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信農業搭建0接觸農產品網絡銷售平臺,破解買菜賣菜難!

2020-12-25 豐信農業服務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江蘇省灌雲縣對各地人員和物資流通實行嚴格管控,多個鎮村的蔬菜種植戶和合作社出現蔬菜滯銷難題。同時城鎮居民宅家外出買菜也不方便。

為了破解疫情防控期間種植戶賣菜難和居民買菜難問題,豐信農業江蘇公司發揮技術和資源優勢,在種植戶和城鎮居民中間搭建了一個0接觸的銷售平臺。通過公司APP小程序,採用網際網路線上訂單,線下無接觸、0利潤的配送方法,幫助種植戶配送農產品,保證城鎮居民的生活供需。

居民線上下單購買蔬菜後,專人負責採摘蔬菜並按照訂單要求分解包裝,最後由豐信農業生鮮職工服務車按時送到居民小區門前或約定地點,由客戶各自領取。

這項服務推出後,種植戶都誇豐信農業幫他們解決了蔬菜滯銷的棘手難題。侍圩村種植戶朱中雨說,他家萵苣有一萬多斤賣不出去,豐信農業搭建的0接觸網絡銷售平臺真是幫了大忙,幫他們賣了好多萵苣。

石門村蔬菜種植合作社負責人陳繼生激動地表示,受疫情影響,今年全村大概40個棚子的蘆蒿滯銷。由於有了豐信農業搭建的0接觸網絡銷售平臺,全村基本上解決了蘆蒿滯銷的問題。

目前,豐信農業江蘇公司已經為5個鎮23個蔬菜合作社銷售蔬菜16萬多斤,義務為1200多戶城鎮居民配送蔬菜,既幫種植戶解決了蔬菜滯銷問題,又有力地保證了部分居民的農產品供應。

疫情爆發後,灌雲縣醫療團隊派出了9位醫護人員奔赴武漢支援抗疫。為了保證他們家庭的日常生活所需,豐信農業江蘇公司為這9位醫護人員的家庭每周配送農產品3次,累計1000多斤。配送的農產品包括大米、麵粉、食用油、肉類農產品、新鮮蔬菜以及雞蛋、鵪鶉蛋等。

豐信農業江蘇灌雲公司負責人王彩德表示,灌雲縣醫療團隊支援武漢的疫情防控,豐信農業對這幾戶家庭的生活保障能夠提供一點幫助,他感覺到非常充實,也是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

相關焦點

  • drive-through買菜:中石化廣東進軍生鮮新零售背後
    「疫情下我一直不敢去市場買菜,怕有接觸風險。如果在加油的同時可以實現無接觸買菜,我覺得我會很樂意加入這個買買買。」廣州車主姜女士這樣對南都記者說。 油站內,菜籃子閃亮登場,drive-through買菜不用下車裝滿車尾箱是一種什麼體驗?這些農產品跟菜市場買到的又有什麼不同?
  • 網絡平臺賣菜:一場資本遊戲?
    網絡平臺賣菜:一場資本遊戲?一家網際網路公司的賣菜平臺,其正在燒錢補貼消費者,價格比較便宜。在家點點手機屏幕,就能買到新鮮的蔬菜,這是很多市民期待中的網際網路便利。近來,網際網路公司正在入局這一市場,只不過換了一個名稱,叫「社區團購」。
  • 食材「零接觸」配送 新鮮蔬菜「網上來 」
    疫情防控中,市民買不到稱心果蔬,瓜果蔬菜種植農戶又有大量農產品賣不出。如何解決「買菜難」和「賣菜難」,讓市民減少去超市、農貿市場等人員密集場所的次數,又能吃上新鮮的蔬菜?為備足菜籃子,武義縣開展了「戰疫情 惠市民 助農戶」產銷對接公益活動,採用「基地直送+平價線上選購+郵政專送」等方式,開啟縣域居民同城配送無接觸式「防疫保供」新模式,織密疫情防控網。
  • 濱海縣推出政策「大禮包」 破解農產品「銷售難」問題
    連日來,濱海縣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制定出臺《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意見》,通過打通運銷渠道、推出應急補貼及獎勵辦法等措施,加強政策扶持,全力破解因疫情導致農產品「賣難」問題,保障農業生產、農民增收,農產品銷售,確保實現農業農村的穩定和農產品的有效供給。
  • 被眾人聲討的社區團購,能否給農業銷售帶來紅利?
    雖然社區團購在平臺推廣、引流方式、壓縮了賣菜大媽和實體便利店銷售收入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但新的事物發展必然會有需要改進之處,當然也會對現有的一些利益群體產生衝擊,當年淘寶也是這樣一路走來的。農業電商的強攻取勝時機。美團優選、多多買菜、十薈團、食享會、呆蘿蔔、鄰鄰壹、考拉精選、松鼠拼拼等社區團購平臺的生鮮農產品佔有比例基本在30%以上,在這一場社區團購的「百團大戰」中,對於那些小微農業企業來說,產品銷售模式迎來了創新發展的好機會。
  • 買菜難,「賣菜的」更難——你用買菜APP嗎?
    招商證券對全國296名用戶進行調查,這些樣本中,81%的用戶所在地區有線上買菜平臺,35歲以下的調研對象佔73%。結果顯示,由於菜市場、超市分布相對密集,民眾方便選購、部分地區線上供給較少,因此線下買菜仍是主流,超市是主要渠道。
  • 網上賣菜有發財的有歇菜的 平臺選擇至關重要
    自建平臺   本地賣菜網站先後「歇菜」   網上賣菜並非一番風順,也常有「叫好不叫座」的案例存在。有姜波這樣利用現有成熟平臺搞銷售的成功者,也有自建賣菜平臺搞銷售的失敗者。曾經的青島買菜網,還沒來得及走進千家萬戶的餐桌,就迅速消失在了茫茫網絡之中。「網站一共發展了兩年,一直都不行,會員少難賺錢。」青島買菜網創始人陳延河告訴記者,網站剛成立的時候市民對其關注度還是挺高,但之後生意慢慢「冷清」下來,訂單越來越少。後來公司還碰到了配送、價格等多種瓶頸,無異於雪上加霜。由於長時間難以掙錢,公司資金無法周轉,只能停止營業。而最讓人記憶深刻的,無疑是青島「生活客」。
  • 傳奇人物,靠「賣菜」打造電商獨角獸,估值500億,趕緊回家賣菜
    比如我們最熟悉的電商,淘寶,京東,幾乎每個人都有接觸過,活多或少都在網上買過東西。比如外賣,這個就應該更熟悉了,點外賣成為了年輕人的潮流,一個電話就不用出門了。再比如共享平臺等。因此很多新興獨角獸企業開始誕生。從2003年阿里巴巴成立的淘寶,到如今電商發展迅速,後來的京東,蘇寧易購,拼多多算是其中的佼佼者。
  • 中山移動和WeGo暖心助農,破解農產品銷售難題
    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響,自春節以來,部分地方蔬菜瓜果等農產品積壓,傳統的銷售渠道遭受影響,而眼下作為銷售旺季的菠蘿,也同樣面臨嚴重的滯銷難題。為幫助神灣鎮農戶渡過難關,增加農民收入,近日,中山移動和WeGo團隊召開信息化助農行動工作會,總結前段時間對黃圃鎮養殖戶的戰「疫」助農經驗,落實對神灣菠蘿的線上銷售方案,利用「和WeGo」平臺30萬粉絲和100萬本地移動終端用戶優勢力量
  • ...吉林省供銷社搭建產銷合作平臺做大做強「吉字號」農產品品牌...
    為黑土代言 為吉品發聲——吉林省供銷社搭建產銷合作平臺做大做強「吉字號」農產品品牌觀察 作者:趙義 宋寒 任勝章    編輯:王欣    來源
  • 「網上農博」平臺為桐廬家庭送貨上門
    杭州網訊近日,為保障疫情期間菜籃子市場供應穩定,浙江省利用「網上農博」平臺在桐廬積極探索開展農產品同城配送,不僅實現了本地產品本地銷,也深受農業企業和市民的歡迎,進一步擴大了網上農博的品牌效應和市場份額。
  • 加油站賣菜啦!汽車時代廣東「菜籃子」率先走進「車尾箱」
    啟動儀式上,廣東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陳東說,「『易捷淨菜』――保供穩價安心菜籃子『車尾箱』工程」是廣東推進「菜籃子」工程建設、數字農業線上線下同步發力的創新之舉,廣東將著力開展大數據、生產、供應、物流四個體系建設,繼續為消費者創造更加便捷安全放心的購物新場景、新體驗,讓更多的老百姓吃上安全綠色健康的農產品。
  • 網絡電商快速伸到了農業領域,特色農產品網絡銷售成為農民豐收節亮點
    在「帶貨主播」楊玉潔的直播間裡,伴隨著滿屏的點讚和留言,各類農產品很快銷售一空。為了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特色農產品網絡銷售擂臺賽,楊玉潔已經準備了兩個多月。在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主會場——山西省運城市萬榮縣黃河農耕文明博覽園,12個農產品網絡銷售直播間佔據了顯眼的位置。
  • 地產農產品直送百餘個小區,崇明給蔬菜種植戶吃「定心丸」
    在崇明,區農業農村委迅速出臺相關補貼政策,給蔬菜種植戶吃「定心丸」,鼓勵農業經營主體增加宅配業務,做好產銷對接工作。 疫情防控期間出現農民賣菜難、市民買菜不便等情況,主要原因在於農副產品生產信息、銷售信息、消費信息對接不暢、農副產品配送網絡不健全、農副產品電商平臺不完善等。對此,崇明區充分利用了網絡的優勢,進行地產農產品直送。
  • 合肥周谷堆10月份可網上買菜 便宜又方便
    核心提示:網上買菜買水果,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早已經不算新鮮事。不過,一直主打農產品批發的周谷堆市場要試水網上業務,還真是一件新鮮事。 網上買菜買水果,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早已經不算新鮮事。不過,一直主打農產品批發的周谷堆市場要試水網上業務,還真是一件新鮮事。
  • 民生 白天網上買菜 下班電子菜箱取貨 網上賣菜在安陽悄然興起
    不用擔心,你可以白天抽空在手機上下單買菜,等你下班時,菜品已經躺在小區的電子菜箱裡等你了。這種賣菜方式目前在我市悄然興起。詳見《安陽晚報》或安陽網昨日(3月29日),在市朝陽路與富泉街交叉口一小區,市民張先生說起他的「買菜經」頭頭是道,因為家裡有老人,但最近老人身體不適,上下樓不方便,張先生便開始搜索有沒有網上賣菜的平臺。巧合的是,近幾天一群年輕人在小區內擺攤賣起生鮮食品,買菜方式就是在網上下單,然後送貨到家。這讓張先生十分興奮。張先生給記者展示了這個買菜平臺。
  • 全新的經營理念 「網上賣菜」叫好難叫座
    ◆核心提示  近兩年,「賣菜網」這一新名詞逐漸進入百姓生活,只要打開網頁輕點滑鼠,新鮮的蔬菜就會被送上門來。如今,在上海、深圳等城市「賣菜網」已經非常普及,青島目前也有「青島生活客」和「幸福老家」兩家農貿食品銷售網站開始嘗試網上賣菜。
  • 叮咚買菜身上的「悖論」
    關於叮咚買菜的悖論「2017年5月我們在賣菜的時候,上海市場上有10家在賣菜,現在很多已經掛掉了,而我們還在繼續做。不過今天我們比別人領先一點點根本無法說明什麼,後面的人可能也會成長很快,所以方向和速度比你所處的位置重要很多。」梁昌霖說。
  • 貴州遵義發展智慧產銷對接模式 推動農產品銷售
    紅花崗區組織轄區永輝超市、大潤發超市、吉馬生鮮、永康綠黔貨出山、區供銷社等資源,與多家蔬菜基地合作,採取「線上下單—基地採摘—無接觸配送」模式,將優質農產品搬上市民餐桌,達成線上交易十萬餘單,配送貨物30餘噸。
  • 恩施豐康生態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涉水直銷
    直銷人透露,恩施豐康生態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恩施豐康)採用直銷模式運作市場。據恩施豐康官網資料顯示,恩施豐康生是一家以生態農業技術開發、農產品種植、加工、銷售以及農副產品深加工為主的農業現代化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