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潮汕,一位18歲高中生迎娶14歲初中生的視頻,在網上引發熱議:紅燭雙喜,兩個孩子端坐飯桌前,這婚結得就像過家家。
後來因為事情鬧大了,這對娃娃親被「拆」,女孩被送回了家。說實在我挺高興的,一是這婚毀得好,二是低齡化婚姻終於被看見了。
一直以來,在婚戀問題上,全社會的目光幾乎都集中在大齡未婚青年上,但凡大家把對大齡未婚青年的過分「關心」,分三分到那些年幼無知就匆匆走進婚姻的孩子們身上,不幸的家庭也許就能減少無數個。
因為低齡化婚姻在部分農村地區並不是個別案例。在校風不太好的學校,有些不良少年少女,初中就開始談戀愛,發生關係懷孕後就直接輟學結婚。而家長不但不反對,反而非常自豪,覺得自己的孩子厲害上天了,能讓自己比別人早十年八年當爺爺奶奶外公外婆。
與之相反的是,家裡有剩男剩女的家庭,如果他們的孩子超過30歲未結婚,哪怕孩子上過大學,都會被說讀書讀傻了。遲遲不結婚就是異類,得承受來自全村人的壓力。
走過路過都不能錯過來一句問候:「你家孩子為啥還不結婚?」時時刻刻製造出一種再不結婚人生就完了之感,然後你爸媽就開始逼迫自由單身快樂的你,趕緊去相親,不然斷絕親子關係。
如果他們能把對大齡單身青年的關心分幾分到低齡化婚姻上,走過路過來不忘問候一句:「你家孩子為啥這麼小結婚了?」,時時刻刻提醒那些年幼無知的孩子以及年老仍無知的家長,慎重對待婚姻大事,悲劇也許就能減少很多。
在我們老家那邊,我親眼目睹過兩起低齡化婚姻,都不太幸福,那些孩子都比我小十幾歲。
第一位是左邊鄰居,小男孩十七歲娶了十六歲的女孩,三年生了兩個孩子,兩個人都還沒走到正式領結婚證的年紀,男孩女孩就鬧掰了。女孩就這麼走了,婚都不用離,因為壓根沒領證,兩個孩子就交給了男孩的母親撫養。雖然不愁吃喝,但終究缺了爹疼娘親。
第二位是右邊鄰居,女孩17歲就嫁人了,聽說到現在已經嫁了第三嫁,總共生了五六個孩子,三個不同的爹,當然孩子都歸男方家庭了。這些年,也沒見女孩回過娘家,不知道她過得好還是不好。
有人30歲還不敢結婚,有人十幾歲就敢走進婚姻。大家對前者各種施壓,對後者卻異常寬容。哪怕前者生活自由快樂,後者生活一塌糊塗。這背後的原因,大概是生育即正義,傳宗接代是大事,個人幸福是小事的思想在作祟吧?
但是低齡化婚姻,真的好嗎?十幾歲的年紀,個兒還沒長好,身體還沒發育完成,對愛情、對社會、對自己、對未來全都還一無所知,就放棄學業與前途,貿然走進婚姻,在我看來不是勇敢是無知。
自己都還是個孩子,卻匆匆跑去生孩子,自己的人生尚且還負責不起,如何對別人的人生負起責任?這樣的人生,大概率會出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