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記憶,鐫刻永恆——校徽演變及校名題字由來

2020-12-15 澎湃新聞

大工記憶,鐫刻永恆——校徽演變及校名題字由來

2019-09-05 18: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紅色是中國共產黨的底色,基因是代際相傳的載體。紅色基因是大工的光榮和特色,是大工精神的「DNA」,是一代代大工人砥礪前行的精神根基,是大工不斷發展壯大的力量之源,是攻堅克難、不斷走向勝利的精神動力,是優秀傳統的理性升華,是銜接歷史、現實和未來,確保事業薪火相傳的精神臍帶。我們要代代相傳,永葆特色與生機。

校徽作為一所大學的象徵,是學校辦學理念、辦學特色、人文精神的藝術化體現,更是其歷史和傳統的積澱。作為一所學校的標識,校徽的變化,同時也見證著學校歷史的變遷。在一代又一代師生的心中,校徽帶給他們的是自豪、榮耀,也有對母校的歸屬之情。這種情懷,不會因為離開學校而斷裂,也不會隨著時光流逝而淡然。

大連理工大學1949年4月建校,時為大連大學工學院,是中國共產黨面向新中國工業體系建設而創辦的第一所新型正規大學。學校第一枚校徽,其主體圖案主要由紅星和齒輪組成,即齒輪中嵌紅星上書「大連大學」,邊緣為齒輪,一是象徵著前進的歷史巨輪;二是象徵我們祖國將是一個強大的工業國家。齒輪中嵌紅星一枚,該紅星標誌著大連大學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大學。紅星邊緣的點線與金黃色象徵著紅星的光芒。

1950年7月,大連大學建制撤銷,大連大學工學院獨立為大連工學院。期間,學校曾使用圓形校徽和橫條形校徽兩種。圓形校徽與大連大學校徽外觀一致,僅是將「大連大學」改為「大連工學院」。從中可以看出,大連工學院繼承和發揚了大連大學時期的優良傳統和優良作風,肩負起時代賦予的神聖使命。檔案館藏有的這枚珍貴的校徽,經過時間的打磨,其五角星的顏色與光芒已褪色,但仍能從其中看出點點紅色痕跡,是大工紅色基因的生動體現。

大連工學院期間,第一枚橫條形校徽由呂振羽校長題寫。校徽字體顏色及底紋顏色分為三種,教師佩戴的校徽是紅底白字,學生佩戴的校徽是白底紅字,研究生佩戴的校徽是橘紅底白字。

20世紀60年代,由於呂振羽同志被誣陷,所寫字體不準再用。學校請著名的文學家、歷史學家和教育學家郭沫若同志題寫校名。當時是由書法功底深厚且對字體有深入研究的體育教研室鄒繼豪老師通過「中國奧運第一人」劉長春老師,聯繫到郭和夫(郭沫若長子,原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副所長)請郭沫若題寫校名。當年劉長春一家與郭沫若夫人郭安娜及其子女是鄰居,分別住在高爾基路193號、195號的一棟日式二層小樓裡。郭和夫與郭沫若在北京開會期間碰面並向其轉達此要求,郭沫若欣然同意,並題寫了校名。這期間的校徽在外形上與之前的校徽相比,也有細微差別。據郭體校徽的設計者鄒繼豪老師回憶,由於校徽是較沉重的銅材質,四周的直角在戴取時容易刮碰衣服,因而在充分考慮以上因素後,獨具匠心地將校徽設計為圓角,且長度和寬度的比例也調整了一些,更加便於師生佩戴。

1988年1月,國家教育委員會正式批准大連工學院更名為大連理工大學。學校隨後召開會議研討「關於更改校名的有關問題」,議題之一就是商討新校名題字,最後決定沿用呂振羽校長題寫的校名。因原校名中少一個「理」字和「大」字,學校就想到請人根據呂振羽校長原字模擬拼綴校名。參與模擬拼綴校名的有原體育教研室鄒繼豪老師和原建築系姜廣武老師。當年,時任校長助理、校辦主任楊金奎老師請鄒繼豪老師根據呂振羽校長手稿,模擬拼綴出「大連理工大學」,後經孫懋德老師將其送至北京江明同志(呂校長的夫人)徵求意見。姜廣武老師曾赴長春呂振羽校長工作過的吉林大學(檔案室)查閱、複製其手書資料,並採用雙勾集字的方式模擬拼綴了「大連理工大學」。

1993年,通過尉健行校友請江澤民同志題寫校名,也就是現校牌、校徽以及學校印刷品、宣傳品上均使用的校名字體。

學校現用圓形校徽於2009年校慶60周年時啟用,由建築與藝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張耿老師帶領的團隊設計,以原建築系姜樺老師和姜廣武老師1985年設計的大連工學院紀念幣為藍本,中心部分為展開平鋪的書籍、中間一顆幼苗,寓意大連理工大學是用知識培育人才的高等學校,並有百年樹人之意;徽標中心「1949」為建校時間,環繞以藝術加工後的「大工」兩字組成的圖形;徽標外圍是中英文校名,中文採用江澤民總書記的題字。藍色作為標準色,既是藍天的顏色也是海洋的顏色,突出了大連理工大學坐落於氣候宜人、風景優美的北方海濱的特點,同時也以這種恬淡、輕逸的色彩,彰顯出大工師生寬廣的胸懷和寧靜致遠、嚴謹治學的優良傳統。

姜樺老師設計的紀念幣手稿

現在使用的校徽(本科生佩戴)

校徽,書寫了閃光的記憶,它是深情雋永的時代記憶,它是撥動心弦的特殊標識。歷史,被記憶,則鮮活;基因,被傳承,就永恆。不擇細流、不斷歷史,生生不息、源遠流長。

溫馨提示

館存校徽均在校史館三樓校友廳展出,

歡迎各位老師同學前來參觀。

新聞來源:」大工記憶「微信公眾號

圖片拍攝:劉思遠

文稿撰寫:胡曉麗     

編輯:黃煒睿

校對:徐一丹

責任編輯:周學飛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大學校徽上毛主席題字有多少是真的?北京高校原來也有「大躍進」
    在校徽收藏者陳強先生的開設的「徽映青春記憶館」中,筆者看到了百年來很多珍貴的老校徽,也聽到了不少校徽背後不為人知的高校往事,令人感慨萬千。建國後大學校徽的形態告別了民國時期的盾形、圓形、三角形的多元形態,基本上以長條形為主,字體大多用政要名人書法,其中大氣磅礴的「毛體」成為一道極具中國特色的風景線。「集字之風古已有之,是將前代某一書家的字跡搜羅併集成為書法作品,最著名的有唐初懷仁的《集王羲之聖教序碑》。毛澤東題字的高產區是高校,同時也是集字的『多發區』。
  • 毛主席為北方交通大學(現西南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題寫校名的前前後後
    1950年8月27日,政務院第46次會議決定:中國交通大學改名為北方交通大學。隨後,中央人民政府下令任命茅以升為校長、金士宣為副校長。我校也由中國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更名為北方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北方交通大學正式命名後,學校制發了仿宋體的校徽、證章。其時,毛主席為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校題寫了校名。
  • 毛主席給20所大學題過校名,你嚮往嗎?
    作為教育的最高等學府,大學校名的題字不能馬虎對待。全國眾多高校中,不乏名人題寫校名,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也給一些大學題寫過校名。其中有的是毛主席親自書寫,有的則是「集字」而成。信中邀請毛主席在北大五十一周年校慶紀念日之際為北京大學題寫校名,以備製作新的校徽之用。信中附寄了一張紙,紙上有文書劉椿年畫的一個長11釐米、寬3.1釐米的長方形框,框下標註「北京大學」四個字,供毛主席寫校名時作尺寸參考。
  • 毛主席給20所學校寫過校名,有你的學校嗎?
    信中邀請毛主席在北大五十一周年校慶紀念日之際為北京大學題寫校名,以備製作新的校徽之用。信中附寄了一張紙,紙上有文書劉椿年畫的一個長11釐米、寬3.1釐米的長方形框,框下標註「北京大學」四個字,供毛主席寫校名時作尺寸參考。
  • 中國各高校的題字,都出自誰手?出乎你的想像!
    作為教育的最高等學府,大學校名的題字不能馬虎對待。這些著名的大學的題字書法,都是請毛主席書寫,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毛澤東外訪近三個月後回國才收到信,僅在12天之後,3月17日,毛澤東經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室把親筆書寫的四個遒勁有力的校徽題字「北京大學」函發到了北大校長辦公室,毛澤東青年時,曾就職北大圖書館管理員,「北京大學」四個大字,飽滿生動,一氣呵成。
  • 熠熠生「徽」——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校徽記憶
    校訓的初始含義,最早都在這小而緊湊的畫面中得以再現:招展的紅旗,代表了永恆的東風;風馳電掣的火箭和軌跡,代表了中國科大對科學技術的無限求索和探究。這些象徵都在小小的畢業紀念章上得以展現。在中國科大每一個校區,都能很醒目地看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八個行楷大字,這是每一位科大人都非常熟悉的郭沫若書體。這秀美的書法作品無不體現了郭沫若先生對中國科大的無比厚愛 。
  • 中國各高校的題字,都出自誰手?
    文玩 | 字畫 | 品鑑 | 茶道作為教育的最高等學府,大學校名的題字不能馬虎對待。這些著名的大學的題字書法,都是請誰寫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毛澤東外訪近三個月後回國才收到信,僅在12天之後,3月17日,毛澤東經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室把親筆書寫的四個遒勁有力的校徽題字「北京大學」函發到了北大校長辦公室,毛澤東青年時,曾就職北大圖書館管理員,「北京大學」四個大字,飽滿生動,一氣呵成。
  • 組圖:毛澤東親筆題寫的中國高校校名一覽
    北京大學(毛澤東)   1949年12月,北京大學籌備第51周年校慶期間,決定用北大全體師生的名義,給毛澤東寫封信,請他回來參加校慶,並請他給北大校徽題字。毛澤東外訪近三個月後回國才收到信,僅在12天之後,3月17日,毛澤東經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室把親筆書寫的四個遒勁有力的校徽題字「北京大學」函發到了北大校長辦公室,毛澤東青年時,曾就職北大圖書館管理員,「北京大學」四個大字,飽滿生動,一氣呵成。
  • 中國各高校校名的題字,都出自誰的手?
    而在中國,一些具備重點地位的大學,其校名題字,又都是出自什麼人手筆?清華大學:清華大學成立於清朝宣統三年(西曆1911年) ,當時其設定為留美預備學校。之後經過一番發展,在新中國成立後,被定位為工科大學,改開後恢復為綜合性大學。
  • 你知道中國各高校的題字,都是出自誰手嗎?
    這些著名的大學的題字書法,都是請誰寫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北京大學(毛澤東)1949年12月,北京大學籌備第51周年校慶期間,決定用北大全體師生的名義,給毛澤東寫封信,請他回來參加校慶,並請他給北大校徽題字
  • 校名題字歷史有多少人知道?廣東高校的校名原來是他們寫的!
    其實有很多的高校校名都是由政要或文化界名流題字的,今天我們就一起盤點一下廣東那些高校的校名都是誰寫的?中山大學:校名是中山先生的筆跡,不過當時先生手跡題的是「廣東大學」,後來就從先生的筆跡中把校名籌齊了。
  • 中國各大高校的題字,個個都有大來頭
    作為教育的最高等學府,大學校名的題字不能馬虎對待。這些著名的大學的題字書法,都是請誰寫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中國各高校的題字,都出自誰手?出乎你的想像
    毛澤東外訪近三個月後回國才收到信,僅在12天之後,3月17日,毛澤東經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室把親筆書寫的四個遒勁有力的校徽題字「北京大學」函發到了北大校長辦公室,毛澤東青年時,曾就職北大圖書館管理員,「北京大學」四個大字,飽滿生動,一氣呵成。
  • 毛澤東親筆題寫的大學校名有哪些?
    信中邀請毛主席在北大五十一周年校慶紀念日(十二月十七日,解放後的第一個校慶)之際為北京大學題寫校名,以備製作新的校徽之用。信中附寄了一張紙,紙上有文書劉椿年畫的一個長11cm,寬3.1cm的長方形框,框下標註「北京大學」四個字,供毛主席寫校名時作尺寸參考。
  • 中國各大高校的題字,都出自誰之手?得知答案後,肅然起敬
    我國的高校有2800多所,每所高校都有著不同的名字,其中大部分都是以各省的名稱為開頭,大學的名稱固然重要,可大學的題字也是不可忽視,因為這象徵著其歷史意義和輝煌時刻。今天我們一起看一看一些名校的題字都是出自誰之手!
  • 華北理工大學校名、校徽註冊商標
    本報訊 近日,華北理工大學對外發布消息稱,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已向其頒發商標註冊證,該校校名(中、英文)及校徽依法獲準註冊商標。  據了解,2015年7月,華北理工大學向商標局提出 4 項商標註冊申請。
  • 我們分析了上百個校名題字,原來大部分都出自一人之手
    那麼,你有沒有想過,中國高校校名大多是誰寫的呢?又有哪些學校能享受到名人題字的福利,打造自己獨一無二的「金字招牌」?看著每個大學門口霸氣的大學校名,有沒有覺得它們都「長」得差不多?從整體數據來看,名人題寫高校校名大多集中在高校建校之初。而這部分學校往往也成了中國高校的中流砥柱。為了縮小範圍,儘可能減少數據誤差,我們將高校範圍圈定在了「211」大學中。
  • 中國那些著名大學, 都是誰題寫的校名?
    中國大學的校門口一般都懸掛著本校的名牌,上面一定是某位名人題寫的校名。今天我們就來一探中國那些著名大學的題字都是誰的手筆。北京大學1917年8月,時任北大校長的蔡元培先生請魯迅先生設計了北大校徽,標誌中心「北大」二字由三個人形圖案組成,象徵著學校乃育人之所。
  • 廣西一高校將校名校徽註冊成商標以保護智慧財產權
    新華社南寧1月7日電(記者 張鶯)打著高校校名招牌開文具店、辦假期培訓班……在高校周邊,總不乏這樣「傍大學」的現象。為了避免不被「砸牌子」,廣西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將校名、校徽註冊成商標,使其成為校方智慧財產權保護傘。
  • 中國最好的幾所大學,他們的校名原來都出自同一人之手!
    信中邀請毛主席在北大五十一周年校慶紀念日之際,為北京大學題寫校名,以備製作新的校徽之用。信中附寄了一張紙,紙上有文書劉椿年畫的一個長11釐米、寬3.1釐米的長方形框,框下標註「北京大學」四個字,供毛主席寫校名時作尺寸參考。1950年3月17日,秘書室將毛主席為北大校徽的題字放在一信封內送給北大。進入1949年,清華大學開始了其歷史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