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認字也能看書嗎?讀沒讀過差距明顯,一上學就能看出來

2020-11-07 豆寶麻麻

橙子的孩子剛滿3歲,她就開始給孩子買了大量地繪本,家裡人看她每天往家裡搬書非常不理解,紛紛指責橙子浪費錢,這麼小的孩子根本不認字,根本就不可能看書,要先教孩子認字,才能讓孩子看書。相信很多人都和橙子的家人有一樣的想法,認為孩子不認字根本沒辦法看書,事情真的是這樣嗎?

最近這幾年,大家對學前教育投入了大量的關注,隨著越來越多的父母對學齡兒童教育的重視,社會中也湧入了大量新潮的育兒觀念,其中非常受年輕父母推崇的就是為孩子讀書,也叫做親子共讀。

這個時候很多人就會感到疑惑,孩子不認字,如何讀書,是不是需要先教孩子認字呢?到底是先讀書還是先認字,這也成了困擾很多家長的問題。

其實讀書和認字並不衝突,很多育兒大師認為這兩件事完全可以一起做,在孩子不認識字的階段,父母可以為孩子讀書,這個階段被稱作親子共讀。

當陪著孩子讀了很多書以後,孩子自然對漢字有了印象,等孩子到了認字敏感期,那個時候再教孩子認字,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麼,在親子共讀階段,父母要如何做才能更好的讓孩子認字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為孩子指讀

中國的漢字和外國的字母是有區別的,外國的「字」是靠辨音的,但是中國的漢字是音形結合,因為中國大量的漢字是從甲骨文進化而來,我們的老祖先發明的字是從畫中提煉的,因此中國漢字自帶美感和畫面感,讓孩子多看,自然孩子可以和漢字混個「臉熟」。

父母在給孩子讀書的時候,採取指讀的方式,就是用手指指著一個一個的漢字讀下來,這樣孩子伴隨父母的語言和手指,就能將每個漢字在腦子裡過一遍,每天堅持這樣做,孩子的記憶就在父母的指間得到強化。

2、不要帶功利心

很多父母認為給孩子讀書就是為了讓孩子認字,所以每天都要考孩子到底認了多少字,這個方式我認為是不可取的,讀書最重要的作用是為了讓孩子從書中得到快樂,順便讓孩子認字,讀書是為了快樂。

雖然很多人並不重視這種快樂,但是認字真的只是附帶的作用,大家不要捨本逐末,讓孩子對讀書產生延誤的情緒。只有當孩子從讀書中得到快樂,喜歡讀書,孩子才會自發驅動自我去認字,因為他發現自己認字就可以隨時看書,而不用等父母有時間的時候了。

3、多給孩子一點耐心

很多陪孩子讀書的家長會發現孩子特別喜歡重複,有時候一本書會要求家長讀2遍、3遍,甚至好幾遍,有的家長就會覺得不耐煩,認為孩子是故意在刁難自己,其實家長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家長不僅不應該批評孩子的重複,相反應該多鼓勵孩子重複,因為孩子就是在不斷重複中找到自信,在重複中找到自己曾經沒有發現的細節,在重讀中不斷鞏固自己的曾經的認知,家長也應該在重複中幫助孩子去發現新的細節,幫助孩子強化對故事的理解和文字的記憶。

到底是讓孩子先讀書還是先認字其實並不重要,因為只要父母放下功利心,只是全心地享受陪伴孩子讀書的過程,享受這難得的親子時光。

在與孩子共讀的過程中享受到幸福,那麼孩子也會在這個過程中收穫成長,你會發現,在美好的親子共讀的過程中,孩子不知不覺不僅認識字了,親子關係也更好了。

圖片均來自網絡,侵權刪

相關焦點

  • 從小讀繪本和不讀繪本的孩子,上學後差距明顯,尤其在這4點
    從小讀繪本和不讀繪本的孩子,在上學後有哪些差距呢?一、閱讀興趣的差距從小讀繪本的孩子,從小就接觸各種書本,將閱讀當做遊戲、休閒的事情,孩子會將閱讀和快樂、幸福等情緒聯繫在一起,他們在上學後對閱讀的興趣會更高昂,更願意主動去了解、閱讀更多的書。
  • 要不要提前教孩子認字?
    不認字的壞處我的孩子剛上一年級,他在公立幼兒園讀了三年,三年裡學校沒有發一本書,也沒有教認字,大班下學期又因為疫情,學校沒有開學,等到可以上學,學校又建議在家裡,所以下學期也沒上學。在家裡,我也沒有教他認字,主要我太忙,白天要工作,晚上要學習考證。
  • 6歲男孩認字不足50個 第一堂語文課好「窩囊」
    別的孩子跟兩三遍就能讀了,麥粒愣是七八遍都讀不出來,他根本認不得那些字。  「老師要求學會的同學,起立說給她聽。老師教第二遍的時候,就有同學站起來了,那時候我一點都沒記住,就想等等。」麥粒後來對媽媽說。沒想到,一等兩等,等到全班同學都站起來呱呱發言的時候,他還是不能完整、流利地說出一小段自我介紹。他急得不得了,可是越急越說不好,到最後麥粒也沒有站起來,因為已經進入了下一個環節教學。
  • 孩子看書只看圖不看字?讀圖到讀字的過渡期,「分級閱讀」是關鍵
    原來朋友的女兒已經養成了,讀書的時候只看裡面的圖畫不看字的閱讀習慣,從小就給孩子買了許多的閱讀繪本裡面花花綠綠的卡通,才能讓孩子提起興趣,但是一讓孩子去閱讀裡面的文字,孩子卻很快把書給丟下了。一、孩子看書只看圖不看字?
  • 娃不認字,每天哭著上學!教娃識字≠強迫識字,2招解決!
    記得在知乎看過一篇名為《孩子上一年級,每天哭著去上學》的帖子,裡面有一句話:「媽媽我不想去上學。我的拼音讀不好,字不認識,寫得也不好。成了全班最差的,怕老師批評我。」發帖的寶媽說出了孩子正面臨的困境,隨後引起了廣大家長關於教娃認字的熱議!既怕娃輸在起跑線上,又不能強娃所難,逼迫他認字,那家長該怎麼做呢?
  • 孩子要上一年級了,不喜歡看書,會影響他小學的學習嗎
    朋友問:孩子要上一年級了,不喜歡看書,會影響他小學的學習嗎?我說不喜歡看書肯定會影響孩子小學的學習。孩子小一般都不喜歡看書,需要家長引導。沒有天生喜歡看書的,有人會說真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喜歡看書,自己孩子怎麼就不看書呢?別人付出的努力我們沒看到。為什麼說不喜歡看書會影響孩子小學的學習?
  • 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6個技巧,超實用!值得所有家長讀一讀
    所以,家長在周末時可以多帶孩子去圖書館看書和參加閱讀活動。當然,家裡還是培養孩子閱讀習慣最重要的地方。爸媽可以給孩子買一個單獨的書櫃,準備不同類型和風格的兒童書籍,告訴他這是你的書,讓他建立對書的歸屬感。當然,書不限於書架,最好讓孩子在家裡隨時隨處都能找到合適的書去讀。
  • 6歲女兒終於認字讀「非注音」書了,一路上這些資源幫了我們大忙!
    閱讀興趣導向尹建莉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中寫過:想讓孩子接收什麼,就去誘惑她。想讓孩子拒絕什麼,就去強迫她。而學齡前,我們要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最重要的不是孩子能認多少字,而是讓孩子學會「傾聽」,提高她們的「理解」能力。當然「朗讀背誦」能力也同樣重要,以自家娃為例,小西瓜當初根本不肯自主閱讀,那怎麼辦呢?只能老母親繼續下場表演。
  • 我用三個方法讓孩子輕鬆認字
    支持者認為:教孩子認字,可以讓孩子實現獨立閱讀,能學到更多知識。上學後也會更加輕鬆,可以說是贏在起跑線上。反對者認為:孩子在幼兒園階段的任務就是玩,不應該學習。認字就是抹殺孩子的天性,破壞孩子的想像力,得不償失。不是去小學化嗎?幼兒園都學了,上小學還學什麼。
  • 每個家長都要碰到 學齡前孩子到底要不要教認字?
    最吃獎勵這一套  6歲半女生斯楠,識字2000多,媽媽洪女士說,因為孩子有興趣就讓她多學了點。  從5歲開始認字至今,「小斯楠最吃獎勵這一套。」洪女士說,斯楠上的早教班裡,很懂得鼓勵孩子。課上表現努力,下課就能領到獎勵卡,卡積累到一定數量,就能到老師跟前換禮物。棒棒糖、橡皮擦,雖說只是些小東西,但是小斯楠卻很享受它們帶來的喜悅。
  • 女孩子讀大學和不讀大學,有什麼差距?學姐告訴你
    網友一: 有差距!差距大了!先說結論,絕對要讓她堅持下去讀大學呀! 如果她堅持下去讀大學,憑著她的成績,她可以進到一個很好的大學。在大學裡,她選擇自己的感興趣的專業,夯實自己的知識基礎,也會在大學裡遇到志同道合的人。
  • 為了認字"指讀"繪本,孩子卻不專心,三歲前這個動作別做
    和那位留下來和我聊天的媽媽一樣,在帶寶寶讀書這件事兒上,我們的目的感太過明顯,卻容易忽略看繪本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在讀繪本時,不妨讓孩子先觀察圖畫,再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如果想讓孩子認字,可以用一些他喜歡的,從小讀的繪本。鏘寶有一本《一百個聖誕老人》是從1歲開始一直看到3歲的,幾乎隔幾天就要拿出來重溫。對文字的興趣也產生於這本書,這種對圖像已經很熟悉的書,可以用來指讀。
  • 4歲孩子就可以自主閱讀、認字很多,寶媽只用這一招!
    之前有篇文章關於孩子不需要刻意的教認字,得到了一些媽媽的質疑。她們說:「難道你不知道上小學是要閱讀很多題目的嗎?不教認字,孩子連題目都看不懂的,這不是坑娃嗎?」當時我忍住了沒有回覆,也沒有吭聲,因為彼時3歲的毛豆確實還不怎麼認字。要反駁,我也沒有實錘證據。比起他同小區裡那些早早就被家長教認字的孩子們,毛豆真的好像是落後在起跑線了。
  • 孩子小時候讀了很多繪本,上學後卻不會閱讀?可能是缺乏3大能力
    「親子共讀」更像是一種親子互動,繪本中主要承擔講述功能的是「圖畫」,文字起到的只是補充說明的作用。孩子的閱讀能力更不是通過單純看繪本、看書就能提高的,如果想孩子真正學會閱讀,家長需要培養他這3大能力。我心裡也很疑惑,在繪本裡他明明對這些果蔬、糧食都如數家珍呀,回到現實怎麼就認不出來了?不過我還是耐心地介紹每種菜的名字,橙子卻屢屢發問「油菜怎麼跟我看到的圖片不一樣?西紅柿不都是紅彤彤的嗎?」,我當時就愣住了,原來只顧著給孩子看書卻忘了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了。
  • 沒讀過學前班的一年級孩子有多難?拼音沒學完,數學老師不讀題了
    現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7歲入學,上一年級。由於零起點入學,孩子們在幼兒園不允許學任何東西,幼兒園的老師也不允許教任何東西。結果一到一年級,老師和孩子,全都「傻」掉了!孩子難以適應快節奏的一年級生活,沒上過學前班,沒接受過幼小銜接教育,啥也不會,拼音沒基礎,生字沒基礎,寫字沒姿勢,習慣沒養好……再加上現在的一年級語文數學教材,不斷在變難!以前的小學三、四年級課文,都給放到一年級的教材當中了。先別說漢語拼音能不能過關,那些比較長比較難的課文,結結巴巴讀下來都做不到!
  • 一年級的孩子數學不會讀題,很多字不認識?教孩子些讀題技巧
    今年孩子上一年級,幼兒園時沒特意教過漢字,現在做題不會讀題,很多字都不認識,要咋辦啊?看到網友留言,我家娃剛經歷過一年級,我們的經驗:一年級孩子不會讀題,就是理解能力跟不上。,理解上不去,所以孩子總會讀不透題。
  • 一年級孩子認字少,讀不懂題目,考試成績不好,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好多一年級的孩子考試成績不好,並不是因為學得不好,而是認識字太少,看不懂題目,試卷中出現的字不認識,說明孩子一是在學前階段的漢字積累不足,二是學得不紮實,某些字只是在熟悉的場景中認識,換了環境就不認識了。
  • 抓住孩子「識字敏感期」,認字1000並不難!這3個方法父母快收藏
    相信有許多父母會因為孩子的識字量過少,而陷入到一種焦慮的情緒當中。別家的孩子都能自己捧起一本書慢慢讀了,自家孩子大字都不識幾個,更別說讓他安安靜靜地看書了。這差距怎麼就這麼大呢?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很有可能是因為父母沒有牢牢把握住孩子的「識字敏感期」,白白地讓孩子錯失了認字的好機會。
  • 過早認字破壞孩子想像力?別被忽悠,小學老師都鼓勵孩子早認字
    2、看書時順便認字比如我一直陪孩子看書,小的時候最喜歡看《你看起來好好吃而當故事聽的很熟的時候,孩子基本都可以自己原文複述故事了,有意識讓他自己去講故事,你會發現他講的八九不離十,而在自己講故事的過程中,無形中也會鞏固學習一些漢字,當然建議繪本字比較少、故事簡短。如果孩子不排斥指讀,也可以在講故事的過程中採用逐字指讀的方法。
  • 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先從認字開始教吧!
    當時我想:乾脆教她認字算了,如果她自己能看書,就不會再纏我講故事了。從2歲開始,我就教她認字,為了提高學習的興趣,我把家中的玩具、家具都貼上了字,並用五顏六色的彩筆寫好,比如布娃娃、彩電、冰箱、桌子等等,隨時教她讀。星期天節假日就陪她到超市,看各種標籤、廣告上的字,教她去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