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美國防中國「斷供」?澳稀土企業關鍵時刻要在美國建廠

2020-12-25 環球網

【環球時報駐澳大利亞特派記者 劉天亮 環球時報記者 倪浩 任重】澳大利亞稀土生產企業萊納斯(Lynas)20日宣布,將與美國藍線公司(Blue Line)合作在德克薩斯州建立一家稀土分離工廠。澳美公司這一行動正值敏感時刻,美國的不斷挑釁施壓加劇了美中貿易摩擦,而美國迄今沒有將稀土列上徵稅名單。當前,美國的稀土供應80%來自中國。

萊納斯公司的盤算

20日,萊納斯公司在一份聯合聲明中宣布,與美國藍線公司籤署諒解備忘錄,雙方將在美國德克薩斯州成立一家稀土分離工廠。這家合資工廠將由萊納斯公司控股。但由於諒解備忘錄僅僅是表達合作意向,其他細節尚未公布。

萊納斯公司是中國以外全球最大的稀土生產商,全球稀土供給份額約達12%,而藍線公司是美國領先的稀土產品加工商。雙方聯合成立的新公司,將成為中國以外僅有的分離中重稀土的大型製造商。路透社稱,擬組建的合資企業將把重點放在分離鏑、鋱等重稀土上。不過,也會分離輕稀土元素,包括釹和鐠。

此前,萊納斯公司被爆出在馬來西亞關丹市的工廠遭遇廢水、汙染物處理問題。當地政府要求萊納斯先整改,才能拿到新許可證。萊納斯公司此時放出在美國建廠的消息,被認為是和馬來西亞政府討價還價。不過,萊納斯公司否認這兩者之間存在聯繫。另外,萊納斯公司今年3月被澳大利亞最大零售企業之一的西農集團出價15億澳元收購,但因估價過低而拒絕。分析人士認為,萊納斯公司公布建廠消息也可能是為了抬升股價。

路透社21日報導稱,萊納斯當日宣布計劃在2025年之前投入5億澳元用於提高產量,並將在西澳州設立初級加工廠,相關計劃還包括對在馬來西亞的加工廠進行投資。

「填補美國供應鏈的關鍵空白」

路透社21日稱,萊納斯的增產舉動,正值美國將稀土這種戰略礦產的進口置於優先之際。美國對世界第一大稀土生產國中國高度依賴。長期以來,美國本土一直缺乏稀土分離能力。萊納斯公司在聲明中稱,新公司的目標是填補美國供應鏈的關鍵空白,確保美國公司持續擁有基於美國的稀土產品渠道。

《華爾街日報》21日稱,藍線和萊納斯的聲明暗示,中國以外的稀土供應選項匱乏,是促使兩家公司做出未來一年合辦新廠決定的一個關鍵因素。上述提議凸顯出企業界對華盛頓和北京方面的貿易言論越來越感到擔憂,同時尋找機會從美中相互加徵關稅中獲利。稀土生產領域由中國主導,而一些全球最大稀土消費者是電動汽車、風力渦輪機和軍用設備等先進技術領域的美國製造商。正因為如此,儘管貿易爭端不斷升級,美國一直不願對中國稀土商品加徵關稅。

報導稱,川普政府擔心美國國內稀土供應不足將破壞具有競爭力的現代經濟和強大的軍事力量。去年,美國地質調查局認定35種礦物對該國經濟和國防至關重要,其中一半以上種類的供應幾乎全部依賴進口。在這些至關重要的礦物中,稀土堪稱最極端例子之一。

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20日稱,2018年2月,美國總統川普就和澳大利亞時任總理特恩布爾提過稀土問題,此後美國國防部加大了和包括萊納斯公司在內的澳大利亞稀土公司的合作。萊納斯公司執行長阿曼達·拉卡茲20日稱,美國國防部可能會歡迎這一舉動。

無法取代中國供應

中國稀土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陳佔恆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澳大利亞公司不但直接面對中國稀土公司的有力競爭,而且因為稀土價格前期持續下跌,該公司目前還面臨現金流問題。澳美兩家企業即便達成合作,並投入生產,也無法在短期內改變目前全球稀土行業的現狀,也無法將中國撇除出美國的進口體系之外。但陳佔恆認為,「兩家公司合作確實隱含著美國維持中國之外的稀土供應來源的意圖,即鑑於地緣政治的影響,美國稀土不能完全受制於人」。

上海有色金屬網稀土行業分析師李紫嫣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澳美兩家公司的合作剛剛見諸報端,沒有更為具體的信息,中美稀土關係是否會受到影響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中國在這場戰鬥中有強大的力量。他們比我們更了解供應鏈,以及這些材料是如何為我們的智慧型手機、特斯拉和戰鬥機提供動力的,」英國《金融時報》援引美國智庫「新美國」的高級研究員大衛·亞伯拉罕的話稱,「美國的弱點不是開採稀土,而是加工稀土或磁鐵和電池等產品,以及進一步延伸向下的供應鏈。在這方面,中國擁有無可爭議的優勢。」

相關焦點

  • 美國經濟欲擺脫稀土依賴,美國人:我們離不開中國製造,又有新進展
    美國金融網站Zerohedge9月1日分析報導稱,美國經濟或面臨被稀土斷供的日子可能會越來越近。或正基於這一擔憂,美國眾議院議員現在正在為這一天終於到來採取提前措施,並採取了合作該法案旨在遏制並欲擺脫美國對稀土的依賴。
  • 美國經濟的一個重要薄弱點是稀土,美國前高官:嚴重依賴中國進口
    在美國的許多高科技和國防產品中,一旦沒有稀土供應,相關的生產商或將面臨產品的停滯。對此,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稱,美國對中國的戰略資源有依賴。華爾街日報數周前稱,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隱形依賴暴露美國經濟戰略軟肋。而對於稀土王牌何時可能被使用?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楊希雨認為,稀土供應,僅是其中的一個選項。
  • 都在嚷嚷稀土製裁,這樣就能割斷美國工業的咽喉?
    但在晶片的核心技術上,我們確實無法做到完全的獨立自主,美國的這一行動,也讓以華為為代表的中國企業不得不暫時受制於人。圖片來源:hateem但網上的 " 大國師 " 們可咽不下這一口窩囊氣,差評君從他們的口中聽到了 「 稀土製裁 」 這一說法,說什麼中國的稀土資源佔全世界的 90%,我們可以用斷供稀土方法反擊美國,來割斷美國工業的咽喉!不少媒體也在稀土這個話題上大做文章,把稀土稱為是中國的王炸。
  • 美國威脅中國斷供發動機為何被叫停?中國大飛機如何應對日後刁難
    按照川普往年的打牌風格,既然是要出牌就不可能先出王炸,先甩出幾個可大可小的牌、先把對手噁心一番、攪合得咱們心煩意亂、然後才開始正兒八經地把核心訴求擺上檯面屬於常規性操作。因此,不排除「斷供」等象徵性的政治動作要服務於美國的更高戰略目標,接下來,按照常規劇本應該還會有更多的五花八門的么蛾子出現,今年可能註定不會平靜了。
  • 若中國禁運稀土,美軍將面臨怎樣的窘境?每年將增加140億軍費
    近年來,稀土也成為中美博弈間的重要話題,很多人說稀土是中國反制美國的「殺手鐧」,那麼稀土真的有這麼大的威力嗎?有沒有這麼大的威力,不是光靠嘴上說說而已,還是要看美國人對稀土的依賴程度有多大。要知道稀土作為一種戰略性資源,其獨具有許多其他元素所不具備的光、電、磁特性。
  • 美國敢威脅斷供C919發動機,為何不敢對華為完全禁售?關鍵原因
    美國敢對威脅斷供發動機,表面原因是中國造不出C919用的發動機;實質是,中國在民用大飛機領域的標準方面一點話語權都沒有。未來即使我們造出C919用的發動機,美國照樣在其他飛機部件方面威脅斷供,一樣可以讓C919步履艱難。
  • 中國稀土加工:扼住美國命運的咽喉
    與此同時,中國的進步主要源於其在稀土資源生產、精煉、材料科學、冶金、智慧財產權、研發以及商業與國防應用方面為取得世界領先地位而付出超乎尋常的努力。稀土包括元素周期表上的17種元素,它們是大多數現代技術和武器系統的關鍵成分。  美國的稀土供應鏈於1980年首次遭到破壞。
  • 上世紀的稀土領頭羊,美國是如何掉隊輸給中國的?
    但和現在中國一家獨大的情況不同,在早期的時候,這個行業並不是由我們主導的,而是美國主導的。美國的稀土儲量同樣排名世界前三,儲量佔比達到13%左右1947年 一位地質學家在美國西部的芒廷帕斯,發現了一種奇怪的礦石樣本,隨後它將它寄給了美國地質調查局。之後,芒廷帕斯礦成為美國最重要的稀土礦,就如同我們中國的白雲鄂博一樣。
  • 不想被中國掐脖子?美國擬在沙漠中修建稀土加工廠
    SMM9月27日訊:據悉,美國已同意為MP Materials(一家由私募股權支持的公司,於2017年以2050萬美元的價格購買Mountain Pass礦山)提供資金,以在該地點設計美國的第一座重稀土加工設施,Mountain Pass礦山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的莫哈韋沙漠,也是中國境外在運營的最大輕稀土礦山之一
  • 70年代美國斷供日本京瓷,稻盛和夫反擊,華為學到了
    80年代日本半導體產業發展迅速遭到美國忌憚打壓,日本的稻盛和夫給我們留下了《賭在技術上》;2000年法國阿爾斯通高管被美國扣押,被美國強行收購,當時的被扣高管皮耶魯奇回國後寫下了《美國陷阱》;2018年中興通訊被美國斷供晶片,被迫繳納10億美元才起死回生;
  • 疫情緊張美國對華為下手,外交部:中國不會坐視不理
    自從中國開始進行製造業產業升級之後,美國就一直在針對中國高科技企業進行各種打壓,其實原因很簡單,美國怕了。中國的工業門類非常完整,市場體量也足夠龐大,一旦我國高新技術企業快速發展,必然會對西方世界的技術優勢產業造成衝擊,「發達國家粉碎機」的稱號可不是白給的。
  • 美國正在開發的稀土項目
    源標題:Factbox:美國正在開發的稀土項目(路透社)-美國政府正計劃為國內稀土項目提供資金,以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中國是全球稀土行業的領導者。稀土是17種礦物中的一種,被廣泛用於軍事裝備和消費電子產品中。沒有已知的替代品。
  • 中國「氣體稀土」之痛:氦氣被掐脖子,依賴美國高價進口,比稀土貴
    中國的稀土行業目前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的,稀土對發展高科技非常重要。每當我們被美國制裁或者欺負的時候,很多人總喊著要禁止稀土出口給美國。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我們很憋屈,確實不敢停止對美國的稀土出口。為什麼不敢?因為目前美國在技術上還卡著我們脖子的地方有很多。比如說,這個被稱作"氣體稀土"的氦氣。
  • 美媒說了大實話:中國在「提供」,美國卻在「斷供」
    【海評面】美媒說了大實話:中國在「提供」,美國卻在「斷供」摘要:一段時間以來,為了「疫苗霸權」,白宮煞費苦心。5月18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三屆世界衛生大會視頻會議開幕式上宣布,中國新冠疫苗研發完成並投入使用後將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為實現疫苗在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和可擔負性作出中國貢獻。
  • 美國軍工科技居世界前列,哪塊缺了中國「國寶」稀土都得涼!
    自今年新冠狀病毒疫情以來,美國國內就一直有一種要同中國脫鉤的言論存在。不過,這種提法在言論層面上講講比較簡單,但要真正施行起來,難度可不是一般的大,不說其他的,就以當今武器製造和電子器材製造所需要的稀土為例,美國要同中國切割,遠遠沒有那麼容易。
  • 中國商品有哪些王牌?專家:稀土僅是一個選項,美國人:離不開中國貨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的商品領域,有許多商品是全球生產者和消費者非常依賴,同時又難以替代的。我們以美國的生產企業和消費者為例,華爾街日報數周前稱,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隱形依賴暴露美國經濟戰略軟肋。那麼,中國商品有哪些王牌呢?在生產者範圍內,我們注意到,無論是美國的電子科技類產品,還是軍用品都離不開稀土金屬。
  • 臺積電在南京建廠後,現將到美國建廠,它會把鄭州富士康帶走嗎?
    臺積電2016年投資30億美元在江蘇省南京市建廠,現在宣布斥資120億美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廠。美國這麼遠,人工這麼貴,為什麼臺積電還要跑去建廠?它能盈利嗎?它會把鄭州富士康帶走嗎?不利條件第一,美國人力成本極高。同樣的工種和工作量,美國工人的工資是我國工人的6倍以上。第二,與總部距離遠。新竹距離南京的飛行距離不到900千米,而距離美國亞利桑那州的飛行距離超過11000千米。無疑,臺積電到美國亞利桑那州建廠,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都高許多。
  • 澳航已把港臺歸類從「國家」改為中國領土 蔡英文揚言幫美國發展
    (央視新聞)魅力中國,早安海峽我們再來看海峽新聞【臺海】外媒:澳航將臺灣歸類為中國領土:失誤地方正在修改(圖片來源:網絡)法媒稱,在中國管理部門就類似的列表方式嚴厲指責了多家外國企業之後,澳洲航空公司已經在其官網上把臺灣和香港的歸屬類別從「國家」改為中國領土。
  • 參與對臺軍售的美國軍火商,中國如何制裁?
    政知見(微信ID:bqzhengzhiju)注意到,相比此前制裁對臺軍售的美國企業,這次中方罕見地直接點出了企業名字。美國長期對華實施武器禁運,美國公司也一直不向中國大陸出售武器,我們如何制裁?雖然和中國大陸之間的業務往來並不是很多,但這家美國軍工企業的「龍頭老大」在大陸確有一定規模的商業利益。2015年,洛馬公司收購了以生產「黑鷹」直升機著稱的聯合技術公司西科斯基飛機公司(Sikorsky Aircraft)。
  • 照美國這麼搞,中國四大發明也能收專利費
    如今似乎能猜出一些內容,臺積電內部傳出消息,要把臺積電最先進的一部分生產線,在亞利桑那州建廠。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高管說,這事毫無懸念,劉德音沒有選擇,沒有決定權。為什麼美國政府急著讓臺積電在美國設廠?過去幾十年,他們去工業化政策執行的非常好,國內實業大部分遷移出去了,留下的都是虛擬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