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開車7–8個小時的感覺如何?讓我這個新手也了解些駕駛的經驗
國內連續開車7~8小時,算上中途休息,差不多等於7~800公裡。這樣的距離,在北方大約等於從北京到鄭州,在南方等於廣州到南昌。
第一,長途中最危險的是犯困。不開長途車的人,你永遠不明白,當你一個人開車行駛在高速公路上,突然一陣困意襲來,你的雙眼想睜開一道縫,也必須用出吃奶的勁。那種滋味讓你難熬到痛苦欲絕!真的很佩服長途貨車和大巴車司機,他們的意志力絕對和鋼鐵一樣強大。有過連續開車數小時經歷的人,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有那麼很短暫的一秒或者兩秒鐘,你的意識已經飄走了,就好像陷入沉睡,但緊接著你猛然驚醒,嚇出一身冰冷的冷汗……當這種情況出現,證明你的身體已經熬到了極限,必須立刻找地方休息,否則,下一次當你的意識離開的時候,就是事故發生的時候!
第二,開長途最遭逼的心理是「較勁」。這真是一種很遭逼的心理,很難解釋,但確實普遍存在。
我問過很多朋友,大家一致認為自己曾有過類似經歷,就是筆者提到的「較勁」。哪怕一個平時脾氣溫和的人,當他在高速上被人超車,而對方汽車的檔次和自己差不多的時候,他必然很不服氣,有一種強烈的衝動,追上去,超回來!幾乎所有男人都有這個毛病!明明和對方不認識,八竿子打不著的關係,哪怕你追上去了,把對方反超一次,也不代表你厲害,但事實上,高速上每天都在上演無數相同的戲碼,兩個毫不相干的人,暗自憋著一股勁,都在悄悄提速,想超對方或者不讓對方超車。這種「較勁」非常危險,極易導致車禍發生。
第三,長途駕駛有三寶。
當你長途開車的時候,就是透支自己精力與體力的時候,這時候一定要比平常更小心,選擇不易犯困的時間點,保持平常心,不開鬥氣車。
除此之外,你最起碼要做到三點。
(1)車載空調處於「外循環模式」,這一點很重要。
高速上面,無論開車窗或者開天窗,風噪都會大的讓你受不了,剩下的只能開空調。
都知道內循環比較省油,但內循環的意思,車內無法補充新鮮空氣,二氧化碳濃度將處於緩慢提升狀態,恰恰這個「緩慢」是最危險的,因為,在不知不覺中,你犯困的機率已經上升無數倍,而你察覺不到。
(2)隨車準備風油精或者清涼油,放在隨手能拿到的地方。
前文提到,當困意襲來的時候,滋味非常難熬,偏偏你在高速上無法隨時停車,於是,清涼油或者風油精,就是在那個時間點上,你願意掏出身上所有錢財,購買的東西!
風油精或者清涼油,能救你的命!
(3)收聽附近的廣播電臺。
有人喜歡開車時聽音樂,其實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最正確的是聽廣播,汽車走到哪裡,就收聽當地的廣播電臺,哪怕節目不好聽,聲音有點嘈雜,也是無所謂的。
你自己汽車裡的音樂,肯定是自己聽熟悉的,自己已經產生了免疫力,效果並不好。反而是那些很普通的廣播節目,由於內容一直在變化,會吸引你的注意力,這是最簡單有效的防止犯困的辦法。
假如你平時很少開長途,絕對不要低估長途駕駛的殺傷力,那樣的體驗,能避免還是避免的好,因為開長途出事的概率,遠比你想像中大。
一般開車10多個小時,基本上就是一出門時候的興奮,到開了一半的焦急,再到快到時候的疲憊。就算是副駕駛有人陪著你,那估計也是疲勞不堪,更不用說開車的人。長時間駕駛是導致疲勞駕駛的,所以一般跑長途都是需要有人輪流替換開車的,我見過最可愛的車友,可能就是這樣的,他開時間長了脖子跟腰都快斷了,胎噪和風噪很大,開久了定速巡航也累,只能沒事踩踩油門聽發動機吼兩嗓子,自己一腳油一腳剎車的霍霍兩下打發一下時間。
如果出現疲勞駕駛,那就更沒有心思開車了,駕駛疲勞是指駕駛人在長時間連續行車後,產生生理機能和心理機能的失調,而在客觀上出現駕駛技能下降的現象。它會影響到駕駛人的注意、感覺、知覺、思維、判斷、意志、決定和運動等諸方面。高速上的車速基本都是超過100km/h,如果稍微不注意,那麼很容易造成事故的,當從白天開到晚上,想死的心都有,真心累,精神上的,一到目的地,人立馬鬆一口氣。尤其高速上沒燈兩股道的地方,特怕大車,尤其怕大車司機打瞌睡,還有對面車道大車如果衝過來怎麼辦,一路上就是看路,以及思考突發狀況怎麼處理,這才是精神上的折磨。長時間的駕駛應該找個人陪著,輪流開車也好,如果沒有,那最少車上還有其他人陪你聊天,不至於那麼無聊犯困,導致精神上的鬆懈,注意力不集中,這是不允許的,應該找個地方適合休息一會。
對於開車跑長途的人基本都知道,連續開車最困的時間段一般是是凌晨四點至日出後的七八點、中午一點至三點,這兩個時間段前者是開通宵夜車,凌晨四點左右天最黑,一旦出了太陽感覺很舒服所以行動和思想上都自然放鬆了,而下午一點則是午餐之後的犯困,相對來講,如果路上車多人比較緊張時注意力還能稍微集中,假如走高速且車不多的話,那真是瞌睡來了擋都擋不住,在這種連續駕駛後犯困那是紅牛,香菸啥的都不可阻擋的,所以就算再趕時間,這兩個時段最好還是找個休息區小睡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