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夫是個書法「家」
文/張吉亮
(作者提供圖片)
姐夫是一位人民教師,姐姐的公公是一位退休教師,所以姐姐家給我的感覺就是書香門第,姐夫給我的印象是一位有學問的人。
姐夫開始當老師的時候,還是個民辦教師,沒有工資,憑工分吃飯。其它民辦老師一放學都急急忙忙的回家換衣服下地勞動,姐夫都是賴在學校裡練字,因為經常不下地幹活,姐姐頗有微詞。姐夫從小就喜歡寫字,特別是擅長寫毛筆字。一來二去,姐夫寫的字逐漸小有名氣。
早些年上級經常要求村裡在牆上寫宣傳標語,姐夫愛好寫字,村委會就安排姐夫完成這項任務。教完課以後,姐夫都是提著石灰桶,拿著毛刷,在牆上寫寫畫畫,村裡的大街小巷布滿了姐夫的足跡。長期下來姐夫寫得字越來越好,鄉鎮就聘他到其它村裡寫。加班寫標語,鎮上給一點補助,姐姐不好再說什麼。就這樣姐夫寫字的功力越來越深,名氣越來越大。
民辦教師和公立教師一樣教課,一樣考核,但是工資差距很大,很多人堅持不了就改行了。姐夫因為寫得一手好字,得到學校的挽留,所以就在民辦教師這個崗位上幹到快要退休的時間。也是姐夫運氣好,等來了國家好政策,民辦教師通過考試可以轉為公立教師,姐夫終於迎來了春天,退休以後可以領養老金,不用再為生活所愁。沒有了後顧之憂,姐夫練字更加勤奮。
退休以後,姐夫在家裡支起一個書案,專門練習書法。閒暇之際,鋪一張紙,硯一盒墨,醞一下神,拿起毛筆,在宣紙上筆走龍蛇,一幅字一氣呵成。那神態,既有「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壯志,又有「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樂觀。收筆之際,看著自己的作品大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收穫。姐夫寫字的過程中,有時會出現「剪不斷,理還亂」的離愁;也有「竹外回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的喜悅;更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大氣磅礴。作品裡的字體有的如「輕舟已過萬重山」的孤舟,有的像「抽刀斷水水更流」的水波,也有「人比黃花瘦」的美女,唯美的讓人心動。一張紙,一碟墨,一支筆,猶如千軍萬馬,任由主人調遣。運籌帷幄的姐夫顯得睿智、儒雅、博大,書法的藝術魅力得到升華。
每年的臘月是姐夫一年中最忙碌,也是最高興的日子。多半條街的鄉鄰裁好了紅紙去姐夫家,求姐夫寫春聯,姐夫高高興興的收下紅紙,編好號,約定好取春聯的時間。姐夫硯好自己專門買好的香墨,潤好毛筆,開始工作。有時候寫得腰酸腿疼,腰都直不起來,在旁邊幫忙的姐姐勸他休息一會。姐夫算算時間,怕誤了工期,繼續寫下去。姐夫給各家各戶寫得春聯字體都不一樣,有的筆酣墨飽,書法中透露著酣暢渾厚;有的筆走龍蛇,字體中展現出雄健灑脫;有的龍飛鳳舞,字體中散發出奔放雄壯;還有的鐵畫銀鉤,顯得剛勁漂亮。大年初一,走街串巷拜年的老少爺們對姐夫寫得春聯指指點點,贊口不絕。姐夫寫的春聯成了過年的一道風景。姐夫的書法給農村的春節帶來了絲絲樂趣,聽著人們的讚譽,姐夫笑得合不攏嘴。也有人勸姐夫沒必要這樣勞累,姐夫說,國家給了我一個幸福的晚年,我給大家寫寫春聯,就當發揮點餘熱吧。
儘管姐夫沒有參加過書法大賽,也沒有參加過書展,但是正如所說「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獎銀獎不如老百姓的誇獎」一樣,姐夫得到了當地眾人的認可,一致認為姐夫就是一個為大家服務的民間書法「家」。
【作者簡介】張吉亮,男,1988年7月聊城師範學院歷史系畢業,曾任中學教師,喜歡喜歡收集生活點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