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女子上山拾柴,回來時肩上擔子越來越重,王嬸說:柴火上坐...

2020-12-17 騰訊網

戲說古今奇聞趣事,傳遞世間真情善意。大家好,歡迎來到詩文書畫匯,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504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

俗話說「大千世界無奇不有。」現如今流傳的很多民間老故事,雖然聽起來十分離奇,但其中也蘊藏著深深的寓意。不過還是究其原因,沒人能夠說得清。

所以,對於這樣的民間故事,大夥只當消磨下時間,注意下故事背後的寓意即可。而對於故事發生的原因,大夥就別較真兒了。畢竟故事中的很多怪事,你我都說不清。

書歸正傳,咱這就開講這則民間小故事:

在70年代,四川省的某個偏遠小山村裡,曾來過一個戲班子。這個戲班子在演出結束後離開小山村,那些人在山間小路上行走時,忽然遭遇到了狂風暴雨。於是戲班子全員就躲進了一個山洞,但奇怪的事情是,那些人再也沒有出來過。

村裡老人們就說,那些人應該是被山怪抓走了,遇到了不測。此後,那個山洞沒人再敢靠近。

70年代末的時候,村子裡有一個婦女,名叫二花。故事發生的那一年,二花才嫁人不久。

有一天,二花挑著扁擔上山裡拾柴火。約摸著過了一個小時,二花拾足了柴火,就開始往山下走。

此時,但北面飄來了黑雲,二花見狀趕忙往山下跑。可說來也怪,那烏雲轉眼遮住了天,雨一下就來了。

二花一看不妙,心說要趕緊抄近路下山,不然山中遇到暴雨可就危險了。

於是她就朝著那山洞所在位置快步行去。因為只有從山洞這邊走,路才是最近的。

離山洞越來越近,奇怪的事兒發生了:二花能隱隱約約地聽見山洞那面傳來了陣陣戲曲聲和樂器的聲音。

「不可能啊!這山上怎麼會有敲鑼打鼓唱戲呢?再說這下著雨呢,誰這麼膽大啊?」二花疑惑不解。

二花不敢多聽,加快了步子。在經過洞口時,那聲音更加清晰,二花十分害怕,頭都不敢轉一下,瞪著大眼睛就走了過去。

可她沒走多久,就覺得肩上的擔子越來越重,似乎上面突然坐上了人一般!

二花不敢多慮,拼命挑著擔子往山下走。可二花卻感覺肩上的擔子越來越重,她有些害怕,於是停下腳步查看,卻沒有發現任何東西。

二花又繼續前行,可擔子越來越重。二花能感覺得到,這柴火捆上肯定有人!

她走走歇歇,終於下了山。在這個山村的村頭有一座老橋,二花咬著牙就到了橋頭。她低著頭就踏上了橋。行至橋的一半時,二花突然感覺肩上的擔子輕了很多。

二花趕緊過了橋,此時肩上擔子的重量恢復了正常。二花過了橋,癱坐在地上。緩了好一會兒,二花才挑起柴火朝家走去。

吃過晚飯她將白天的遭遇說給了村子裡的王嬸。王嬸是個神婆,看東西特別靈驗。

王嬸看著香頭搖搖頭說道:「你這柴火上坐過人。你的體格弱,很容易招惹到這些東西。好在村頭的那座橋攔著,那東西過不了橋,你這才算脫了身呀!」

二花聽後心有餘悸。她緩了好一會兒心情才淡定下來。而坐在二花柴火上的人到底是誰,是不是之前戲班子那些人,誰也說不清。

不過村裡老人們都說,二花那天遇到的「人」就是那些離奇失蹤的戲班成員,因為冤氣深,才會招惹過路行人。

但對於真相,沒人能說得清啊!

筆者感言:

正如開篇所講,很多事情根本說不清。但那些事兒的確發生了,不管怎麼說,我們還是離那些有忌諱的地方遠些吧,小心駛得萬年船呀!

好了,本期故事我們到這就講完了,我有酒,也有故事,就差一個愛聽故事的你。

文/小田

文中故事來源於民間傳說,目的是藉故事來明事理!切莫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感謝大家的支持!圖片來自於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那年那月之拾柴火
    莊稼秸稈根本不夠用,做飯和冬天煨炕用的燃料只得依靠拾柴火、鏟野草、掃樹葉來補充。大人們要參加生產隊組織安排的統一勞動,掙取工分,養家餬口,拾柴火的事自然而然地就落在了孩子們的身上。對我家來說,拾柴的任務當然就由我這個在弟兄姊妹中排行老大的小學生來擔當。
  • 童年趣事:拾柴火
    畢竟那時候使用柴火做燃料的家庭比較多。一到夏天,勤勞的家人們把這些路邊野草、多長出的一些小樹枝全都處理掉,趁著烈日曬乾,儲存到冬天做柴燒。 那時候燒火用的燃料主要有稻草、麥草、玉米杆以及油菜杆等當然煤炭也普及,只不過買煤需要花錢而且不便宜,大家更願意就地取柴。況且大家更願意吃用柴火煮出來的飯,味道香噴噴的。
  • 村中素描:拾柴
    鄉下燒柴做飯的歷史漸漸也要退出歷史舞臺。千百年來,百姓的日常生活離不開柴米油鹽醬醋茶,可見,柴火對我們的生活有多重要!我每天喜歡燒柴做飯,大鐵鍋也越用越順手。一個多月,我把婆婆活著時積累的像小山堆般大的玉米棒子芯燒光了,小小的灶口卻像吃不飽似的,一大筐柴燒水做飯就化為烏有,換來熱炕和一桌豐盛的飯菜,全家圍在一起,吃得津津有味。我很享受這份合家團圓的幸福感覺,心甘情願的忙碌。 現在路邊到處是樹枝幹柴,疫情不能串門,我沒事就喜歡在房子後邊的地裡拾柴。
  • 俗語:「不挑擔子不知重,不走長路不知遠」,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俗語作為我國民間傳統文化的一脈,是世世代代的農民們根據自己的一生經驗總結而來,因其讀起來朗朗上口,深受廣大百姓們的喜愛。曾經,俗語在農民大眾心中佔有著重要的地位,指引著百姓們的日常生活。如今,社會在進步,科技在發展,俗語也不像曾經那樣是農村家家戶戶的必需品,但是這些俗語仍存在著百姓們的日常生活之中。「不挑擔子不知重,不走長路不知遠」,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 全力以赴 不留退路 賈一凡感覺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全力以赴 不留退路 賈一凡感覺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發布時間:2020-12-15 來源:中國體育報 作者:周圓 字體:
  • 民間故事:窮小子上山學藝,美嬌娘多次相幫,最終他卻痛失佳人
    哈嘍大家好,歡迎來聽小於講故事,本故事名為《有緣無分》,故事素材來源於網絡,由小於品詩說文整理編寫。本文為《民間故事》第172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很高興又到了給大家講故事的時間了,今天咱們來講一篇發生在古時候的民間小故事,希望通過此故事,各位看官都能有所收穫。
  • 滿族民間故事:七盲女上山打妖精
    這是滿族民間故事傳承人肇恆昌講的一個滿洲民間故事,滿族民間故事在民間也叫說瞎話,就是一些神話傳說,跟現實生活不同,所以稱為瞎話。從前,老山裡有一個老頭,他重男輕女,他老婆生一個丫頭,生一個丫頭,一連生了七個丫頭。
  • 鄉下農民上山撿柴,沒想到確實名貴的藥材,現在少來越少見了!
    鄉下農民上山撿柴,沒想到確實名貴的藥材,現在少來越少見了!在鄉下上山撿柴是大家經常幹的活兒。沒有柴火也不能生火。現在雖然有天然氣,但在很多偏僻地區,還是燒柴炒菜做飯。因為經常上山,所以能很好地撿到奇怪的樹枝。拾到的柴火不一定是生火的東西,可能是貴重的藥。
  • 民間故事:金陵女子
    民間故事是一個非常有趣的領域,古人與我們不同,他們沒有豐富的娛樂活動,閒暇之時,人們常常談起一些小故事,這些故事雖然來自民間,但也頗有趣味。而《聊齋志異》是一本專門記載民間故事的書籍,在本篇文章中,小編就來講講金陵女子的故事。
  • 民間故事:小夥墳地挖竹筍,女子送來碗白米飯,女子:你怎麼不吃
    作品類型:民間故事類,山野奇談系列。作者申明:傳承民間文化,說出魅力故事。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不可迷信、模仿故事情節等。更與現實生活無關,請理性、正確地欣賞故事。想到這裡,他感到非常委屈,別人家哪會愁這些,有的甚至連媳婦娶上了,可自己還在為一日三餐發愁。要不是父母走得早,他也不至於這麼苦。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張陽就蹲在地上哇哇哭了起來。或許是老天可憐,當天哭的正起勁的時候,突然「哇」的一聲,從地上跳了起來。原來他坐到竹筍上了被扎到。
  • 民間故事|狐仙之計
    村裡人家都燒柴,松枝便是最常見的。李老漢雖然年過六旬,但爬樹還是相當利索,不一會就砍了一地的松枝。他下樹時,把砍柴刀隨意的往下面一丟,當時就聽見一聲慘叫。李老漢嚇一跳,連忙下樹來,到丟柴刀的草叢中一看,原來是一隻小狐狸,被他無意丟下的柴刀砍中,傷口處鮮血直流。
  • 民間故事:他偶然救了一隻兔子,沒想到卻改變了他的一生
    一 個多月後的一天,趙良像往常一樣砍柴回到家裡,當他走進家門時看到平時空空的飯桌上竟出現一桌飯菜他覺很奇怪。家裡就他一個人這飯是誰做的呢?他在屋裡找了一圈,還是沒看到人,但是砍了一天柴的他,肚子餓得咕咕叫他管不了那麼多了拿起筷子就開吃了。
  • 民間故事:樵夫與黃鼠狼
    #中國民間故事於是他趁著天黑,偷偷躲到一旁的柴堆裡,用柴火遮住了自己的身子。等了一會,雞窩裡傳出了雞叫的聲音。樵夫抄起砍柴的傢伙從一旁衝了出來,嚇得雞窩裡跑出了一個黃色的東西,一下子就竄到了對面的柴堆裡。樵夫把手中的砍柴刀一扔,準確地砸中了它。樵夫走近一看,原來是一隻黃鼠狼。黃鼠狼被刀劈傷了,躺在地上咿呀地叫著。
  • 民間志怪故事:女子仗義出手,手段出人意料,不過結局很開心
    據說,這是一個流傳於福建地區的古代志怪故事。福建的朋友們可以聊聊是否聽說過。有個叫王有才的人,為人厚道老實,他家裡很窮,靠打柴為生。父親早逝,他與上了年紀的老母親相依為命。王有才二十歲那一年,村裡的媒婆給他說了一樁婚事,女方是西村的一位叫林巧珍的姑娘。
  • 柴狗第一次坐了車。他在上面有點害怕。車一開,他就激動起來
    他們看到馬路上有一家寵物店,就進去看看。裡面有很多小狗。網友們很喜歡小狗,一直有養狗的想法。他們進來,路過的時候看了看。他們兩手空空地進來,出門時還帶了一隻小狗回家。網友們也從此開始了自己的養狗生涯。我不知道養了狗之後的生活會是怎樣的。它正式從我把柴火狗帶回家的那一刻開始。養狗其實挺費力的,需要買的東西也很多,還有別人家的狗有的東西。
  • 為什麼現在農村還是有很多人在用柴火燒火做飯呢?很多人不知道!
    問題:為什麼現在農村還是有很多人在用柴火燒火做飯呢?很多人不知道!農村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依山傍水燒柴做飯相比煤氣要麻煩許多而且控制不好火候但是對於農村來說燒柴幾乎可以說是零成本。假如煤氣煤炭免費發放給農民或者給補貼,那相信燒柴的人就會更少了,因為沒錢才燒柴,當然也有一個原因阻礙著煤炭煤氣的普及。以前冬天取暖方式比較簡單,要麼是烤柴火,要麼是烤煤炭,不像現在,很多人都選擇烤電爐或是有地暖、空調等!記得小時候放學了沒事幹,就背起小背簍和夥伴們一起去杉樹林撿樹枝,背回來放在固定的地方,平時就用來燒飯,天冷了就用來取暖!
  • 民間故事奇談:人龜鬼湯
    廚房管事見盧達雲回來了,筐中沒有柴火,指著盧達雲罵罵咧咧的,盧達雲趕忙接道:「今是未砍柴,但我卻採到了一個好東西,這可是個神龜,還能說話呢。」廚房管事的聽了後想要把這隻烏龜獻給主人,夜裡他把烏龜拴在了府裡一顆千年桑樹上,夜深人靜的時候,桑樹開口說話了:「你這是為何被捉住了呀?
  • 民間故事奇談:吊鬼煞無間道
    五代十國時期,浙江金華有位曹氏老嫗,家有一子,早年戰死在戰場上,留下了一個孫子,老嫗對這個孫子很是疼愛。孫子很有經商頭腦,不久就賺了很多錢,和一個商賈的女子相愛,按照當地的規矩訂了婚,馬上要明媒正娶。這天晚上,老嫗獨自坐在廳堂,閉目養神,聽到樓上傳來匆忙的腳步聲,剛開始以為是家中的僕人在忙活什麼,後來這腳步聲越來越大,絲毫沒有停下來,老嫗覺得很不對勁,就上樓查看,推開房門,看到一個人,帶著鳳冠,穿著玉鞋,手裡拿著蕉扇,站在屋裡盯著老嫗,老嫗見多識廣,沒有感到一絲害怕,不管三七二十一,大聲呵斥:」站住,來者何人?
  • 紅泥鰍的傳說-民間故事
    誰知砍得兩捆柴扛出來時,扁擔旁已經擱著八挑乾柴。小孥感到十分奇怪。正在這時候,兩個穿紅衣裳的姑娘迎面走來。他猜想這些柴準是她們砍的,就問怎麼看得這麼多柴?那兩個姑娘只是笑,不回答。他又問:「你們怎麼拿柴回去?」兩個臘緬齊聲答道:「我們是幫你砍的。」小孥搖搖頭,說:「我手腳不缺,怎麼要你們幫忙?二位姐姐莫說笑話。」
  • 八旬老婦拾柴不穿鞋 赤腳或為健康長壽秘訣
    圖片說明:花都梯面鎮有個「赤腳婆婆」  花都有個「赤腳婆婆」,年約八旬幾乎從來不穿鞋,上山拾柴仍如履平地,哪怕是大冷天仍打赤腳,她的雙腳也不會龜裂。  原因:  一年四季不穿鞋  因以前沒錢買鞋  故事的主角是劉婆婆,今年79歲,是花都區梯面鎮五聯村人。  一行人來到位於該村第一經濟社的劉婆婆家時,她正坐在門口忙碌著家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