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應用技術剖析 挖掘自動駕駛汽車裡面的奧秘

2020-12-11 太平洋電腦網

  【PConline 雜談】要說當今科技領域什麼最火爆?估計十個人有九個人都會說是人工智慧AI,沒錯,隨著雲計算和大數據技術以及產業的成熟,使得整個科技在平臺層和數據層已經獲得了強有力的支撐,在基於海量數據作為支撐的當下,如何利用數據去開拓頂層的應用,使得用戶的工作和生活變得更加智能化成為了當前企業關注的重點。

  這樣一來,基於智能化時代背景的AI技術一時間開始被追捧,在AI領域當中無疑自動駕駛是最熱門的領域之一,並且現在也誕生出了許許多多的自動駕駛企業,那麼這樣一個新興領域當中究竟融入了哪些關鍵技術?本期我們就一起來看看。

  汽車

  我們先簡單來說一下自動駕駛當中的載體,汽車。有很多業界專家表示,自動駕駛企業在選擇汽車的過程當中,如果能不選擇純汽油車就儘量不要選擇,究其原因是因為自動駕駛整個系統所需要的耗電量還是比較大的,因此混合動力和電動汽車在這方面來說具有先天的優勢。

  此外,發動機的底層控制算法相比電機要複雜的太多,這樣一來企業就必須要花費相當長的時間去標定和調校底層上面,這些時間其實不如放在研究高層的算法上面。

  控制器

  當前對於自動駕駛來說,在前期算法研發的階段使用工控機的數量還是很多的,工控機也作為直接的控制器解決方案去應用,工控機相比於嵌入式設備來說具有更加穩定、可靠、配套軟體更全面等優勢。

  當算法研究進入到成熟階段之後則可以考慮將嵌入式系統作為主要的控制器,例如zFAS之類的控制器就可以被應用在更多的自動駕駛汽車上面了。

  CAN卡組件

  控制器和汽車底盤之間需要通過一種叫做CAN的語言去進行溝通和交互,從底盤獲取當前車速及方向盤轉角等信息,需要解析底盤發到CAN總線上的數據。同時,工控機通過傳感器的信息計算得到方向盤轉角以及期望的車速之後,也需要通過CAN卡把消息轉碼成底盤可以識別的信號,從而底盤做出相對應的反應。

  定位系統+慣性測量單元

  我們在日常駕駛的過程當中,在從一個地方去到另一個的地方的時候,需要了解兩地之間的地圖情況,還需要知道司機自己所在的位置等數據信息,這樣才能夠在駕駛到下一個路口的時候知道是左轉還是右轉。

  對於無人駕駛汽車來說也是一樣,通過依靠定位系統與慣性測量單位的整合,可以讓汽車知道自己正在處在哪條經緯線之上,汽車在朝哪個方向開,IMU還能提供諸如橫擺角速度、角加速度等更豐富的信息,這些信息有助於自動駕駛汽車的定位和決策控制。

  感知傳感器

  對於感知傳感器的分類可以有很多種,包括視覺傳感器、雷射傳感器、雷達傳感器等。視覺傳感器其實就是攝像頭,攝像頭氛圍單目視覺、雙目立體視覺兩大類,其中比較著名的視覺傳感器提供商有來自以色列的Mobileye,加拿大的PointGrey,德國的Pike等。

  而雷射傳感器分為單線、多線一直到64線,在成本方面,沒多一線其成本就要多花掉1萬元人民幣左右,比較知名的雷射傳感器提供商有美國的Velodyne和Quanergy,德國的Ibeo等。國內有速騰聚創和禾賽科技。

  雷達傳感器在Tier 1的自動駕駛車廠當中應用的非常廣泛,原因很簡單,雷達傳感器已經在越來越多的傳統汽車上得到了認同和廣泛的使用,在我們常見的寶馬、沃爾沃、奧迪等車廠當中都可以看到其應用。

  軟體層面的整合

  前文我們說了很多關於自動駕駛在硬體層面的應用點和技術點,接下來我們來看看軟體層面。

  數據採集

  傳感器與PC之間通過嵌入式模塊進行傳輸,可以採集來自攝像機的圖像信息,當然這當中有的是通過千兆網卡實現通信的,也有直接通過視頻線纜進行通信的。此外,還有某些毫米波雷達通過CAN總線給下遊發送信息的,因此對CAN信息代碼的解析是至關重要的。

  數據預處理

  傳感器的信息拿到之後會發現不是所有信息都有用的,這就需要數據傳感器需要對數據進行逐批次一幀一幀的發送給下遊,但是下遊無法拿每一幀的數據進行決策或者融合,究其原因是因為傳感器的狀態並不是100%有效的,上遊需要對信息做預處理,從而保證車輛前方的障礙物能夠在時間維度上一直存在,而不是一閃而過。

  坐標轉換

  傳感器安裝在車體的很多個地方,就像超聲波雷達是布置在車輛周圍一樣,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讓距離超聲波雷達3米範圍之內的障礙物能夠輕易的被雷達發現。因此感知層拿到3m的障礙物位置信息後,必須將該障礙物的位置信息轉移到自車坐標系下,才能供規劃決策使用。

  攝像機一般安裝在擋風玻璃下面,拿到的數據也是基於攝像機坐標系的,給下遊的數據,同樣需要轉換到自車坐標系下。

  信息的交互融合

  比如攝像機檢測到了車輛正前方有一個障礙物,毫米波也檢測到車輛前方有一個障礙物,雷射雷達也檢測到前方有一個障礙物,而實際上前方只有一個障礙物,所以我們要做的是把多傳感器下這輛車的信息進行一次融合,以此告訴下遊,前面有一輛車,而不是三輛車。

  車輛決策規劃

  車輛決策規劃主要是設計拿到融合數據之後,揣測量如何正確做出規劃,這裡的規劃包含縱向控制和橫向控制兩方面,縱向控制即速度控制,表現為什麼時候加速,什麼時候制動。橫向控制即行為控制,表現為什麼時候換道,什麼時候超車等

  編輯的話

  數據、平臺、硬體、軟體等多個領域和層面組成了當前自動駕駛的融合應用,隨著未來人工智慧技術在眾多行業當中的深入應用,使得用戶對於AI從最初的印象有了更加「落地」的體驗感。[返回頻道首頁]

相關焦點

  • 讓自動駕駛汽車開口「說話」!看 Drive.ai 如何完成人機溝通這個大...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按:讓自動駕駛汽車開口「說話」! 看 Drive.ai 如何完成人機溝通這個大課題。雖然無法透析自動駕駛汽車的內心,但在面對滿是人類的環境時,想必它們也是崩潰的。因此對於那些要在嘈雜的街頭部署自動駕駛汽車的公司來說,如何教會自動駕駛汽車與人類溝通成了一大難題。「問題在於如何取代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司機。」Drive.ai 產品和設計主管 Bijit Halder 說。
  • 吳恩達的Drive.ai,在教自動駕駛汽車如何與人類交流
    一臺搭載著乘客的汽車,行駛在馬路上,要解決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讓乘客有安全感;二是讓周邊的人和車有安全感。現在,這兩個方面的問題,都是由充當司機角色的人類來解決。當自動駕駛成為高頻詞,機器即將替代人類駕駛的時候,搭載著自動駕駛技術的車輛,就要解決上述兩個方面的問題了。
  • ...蘋果收購自動駕駛公司Drive.ai 北京取消純電動汽車市級財政補助
    萬美元據外媒報導,福特自動駕駛汽車開發夥伴Argo AI周一(6月25日)宣布,在未來5年將會向位於匹茲堡的卡耐基梅隆大學的自動駕駛研究中心進行共計1500萬美元的投資。卡耐基梅隆大學的自動駕駛研究中心旨在對自動駕駛汽車在多種條件下的運行進行研究,例如冬日天氣和比較複雜的施工區域等等。雙方發布的聲明透露,在這個項目中,學生將能夠接觸到在其他地方難以獲得的車隊規模數據集、車輛以及大型基礎設施。
  • Drive.ai自動駕駛汽車德州上路 亮橙色車身+4塊LED屏傳遞安全感
    這些車輛不像Waymo或Cruise Automation擁有的自動駕駛汽車,有著一塵不染的白色外觀,而是亮眼的橙色,看上去明亮而灼熱,車頭前帶有波浪形的藍色條紋,上用粗體字寫著「自動駕駛汽車」。更奇怪的是車上裝有四塊LED屏幕:一個在發動機罩上;兩個在前輪胎上方;一個在後輪上;向靠近汽車的行人和任何其他人顯示信息。
  • Drive.ai 王弢:自動駕駛的賽道上,如何與時間賽跑 | 2018 全球智能...
    本次峰會上,Drive.ai聯合創始人,研發與工程總監王弢發表了題為《自動駕駛技術的快速迭代與落地》的主題演講。Drive.ai正式在德州阿靈頓向公眾開放無人駕駛接送服務。Drive.ai的思路,自動駕駛落地初期,先推出城市自動駕駛車輛,然後不斷迭代,直至推出任何時間能去任何地點的私家無人車。此外,創立於2015年的Drive.ai現在有170人的團隊,其中75%為工程技術團隊。
  • Drive.ai雨夜自動駕駛全程無人工幹預
    例如雨雪天氣,它令自動駕駛技術研發企業頭疼,但卻無法規避。不過,這個通往更完善自動駕駛技術目標的「絆腳石」,剛剛受到了那個神秘的自動駕駛創業公司Drive.ai的挑戰。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消息,經過一段密不透風的研發過程,矽谷創業團隊Drive.ai剛剛對外公布了一段長約4分鐘的測試視頻。
  • 自動駕駛汽車技術的潛在能力是多少?
    隨著市場上互聯自動駕駛汽車的大量出現及共享經濟在城市交通中的持續增長,當今社會正處於全球社會和經濟變革的邊緣。自動駕駛汽車技術的潛在能力是多少?消費者將如何使用自動駕駛汽車?針對這些疑問,來自L.E.K.艾意凱諮詢的專家們給出了解答。
  • 這才是真正的自動駕駛 Drive.ai發布最新路測視頻
    據外媒報導,當地時間周三,自動駕駛初創公司Drive.ai發布了一段最新的自動駕駛汽車在德克薩斯州路測視頻。測試的是一輛橘色的日產NV200計程車,從可以看到看到,駕駛室的位置沒有坐人。
  • 博世聯手奔馳 共同開發自動駕駛技術
    4月4日,汽車供應商博世宣布與奔馳母公司戴姆勒達成合作,共同開發完全的(L4或L5)自動駕駛技術。兩家公司聲明,將建立一個聯盟,旨在2020年推出無人駕駛的計程車系統「Robo Taxi」。雙方對合作的具體信息披露得並不多,只是在在聲明中表示該項目將「採用高端汽車製造商奔馳的車輛整合專業經驗,與汽車供應商巨頭博世的系統和硬體專業技術相結合」。
  • 自動駕駛計程車怎麼收費?哪個城市可以自動駕駛計程車?
    11月1日上午,廣州公交集團白雲公司舉行自動駕駛計程車發布儀式,宣布創新推出全國第一輛自動駕駛計程車,並於當天開始在大學城投入試運營。  這臺獨特的自動駕駛計程車由廣州公交集團白雲公司運營,文遠知行WeRide.ai提供技術支持,選用的車型是廣汽新能源GE3純電智聯SUV,車側貼有明亮的流線型自動駕駛標識。
  • 吳恩達旗下Drive.ai自動駕駛車輛德州路測,全程無駕駛員幹預
    Drive.ai在車輛選擇上,從之前的奧迪A4切換為目前的日產 NV200 麵包車,車身噴上了醒目的橙色和藍色,以區分自動駕駛汽車與普通車。選擇日產NV200車型的原因,也是考慮到車輛內部空間大,適合共享出行以及為未來物流服務做準備,比較實用。
  • 佛羅裡達州法律修改,無人駕駛汽車上路,自動駕駛技術安全嗎
    慄子譯自動駕駛技術出現已經有很久了,但是目前尚未在任何地方有大規模的應用,各大汽車製造商們的自動駕駛測試也都是事故連連,這讓人們對於自動駕駛技術產生了很大的懷疑。這位共和黨政治家籤署了法律為自動駕駛汽車在國家範圍內運營建立了一個明確的法律框架,其中就包括了關於熱議的無人駕駛情況下的規定。技術細節從2019年7月1日開始,汽車製造商和科技公司將被允許在佛羅裡達州道路上試驗無人駕駛或在車內試驗自動駕駛汽車。唯一的問題是,汽車原型需要遵守法律中概述的非常基本的安全和保險條例。
  • Anthony Levandowski又回來了:攜Kache.ai重返自動駕駛舞臺
    他簡直是「打不死的小強」,又帶著自己的新公司 Kache.ai 回到自動駕駛的大舞臺了。Levandowski 新話劇的第一章已正式開演。不可否認的是,Levandowski 是自動駕駛行業不可多得的研發天才。
  • NAV聯盟:推動自動駕駛技術標準化,致力於自動駕駛汽車走向現實的問題
    NAV聯盟:推動自動駕駛技術標準化,致力於自動駕駛汽車走向現實的問題 工程師青青 發表於 2018-06-29 06:59:00 據報導,大眾目前已經與Aquantia
  • 汽車自動駕駛深度報告:自動駕駛提速,布局明日之星
    2020 年,長安汽車推出了可量產 L3 級別車型 Uni-T;廣汽 集團推出了可量產L3級別車型Aion LX;上汽集團將要推出L3級別量產車型Marvel X Pro: 長城或將於 2020 年 Q2 實現 L2.9 級別智能駕駛應用;吉利計劃在 2020 年實現 G-Pilot 3.0 應用;比亞迪已經實現 L2+級別自動駕駛。
  • 史丹福大學研發計算技術 可讓自動駕駛汽車根據周圍情況自動調整...
    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嘗試在自動駕駛車輛上複製此種能力,並將此種複雜行為應用到自動駕駛汽車上,總體目標是讓自動駕駛汽車能夠識別周圍車輛的目標,從而在需要協商的駕駛情境中規劃出更合適的行進路徑。    LUCIDGames技術旨在讓自動駕駛汽車能夠迅速識別周圍車輛和行人的目標,讓其能夠預測到其他代理未來的動作,並在其他代理周圍安全行駛,即使在複雜的駕駛場景下也能如此。  該系統由一個「估計器」(識別駕駛員目標的技術)和一個「決策器」(控制自動駕駛轉向角度與加速的算法)組成,「決策器」可以根據「估計器」收集的信息識別最適合車輛的行駛軌跡。
  • Drive.ai、Waymo率先商業化,智能駕駛加速進入衝擊階段
    繼Drive.ai和德克薩斯州阿靈頓市政府籤署了商業合約後,在日前舉行的2018全球智能駕駛峰會上,Drive.ai的聯合創始人王弢就《自動駕駛技術的快速迭代與落地》進行演講並強調,「Drive.ai到2020年計劃拓展至15個城市,我們正與全球多個城市的當地政府和合作夥伴進行協商」。
  • 無人駕駛關鍵技術拆解
    我們將自動駕駛汽車拆解,來看一看這些技術是怎樣互相協作的,以及有哪些公司在驅動這些技術的革新。自動駕駛汽車依靠一系列互補的技術來對周圍的環境進行理解和響應。一些自動駕駛公司關注這些特定的部分,並且在汽車製造商和Tier-1供應商的幫助下,讓自己的產品迅速規模化。採用這種方法從頭開始製造自己的車輛的公司有Zoox和Nuro。
  • 深度| 大眾與福特結盟,自動駕駛聯盟呈三足鼎立之勢,汽車智能化...
    雖然終局是自動駕駛商業化,但其實現周期長達十年甚至更多,即使有再多的金主支持,也不可能無限燒錢,如何在這個過程中自我造血,持續產生商業化回報?在開發自動駕駛技術的過程中沿路下蛋,產出智能化階段性成果並應用於量產車型的智能化,是一個較為現實的做法。可以說,汽車智能化是一個比自動駕駛更為廣義的目標,也是一個更具可落地性的趨勢。
  • 史丹福大學研發計算技術 可讓自動駕駛汽車根據周圍情況自動調整軌跡
    自動駕駛汽車與其他汽車(圖片來源:史丹福大學)據外媒報導,為此,美國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近日研發了一種計算技術——LUCIDGames,該技術整合了基於博弈理論的算法以及一種估計方法,能夠為自動駕駛汽車預測和規劃自適應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