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懷舊人力三輪車 見證澳門時代變遷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澳門4月2日電 題:通訊:懷舊人力三輪車 見證澳門時代變遷

  中新社記者 龍土有

  澳門交通事務局2日發出新聞稿稱,早前為本年度私人經營的三輪車進行檢驗,受檢的52輛三輪車全部合格。

  人力三輪車是極富澳門懷舊特色的旅遊交通工具,交通事務局每年均會為三輪車進行年度檢驗,以保障三輪車在道路上行駛安全。

  在現代交通發達的今天,三輪車何以繼存?車夫們又是過著怎樣的生活?一個清風徐來的晚上,記者來到三輪車比較集中的葡京酒店門前,探尋其中的奧秘。

  夜幕下的葡京酒店霓虹閃爍,更顯金碧輝煌,舊式的人力三輪車和現代的葡京構成了一幅時尚和古典相融合的獨特畫卷。見到記者走近,三輪車夫主動上前「拉生意」,一番討價還價後,以每小時200元澳門幣成交,遊覽路線包括議事亭前地和媽閣廟、觀音堂等景點。

  車夫姓鄭,今年67歲,身材魁梧、皮膚黝黑,也許是由於常年從事體力勞動的關係,鄭師傅顯得精神飽滿,完全不像年過花甲之人。

  鄭師傅對澳門各個旅遊景點、風土人情了如指掌,一路上為記者詳細解說,時不時還插進了澳門典故、趣聞逸事,儼然一位資深導遊。坐在三輪車內,欣賞著宜人的風景,聽著動人的故事,微風陣陣,甚為愜意。

  記者問起生意如何,鄭師傅感慨人力三輪車早已輝煌不再。說到「愛車」,鄭師傅打開了話匣子,聊起了他的「三輪車人生」。

  三輪車曾雄霸澳門運輸業

  在上個世紀四十至五十年代,當時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黃包車」和自行車,前者對車夫身體損害較大而後者的載客量小,相繼退出歷史舞臺。三輪車便應運而生,因其收費便宜、載客量較大等優勢,很快便雄霸澳門運輸業。

  鄭師傅說,自己就是在三輪車最興盛的時候入行的,當時澳門找工作比較困難,適逢三輪車業興起,在當時來說,踏三輪車的收入比一般工作要高,因而吸引了不少待業青年入行。「當時三輪車夫是很風光的職業呢,不算小費,每個月也有一千多元入袋」。

  隨著從業者隊伍的日益壯大,早期加入工會的車工就有千餘人。為了維護及爭取三輪車工的權益,1951年,三輪車工會正式成立。

  鄭師傅向記者透露,人力車車夫的工作看似簡單,但也要經過專業培訓才能上崗。培訓過程中,培訓機構會向師傅們介紹各個景點的歷史文化,教導他們如何讓遊客熟悉典故,了解澳門。並且還會教一點簡單的英語會話,以適應接待外賓的需要。

  車夫口中的風水

  在與鄭師傅聊天的過程中,他不經意地多次提到澳門的風水,跟我講有關風水的學問。

  鄭師傅說,昔日澳門的地形是由三塊土地連接,從高空俯視,就像一朵蓮花放在水中,也像一隻小螃蟹,因此,在風水學上,澳門又叫「蓮花地」或「蟹地」。而蓮花又是佛教的聖花,有慈祥的氣色。歷史上的澳門少有戰火,雖偶有小戰卻不會有很大的兇災,更有不少歷史名人來澳門而求得庇護。

  又比如海邊的那尊觀音像,各地的觀音像一般都面朝大海,而澳門的這尊觀音像是面朝陸地的。這是因為澳門人希望觀音菩薩面朝自己,好保佑子孫萬代幸福平安。」鄭師傅說。

  今日城市的經典點綴

  隨著現代交通工具的發展,私家車、的士、巴士隨處可見,人力三輪車業受到很大衝擊,逐漸衰落。

  鄭師傅說:「目前,三輪車只是作為旅遊特色交通工具,每天一般只有三幾個客人,幾天沒有生意也是平常事。」

  「或許若干年後,我們只能在博物館一睹它的風採。」鄭師傅語氣帶著些許悽怨。

  儘管如此,三輪車這個特色行業還是幸運地被政府保存下來。坐在車上,以休閒的速度邊欣賞著澳門的風景,邊和車夫拉拉家常,聽他們細說不同地方的典故,可謂是相當有趣的一次體驗。

  三輪車和車夫們一起見證了澳門的歷史和繁榮發展,見證了時代的變遷。它們猶如歷盡滄桑的老人,向世人講述著澳門的昨天,鼓舞著今天,期盼著明天。(完)

相關焦點

  • 人力客運三輪車漸行漸遠的腳步
    今天,讓我們暫停匆匆前行的腳步,回過頭來看一下人力客運三輪車留下的時代記憶,以及記憶中的面孔。  曾經,它們彌補了我市交通運力的不足,解決了一部分下崗和失業人員的就業問題,但隨著社會進步,它們體積大、功率小、速度慢,必將被淘汰……  A  時代記憶中的軌跡  以前縣城很小,人們的活動範圍也小,人力客運三輪車基本上是唯一的交通工具,隨坐隨走……
  • 市區客運人力三輪車
    你還記得上一次看到客運人力三輪車是什麼時候嗎?或者說,你有多久沒見過客運人力三輪車在街口排起長龍的情景了?作為市區居民出行曾經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客運人力三輪車在生產、生活中發揮過重要作用。可是隨著時代的進步,現代交通工具不斷增多,人們的出行方式越來越多元化,選擇客運人力三輪車的居民越來越少。
  • 從「人力」 到「機械」 老環衛工人眼中環衛工作20年的歷史變遷
    中國江蘇網淮安訊(楊春陽 楊豔 馮巖)從人力清掃,收集垃圾用兩輪人力平板車,到後來的人力三輪車、電動三輪車、掃地車、衝洗車……現代化的環衛機械設備的使用,為環衛工人節省了不少體力,也讓環衛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 三輪車再現流動風景玻璃杯印刻時代輝煌
    展出的人力三輪車成 「網紅打卡點」在展覽現場,最受市民歡迎的「網紅打卡點」當屬場景還原中的民族路小商品市場和人民百貨,而在人民百貨旁邊孫文路步行街前的人力觀光三輪車前拍張照,更是成為許多老石岐人觀展的選擇。
  • 曾經的交通工具——「人力三輪車」
    想起了曾經的「三輪車」文/群英 圖/薛飛那個年代,三輪車是市民出行最主要的交通工具。那個年代,三輪車是很多人全家最主要的經濟來源。那個年代,三輪車是最能體現社會人人平等。歲月不居,時節如流。上世紀90年代,人力三輪車曾經風光過一段時間。當時,城市道路狹小,計程車數量少且價格高。而三輪車能穿梭於大街小巷,出入比較方便,價格也相對實惠,給人們的出行帶來了諸多便利。那時候的三輪車又被人們成為「倒騎驢」,一個車上最多可坐4個人,你站在道邊等車時,喊一聲「三輪兒」,近處的車夫會以最快的速度來到你面前,或是在看到三輪車的時候,隨意一抬手,車夫們便會過來。
  • 「慶祝澳門回歸廿載新聞圖片展」開幕 見證澳門時代轉變
    9月17日,由澳門新聞工作者協會舉辦的《啟航廿載齊見證--澳門新聞工作者協會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新聞圖片展》在澳門國際機場離境大堂揭幕。圖為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崔世安(中)、澳門中聯辦宣文部副部長級助理邵彬(左二)、澳門新聞局長陳致平(右二)等主持剪彩儀式並參觀展覽。
  • 黃山市「人力三輪車」出路在何方?
    原標題:「人力三輪車」出路在何方? 隨著城市電動車、汽車的日益增多和普及,原來頻繁穿梭在大街小巷的人力三輪車似乎已不太受市民「待見」。然而,作為城市的一道流動的風景線,人力車夫們還是會吸引著不少行人的視線。他們的生存現狀究竟如何?
  • 人力三輪車非法改裝成機動三輪車被查處
    人力三輪車非法改裝成機動三輪車被查處 信息來源:城中區執法局 發布日期:2020-12-11 19:28 【字體:大中小】
  • 人力三輪車明日難「開禁」
    海口晚報網1月1日訊  近日不少市民向記者來電諮詢,海口人力三輪車能否在9月1日「開禁」。記者昨日從有關部門了解到,人力三輪車明天「開禁」難!  根據海口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的《海口市三輪車道路通行管理暫行規定》,從今年9月1日開始,海口市的人力三輪車將憑藉有關部門核發的有效「身份證」,在規定時間和範圍內在城區從事運營活動。  海口市有關部門負責人昨日表示,由於各種原因,原本定在9月1日掛牌成立的海口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不得不延長到9月中旬。也就是說,海口城市管理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不得不延後。
  • 廣州禁摩成果初現之際 人力三輪車卻又現街頭
    有市民說,曾經一度消失的人力三輪車再次重現在廣州天河區東圃街頭,它們載著乘客穿行在往來如梭的車流人流中,橫穿馬路、闖紅綠燈,在街頭上演了一幕幕險象環生的景象。據了解,這些人力三輪車分布在東圃、車陂、棠下、棠東等地,數量不斷增加。經向市交委了解,交委方面表示,三輪車不能上路營運,這是非法營運行為。
  • 原來腳踩的人力三輪車市場這麼大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研究過人力三輪車市場,最近我們接觸了比較多的人力大輪車。了解到行業裡頭之後,發現這個市場的巨大潛力。可能很多人都瞧不起這個行業或者騎三輪車的人吧。在義烏是沒有這個情況的,大家都很尊重人力三輪車、電動三輪車。為什麼呢?
  • 交警部門提醒:電動三輪車人力三輪車上牌有了新規定
    水母網11月18日訊 (記者 姜曉 通訊員 陳立雲) 昨天,記者從交警部門獲悉,日前,公安交通管理部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安全法》及實施條列和其它文件的規定,對電動三輪車、人力三輪車上牌有了新規定。
  • 【老照片 新故事】結婚證「變臉」 見證時代變遷
    它不僅記錄了一段永恆的愛情,更凝聚著時代的滄桑變遷。  自貢籍收藏愛好者姜小平閒來無事就喜歡到網上淘寶,但凡感興趣的藏品總會毫不吝惜地買下。他說,每一個藏品背後都有一段歷史和一段故事。其中結婚證就是他收藏的一個主題,至今已收藏了好幾百份。
  • 泉州石獅人力客運三輪車將成歷史!
    來源:石獅公安 近日,市公安局交警大隊組織警力,深夜突查非法加裝動力裝置的人力客運三輪車,並對查扣的13輛三輪車強制拆除動力裝置。據介紹,自我市開展人力客運三輪車集中整治以來,這類車輛的市場空間進一步被壓縮,全市186輛有牌照的人力客運三輪車現已有140餘輛退出市場運營,預計春節前其餘客運三輪車也將「退市」。
  • 人力客運三輪車撞上電動三輪車
    2018年6月23日,鄧某駕駛一輛搭載兩名乘客的人力客運三輪車沿市城區濱江北路由北向南行駛,當行至濱江路與凱旋路交叉路口時,鄧某在沒有觀察路口車輛通行的情況下迅速向左行駛。與騰某駕駛的電動三輪車相撞,此次交通事故導致人力客運三輪車上的乘客陳某和王某受傷,兩車受損。
  • 北侖人力客運三輪車清量行動順利收官
    現在政策好,回收我們三輪車,不僅補償我們錢,我跟村裡反應了生活困難後,村裡還給我介紹工作,幫我解決了後顧之憂。」王師傅樂呵呵地說。自今年5月以來,我區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契機,以「三強三快」的工作作風,通過政策引導和收購補助,推進人力客運三輪車平穩退市。截至6月20日上午10時,全區範圍1808輛登記在冊有牌證的人力客運三輪車全部回購,實現100%清量。
  • 這個衛生連,32本衛勤筆記見證時代變遷
    記者在第74集團軍某旅衛生連尋訪傳承軌跡——32本衛勤筆記見證時代變遷■本報記者 陳典宏 通訊員 彭友澤陽春時節,第74集團軍某旅一場實戰化救護演練如火如荼:二營官兵遭「敵」生化武器襲擊,由衛生連幾名官兵組成的醫療小組立即奔襲前往,冒著炮火硝煙在陣地上包紮、救護、轉移「傷員」,整個救治過程緊張有序,銜接順暢。
  • 幫啦跑腿:「一車一人一時代」,見證梅州品牌的力量
    「一車,一人,一時代」。在10多年前,文化名城廣東梅州城區的街道上,你會看到有許多三輪車夫,踏著人力三輪車穿梭在市區裡,形成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外地來梅州遊玩的旅客,坐上三輪車欣賞沿途的街景,穿梭在梅城老街,十分悠然自得,正好驗證了那句「休閒到梅州,享受慢生活」的宣傳語。
  • 市城區人力客運三輪車現狀如何?記者調查發現……
    近年來,遂寧持續加大對市城區人力客運三輪車各類交通違法行為的規勸和整治,但這並未引起部分人力客運三輪車駕駛員的重視。記者觀察發現,由於很多人力客運三輪都非法加裝有動力裝置,所以行駛速度相對較快,車身晃動偏大,剎車慣性增加。「現在人力客運三輪車都安裝有動力裝置,這樣既方便又省力。」一名人力客運三輪車駕駛員告訴記者,如今市民出行的交通工具越來越多,客運三輪車生意越來越不好做,加裝電瓶提高速度,也是為了吸引乘客,自己也能多掙些錢。「這是違法的,這樣做安全嗎?」面對記者提問,該駕駛員並未作答,隨即便以生意為由匆匆離開。
  • 白雲區這個範圍禁止人力三輪車上道路行駛……
    近日,廣州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禁止人力三輪車上道路行駛範圍的通告》以及《關於廣州火車南站禁止摩託車上道路行駛範圍的通告》,在人力三輪車的禁行範圍中,寫明「區人民政府劃定的專業批發市場園區範圍內運輸、配送需要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