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觀察】美國退約損害國際軍控體系
在決定退約半年之後,美國於11月22日正式退出《開放天空條約》。俄羅斯隨後表示,將視條約其他成員國的言行並根據本國利益來做出相關決定。
在分析人士看來,美國退約是對國際軍控體系的又一打擊,將進一步損害美俄之間的軍事互信,威脅地區和全球安全。
美國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22日在社交媒體上發表聲明說,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奧布萊恩表示,自美國通報退出《開放天空條約》決定已經過去6個月,美國現在不再是該條約的成員國。奧布萊恩稱,美國此舉是退出「過時的、有利於我們的敵手並損害我們國家安全的條約和協議」。
《開放天空條約》於1992年籤署,2002年生效,成員國為美、俄和大部分北約成員國。根據該條約,成員國可按規定對彼此領土進行非武裝方式的空中偵察。條約因此成為冷戰結束後俄羅斯和西方國家之間建立軍事互信的重要措施,有助於提升透明度、降低衝突風險。
然而今年以來,美國多次指責俄羅斯違反該條約。美國國務院今年5月向條約成員國通報稱,除非俄羅斯能重新履行這一條約,否則美方將於6個月後正式退約。
在分析人士看來,美國執意退出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首先,美俄在該條約執行過程中存在分歧。美國對俄羅斯將俄加裡寧格勒州上空飛行距離限制在500公裡範圍內不滿,俄方則稱這種做法同美國在阿拉斯加州的規定是一樣的。
其次,美國已經不需要通過該條約進行偵察。美國用於執行該條約飛行任務的偵察機已經老化,而現有的商用遙感衛星已經足以代替傳統偵察機來收集情報。
對於美國的退約行為,多數北約成員國都予以反對。德國外長馬斯就表示,《開放天空條約》有助於在「從符拉迪沃斯託克到溫哥華」的整個北半球建立信任和促進安全。英國外交部也表示將信守該條約。
俄羅斯外交部則發表聲明稱,美國退出該條約既不利於歐洲安全,也不利於美國自身及其盟友的安全。俄羅斯將密切關注並分析該條約其他成員國的言行,並根據俄自身和盟友的安全利益做出相關決定。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也表示,美國的退出讓《開放天空條約》更加不具可行性。
有分析指出,從俄方相關表態來看,俄羅斯願意繼續留在《開放天空條約》,保持俄羅斯和歐洲之間的軍事透明度。但是,俄方為留在條約內設置了幾個條件,包括條約的歐洲成員國允許俄羅斯繼續飛越美國在歐洲的軍事基地,歐洲偵察俄羅斯獲得的相關資料不向非成員國(包括退約後的美國)移交。
在退出《開放天空條約》之前,美國已經退出了《反導條約》《中導條約》,美俄之間僅存的主要軍控條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也前途未卜。
輿論普遍認為,美國的單方面退約之舉不僅削弱了國際軍控體系,更損害了冷戰後俄羅斯和西方之間存在的互信。而沒有了信任和溝通手段,軍備競賽和擦槍走火等情況的發生就都有了可能性。(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