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民族學院創建於1951年5月17日,隸屬貴州省人民政府,是新中國創建最早的民族院校之一。現在是貴州省重點建設的高校,是貴州省人民政府和國家民委共建高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等次高校。
學校坐落在山清水秀、被譽為「高原明珠」的貴州風景名勝區——貴陽市花溪區,毗鄰國家城市溼地公園——貴陽市花溪區「十裡河灘」。校園佔地面積88.31萬平方米,有校舍面積50萬平方米。學校圖書館紙質圖書125.9萬冊,電子圖書4114GB。
學校擁有一支結構合理,發展趨勢好的師資隊伍。截止2010年12月,有教職工1158人, 其中專任教學科研人員718人,專任教學科研人員中具有副高以上職稱354人,佔專任教學科研人員數的49.3%;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學科研人員415人,佔專任教學科研人員數的57.8%。教學科研人員中有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1人、貴州省人大常委1人、貴州省政協常委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1人、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評審委員1人、教育部專業指導委員會委員4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科技人才1人、全國優秀教師3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1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8人、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術帶頭人6人、省管專家17人、省直高校「教學名師」 7人。
學校面向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直轄市)招生,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8萬餘人,少數民族學生和來自民族地區、西部地區的學生佔70%以上。學校自建校以來,已經為社會輸送6萬餘名各類各級人才,不少人已成為民族地區各條戰線和各自學科專業領域的骨幹。
經過近60年的實踐和建設,學校已經發展成為涵蓋文、史、法、管、理、經、工、教育等八大學科門類交叉滲透、協調發展的綜合性大學,並形成了以本科教育為主體,研究生教育、預科教育、繼續教育協調發展的辦學格局。學校設有商學院、法學院、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體育學院、文學院、外國語學院、傳媒學院、音樂舞蹈學院、美術學院、理學院、化學與環境科學學院、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建築工程學院、旅遊與航空服務學院、管理學院、預科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高職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和人文科技學院等19個學院,建有計算機網絡中心、圖書館、體育場館等教學輔助單位。
學校設有51個普通本科專業,32個碩士點,1個專業學位碩士點;有4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有6個省級重點學科;建立了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3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省級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有3個省級教學創新團隊,1個省級科技創新團隊;有9門省級精品課程。
來源:中國高校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