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說正月十三是楊公忌日,不宜出門,為啥?不能走親戚麼?

2020-12-13 朋來有話說

楊公忌並不只在農村有這個說法,在城市裡也有,只要是從過去那個年代走過來的老人,對楊公忌都很避諱,在農村很多老人,在楊公忌前一天就會洗衣掃地,將能幹活全部幹完,到了這一天只在家休息,鍋碗都不能刷,說是這樣才能平安如意,其實只是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一種願望而已。

「忌」泛指「死亡之忌」,在過去家裡長輩去世都要貼上「忌中」兩個字,還要居喪三年,這裡的楊公忌也是這個道理,楊公說的就是宋朝堪輿術士(算命的)楊救貧,在民間解救百姓的過程中被算計十三次的時間,因為算命之術高超,所以每次都化險為夷,後人為了紀念他所以將他被害十三次的時間定為「楊公十三忌」又叫楊公忌,這十三天非別為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五月初五、六月初三、七月初一、七月廿九、八月廿七、九月廿五、十月廿三、十一月廿一、十二月十九,共十三天,因為楊公是在這十三天裡外出才遭遇的意外,為了紀念他將這幾天設為禁婚嫁、禁外出的日子,跟五月初五吃粽子一樣,只是一種儀式而已。

民間還有一種傳聞,那就是古代有一家姓楊的富戶,家裡有十三個兒子,常常在鄰居面前炫耀,鄰居沒有兒子常常為此失落,有人勸解說別太張狂,小心折了孩子們的福祿,他卻說我有十三個兒子,就算一個月死一個還剩一個養老呢,沒想到,真是事有湊巧,村裡發生瘟疫,兒子們一個接一個的死去,由於當時是閏七月,所以一年以內十三個兒子都死了,人們就將這十三個兒子去世的日子定位楊公忌,這也是為什麼七月會有兩個楊公忌的原因。

我朋友就是楊公忌正月十三的生日,他小時候有人給他算過命,勞碌一生賺錢還存不住,為此我朋友也沒在意,別說這位算命先生算的還真準,我朋友開了一家洋垃圾公司,每天忙得要命,賺了不少錢,可真跟「先生」說的似的,一分錢存不住,甚至外債就七百多萬,原來我朋友愛買房子,在全國各地都有房子,怕公司周轉不開所以都走的貸款,像這樣的「窮苦」命其實我也想有。

民間所有的民俗其實都是為了圖個「吉利」,沒有必要盲目聽信,包括農村很多「禁忌避諱」也大多不可信以為真,當做消遣了解一下就好,畢竟謠言止於智者,好啦關於楊公忌大家還有什麼補充的呢?一起來聊聊吧。

相關焦點

  • 民俗:楊公忌日出生的人命運好不好?
    在傳統擇日學中,一般認為楊公忌日大事不宜做,那麼在楊公忌日出生的人命運好不好呢?相傳,楊筠松是根據「二十八星宿」順數,訂定「楊公十三忌」的。這十三個忌日分別是農曆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五月初五、六月初三、七月初一、七月廿九、八月廿七、九月廿五、十月廿三、十一月廿一、十二月十九。
  • 【春節】正月十三、閻王忌,屙屎尿尿都不利;關公升天,「點大花燈」
    正月十五和元宵也分不開,所以也叫元宵節;民諺說「上燈圓子、落燈面」,即是說在上燈之日要吃圓子(元宵)、落燈之日要吃麵條。上燈日就是正月十三。正月十五的花燈,都是從正月十三開始掛的。上燈,是客家的一項重要習俗。上燈中的「上」字,在這裡是動詞、和「上梁」、「上船」意思一樣。
  • 農村親戚平常看著挺親的,當你落魄時,大家都躲著走,為啥?
    ,現如今大多數的農村人都進城去打工了,出去外面以後眼界也變得越來越寬闊了,生活條件也是變得越來越好了,每到逢年過節的時候,回到農村大家坐在一起是相當的熱鬧,而農村的那些七大姑八大姨也是非常的親近,到了過年的時候親戚都是會互相串門的,大家聊到一起的時候都是非常的親近,感覺就是一家人,但是現在農村的親戚也似乎變味了,農村親戚平常看著挺親的,當你落魄時,大家都躲著走,為啥?
  • 馬上又要開始貼春聯了,農村老人說今年二十九不能貼對聯,為啥呢
    歡迎關注棒奔霸,帶你領略不一樣的農村風情,每天都有新的農村事物分享給你,感謝有你的陪伴。為啥今年臘月二十九老人說不能貼對聯呢?因為在民間有關於二十四節氣的四絕說法,說是在每年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四個節氣之前的最後一個日子,也就是要告別了這個節氣,被稱之為絕日,像今年的大年三十立春,而臘月二十九則是代表著冬季的最後一天,也被稱之為絕冬日,在絕冬日張貼對聯,老人們認為是不吉的,其實在過年期間各種各樣的說法和講究,都是像「好」的方向走,對於事物和說話都要講究,像蒸包子蒸破了,可不能說破了,要說看看包子開口笑了,這些都是民間的習俗傳統
  • 農村親戚味越來越淡,走親戚的越來越少,這是為啥?
    每年不管是外出的遊子,還是在家裡的留守人員期盼的就是過年,家家戶戶團圓熱鬧,說道最令大家感興趣的就是走親戚了,不管遠的近的,在大年初一就開始走親戚了
  • 農村老人說,走路腳後跟不著地的女人不能娶?這是為啥?
    很多時候農村老人看事物的眼光比很多人都透徹,所以他們經常說的一些話裡面也隱含了不少的道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農村老人說的走路腳後跟不著地的女人娶不得?你知道這是為啥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眾所周知,像結婚這種大事在農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男女雙方不僅僅要門當戶對,生辰八字也講究吻合,可是說這走路腳後跟不著地的女人不能娶又是為啥呢?
  • 在農村走親戚,給親戚小孩紅包,他回個紅包,是多此一舉嗎?
    在農村,過年的時候你給我小孩紅包,我再給你小孩紅包,這叫禮尚往來。在農村有小孩的農村家庭這種現象非常常見,農村老人常說紅包也是債,都要記得,到時都是要回禮的,不能小於別人送的紅包。別人給200塊紅包,最低都得回禮200元。
  • 農村過年走親戚發現對方把本人送的禮品拿去給其他親戚了,合理嗎
    年前買年貨時一般會把拜年要用的東西採購到位,初一初二要用時直接提走,那時拜年走親戚時提的禮品的確有點意思,你送過去的東西別人回的時候數量上基本相當,有的會稍微換下品種,有的甚至品種都一樣,送來送去會發現買的東西在打轉,弄不好回到自己手裡,最後拆來吃了。過年買禮品去農村走親戚,發現對方把自己買的東西拿去送給其他親戚,是否合理?
  • 菏澤農村,為啥親戚混得越好越是指不上?反而窮親戚更靠得住!
    這一整個工序走下來,就要半個月還多。但如果誰家勞力不在家或生病了,親戚們也都會來幫忙,筆者記得我家那會,舅舅和表哥一到我家收麥子,都會來幫忙。(網絡配圖)而到了近些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進步,僅靠種地已不能滿足農村人的生活需求,有不少的農村人外出務工以及做點生意
  • 夏季光膀子上街,冬季穿睡衣出門,專家說不得體,為啥不改改?
    但在一些城市,出現了這樣一類人,穿著棉睡衣就出門上街了。按理說睡衣屬於比較私密性的衣物,一般在自己家裡穿,走在大街上,猛地遇到有人穿加棉加厚的睡衣,感覺還是多少有些尷尬。城市裡睡衣一族不少見,農村則更多,無論男女老少都有穿著棉睡衣出門的,還有的甚至穿著去外面逛街、去鄰村趕集買東西。
  • 農村老人愛說上山的甲魚,下山的野雞不能碰,為啥呢
    在過去的農村野外,環境好的時候,各種各樣的動植物比現在要多上許多,河裡的水也清澈,魚兒諸多,不但會有很多的魚,甲魚也是非常多見的,尤其是一些野生的甲魚,在過去的農田裡面確實非常的多見,有時候去水田裡面勞作幹活,能夠摸到好幾個甲魚,甲魚味道鮮美,尤其是野生的甲魚,不但營養豐富,價格也是頗高的
  • 「三年不上門,親戚也不親」,啥意思,為何現在農村人不願走親戚
    大人之間要維繫關係,敘話家常,小孩子走親戚純粹是好玩,有好東西吃,還能見到表姐表妹,快活得很。但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農村人不喜歡走親戚了。不僅僅是大人不愛走親戚,就連小孩子也願意家裡蹲,根本不想出門。哪怕是拜年,迫不得已的走動,也只是走個過場,搞個形式,提著禮物上門問候一聲,轉身就走,連杯茶都不喝,更別說吃飯和住宿了。
  • 農村老人常說 「七不出門,八不歸」,到底是啥意思?
    原創文章,嚴禁轉載居住在大城市的人,一定很少了解農村人的生活,其實在農村生活的老年人,在日常的活動當中也是非常有趣的。他們對待衣食住行各個方面都非常有講究,一些風俗忌諱已經在他們的心目中形成了固有的行為準則。
  • 農村又一現象,在外務工的農村老人,為啥不想回家過年,不想家嗎
    都說「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春節期間大家紛紛趕回家圖的就是一家人團團圓圓。現在農村,有很多家庭都是父母兒女一家人都在外打工,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見上一面,因此春節就成了難得的相聚好時機,但是這幾年在農村也有一種現象越來越明顯,那就是在外務工的農村老人並不會回家過年。
  • 農村老話「親兄弟,明算帳」老祖宗的話啥意思,為啥老人這樣說?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話「親兄弟,明算帳」老祖宗的話啥意思,為啥老人這樣說?在以前的社會中,計劃生育管制的沒有那麼嚴,所以,很多人家裡都有好幾個小孩。不管男孩女孩,都會生下來養大。
  • 年底了,農村老人說「七不出,八不歸,逢九出門惹是非」,啥意思
    雖然說有的俗語比較短,但是從細節上來看,是屬於短小精湛的話語,這個也是咱們說的通俗易懂,其實在農村裡上到老人,下到小孩,基本都會說上幾句俗語,但是有的人會說俗語,但是裡面的意思就很難懂了,就比如這句俗語「七不出,八不歸,逢九出門惹是非」,有的人就是不太明白其中的意思,今天咱們就來說說這句俗語的意思。
  • 為什麼有人過年回到農村不願意出門,就喜歡在家裡宅著「躺屍」?
    對於今年這個年來說,能不出門老實在家呆著的都是明智的,新型肺炎鬧的大家人心惶惶,如果做不到萬全的防護,還是儘量少出門,少去人員密集的地方。當然在沒有這檔子事兒的時候,很多人就不願意出門,寧願自己在家「躺屍」哪裡都不去,說「躺屍」有些難聽,但是卻很形象。
  • 臨近年關,農村「表面親戚」越演越烈,親戚味一年不如一年,為啥
    時下的農村,返鄉成了主旋律,備貨過年也將隨之而來,在這臘月中,過去的氣氛也將一點點地積攢,走親訪友自然多了起來。然而,談起「走親戚」估計大家心裡都有感觸。如今,隨之農村經濟的發展,親戚之間的貧富差距也逐步地顯露,富裕的生活更好了,貧困的依然如初。親戚間的關係也沒有兒時那麼穩固了,近年來更是出現了「斷親」的現象。總的來說,這些年,「表面親戚」多了,可是親戚味卻一年不如一年,這是為啥呢?
  • 農村老人常說:廚房上面不能建臥室?客廳上面不能建廁所?為啥?
    大家都知道,現在農村的發展是越來越好了,不但交通便利了基礎設施完善了,洋房別墅也是如雨後春筍般林立。而且隨著現在大家的腰包越來越鼓,以後農村的自建別墅會越來越多。但其實農村建房也是有很多講究的,例如農村的老人就經常說:廚房上面不能建臥室,客廳上面不能建廁所。這是為啥呢?老人表示廚房上面不能設計臥室,是代代相傳流傳下來的風俗。有一種說法是以前農村廚房都是採用柴火做飯,長期煙火的燻烤之下,廚房的頂層容易乾燥,如果廚房上部住人,可能會影響睡眠質量。
  • 老人說寶寶不滿百日不能隨便抱出門,並非是迷信,其實很有道理
    在我農村老家,有一個關於孩子出生的習俗。就是說,新生兒出生不足100天時,不能隨意出門。否則,對孩子有很大影響,孩子很容易生病。一定要100多天,才能出門,然後給寶寶一個「百日宴」,然後就可以經常帶寶寶走親戚拜訪朋友了。現在的年輕人都認為這是一種悠久的迷信,不能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