。) 5 師兄技巧音的靈活運用。師兄的【·【裝飾音】·】用的非常的恰當與到位,這樣曲子聽起來就特別的美。 技巧音,又叫裝飾音。顧名思義,就是起裝飾作用的音。如疊、打、顫、滑、腹振音等各種關於氣、指、唇、舌的技巧。一首曲子中的技巧音不是嚴格固定的,有時候它是演奏者信手加上去的。當然一些名曲中還是有相對固定的技巧音的。從某些方面來說,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去加。當然,既然是裝飾作用,並不是越多越好,如果一個人戴一大堆首飾不會顯得漂亮而是累贅。關鍵是要得體。同其它的練習一樣,練習技巧不會遇到任何理解與記憶上的困難,就是練,讓該快的地方快上去,該均勻的地方均勻了就行。 【腹振音】:要在長音的基礎上去練。具體就是肚子就像你笑時候的感覺。音振的要均勻。 【吐音】:吐音,要利落有力。雙吐和三吐要保證音的均勻,即『吐』和『庫』聽著差不多。 【疊音】:疊音,要快。古曲中好像常用疊音,曲子中加疊音能增加古韻,樂句的開頭也常用,顯得不平淡。 【打音】:手指要有彈性,手指下去和上來大概分別做的是加速運動和減速運動。想像音孔就是一個燒紅的鐵,碰一下,馬上離開。 【顫音】:從哪個音開始顫的最後一定要回到那個音上。要快而均勻。重點練習不靈活的無名指。 【滑音】:嗯,滑音很重要,曲子的悠揚婉轉大部分是靠它來體現的。多去觀察優酷上一些大神手指的運動方式。單孔滑音比較簡單,多孔的有點兒難度。 【歷音】:歷音整體就是一種感覺,也不常用。注意不要讓人聽出顆粒感,快速連貫但不要漏掉某個音,漏一個就不是原來的感覺啦。因為歷音注重感覺,所以有時候為了手指運動方便,吹某個音的升半度音或降半度音是無礙的。 【注意!!!】:任何裝飾音都不得破壞樂曲的節奏!!! 正文:這一切開始於小時候看武俠劇,第一次聽到了笛子的聲音,當時覺得特別美,很想學,可是那個時候我們那兒沒有賣的。於是漸漸就忘了。上大學後,決定自己要學習一門樂器。當時對古風的音樂比較感興趣,對中國傳統音樂不是很了解,之所以要學笛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笛子便宜,此外是因為知道有師哥會教。 剛開始真【·【不理解古曲】·】的韻味。但是隨著技術的進步,漸漸的才覺得能聽懂點兒古老的聲音,剛上大一那會兒真不覺的《平沙落雁》有什麼好,《關山月》有什麼好,《春江花月夜》有什麼好。但是等我練習了好多曲子,水平提高之後,再去聽,發現就是另一種感覺。 剛開始,其實我是學笛子的,可是後來因為粘笛膜太麻煩,我就改學簫啦 。【·【粘笛膜】·】是後來才學會的。笛膜的粘貼與調節: 笛膜是蘆葦的內膜,本身是有紋路的。粘的時候要讓笛子的紋路和笛膜的紋路一致。粘之前要用搓一下,之後用手拉緊,然後用快速的氣流吹一下。笛膜膠要塗得適量。粘出平行細密的褶皺方才合格(能輕易地吹出高音的6)。笛子長時間不吹,笛膜就會鬆掉。這時候哈一點哈氣,用手輕輕拉開,就好了。(按理說,笛膜膠溼潤後變幹的過程中會自動把笛膜拉開。) 想學簫,首先你得有一支簫。我買的時候什麼都不懂,就吃了點兒虧。【·【簫的挑選】·】 簫的調式:常見的簫是G調F調,常用的是G調。但F調的簫更加的深沉,有簫的韻味和特色。(陳悅的《綠野仙蹤》《桃花渡》都是F調簫演奏的) 簫的挑選:試音:高音清脆,低音渾厚,高低音轉化容易的簫是好簫。外形:吹口方正,精緻,有些下凹的用著舒服。觀察整個簫身有沒有裂縫,匝線有沒有不牢的情況。好的簫比較重,有手感,竹子長的時間比較長。直順的,靠近竹根部的竹材比較好。 樂器的價格:據我的了解,笛簫的進價不會高於標價的一半。幫助大家在買樂器的時候心裡有個底兒,好砍價,不要花冤枉錢。 我最先遇到的問題和大家遇到的一樣--【·【吹不響】·】。當時吹不響還不好意思吹,只好躲在一個小角落裡自己練習。簫的吹響確實是學簫最難的一關,但是如果吹響了,簫的一半內容已經學會了。困難在於人心。無聊,煩躁,堅持幾天不見效果。後來突然就響了,也許就像學習吹口哨吧,沒有人能實際的幫你。只能自己先學習簫的發聲原理,構造,持簫的姿勢,口風。然後自己去試探正確方法。少則幾天,多則一周。一般就能找到。找到是一會事,記住又是另一會事。對於吹響這件事,再強大的記憶力和理解能力都無濟於事。問題的訣竅在於練習,而且是最初的幾天狂練。趁熱打鐵,讓你的肌肉記住這些「正確」的動作。形成肌肉記憶。(關於發聲原理,構造,姿勢的知識在網上都能搜到相關的教學視頻與資料。) 【 個人的學習體悟和見解: 1 <發聲原理>:口風吹出氣柱打在吹口的邊稜上被分成內外兩部分。流速大的那部分壓強小,由於壓強差,造成壓強大的氣流向小的部分。之後,壓強大的部分壓強減小,氣又向相反的方向運動。如此循環往復,形成氣流在歌口的振動,帶動竹管和其中空氣的振動,發出聲音。手指開閉孔來改變振動氣柱的長短,氣柱短的,振動快,頻率大,音調高。氣柱長的相反。 2<構造>:簫的構造非常簡單。有興趣的可以去網上搜關於笛簫製作的視頻。音孔的距離不同,是因為有的音之間是全音關係,有的是半音關係 (全、半音是很基礎的樂理知識) 。最下面我們常用來系中國結的孔是出音孔,製作的時候調音用的。簫製作成兩節,三節,也是為了專業表演是調音用的,因為季節的不同,簫音的高低也是有變化的,專業的演奏需要通過改變插口的長短來調準音。 3<動作姿勢>:任何不自然的動作姿勢都是錯誤的。要追求放鬆自然。 4<分類>:北簫(我們用的),南簫,還有一種在中國失傳了的宮廷雅樂-尺八。#有事兒找百度# 】 之後又遇到了一件讓人抓狂的事【·【突然就吹不響啦】·】好不容易才練得差不多,怎麼就又不響啦。後來才知道這很正常,剛開始一般都會經歷響與不響的幾個循環往復。才能完全掌握。望大家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不要氣餒,從頭練起便可,而且你會發現從不響到響的周期在縮短。這只是在慢慢積累而已。心要靜,對於簫的初學者來說,心不靜,就更吹不好啦。(老師說的:要氣定神閒) 吹響之後,信心突然就有了,看來努力學,還是能學會的,心裡想著,什麼時候才能吹曲子啊。接下來該練什麼呢?【·【音階和音色】·】。對,***學習任何樂器最基礎的就是音階和音色。*** 【 個人的學習體悟和見解: 練習音階、音色最見效的辦法就是練長音。音階先吹好一個八度。孔全打開最容易吹響,全閉上最難。所以要從孔全打開的那個音開始練起,直到筒音(孔全閉上)能夠吹響。 在此基礎上練習高八度的音。理論上說,同樣的指法,不同高度的音,是通過控制氣流的緩急來實現的。但是這太抽象啦。根據我的理解,我把演奏高低音時身體動作的區別和變化總結如下:1 肚子:吹高音時肚子要使勁。2 胸:想要把高音控制好,吹的溫柔,吹的時候胸是放鬆的。無論笛子還是簫,能把高音吹溫柔的才是高手。這個能力能使演奏的樂曲非常的柔美。3 口腔:吹低音的時候口腔是圓的、打開的,吹高音相對於吹低音時口腔是收縮的。相當於你說漢字「嗚」和「瘀」時的區別。4 嘴唇:簫的吹奏要求口風是微笑的,吹奏高音的時候,微笑的再誇張一點兒,通過拉嘴角來使口風收縮,氣流變急。(說點兒題外話,如果微笑的誇張的話,臉會變形,影響美觀。據我觀察,一些大家在演奏笛簫時,表情很自然,嘴角也沒有繃得很厲害。注意嘴唇放鬆,嘴部肌肉動作發的是『撲』這個音,而不是『夫』,雖然兩種吹法都能響,但是前者的音要實,形象要好看。其實大師用的是肚子。具我體會,是類似狗喘氣時呼氣的狀態。) 5 吹高音的時候氣柱要往上抬一點兒。 有了這兩個八度的音,我的經驗是90%的曲字就可以吹啦。就算有超出這兩個八度的高音,初學也沒有必要糾結。直接糊弄過去就行,以後在細究。 音色:個人認為簫的音色講究:均勻,厚實,貫通。這些特點的實現最主要跟用氣有關:1 為了使音均勻(氣要平緩,溫柔)2 為了使音厚實(氣柱要集中)3 為了使音貫通(注意氣的角度)。 】 有了這些基礎,就基本上算是入門啦。 在接下來進步與提高之前,我覺得還有一個東西是必須要學的--【·【基礎樂理和識譜能力】·】為什麼要學習樂理?《九陰真經》有上下兩本,一本是招式,一本是心法。如果只學上,就容易走火入魔。總之,要想更好的理解音樂,更進一步提高自己,樂理的學習是必須的,要不然,就算你練得再好,也只能算是個門外漢。學習笛簫所需要的樂理並不多,最基本的要大概理解關於聲音,音程,調式,十二平均律的基本知識。優酷有大山老師的基礎樂理教程。還有一篇文章寫的也非常好--《寫給理工科看的樂理》這些視頻和文章講的生動形象,比李重光的基礎樂理書要好的太多了。 識譜(簡譜)其實非常簡單。聲音是物體振動產生的,在物理上是一種波。在數學上就是:y=A*sin(B*x+C)....y可以理解為音的長短,A是振幅,表示音的強弱,也就是響度。B是頻率,表示音的高低。關於音色的本質就涉及到傅立葉變換的知識啦,不在贅述。綜上分析,音樂有一些基本的要素:節奏(長短組合),旋律(音高的變化組合),強弱(響度的規律性變化)。譜子無非是為了記錄音樂而發明的一種「文字」。記住那些對應關係就好了。從譜子上首先要讀出的也就是上面三處基本信息,此外還有一些關於調式,技巧的標記等等。 語言有其局限性(我內心深處的聲音其實很難傳到你內心深處的耳朵裡),譜子也一樣。要知道譜子是不能完全記錄樂曲的,記錄下來,就會丟掉很多東西。所以,要儘可能多的去聽原曲。利用而不是受限於譜子。 一首曲子的學習順序: 1 聽原曲 2 打拍子 3 唱譜 4 吹奏保證基礎的節奏,旋律都沒問題。 4 學習技巧音的加入 5 體會強弱變化與整個曲子的意境 6 深入理解作者要表達的感情及自己體悟的感情。(我有時候為了理解感情,經常去看這些曲子背後的故事,剛開始學《美麗的神話》的時候,就特地的去看了一遍成龍的電影。學《煙花易冷》的時候,又去了解了一下方文山筆下那個悽美的愛情故事。吹《葬花吟》,看了幾集老版的《紅樓夢》。吹琵琶語,看了《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當我有了這些積累,就可以學習自己喜歡的曲子啦。可是,如果這個時候你發現自己的簫裂啦,音變了。是不是心情瞬間就不好了。【·【關於笛簫的保護、破壞與修補】·】: 【開裂】:竹子是縱向纖維,橫向是很容易裂的,總之,不要讓簫經歷突然的溫度變化。上部(靠近吹孔)裂比下部裂對簫的影響要嚴重。如果裂的不是很誇張,502完全可以解決,沒必要換新的。 【銅片損壞】:多節的簫會出現銅片和竹子分開或粘死的情況。分開可以用哥倆好A,B膠。(可以粘住,但是效果有時候不太好)粘死就直接當一節的簫用吧。最好不要用蠻力擰開。平時勤塗點兒潤滑油(凡士林,此外原子筆芯用完後剩的油也是很不錯的)。 【發黴】:長時間不吹的話會發黴,尤其是冬天。如果發黴不是很嚴重,買一瓶二鍋頭洗一下就可以啦。洗過後簫還會有一股竹子的清香。如果發黴嚴重的話,就只能換新的啦(好開心有木有)。 【掉漆】:塗漆得笛子時間長了會掉漆。最好不要因嫌棄難看而把明漆刮掉。尤其是吹孔和笛膜孔周圍的漆。笛膜孔的油漆刮掉後就很難粘和調笛膜啦。 【挖頂蓋】:一般不要好奇的把簫的頂蓋挖掉成全通的。挖後音色和音準都會有變化。而且挖壞的可能性大。 之後是漫長的學習過程,我一般是自己聽到什麼好聽的,喜歡的,就把它學下來,漸漸的也就學會了好多曲子,但是不紮實,真正拿的出手的,幾乎沒有。大師兄曾多次勸我找一個曲子,好好把它練好,可我就是不聽,所以練著練著就沒什麼進步啦。因為我不看譜的習慣,導致我的節奏把握的很不好。雖然自己聽不出來,但完全沒有原曲的感覺,就像是盜版的,或者說就是跑調兒。 要想【·【進步與提高】·】一定要按照兩條主線進行:一是練習基礎,二是練習曲子。時間對半兒分(一定要抽時間練基礎!!!)。基礎練得是內力,是水平提高的保證。二師兄曾說過:「凡欲技藝精進者,需從基礎練起」。學曲子,要嚴謹,該開始要把握大體,但之後,一個音符,一個音符都要弄明白怎麼回事,這樣進步會很快。學習心得:其實學笛簫沒什麼太難的(沒什麼理解上的難度)就是練就行啦。大多數瓶頸都是練得少而已。技巧是要抽時間單獨練的。 等自己自我感覺不錯啦,就想找個人【·【合奏】·】幾曲。有時候,和別人合奏的時候,真的有種高山流水覓知音的感覺。心意相通,有的時候我們尋找的愛情也不過是有此感覺吧。 合奏的問題:有時候大家有的地方處理的可能不一樣,互相想著對方,都退一步就好了。有的人(我就是)自己吹還行,一跟別人合就找不著調兒啦。我的經驗是:多合幾次,慢慢就好了。曾經,我一直想著大家都能把自己的樂器練好,我們抽時間一塊排幾個自己的曲子,有主旋,有伴奏,有配合。可是無奈不夠努力,水平太渣。(也不怪,從零開始學,學到這個水平,大概也要兩年吧。我們時間有限,所以,更沒有理由不珍惜。) 到了這個時候,我對自己的要求就苛刻啦。我一直在捉摸【·【怎樣吹的好聽】·】呢?怎樣才能更好聽(完美主義者,強迫症沒辦法。) 基礎:音階,節奏,旋律,都保證沒問題。進階: 1 音色要優化,讓它更實。高音要溫柔。 2 強弱要優化,符合節奏的規律性。變化連貫柔美。 3 技巧要達標,加入要適當。 4 感情的重要性,好不好聽,關鍵不在樂曲的複雜,技巧的花哨。用心演奏的,簡單的幾個音符就能打動人。 5 一些歌曲可以找一些伴奏,但是伴奏不要喧賓奪主,要找到一種和伴奏對話的感覺。 也會有【·【煩躁】·】的時候,好多次都想放棄。不是說真的吃了多少苦,堅持不下去啦。魔咒是一種從心理上的排斥,從內心深出就覺得不想學啦。尤其是自己練了好久都沒有進步的時候、自己一個人默默練習的時候。我一般就會找一些網上大神的視頻出來膜拜一下。覺得:哎呀,好厲害啊!我也要學!想想自己當初學的初衷,動力就有啦。有的時候也在想學這些有什麼用?就算我們練得再好又能如何,能比得上人家專業學習的嗎?我是這麼理解的:音樂是美好的,而美好的東西,只要不斷向其靠近就是有意義的。難道我們成不了世界冠軍就不跑步鍛鍊身體了嗎?其實音樂是用來記錄、感受和表達感情的。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有時候我們有些感情並不能找到傾訴的對象,那就用簫來訴說吧。我們經常感嘆人生的短暫,老是想著如果我們能有來世多好啊,能經歷各種各樣的人生。而音樂就記錄了不同人生的風風雨雨,愛恨情仇。對它們的理解,難道不也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上體會了他們的人生嗎?學一門樂器,我們的氣質,性格就會稍稍有所改變,我們的生活會更加豐富多彩。 人生而孤獨,然幸遇知音者寥寥,若通音律,便可言志於日月,抒懷於天地。 人生而獵奇,然幸遊四海者寥寥,若通音律,便可可識高山之峻美,知流水之靜悠。 人生而混沌,然幸經風雨者寥寥,若通音律,便可體眾生之感,察萬物之情。 【·【關於境界】·】: 高境界是把樂器當成自己的一個器官,吹奏和呼吸,說話一樣自然。像一個劍客做到「手中無劍」。更高的境界是,我自己和樂器看成一個整體,通過音符把自己和天地萬物聯繫起來,超越空間和時間,和一切的一切聯繫成一體。像一個劍客一樣做到「心中無劍」。(確實是有點兒扯啦,不過是我真實的想法。)學習【·【注意事項】·】:【一】不要太過痴迷而耽誤學習。【二】要合理安排時間,堅持練習,好的東西的是時間堆出來的。 ---------------------------------------------最後和大家共勉:只有耐得住今天的寂寞,才能看的到明天希望的曙光。……………………………………(2015.6.12---2015.6.15 冰島匠人·記)……………………………………………(本來是打算整理一下自己這兩年來聽過的經典簫曲古曲以及適合簫的好聽的曲子的,可惜我沒有時間。)…………………………………………………………………謝謝大家的贊和支持。不過,我想要說的是我只是個業餘的愛好者而已。現在回頭看我寫的東西,也有好多不足的地方。是自己學習過程中的一些想法,大家只做為一個參考就行。 ……………………………………………………………………隨著我技術的稍稍提高,最近發現確實如那位前輩所說,我寫的有好多需要修改的地方。推薦大家去看馬迪老師的講座(優酷上有)無論對於初學還是進階都會受益匪淺的,大家加油( _)
編輯於 2017-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