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不一定為實,耳聽也並非全是虛的。
即便是一般的戰機,其造價預估也得高達千萬美元,像發達國家最先進的5代戰機,造價早就超過了上億美元。
不管造價是千萬美元也好,數億美元也罷,總歸都是值錢貨,按照正常邏輯來講,如此昂貴的戰機,實在沒有理由露天停放,畢竟長時間的風吹日曬,都會對戰機造成一定破壞。
但我們確實在視頻中或多或少見過很多露天停放的戰機,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1.待命狀態
我們不管從宣傳片或者電影中都能看到,在某些場景中,數位飛行員整齊走向一排排停放好的戰機,然後駕駛著戰機集體飛上藍天。
我們假設一下,如果有緊急情況,飛行員收到命令要立馬升空執行任務,此時戰機還停留在機棚中的話,會浪費很多寶貴的時間,有些時候甚至能改變戰局。
所以,戰機跟咱們周末值班一樣,也有部分戰機處於24小時待命狀態。
2.短暫停留
比如A國戰機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需要到B國的機場去加個油,這時候B國的機棚肯定優先滿足本國戰機需求,再說這類中轉補給的戰機,很快就會轉移至別處,在機棚緊缺的情況下,也沒必要非得停在機棚中。
其次在演習過程中,大量飛機將會派去執行演習任務,作為「客」,很少會去搶佔「主人家」的機棚,如果實在有需要,就拿塊布擋一下。
3.窮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雖然繼承了大量遺產,但自身經濟條件也十分窘迫,當年蘇聯造的機棚是米格系列,後來俄羅斯換了蘇-27、蘇-30後,這些機棚由於太小導致不能用。
之後俄羅斯因為經濟問題,導致沒有及時修建蘇系戰機機棚,所以有一階段,俄羅斯部分蘇系戰機就只能停放在露天裡。
或許很多朋友覺得,一架戰機的造價動輒就高達幾千萬數億美元,造個機棚能有多少錢?
這個答案頗有點「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的意思。
修建機棚需要多少錢?
先從最簡單的鋼結構機棚說起,雖然外觀看上去建造材料都是鋼,但這些鋼的強度基本都在450Mpa以上,然後再配備完整的水電後勤設施,這就使得機棚不僅能達到遮風擋雨的作用,還能讓專業人員對戰機進行後期的維修保養,這類機棚的造價估計要接近上百萬人民幣甚至更高。
這類鋼結構的機棚的缺陷也十分明顯,不僅防禦力不夠,還特別引人注目,要是處於戰爭狀態,敵機大老遠就能看到機棚,隨便一枚飛彈下來,造價昂貴的戰機就只能變成一堆廢鐵。
所以,如今主流的機庫都是混凝土地堡,這類機庫形狀呈拱形,整體用混凝土進行澆築,具有十分強大的抗擊打能力,再加上外層通常會鋪上一層偽裝網或者直接種上植被,即便敵軍戰機飛過,也很難發現機堡所在地。
混凝土機堡由於工序的複雜性,材料的高標準化,使得建造成本也大幅度提高,通常混凝土機堡的造價在數百萬人民幣左右,部分可達到千萬人民幣級別。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
針對混凝土機堡,很多國家都研發除了鑽地飛彈,一旦鎖定目標,混凝土機堡的防禦,在鑽地飛彈面前就跟雞蛋殼一樣脆弱,於是很多國家就開始建造防禦力更強的地下山體機庫。
通常他們會將山體鑿空,利用真實的植被覆蓋當作偽裝,再輔以巖石層、砂石層、鋼板層等一系列防禦工事,盡最大能力削弱鑽地飛彈的傷害,造價之高難以想像。
恆溫機庫
基本上現在研發的5代戰機都屬於隱身戰機,其隱身性能優越得益於表層有高分子吸波材料。
但這些塗層的耐用性非常低,即便是最先進的F-22,也不能長時間停放在露天,否則表面的吸波塗層會被破壞,甚至出現脫落的情況。
所以這類戰機在不用時,都需要停放在專用的封閉機庫中,如果溫度變化差異較大,其還得呆在專門的恆溫機庫中。
恆溫機庫因為需要在防禦的基礎上,還得兼顧恆溫恆溼,所以造價通常高達上億人民幣。
我是七叔,如果覺得對你有幫助,歡迎多多點讚,也可以隨手點個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