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集序》教學設計

2020-12-20 中公教師網

《蘭亭集序》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序文的寫作特點,掌握「修、期、次、致」等實詞的意義。

(2)過程與方法:①通過朗讀品味,理清文章的結構思路,感受文章精煉優美、樸素清新的語言;②體會文章敘議結合的藝術特色。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①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以及字裡行間表現出來的曠達胸懷;②了解蘭亭宴集的起因、經過,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變化,認識作者深沉感嘆中所蘊涵的積極情緒。

二、教學方法:誦讀法、組織討論法、點撥歸納法。

三、教學過程

(一) 導入課文

一位哲人說過:「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詩意地生活,是一種對人間、對世界懷著美好的願望和情感的生活,是生活在精神的自由和心靈的和諧之中,生活在藝術和詩意的氤氳之中。著名書法家王羲之又是以怎樣的人生態度去面對生活的呢?今天,就讓我們品讀《蘭亭集序》,去觸摸他那一段不尋常的心路歷程吧!

(二) 知識積累

1.了解序的的體裁特點以及關於序的體裁常識

(教學方式:講授法,教師多媒體展示介紹)

2.合作探究

(1)試讀,正音,學生齊讀課文,老師正音並指出需注意的句讀。

如:

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 此地/有/崇山峻岭

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

(2)粗讀,正意

指讀,每位同學各讀一段。同學們藉助工具書,課本注釋粗知句意。以訓練式,分類歸納古漢語知識。投影顯示:

①一詞多義:修,期 ,次,致

②句式積累:

死生亦大矣(判斷句)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判斷句)

(眾人)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省略主語,狀語後置句)

又有清流激湍,映帶(於)左右(省略介詞)

悟言(於)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於)形骸之外(省略介詞)

當其欣於所遇(「於所遇」介詞結構後置)

不能喻之於懷(「於懷」介詞結構後置)

亦將有感於斯文(「於斯文」介詞結構後置)

(三) 整體感知

1.學生利用工具書疏通課文

2.自讀全文,從每段中找出體現作者情感的詞,並概括要點

明確:

第1、2段:記敘宴集盛況(樂)

第3段:抒發宴會後的人生感慨(痛)

第4段:交代作序的目的(悲)

教師總結:全文由樂而生痛,言痛而生感,終了而言悲,全文感情起伏,情真意切。

(四) 深入研讀

教師點撥:本文語言洗鍊,清新有致,需細細品味,對特別優美的景語、情語、敘事之語,更要用心品味,對景語、敘事之語,要邊品味邊展開想像和聯想。

1. 研讀第1.2段

老師:清自讀課文,思考:第1.2段概述了蘭亭集會的情況,說說作者為什麼會有「信可樂也」的感受?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歸納明確:王實甫的《西廂記》裡唱到「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悅事誰家院」,說明人生有四大美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本文四美俱全,足可也。

①良辰:暮春之初

農曆一、二、三月為春季,暮春自然是三月,南北朝丘遲在《與陳伯之書》中說:「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相以江南之美景、故國之思激發屈膝事敵的陳伯之幡然悔悟。可見暮春三月是人間一段最美的時光。又因為修禊,可知是三日,古人在這一天舉行祈福消災的儀式,這又是一個多麼吉祥美好的日子啊!

②美景:

蘭亭地處「會稽山陰」,即當時的會稽郡山陰縣距離城西二十餘裡有個名蘭渚的勝境,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主體是山水。其山如何?「崇」與「峻」是本色形容,而「茂林修竹」四字遂賦予山嶺盎然生氣;其水如何?「清」與「激」亦為本色形容,而「映帶左右」四字方使流水神採飛動。再看天氣,「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天宇清朗,和風吹拂:在這裡沒有「草長鶯飛」春意鬧,也沒有「奼紫紅開遍」的豔麗,只有清風拂面,水聲泠泠;在這裡物我同化,是非頓消,心境澄明。信可樂也。

③樂事:

「修禊事也」。當地風俗:這一天人們無論貴賤老幼,都要到河畔、溪邊,用涼水洗臉,意即滌除塵垢,以驅除不祥,祈求安福。當時王羲之正任會稽內史(相當於太守),他邀集司徒謝安、司馬孫綽等詩人名流以及兒子微之、操之和十歲的獻之等共四十一人,真可謂「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杜枚詩云「大抵南朝多曠達,可憐東晉最風流」,這裡「群賢」不是浮泛奉承之辭,他們熱愛自然,輕忽世俗得失人為禮儀,有高遠情操,直率任性,表明諸子與己意氣相投。有道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否則,雖有良辰美景也不足為樂。

當然更樂的事不在修禊,而在於作曲水流觴之飲。將他們的賦詩的一句找出:

「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請對照註解來看這句話:

眾人陶醉在自然美景之中,盡情盡意,歡聲笑語,久久不絕,以致感到人為的管弦之聲亦屬多餘了。

教師:打開幻燈片——明·文徽明《流觴賦詩圖》,帶領學生一起欣賞感受。

④賞心:

此情此景,作者感到賞心悅目,他是如何表達的?

學生:「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教師:仰觀宇宙,俯察萬物,是極視覺之娛;竹木蕭蕭,流水潺潺,是盡聽覺之樂。但最令人快樂的還不在於此,是什麼?是遊目騁懷。如何理解「遊目騁懷」?

明確:

遊:魚在水中叫遊,人自由在地觀賞也是遊,如遊覽;騁:馳騁,自由奔放的聯想、想像,因而可以突破時空的局限。我們在仰觀俯察的時候,也是遊目騁懷的時候,我們是超脫的空靈的美妙的,我們觀察,最後落實的是娛樂,表現的是熱愛現世生活,是在自然美的感召下抒發自己的情懷,這便是所謂山水詩的興起了。這種娛樂式的交流,正開始於魏晉時的文人,從他們的開始,自然已不是見山是山,見水是水了,而是可娛可樂,可歌可詠的了。所以王羲之筆下寫竹,只言其修而棄其綠,寫水,只言其清而棄其碧,這是色調的淡雅。

教師總結:蘭亭宴集,可謂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美齊臻,但這種愉悅之情僅以「信可樂也」四字表出,筆勢始終從容,這是心境的淡雅,是作者的情性的體現。

2. 研讀第3段

教師:自讀第3段,用自己的話概括本段的中心問題。

學生:文章第3段議論的中心問題是生死觀問題。

教師:自讀第3段,了解作者心境變化,在談論到生死問題時,作者的情感為何會由「樂」轉而為「痛」呢?

(學生立足文本發表見解,最後教師歸納)

明確:作者寫出宴會之樂,實際是為下文的議論服務、作鋪墊。作者由開始時「信可樂也」的感覺,聯想到人的兩種不同生存狀態,儘管性格不同,好惡各異,但是「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都會陶醉於一時的快樂中,追求暫時的滿足。但是,不知不覺中時光已經流逝,「不知老之將至」,等到時過境遷後,往日美好已經成為舊跡,人不能永保有美好的留戀。想到此處,作者不免感慨橫生,引出歡樂有盡,人生苦短的悲嘆。「死生亦大矣」,自然轉為「痛」的感覺。

3. 研讀第4段

①學生齊讀第4段,思考:「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表達了作者怎樣的生死觀?

明確:作者認為人不管以怎樣的方式活著,生命都在不知不覺中逝去,而壽命的長短只能聽憑造化,最終歸於結束。所以生就是生,活著能享受樂趣,死就是死,死後一切皆無,活著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齊觀。暗含有生之年應當做些實事,不宜空談玄理之意。

②討論:此段作者流露的情感是「悲」,「悲」與「痛」是一樣的情感嗎?作者因何而「悲」?

明確:不一樣。作者的「悲」,與他的人生觀有著密切的關係。佛教、道教徒總是把生死看得很虛無、很超脫,他們「一死生,齊彭殤」,可我們不是神仙道人,是血肉之軀,要珍惜生命,士大夫當「兼濟天下」,去實現自己的抱負。這種生活觀在我(王羲之)看來是何等的虛偽可笑。正因為我對生命是如此的珍惜,因此,「每覽昔者興感之由」,我「悲」古人,因為我對生命的體驗和古人對生命的體驗是何其相似;我亦「悲」後人,「後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後人讀我的文章,猶如我讀古人的文章一樣。這裡的「悲」不同於上一段的「痛」,而是對個體之痛的理性思考,是由己悲人的,更加深刻感慨。

4. 品味語言

教師:後人多評價本文語言清新質樸,自然流露,對此如何理解?

(學生小組討論,教師點撥)

明確:兩晉時期,駢儷藻飾之風盛行。而《蘭亭集序》則別開生面,它的語言或駢或散,駢則整齊優美,散則錯落有致,駢散間行,各得其長;且不尚華麗辭藻,不重典故堆砌,文筆洗鍊,自然有致。如以「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寫山,以「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寫水,短短16個字就將蘭亭周圍的景色概括出來,渲染了清幽的氣氛。又如以「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概括了人生的兩種不同的生存狀態,簡潔而清晰。這種樸素自然的形式與其內容構成了和諧的統一,難怪後人評價這篇文章「高爽有風氣,不類常流」。

(五)探究感悟

孔子曾說過:「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凡大仁大智者都願寄情於山水,青山可以淨化人的思想,綠水可以洗滌人的心靈,使原本被灰塵蒙蔽的雙眼明亮如初,使原本浮躁的心恢復平靜。蘭亭集會便是一次文人與山水結合的人生樂事,也是一次人格與精神境界的升華。而王羲之之悲實乃古代哲人和詩人共同的困惑,他們在大徹大悟了天地宇宙的無窮後,產生了一種渺小感和迷茫感,在文學作品中此類思索比比皆是,你們是否能舉出與此有關的名句?

例: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莊子·知北遊》

天地無終極,人命若朝露。——曹植《送應氏》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劉希夷《代悲白頭翁》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古月皆如此。——李白《把酒問月》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蘇軾《赤壁賦》

(六)作業布置

整理自己的閱讀感受,寫成短文,如對王羲之的認識,對生死的理解,對時光易逝的感慨等等。

(七)課堂總結

教師:人生總是不免有失意伴隨,能在失意的生活中找出詩意來,這就是王羲之的睿智之處。觀照現實人生,回首蕭瑟處,我們如能吟出「也無風雨也無晴」之類的詩句,也就無愧於詩意的棲居。

四、板書設計

以上就是《蘭亭集序》教學設計,更多教師招聘面試備考資料可查看中公教師網-教師招聘面試頻道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 · 關注QQ公眾號教育雜談

回復「我要過面試」下載試講教案(含音頻)+說課+答辯+結構化資料

關注QQ公眾號:教育雜談,獲取教師考試資訊!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教材教學|​《蘭亭集序》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我們先來看一下課件上這幾幅圖,流觴曲水,列坐而飲,何其快樂。這是千年之前王羲之參與的一次盛會。談到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大多數人關注的都是他的書法之美,說它是「天下第一行書」。但是也有一部分人,關注到了其中所蘊含的「情感之美」。
  • 2019福建教師招聘考試:參考教學設計之《蘭亭集序》
    《蘭亭集序》教學設計在教師招聘的考試中會涉及到不同類型的作品,比如我今天選取的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這篇序文,文章由敘事而寫景,感物抒懷,從一次普通的遊宴活動談到了作者的生死觀,並以此批判了當時士大夫階層中崇尚虛無的思想傾向,使全文在立意上顯得不同凡響。中公教師考試研究院為你們提供了較為詳細的教學設計以供參考。
  • 課件 | 《蘭亭集序》
    教學方法:誦讀法、討論法、點撥法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讓學生看圖片)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既是書中極品,又是文中上品。據歷史記載,唐太宗千方百計搜覓真跡,並日夜賞玩臨摹之,以致形成了宮廷上下競相臨書的盛況。
  • 《蘭亭集序》說課稿
    在高中學段的教師招聘考試中,文言文的考查一直是一個重點同時也是一個難點,《蘭亭集序》不僅是一篇著名的書法作品,同時它所表達的情感主旨在當時具有較強的批判性,不虛無注重當下,曠達的生死觀感動了許多的人。中公教師考試研究院為大家提供了較為詳細的說課稿以供參考。各位老師: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蘭亭集序》。
  • 《蘭亭集序》是為誰作的序?
    這時你是否會想到曾經搖頭晃腦全文背誦的那首「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與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這首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就是在這一天誕生的。永和九年,大書法家王羲之和親朋好友在蘭亭玩曲水流觴的遊戲,「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最後,王羲之為集會上的37首詩寫了一篇序文——《蘭亭集序》。在酒酣意暢之時,王羲之提筆在蠶繭紙上一氣呵成,全文總共324字,字字遒勁有力。
  • 語文學科《蘭亭集序》說課稿
    《蘭亭集序》說課稿在教師招聘的考試中會涉及到不同類型的作品,比如我今天選取的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這篇序文,文章由敘事而寫景,感物抒懷,從一次普通的遊宴活動談到了作者的生死觀,並以此批判了當時士大夫階層中崇尚虛無的思想傾向,使全文在立意上顯得不同凡響。
  • 幻書啟世錄蘭亭集序怎麼樣 幻書啟世錄蘭亭集序角色培養攻略
    幻書啟世錄蘭亭集序怎麼樣?幻書啟世錄遊戲裡的角色都是以書為原型,而蘭亭集序在遊戲裡也是有。蘭亭集序最大的優勢就是獲取的難度非常低,因此可以說是人手一個。但是這不意味著他的強度就很低,實際上這個角色的強度還是很高的,下面就帶來了他的培養推薦。
  • 幻書啟世錄蘭亭集序怎麼培養 幻書啟世錄蘭亭集序值得培養嗎
    幻書啟世錄蘭亭集序怎麼培養,在幻書啟世錄中有很多幻書,其中蘭亭集序是一個群攻幻書,那麼具體的技能效果是什麼呢,同時值得培養嗎,下面給大家帶來了詳細的攻略內容。幻書啟世錄蘭亭集序培養方法一覽  幻書啟世錄中蘭亭集序是一位稀有度為SR的幻書角色,玩家可以在通關主線1-5後用古錢幣購買獲得,獲得難度非常低,因此也非常容易培養升格。  前期的蘭亭集序就擁有者遊戲中數一數二的高傷害以及較高的面板數值,同時他還是一位群攻類角色,適用範圍更加廣闊。
  • 2018教師招聘面試說課稿:《蘭亭集序》
    本文整理教師招聘面試說課稿:《蘭亭集序》。更多北京教師招聘考試信息請關注北京人事考試網。 點擊查看>>>第十屆中公杯【萬人模考大賽,瓜分3億公考基金】在教師招聘的考試中會涉及到不同類型的作品,比如我今天選取的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這篇序文,文章由敘事而寫景,感物抒懷,從一次普通的遊宴活動談到了作者的生死觀,並以此批判了當時士大夫階層中崇尚虛無的思想傾向
  • 《〈蘭亭集〉序》的文化內涵
    在《〈蘭亭集〉序》中,文章的大部分篇幅是針對人生、生命和生死大發感慨,這其實是當時士人精神的普遍反映,因而《〈蘭亭集〉序》能夠引起那個時代士人的共鳴。  《〈蘭亭集〉序》一開始寫到聚會的盛況、蘭亭的美景:「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代左右。
  • 命運多舛的《蘭亭集序》
    提到中國書法,王羲之是怎麼著都不會被繞過的一個人,而提到王羲之,《蘭亭集序》則是怎麼著都不會被繞過的一幅作品。《蘭亭集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是東晉永和九年「書聖」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位名士在蘭亭宴飲之後醉酒寫得。
  • 高中語文說課稿:《蘭亭集序》
    一、 說教材 1、教材簡析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教材第二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4、說教學重點與難點〈〈語文課程標準〉〉中對高中階段的文言文教學只要求具有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而《蘭亭集序》是一篇自讀課文,文下有注釋,學生可自己藉助注釋和工具,理解詞句含義,教師只需對個別難句略做點撥即可,據此我將該課的教學重點定為:(1)了解課文中的詞類活用以及歸納「修、期、致、臨、次」等詞的義項;(2)背誦全文。
  • 幻書啟世錄蘭亭集序全面評價
    幻書啟世錄蘭亭集序強度如何?幻書啟世錄蘭亭集序值得培養嗎?接下來和9k9k小編一起來看看幻書啟世錄蘭亭集序全面評價吧!
  • 《蘭亭集序》是怎樣煉成的
    文丨謝石 王羲之偶然書寫《蘭亭集序》的「永和九年」,誰當皇帝,誰做宰相,發生了什麼軍國大事,都早已杳如黃鶴,幾乎沒有幾個人能夠記起。
  • 《書法問集》551、如何學好《蘭亭序》,《蘭亭序》很難學嗎?
    這個真是一個非常難回答的問題,只能說說學《蘭亭序》比較好的步驟。【學《蘭亭序》千萬不能只臨《蘭亭序》,學《蘭亭序》不是終點,圍繞《蘭亭序》會讓你更了解書法史。】書聖王羲之永遠是書法的中心,不管怎樣都離不開王羲之。
  • 周新廉將軍文集:文無第一,簡評《蘭亭集序》與《滕王閣序》
    南昌滕王閣《蘭亭集序》和《滕王閣序》都是千古名篇。《蘭亭集序》和《滕王閣序》兩序相較,哪一篇更「序」?老家洪都「滕王閣」因王勃的《滕王閣序》而名垂千古;《蘭亭集序》因王羲之名而流芳百世,二者難分伯仲。由是觀之,若論書法,《蘭亭集序》的影響無人能及;若論文章,《滕王閣序》才是正真的「天才之作」。《蘭亭集序》聞名於世,的確沾了不少「書法」的光。在這個意義上講,《蘭亭集序》是一篇「書法作品」,而《滕王閣序》則是一篇「文學作品」。
  • 《蘭亭集序》為什麼是「天下第一行書」?
    比如我知道中國的三大行書分別是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和蘇軾的《寒食帖》,但是為啥是這三個呢?並且這三個各有bug存在,也不完美啊,為啥就成了行書中公認的經典了呢?《蘭亭集序》真跡現在已經失傳了,現在我們能看到的都是後人臨摹的版本,各個版本還都不太一樣,就這個條件還被公認為是「天下第一行書」,只能說不是作品行不行的問題,是作者王羲之巨大魔力的問題了。
  • 辯才和尚——說說我的《蘭亭集序》
    尚未有人回答,就見一位僧人一臉悔恨的衝著天空大喊:「不見了,不見了,蘭亭集序不見了!」僧人尚未把一句完整的話說完,就一口鮮血噴了出來。跟著一個跟鬥栽倒在地。有人眼尖,一眼就看出了老僧的身份——辯才。「師傅,您,您怎麼了?」一個小和尚立即衝了上去扶起了辯才。「《蘭亭集序》不見了,《蘭亭集序》不見了!」
  • 幻書啟世錄蘭亭集序怎麼培養 具體的技能效果是什麼
    幻書啟世錄蘭亭集序怎麼培養 具體的技能效果是什麼時間:2020-12-18 13:05   來源:唯美村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幻書啟世錄蘭亭集序怎麼培養 具體的技能效果是什麼 幻書啟世錄蘭亭集序怎麼培養,在幻書啟世錄中有很多幻書,其中蘭亭集序是一個群攻幻書,那麼具體的技能效果是什麼呢,
  • 《蘭亭集序》好,到底好在什麼地方?
    一篇《蘭亭序》流傳一千多年來到底好在哪裡,自唐以來,推崇至風口浪尖,成為了學習書法的一面旗幟。無論是書法大家,還是書法愛好者,如不學《蘭亭序》、不臨《蘭亭序》,你的書法就沒有根基。活一件書法作品被封為天下第一,首先是它在書法技巧上達到了很高的水平,蘭亭用筆遒媚勁健,可謂是集筆法之大成。其筆法的豐富與用筆的精緻,體現在每一個字上,筆筆到位。其次是結構,《蘭亭序》共324個字,每一個字都被王羲之寫得雅逸有致,彷佛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其中「之」字有20個,無一雷同,這就是用筆靈活多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