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集序》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序文的寫作特點,掌握「修、期、次、致」等實詞的意義。
(2)過程與方法:①通過朗讀品味,理清文章的結構思路,感受文章精煉優美、樸素清新的語言;②體會文章敘議結合的藝術特色。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①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以及字裡行間表現出來的曠達胸懷;②了解蘭亭宴集的起因、經過,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變化,認識作者深沉感嘆中所蘊涵的積極情緒。
二、教學方法:誦讀法、組織討論法、點撥歸納法。
三、教學過程
(一) 導入課文
一位哲人說過:「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詩意地生活,是一種對人間、對世界懷著美好的願望和情感的生活,是生活在精神的自由和心靈的和諧之中,生活在藝術和詩意的氤氳之中。著名書法家王羲之又是以怎樣的人生態度去面對生活的呢?今天,就讓我們品讀《蘭亭集序》,去觸摸他那一段不尋常的心路歷程吧!
(二) 知識積累
1.了解序的的體裁特點以及關於序的體裁常識
(教學方式:講授法,教師多媒體展示介紹)
2.合作探究
(1)試讀,正音,學生齊讀課文,老師正音並指出需注意的句讀。
如:
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 此地/有/崇山峻岭
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
(2)粗讀,正意
指讀,每位同學各讀一段。同學們藉助工具書,課本注釋粗知句意。以訓練式,分類歸納古漢語知識。投影顯示:
①一詞多義:修,期 ,次,致
②句式積累:
死生亦大矣(判斷句)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判斷句)
(眾人)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省略主語,狀語後置句)
又有清流激湍,映帶(於)左右(省略介詞)
悟言(於)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於)形骸之外(省略介詞)
當其欣於所遇(「於所遇」介詞結構後置)
不能喻之於懷(「於懷」介詞結構後置)
亦將有感於斯文(「於斯文」介詞結構後置)
(三) 整體感知
1.學生利用工具書疏通課文
2.自讀全文,從每段中找出體現作者情感的詞,並概括要點
明確:
第1、2段:記敘宴集盛況(樂)
第3段:抒發宴會後的人生感慨(痛)
第4段:交代作序的目的(悲)
教師總結:全文由樂而生痛,言痛而生感,終了而言悲,全文感情起伏,情真意切。
(四) 深入研讀
教師點撥:本文語言洗鍊,清新有致,需細細品味,對特別優美的景語、情語、敘事之語,更要用心品味,對景語、敘事之語,要邊品味邊展開想像和聯想。
1. 研讀第1.2段
老師:清自讀課文,思考:第1.2段概述了蘭亭集會的情況,說說作者為什麼會有「信可樂也」的感受?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歸納明確:王實甫的《西廂記》裡唱到「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悅事誰家院」,說明人生有四大美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本文四美俱全,足可也。
①良辰:暮春之初
農曆一、二、三月為春季,暮春自然是三月,南北朝丘遲在《與陳伯之書》中說:「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相以江南之美景、故國之思激發屈膝事敵的陳伯之幡然悔悟。可見暮春三月是人間一段最美的時光。又因為修禊,可知是三日,古人在這一天舉行祈福消災的儀式,這又是一個多麼吉祥美好的日子啊!
②美景:
蘭亭地處「會稽山陰」,即當時的會稽郡山陰縣距離城西二十餘裡有個名蘭渚的勝境,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主體是山水。其山如何?「崇」與「峻」是本色形容,而「茂林修竹」四字遂賦予山嶺盎然生氣;其水如何?「清」與「激」亦為本色形容,而「映帶左右」四字方使流水神採飛動。再看天氣,「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天宇清朗,和風吹拂:在這裡沒有「草長鶯飛」春意鬧,也沒有「奼紫紅開遍」的豔麗,只有清風拂面,水聲泠泠;在這裡物我同化,是非頓消,心境澄明。信可樂也。
③樂事:
「修禊事也」。當地風俗:這一天人們無論貴賤老幼,都要到河畔、溪邊,用涼水洗臉,意即滌除塵垢,以驅除不祥,祈求安福。當時王羲之正任會稽內史(相當於太守),他邀集司徒謝安、司馬孫綽等詩人名流以及兒子微之、操之和十歲的獻之等共四十一人,真可謂「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杜枚詩云「大抵南朝多曠達,可憐東晉最風流」,這裡「群賢」不是浮泛奉承之辭,他們熱愛自然,輕忽世俗得失人為禮儀,有高遠情操,直率任性,表明諸子與己意氣相投。有道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否則,雖有良辰美景也不足為樂。
當然更樂的事不在修禊,而在於作曲水流觴之飲。將他們的賦詩的一句找出:
「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請對照註解來看這句話:
眾人陶醉在自然美景之中,盡情盡意,歡聲笑語,久久不絕,以致感到人為的管弦之聲亦屬多餘了。
教師:打開幻燈片——明·文徽明《流觴賦詩圖》,帶領學生一起欣賞感受。
④賞心:
此情此景,作者感到賞心悅目,他是如何表達的?
學生:「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教師:仰觀宇宙,俯察萬物,是極視覺之娛;竹木蕭蕭,流水潺潺,是盡聽覺之樂。但最令人快樂的還不在於此,是什麼?是遊目騁懷。如何理解「遊目騁懷」?
明確:
遊:魚在水中叫遊,人自由在地觀賞也是遊,如遊覽;騁:馳騁,自由奔放的聯想、想像,因而可以突破時空的局限。我們在仰觀俯察的時候,也是遊目騁懷的時候,我們是超脫的空靈的美妙的,我們觀察,最後落實的是娛樂,表現的是熱愛現世生活,是在自然美的感召下抒發自己的情懷,這便是所謂山水詩的興起了。這種娛樂式的交流,正開始於魏晉時的文人,從他們的開始,自然已不是見山是山,見水是水了,而是可娛可樂,可歌可詠的了。所以王羲之筆下寫竹,只言其修而棄其綠,寫水,只言其清而棄其碧,這是色調的淡雅。
教師總結:蘭亭宴集,可謂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美齊臻,但這種愉悅之情僅以「信可樂也」四字表出,筆勢始終從容,這是心境的淡雅,是作者的情性的體現。
2. 研讀第3段
教師:自讀第3段,用自己的話概括本段的中心問題。
學生:文章第3段議論的中心問題是生死觀問題。
教師:自讀第3段,了解作者心境變化,在談論到生死問題時,作者的情感為何會由「樂」轉而為「痛」呢?
(學生立足文本發表見解,最後教師歸納)
明確:作者寫出宴會之樂,實際是為下文的議論服務、作鋪墊。作者由開始時「信可樂也」的感覺,聯想到人的兩種不同生存狀態,儘管性格不同,好惡各異,但是「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都會陶醉於一時的快樂中,追求暫時的滿足。但是,不知不覺中時光已經流逝,「不知老之將至」,等到時過境遷後,往日美好已經成為舊跡,人不能永保有美好的留戀。想到此處,作者不免感慨橫生,引出歡樂有盡,人生苦短的悲嘆。「死生亦大矣」,自然轉為「痛」的感覺。
3. 研讀第4段
①學生齊讀第4段,思考:「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表達了作者怎樣的生死觀?
明確:作者認為人不管以怎樣的方式活著,生命都在不知不覺中逝去,而壽命的長短只能聽憑造化,最終歸於結束。所以生就是生,活著能享受樂趣,死就是死,死後一切皆無,活著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齊觀。暗含有生之年應當做些實事,不宜空談玄理之意。
②討論:此段作者流露的情感是「悲」,「悲」與「痛」是一樣的情感嗎?作者因何而「悲」?
明確:不一樣。作者的「悲」,與他的人生觀有著密切的關係。佛教、道教徒總是把生死看得很虛無、很超脫,他們「一死生,齊彭殤」,可我們不是神仙道人,是血肉之軀,要珍惜生命,士大夫當「兼濟天下」,去實現自己的抱負。這種生活觀在我(王羲之)看來是何等的虛偽可笑。正因為我對生命是如此的珍惜,因此,「每覽昔者興感之由」,我「悲」古人,因為我對生命的體驗和古人對生命的體驗是何其相似;我亦「悲」後人,「後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後人讀我的文章,猶如我讀古人的文章一樣。這裡的「悲」不同於上一段的「痛」,而是對個體之痛的理性思考,是由己悲人的,更加深刻感慨。
4. 品味語言
教師:後人多評價本文語言清新質樸,自然流露,對此如何理解?
(學生小組討論,教師點撥)
明確:兩晉時期,駢儷藻飾之風盛行。而《蘭亭集序》則別開生面,它的語言或駢或散,駢則整齊優美,散則錯落有致,駢散間行,各得其長;且不尚華麗辭藻,不重典故堆砌,文筆洗鍊,自然有致。如以「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寫山,以「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寫水,短短16個字就將蘭亭周圍的景色概括出來,渲染了清幽的氣氛。又如以「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概括了人生的兩種不同的生存狀態,簡潔而清晰。這種樸素自然的形式與其內容構成了和諧的統一,難怪後人評價這篇文章「高爽有風氣,不類常流」。
(五)探究感悟
孔子曾說過:「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凡大仁大智者都願寄情於山水,青山可以淨化人的思想,綠水可以洗滌人的心靈,使原本被灰塵蒙蔽的雙眼明亮如初,使原本浮躁的心恢復平靜。蘭亭集會便是一次文人與山水結合的人生樂事,也是一次人格與精神境界的升華。而王羲之之悲實乃古代哲人和詩人共同的困惑,他們在大徹大悟了天地宇宙的無窮後,產生了一種渺小感和迷茫感,在文學作品中此類思索比比皆是,你們是否能舉出與此有關的名句?
例: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莊子·知北遊》
天地無終極,人命若朝露。——曹植《送應氏》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劉希夷《代悲白頭翁》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古月皆如此。——李白《把酒問月》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蘇軾《赤壁賦》
(六)作業布置
整理自己的閱讀感受,寫成短文,如對王羲之的認識,對生死的理解,對時光易逝的感慨等等。
(七)課堂總結
教師:人生總是不免有失意伴隨,能在失意的生活中找出詩意來,這就是王羲之的睿智之處。觀照現實人生,回首蕭瑟處,我們如能吟出「也無風雨也無晴」之類的詩句,也就無愧於詩意的棲居。
四、板書設計
以上就是《蘭亭集序》教學設計,更多教師招聘面試備考資料可查看中公教師網-教師招聘面試頻道。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 · 關注QQ公眾號教育雜談,
回復「我要過面試」下載試講教案(含音頻)+說課+答辯+結構化資料
關注QQ公眾號:教育雜談,獲取教師考試資訊!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