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首歌,想起它的來歷,這是C.Y.Kong得知哥哥死訊後所作的曲子,原名叫depression,表達他聽到這一訊息後的震撼與不解。後來曲子改編後由黃偉文填了《浮誇》,表達的是小人物的無奈,不被人重視,為了博人眼球,只得表現的浮誇。不過改編後的作品與原曲的目的已經不同了。
其實陳奕迅的大部分歌聽懂了都不會覺得治癒,用最認真最平靜的方式,讓你去懷舊,想你失敗的感情,想你失去的朋友,想你錯過的時間,想你心裡的硃砂痣蚊子血,想你想要抓住卻放開的人,把你所想的但不敢說的唱出去,你想見又選擇緬懷,想選擇的人不是陪你的人,反正,唱到你紅了眼,很喜歡浮誇,很喜歡Eason。
還記得在高考倒計時三百天的時候,用修正液在課桌右上角寫的:用十倍苦心,做突出一個……記得文森特·梵谷說過這麼一句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團火,但路過的人只看到了煙,但是總有一個人,總有那麼一個人能看到這團火,然後走過來,陪我一起。
被生活打擊,真的很自卑,浮誇以前就聽個熱鬧,現在真的能哭出來。看不慣病態的職場做派,以及那些看不慣的虛情假意,我也想有朝一日能撕破那些人的醜惡嘴臉,然而,我們每個人都是浮誇的,都是虛偽的,也許還只是自己不夠強大吧,只能浮誇的把小人物的無奈壓在心底……
「你當我是浮誇吧,誇張只因我很怕,似木頭、似石頭的活,得到注意嗎,其實怕被忘記,至放大來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