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恰同學少年——校徽上的大學記憶」展在中國園林博物館三號臨展廳正式展出。此次展覽由中國園林博物館主辦,是國內首個以校徽和大學園林為載體,展現大學百年發展史的主題展覽。此次展覽展期至12月15日。
本次展覽以「徽」字為連接點,共分為徽源、徽印、徽黌、徽憶四個部分,甄選1000餘件校徽,使觀眾展中「見物」,飽覽百年來中國大學發展的非凡進程。同時,展覽融匯愛國主義、文化自信和青春情懷,以小見大,讓觀眾在展覽中更能「見人、見史、見精神」。
展覽1000餘件國內外校徽跨越歷史百餘年,集中向觀眾展示百年來中國高校自強不息的時代華章,帶領觀眾領略博採眾長、自成一格的中國大學校徽。展品包括清末京師大學堂、部分地方大學堂校徽和其它運動會、學術類徽章及記錄中國百年重要歷史進程的徽章,其中部分文物珍品是首次展出。「京師大學堂獎章」是京師大學堂1906年第二屆體育運動會的獎章,主圖案為二龍戲珠,兩條龍靈動、對稱、大氣,材質為銅質琺瑯。
京師大學堂的建立標誌著中國近現代高等教育的新起點。在展覽中,校徽不再是簡單的展品,而是會說話的講解員,充分呈現其背後所承載的歷史價值和時代價值,讓觀眾對綿延不絕的百年文脈可感、可悟。此外,觀眾還可以看到證章式樣、紀念式樣、牌匾式樣的多種校徽,與校徽有關的人物筆記、設計稿等文獻資料以及校園生活用品,其品類之全、規模之大堪稱國內首創。
隨著現代學校的創設,出現了校園這一新的園林類型。校園園林的發展和大學的時代變遷一脈相承,其發展軌跡也通過校徽形態得以充分呈現。
展覽的重點篇章之一「徽黌」[hóng]主要以校徽上的園林和建築圖案為載體,呈現中國大學園林中西合璧、自成一格的校園景觀。在園博館中國近現代園林廳中,「中國近代園林」部分詳細展現了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武漢大學、燕京大學等高校為代表的大學園林,將現代大學功能與中國傳統園林意境成功結合。「黌」字意為古代的學校,此次展覽是園博館在現有展陳體系近現代園林研究上的一次拓展,讓觀眾更好地了解到自近代高等教育興起以來,逐漸形成了具有中國高校自身特色的實體建築與空間環境。
同時,很多高校將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規劃及文化積澱,濃縮到方寸的校徽之中。在展覽中展示了百餘個高校的標誌性建築或園林景觀圖案的特色校徽及設計圖稿。如北京林業大學校徽以綠色為基調,綠色既象徵著綠色學府,又標誌著該校以培養綠色人才為己任的辦學宗旨;圖案中的園林植物松柏,蘊涵著蒼松正氣、萬年長青的北林氣節。再如中山大學新版校徽以中山大學舊址大鐘樓為設計主體,借用園林中的海棠式洞窗與大鐘樓外觀組合成「中山」二字,體現了中山大學文脈綿延。【採寫:戚連民 中國園林博物館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