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江縣龍橋鎮:「小鮮農網」破解農產品賣難新問題

2020-12-20 鳳凰網

「小鮮農網上你家水蜜桃又下了4單,馬上去你家摘桃子。」廬江縣龍橋鎮高山村的貧困戶湯才滿又接到了村委會工作人員的電話。

受疫情影響,龍橋鎮一些貧困戶家的農產品都不同程度地遭遇了滯銷難題。湯才滿家也不例外。他們一家種植了300多畝水蜜桃樹,希望能在今年收穫季節時賣個好價錢,沒想到卻遇上了疫情。正當他發愁時,村委會工作人員聯繫他,他家的水蜜桃發布到了小鮮農網上銷售,買家在網上下單後,小鮮農網配送員上門取貨並直接將貨款給他,通過網上銷售,湯才滿戶水蜜桃銷售33箱1552元,解決了銷售問題。

「小鮮農網」電商平臺是今年廬江縣整合商務局、農業農村局及扶貧開發工作辦公室開發的廬江縣消費扶貧平臺,實行線上訂單、線下配送模式。龍橋鎮積極用好「小鮮農網」銷售平臺,宣傳全鎮515名幫扶責任人全部註冊「小鮮農網」幫扶責任人信息,通過入戶走訪,詳細了解情況,將貧困戶農產品信息發布到「小鮮農網」上。

「關注「小鮮農網」微信公眾號,按提示完成帳號註冊,進入商城選購,下單支付後,小鮮農網的配送員就將貨物送到我家門口,在手機上點一點就能買到貧困戶家的農副產品,真是太方便了!」龍橋鎮高山村的幫扶責任人邢來發如是說。

截止目前,龍橋鎮「小鮮農網」貧困戶農產品共發布171條信息,完成528個訂單,銷售額7.7萬餘元,解決了貧困戶銷售農產品難的問題。(俞淑儀)

相關焦點

  • 廬江縣龍橋鎮初級中學開展第十八屆英語書寫比賽
    廬江縣龍橋鎮初級中學開展第十八屆英語書寫比賽 為更好地貫徹《英語課程標準》精神,落實英語書寫教學目標
  • 農超對接,破解菜賤傷農難題
    農超對接,破解菜賤傷農難題 農超對接,破解菜賤傷農難題 在臺灣超市,顧客憑農產品包裝上的條形碼,就能查詢出是哪個農會、哪個農戶,甚至哪塊地裡生產出來的產品,農會的信譽顯得十分重要,因此,農會對會員也有嚴格的產品安全要求。多年來,臺灣農產品沒有出現過安全事故,「農超對接」很順利,與農會要求的誠信保險密切相關。
  • 廬江縣龍橋鎮多方合力對校園內外安全隱患開展大排查
    為了營造安全和諧的教育環境,打造平安校園;8月31日--9月1日,廬江縣龍橋鎮政府聯合派出所、綜治辦、城管、中心學校,對全鎮中小學、幼兒園進行校園內外安全隱患大排查。
  • 美團優選「農鮮直採」加速農產品上行
    現在好了,通過美團,我們的蜜瓜不但賣上了好價錢,還能運到大城市,讓大城市裡的人知道我們甘肅有這麼多好東西,真是太好了」。   甘肅蜜瓜從田間直達城市餐桌,也是美團優選近日推出的「農鮮直採」計劃的組成部分。
  • 美團優選啟動「農鮮直採」計劃 以科技創新帶動農產品上行
    這場選品會是美團優選近日啟動的「農鮮直採」計劃的組成部分。根據美團和雲南省人民政府駐京辦籤署的合作協議,雙方將利用搭建美團選品基地、美團供應鏈全品類展示等平臺,圍繞優質農產品出滇、美食消費扶貧、農村電商人才培養等各個方面展開合作。
  • 中山移動和WeGo暖心助農,破解農產品銷售難題
    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響,自春節以來,部分地方蔬菜瓜果等農產品積壓,傳統的銷售渠道遭受影響,而眼下作為銷售旺季的菠蘿,也同樣面臨嚴重的滯銷難題。為幫助神灣鎮農戶渡過難關,增加農民收入,近日,中山移動和WeGo團隊召開信息化助農行動工作會,總結前段時間對黃圃鎮養殖戶的戰「疫」助農經驗,落實對神灣菠蘿的線上銷售方案,利用「和WeGo」平臺30萬粉絲和100萬本地移動終端用戶優勢力量
  • 廬江龍橋鎮召開2020年教育工作暨慶祝第36個教師節表彰大會
    9月5日上午,廬江縣龍橋鎮2020年教育工作暨慶祝第36個教師節表彰大會在鎮計生辦四樓會議廳舉行,龍橋鎮人民政府鎮長洪俊貴、副鎮長孫順、廬江縣教體局副局長龍橋鎮中心學校黨委書記、校長程海濤主持會議,各中小學校長、幼兒園園長、受表彰教師及教師代表等170餘人參加了會議。
  • 2018年度廬江縣民辦學校年檢結論公示
    廬城鎮華美培訓學校夏喜樂夏喜樂合格9廬城鎮廬江縣啟明教育李海明李海明合格10廬城鎮廬江縣藝術學校張娜張娜合格11廬城鎮潛川教育培訓學校何國平何國平>張娜張娜合格16廬城鎮遠方美術學校陳叢遠陳叢遠合格17廬江傳統文化教育學校徐善洲徐善洲合格18廬江慧學教育王學會王學會合格19廬江縣龍橋鎮陽光文化藝術中心
  • 如何「品牌強農」?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首席專家點評「青西爭鮮」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封面新聞記者 滕晗12月4日,2020青島西海岸新區區域公用品牌暨優質農產品推介活動在北京舉辦,活動以「青西爭鮮「在大力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前提下,農產品質量、品牌非常重要。」推介會上,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首席專家朱彧強調,他指出,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質量興農」,農業部在當年也提出「質量興農、品牌強農」,因此,品牌在農業發展的地位中非常重要。
  • 濱海縣推出政策「大禮包」 破解農產品「銷售難」問題
    中國江蘇網2月28日鹽城訊 「多虧了政府部門牽線聯繫,現在我們農場滯銷的肉雞全部供應給宿遷的大型屠宰場,及時解決了燃眉之急。」連日來,濱海縣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制定出臺《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意見》,通過打通運銷渠道、推出應急補貼及獎勵辦法等措施,加強政策扶持,全力破解因疫情導致農產品「賣難」問題,保障農業生產、農民增收,農產品銷售,確保實現農業農村的穩定和農產品的有效供給。
  • 從滯銷到脫銷 甘肅隴南利用電商新業態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
    央廣網隴南3月30日消息(記者孟永輝 張磊) 針對疫情期間出現的農產品積壓「賣難」問題,甘肅省隴南市利用電商新業態,全市54家同城配送平臺開展農產品出村進城,把一千多個村的農特產品送到市內外的消費市場,不僅有效化解了農產品滯銷問題,還加快了合作社、加工企業復工復產進度。
  • 巧媳婦脫貧帶富故事⑰丨天下沒有難賣的農產品——記河南省果然...
    司保江聽後大動肝火「我當時就是很生氣,把火發到王彤身上了,你怎麼能說不愁賣不出去呢?好傢夥!我們村還有18萬斤呢!」兩人為此大吵一架。但是後來18萬斤娃娃菜很快通過電商渠道全部賣出,使司保江對王彤佩服得五體投地。此後,司保江作為鹿邑農特產品的形象代言人,王彤則負責接收訂單並發貨,在二人的合作下,農產品銷量直線上升。村民們看到電商銷售農產品取得巨大的成效後,開始認可王彤,接受了網際網路銷售的形式。
  • 農業農村部將攜手電商打造100個示範縣 解決農產品「賣難」有了新...
    據拼多多《2019年農產品上行發展報告》顯示,拼多多2019年農產品電商銷售額達到1364億元,同比上漲109%。特別是今年疫情發生後,拼多多等電商平臺推出了「抗疫助農」活動,有效地促進了農產品產銷銜接,解決了農產品「賣難」問題。截至4月30日,「抗疫助農」活動成交訂單量超過1.1億單,售出農產品累計超過7億斤。
  • 廬江縣盆形村推廣種植藥用黃蜀葵,年產值百餘萬元富農家
    近日,在廬江縣龍橋鎮盆形村黃蜀葵種植基地,村民田間採摘、晾曬黃蜀葵花。 柳曉華 吳建中 記者 張大崗 攝立秋過後,廬江縣龍橋鎮盆形村黃蜀葵種植基地內,滿眼都是黃燦燦的花海。在龍橋鎮黨委、政府支持下,該村兩委將產業開發與精準扶貧緊密結合,引進種植黃蜀葵,通過基地帶動,引導貧困戶學技術,實現家門口就業。「黃蜀葵是中草藥,今年初村『兩委』考察論證後,引導我們培植。一開始因缺乏種植經驗我急得睡不著覺。現在好了,看到順利開花,我是高興得睡不著覺。」盆形村黨總支書記姚賢貴說,黃蜀葵藥用價值高,市場前景廣。
  • 聯手阿里巴巴聚划算,新疆果業集團要把新疆農產品變網紅!
    阿里巴巴大聚划算事業部運營總經理陳浩介紹,興農扶貧項目由阿里巴巴與地方政府共建,地方政府推薦縣域優質農產品及運營企業,阿里巴巴整合新零售渠道及聚划算、淘搶購等優質資源,對符合條件的縣級區域予以開放入選興農扶貧頻道、開通興農扶貧政府官方服務站,幫助縣域推動農產品上行和地域農產品品質提升,擴大地域農產品品牌的影響力,打造縣域農產品名片,促進農民增收,助力脫貧攻堅。
  • 豐信農業搭建0接觸農產品網絡銷售平臺,破解買菜賣菜難!
    為了破解疫情防控期間種植戶賣菜難和居民買菜難問題,豐信農業江蘇公司發揮技術和資源優勢,在種植戶和城鎮居民中間搭建了一個0接觸的銷售平臺。通過公司APP小程序,採用網際網路線上訂單,線下無接觸、0利潤的配送方法,幫助種植戶配送農產品,保證城鎮居民的生活供需。
  • 快手類似平臺,直播賣大米等農產品,銷量有多恐怖?
    直播賣大米等各種農產品,從17年開始就有所耳聞,「東北大媽靠拍段子成網紅,有753萬粉絲丨轉型賣大米月售9萬袋」、「重慶一個山村的小夥子,通過與草根網絡直播抓土雞,採蜂蜜,還不到1小時,觀看人數超12萬,活動當天,僅土雞蛋的銷量就突破10萬枚」……今年11月初,快手某主播網紅直播賣貨,有4000多萬粉絲,一天成交額達到1.6
  • 寧波「甬農鮮」上線了
    「考慮到現在供方的菜出不來,居民出不了門,我們就統籌開發了一個對接供需的線上平臺『甬農鮮』。」據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昨天上午,雲超市平臺已經在海曙高橋安豐社區投入試運行,截至下午6時成交156單。
  • 網紅直播不能僅為宣傳,按照這個方法做,讓農產品賣得快還有錢賺
    問題在於,如何利用網紅效應,讓農產品不僅能賣,而且還能有利潤呢?在藍獅農業品牌營銷策劃機構吳維看來,要實現量、利雙收,定製化將是網紅帶貨重要的出路。只有定製化,網紅帶貨才能不僅賣得快,還有錢賺。透視:網紅繁榮背後,存在利潤空心化難題。
  • 解決農產品賣難,青田街道有個「新人民公社」
    張衛青跟妻子打了個招呼就急匆匆趕往農產品展廳。  「青田公社」是今年7月份濱州高新區青田街道打造的農產品銷售平臺。青田街道整合資源,以高於市場價收購各村辦合作社的農產品,經過包裝設計後統一銷售,探索出一條「新人民公社」帶動群眾共同致富的改革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