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學段的教師招聘考試中,文言文的考查一直是一個重點同時也是一個難點,《蘭亭集序》不僅是一篇著名的書法作品,同時它所表達的情感主旨在當時具有較強的批判性,不虛無注重當下,曠達的生死觀感動了許多的人。中公教師考試研究院為大家提供了較為詳細的說課稿以供參考。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蘭亭集序》。
對於教材的深入解讀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
一、說教材
《蘭亭集序》選自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單元第八課,這篇序言不僅是書法藝術的瑰寶,而且其文在語言、思想上也具有獨特的價值,文辭優美,識見高遠,膾炙人口,書文相得益彰,共同確立了它在中國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如果學生能很好的理解文章的內容,就能認識作者深沉的感嘆中所蘊含的積極情緒,同時又能感受我國書法藝術的博大精深。
二、說學情
我們常說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對於高中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具有較強的概括能力和歸納能力,同時抽象邏輯思維佔主導。本文是文言文,對學生而言有一定難度;但是其語言簡練,優美,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將在本文的教學過程中著重採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文本分析作者的情感態度變化,以此對作者的思想情感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以及學生的特點,我制定了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課文內容,疏通文言文大意,了解作者寫作背景及作品地位。
【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課文註解和朗讀讀文、合作交流這一過程,體會作品中的情感變化。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懂得作者在行文中的感情變化,認識作者積極的人生觀,培養賞析經典美文的情感。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的分析我確定的教學重難點是:體會作者和作品的情感變化。培養閱讀、鑑賞經典美文的能力。
五、說教學方法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只有傳授給學生有效的鑑賞方法,學生才會舉一反三,逐步提高閱讀和鑑賞能力。所以本節課我將採用以下教學方法來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朗讀法、談話法、小組合作法、多媒體情景教學法。
下面我將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環節。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採用談話導入:同學們,你們知道「天下第一行書」是說哪幅書法作品嗎?今天我就帶來了這幅作品的摹本。出示馮承素的摹本。實際上,蘭亭序是王羲之和眾多友人在山陰蘭亭聚會時寫成的。宴席中大家要作詩,王羲之為詩集作序,由此有了這幅作品。因為這篇作品「文峰清閒,字字珠璣」,書法造詣極高,所以被推為「天下第一行書」,對後世在文學上、書法上都有深遠的影響。通過這樣的導入,不僅能夠向同學展示一些背景知識,還能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順勢導入《蘭亭集序》。
(二)整體感知
首先,我會出示重要詞句,引導學生們根據註解疏通文意。
其次,我會引導學生相互討論,把預習時收集到的關於王羲之和《蘭亭集序》的資料互相分享,進一步了解本文。
最後,我會讓學生快速的默讀課文,結合課前預習,給文章劃分結構。
(三)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意在通過文中的細節來反映整篇文章,並且能夠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內容。
1.在學生個性化解讀的基礎之上,將全班分為四人一組,分別進行試讀,推舉一名學生上來朗讀,並思考本文中能體現作者心情變化的詞語分別是哪些。這樣不僅可以糾正個別讀錯的字音,也能更好的體會這篇文章的思想感情。
2.各小組內討論並思考問題:作者的樂之由?痛之因?悲之源?分別是什麼。
(1)學生能從原文中找出寫作者樂的句子,分析作者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分別是美景、良辰、生活美好以及相聚詩酒。
(2)作者痛的原因也是分為三方面,一是倦,一是所遇已陳,最後是對人生宿命的無法抗拒。。
(3)最深層次的悲的原因,作者是因為人生的生死無常以及後人慨嘆今人之慨嘆,導致的悲。
3.深層體會本文思想感情,並不僅僅是單純的由喜轉悲,而是情感轉變的過程,作者並沒有沉溺於悲傷,而是依然對人生、自然充滿希望,體現了作者對人生無常的理性思考。
(四)延伸作業
課下我會為學生布置這樣一個任務:個性化作業(二選一),學生背誦全文或者用毛筆臨寫《蘭亭集序》。
七、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是對於本課講解內容的高度概括,便於學生清晰地了解王羲之情感變化的特點及原因,進行直觀的感受。條理清晰,工整美觀,這樣的板書是在引導和與學生互動的過程中得出的,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以上就是《蘭亭集序》說課稿,更多教師招聘面試備考資料,請查看教師招聘面試備考頻道。
中公講師解析
中公教師題庫上線啦!點此進入題庫,海量題,隨心刷!
掃描二維碼關注「qgjsks」微信·回復「教育理論」下載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時政熱點」查看時事政治熱點匯總
回復「我要過面試」獲取試講教案(含音頻)+答辯+結構化解題思路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