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05 18: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紅色是中國共產黨的底色,基因是代際相傳的載體。紅色基因是大工的光榮和特色,是大工精神的「DNA」,是一代代大工人砥礪前行的精神根基,是大工不斷發展壯大的力量之源,是攻堅克難、不斷走向勝利的精神動力,是優秀傳統的理性升華,是銜接歷史、現實和未來,確保事業薪火相傳的精神臍帶。我們要代代相傳,永葆特色與生機。
校徽作為一所大學的象徵,是學校辦學理念、辦學特色、人文精神的藝術化體現,更是其歷史和傳統的積澱。作為一所學校的標識,校徽的變化,同時也見證著學校歷史的變遷。在一代又一代師生的心中,校徽帶給他們的是自豪、榮耀,也有對母校的歸屬之情。這種情懷,不會因為離開學校而斷裂,也不會隨著時光流逝而淡然。
大連理工大學1949年4月建校,時為大連大學工學院,是中國共產黨面向新中國工業體系建設而創辦的第一所新型正規大學。學校第一枚校徽,其主體圖案主要由紅星和齒輪組成,即齒輪中嵌紅星上書「大連大學」,邊緣為齒輪,一是象徵著前進的歷史巨輪;二是象徵我們祖國將是一個強大的工業國家。齒輪中嵌紅星一枚,該紅星標誌著大連大學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大學。紅星邊緣的點線與金黃色象徵著紅星的光芒。
1950年7月,大連大學建制撤銷,大連大學工學院獨立為大連工學院。期間,學校曾使用圓形校徽和橫條形校徽兩種。圓形校徽與大連大學校徽外觀一致,僅是將「大連大學」改為「大連工學院」。從中可以看出,大連工學院繼承和發揚了大連大學時期的優良傳統和優良作風,肩負起時代賦予的神聖使命。檔案館藏有的這枚珍貴的校徽,經過時間的打磨,其五角星的顏色與光芒已褪色,但仍能從其中看出點點紅色痕跡,是大工紅色基因的生動體現。
大連工學院期間,第一枚橫條形校徽由呂振羽校長題寫。校徽字體顏色及底紋顏色分為三種,教師佩戴的校徽是紅底白字,學生佩戴的校徽是白底紅字,研究生佩戴的校徽是橘紅底白字。
20世紀60年代,由於呂振羽同志被誣陷,所寫字體不準再用。學校請著名的文學家、歷史學家和教育學家郭沫若同志題寫校名。當時是由書法功底深厚且對字體有深入研究的體育教研室鄒繼豪老師通過「中國奧運第一人」劉長春老師,聯繫到郭和夫(郭沫若長子,原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副所長)請郭沫若題寫校名。當年劉長春一家與郭沫若夫人郭安娜及其子女是鄰居,分別住在高爾基路193號、195號的一棟日式二層小樓裡。郭和夫與郭沫若在北京開會期間碰面並向其轉達此要求,郭沫若欣然同意,並題寫了校名。這期間的校徽在外形上與之前的校徽相比,也有細微差別。據郭體校徽的設計者鄒繼豪老師回憶,由於校徽是較沉重的銅材質,四周的直角在戴取時容易刮碰衣服,因而在充分考慮以上因素後,獨具匠心地將校徽設計為圓角,且長度和寬度的比例也調整了一些,更加便於師生佩戴。
1988年1月,國家教育委員會正式批准大連工學院更名為大連理工大學。學校隨後召開會議研討「關於更改校名的有關問題」,議題之一就是商討新校名題字,最後決定沿用呂振羽校長題寫的校名。因原校名中少一個「理」字和「大」字,學校就想到請人根據呂振羽校長原字模擬拼綴校名。參與模擬拼綴校名的有原體育教研室鄒繼豪老師和原建築系姜廣武老師。當年,時任校長助理、校辦主任楊金奎老師請鄒繼豪老師根據呂振羽校長手稿,模擬拼綴出「大連理工大學」,後經孫懋德老師將其送至北京江明同志(呂校長的夫人)徵求意見。姜廣武老師曾赴長春呂振羽校長工作過的吉林大學(檔案室)查閱、複製其手書資料,並採用雙勾集字的方式模擬拼綴了「大連理工大學」。
1993年,通過尉健行校友請江澤民同志題寫校名,也就是現校牌、校徽以及學校印刷品、宣傳品上均使用的校名字體。
學校現用圓形校徽於2009年校慶60周年時啟用,由建築與藝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張耿老師帶領的團隊設計,以原建築系姜樺老師和姜廣武老師1985年設計的大連工學院紀念幣為藍本,中心部分為展開平鋪的書籍、中間一顆幼苗,寓意大連理工大學是用知識培育人才的高等學校,並有百年樹人之意;徽標中心「1949」為建校時間,環繞以藝術加工後的「大工」兩字組成的圖形;徽標外圍是中英文校名,中文採用江澤民總書記的題字。藍色作為標準色,既是藍天的顏色也是海洋的顏色,突出了大連理工大學坐落於氣候宜人、風景優美的北方海濱的特點,同時也以這種恬淡、輕逸的色彩,彰顯出大工師生寬廣的胸懷和寧靜致遠、嚴謹治學的優良傳統。
姜樺老師設計的紀念幣手稿
現在使用的校徽(本科生佩戴)
校徽,書寫了閃光的記憶,它是深情雋永的時代記憶,它是撥動心弦的特殊標識。歷史,被記憶,則鮮活;基因,被傳承,就永恆。不擇細流、不斷歷史,生生不息、源遠流長。
溫馨提示
館存校徽均在校史館三樓校友廳展出,
歡迎各位老師同學前來參觀。
新聞來源:」大工記憶「微信公眾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