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寧石門鄉:新營苗寨話今昔 山鄉巨變換新顏

2020-12-16 瀟湘晨報

鳥瞰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石門鄉新營苗族風情小康寨

11月14日,在新營苗寨村民張玉芬的家裡,感受到了苗族的熱情好客。

新營苗寨位於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石門鄉。過去,地處偏遠交通不便,山高坡陡,自然環境惡劣,發展滯後,石門鄉成了貴州20個極貧鄉鎮之一。石門坎社區新營苗寨更是石門鄉脫貧攻堅難啃的「硬骨頭」,家家戶戶住茅草房,吃洋芋坨坨,出門就是泥巴路。

熱情好客的張玉芬坐在自家客廳的沙發上話家常

「謝謝脫貧攻堅好政策,讓我們有了新家。」張玉芬打開話匣子說起生活的變化。

2015年10月,得益於脫貧攻堅政策,總投資2700餘萬元的項目款投向新營苗寨,項目在拆除舊房的原址上重新設計建設統規統建。苗寨在外觀設計上融入了苗族風俗文化元素,既體現古代苗族文化風貌,又彰顯現代建築文化氣息,並有了寨名「新營苗族風情小康寨」。2016年12月,新營苗寨建成並整寨搬遷入住,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

張玉芬過去的家舊照

「搬進新居後,家家戶戶都住上了120平方米的小樓房,用起了電視、冰箱。」張玉芬招呼大家在屋裡坐下,她家的房間乾淨整潔,客廳裡的轉角沙發圍著鐵爐十分溫馨。

石門鄉人大主席楊鼎介紹,新營苗族風情小康寨在建設過程中把以前的83棟破舊茅草房變成了亮麗的風情小「別墅」,寨子實現了雨汙分離,髒亂的院壩變成了寬敞潔淨的文化廣場。

同時,寨子還引進貴州宏華公司「動車式」扶貧帶動養殖生豬,帶動46戶貧困戶每戶增收1200元。舉辦勞動力轉移培訓500餘人次,實現100餘人外出務工就業,增收200餘萬元。今年,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從外地引進先進農業科技公司入駐建廠進行訂單種植80餘畝萬壽菊,戶均分紅達1500元。苗寨扶貧產業全覆蓋,預計戶均增收3萬元以上。

「日子越來越好,我就盼著身體硬朗能多享幾年福。」張玉芬樂呵呵地說。屋外,金燦燦的萬壽菊迎風招展,83棟小樓房呈同心圓狀成了一道靚麗風景,見證著時代變遷,山鄉舊貌換新顏。

【來源:畢節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貴州石門鄉首次實現中考考生全部通過普通高中分數線
    地處烏蒙山腹地的貴州省威寧自治縣石門鄉民族中學。 石軒 攝中新網威寧7月8日電 題:貴州極貧鄉石門鄉首次實現中考考生全部通過普通高中分數線作者 楊雲「這一季,我們豐收了!」地處烏蒙山腹地的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石門鄉民族中學校長李正東這幾日忙著把喜訊傳遞。
  • 三峽集團幫扶景頗族山鄉換新顏
    如今的景頗寨子,處處是新居,處處換新顏  夏日,沐浴著暖陽。走進隴川,走進景頗寨子,處處是新居,處處換新顏。翻天覆地的變化給景頗人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驚喜與幸福。龍安村位於中緬邊境,是隴川縣隴把鎮的貧困村,村民以漢族、景頗族為主,全村8個小組共2400多人。
  • 威寧醜蘋果背後的90後電商扶貧兄弟情
    東經104度,北緯26度交匯的地方位於我國的西南部,這裡被稱作陽光之城白鳥之都,這是貴州威寧,更準確的地名是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隸屬畢節市。原為彝族烏撒土司領地,如今是貴州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民族自治縣。少數民族風情的背後是經濟窘迫的困境,威寧是個國家級貧困縣,也是畢節進行脫貧攻堅的戰略要地。
  • 招商局集團幫扶威寧:山海情深奏凱歌
    威寧自治縣,貴州土地面積最大、平均海拔最高的縣,烏蒙山麓的深度貧困縣,現已成功脫貧摘帽。  一條珠江,將巍巍烏蒙和浩瀚南海情牽一線。攜手戰貧,讓招商局集團和威寧自治縣友誼長存。近日,記者和招商局集團脫貧攻堅考察組一起走進威寧自治縣大街鄉高華村4組,一棟棟青瓦白牆的嶄新民居映入眼帘,牧羊人正趕著羊群上山,寨子前的廣場上安裝著健身器材。刀削般的山梁上,這個「雲上苗寨」的苗族同胞們身著盛裝,唱起苗家的迎客歌,熱情歡迎遠方的客人。
  • 坐標貴州威寧,一位女詩人的鄉村建設實驗
    現在,她不無傷感的提到,在自己創辦的火腿工廠周圍,方圓20平方公裡的土地已經被規劃為劃為開發區,很快「棒木村」這個名字也要在地圖上消失,被「貴州威寧經濟開發區」取代。隨著企業發展越來越好,這些年被理想驅策、孤注一擲的經歷,也會漸漸消逝。她感覺自己記憶力開始下降,可並沒有一個人可以幫她記得它。
  • 這位插畫家說,他要給威寧石門坎畫一組漫畫,畫出來是這樣……
    「歌唱家雲集的苗族婚禮」,這副畫是插圖畫家劉春田第一天到達威寧石門坎最真實的見聞。今年3月第一次來到石門坎,第一次就遇到很特別的婚禮,他很吃驚,深深被現場的氣氛所感染,於是創作了這幅畫。這幅《石門鄉新合村的樹蔭下》上的文字寫著:「午後的村子裡,幾位閨蜜正在樹蔭下乘涼。手機裡大聲的播放著《中國好聲音》,她們跟著旋律小聲的哼唱。」我的第一反應是,這樣正向著脫貧奔跑的地方也正在與我們的社會接軌,這是好事兒。劉春田說,現在的鄉裡,除了每家都有電視外,人手一部4G手機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 貧困山區孩子眼中的山鄉之變
    新華社南寧9月4日電題:貧困山區孩子眼中的山鄉之變新華社記者黃凱瑩、覃廣華他在深山苗寨吹響蘆笙,她在山麓村屯「書寫」快樂,她在嶄新家園收穫幸福……他們都是來自廣西貧困山區的孩子,新一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孩子們的家鄉發生了什麼變化?
  • 田間果蔬「綠」 群眾日子「紅」|威寧農業產業發展掃描
    這是近年來威寧自治縣通過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一個生動片段。  「威寧黨參看海拉,海拉黨參看海昌。」海昌社區主任鄒元六告訴記者,當地種植黨參是一直以來的傳統,據清代《貴陽府志》記載,「黔中黨參、威寧最佳」。而威寧黨參,海拉最優。  「海拉鎮海拔高,土質疏鬆,非常適合黨參生長」。據介紹,由於自然條件好,黨參品質高,市場效益好。
  • 聞喜縣安監局駐石門鄉石門村因地制宜 給貧困戶帶來可觀的收入
    聞喜縣安監局駐石門鄉石門村因地制宜 給貧困戶帶來可觀的收入 聞喜縣安監局駐石門鄉石門村因地制宜給貧困戶帶來可觀的收入 7月26日,聞喜縣安監局駐石門鄉石門村幫扶工作隊隊員,深入田間地頭,了解貧困戶板慄生產和養蜂情況。
  • 我是新營和美教師
    6月23日上午,在東港區慶「七一」暨「兩學一做」詩歌朗誦比賽中,日照市新營小學脫穎而出,榮獲第一名!
  • 【新營中學•見證成長】最美的相遇~ 聽陳陽老師分享她的新營故事
    編者按:‍‍:風風雨雨,朝朝暮暮,新營學子無論走向何方,都會牢記回家的路;花謝花開,春去秋來,新營學子無論走得多遠,都會銘記母校的恩情。
  • 致敬老師,你們辛苦了——威寧自治縣開展教師節走訪慰問活動
    9月10日,在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自治縣人民政府副縣長馬麗飛、自治縣教科局班子領導專程前往威寧石門民族小學、迆那二中開展教師節走訪慰問活動,看望慰問了貴陽市雲巖區省府路小學、貴陽十八中組團式幫扶兩校的支教領導和教師,並向辛勤耕耘在全縣教育戰線上的廣大教育工作者送去黨和政府的溫暖關懷,向全縣廣大教師
  • 夯吾苗寨——峽谷溪邊的美麗生苗寨!
    而在湖南湘西區域,也有著大大小小不同的苗民聚集地,今天咱們要介紹的,就是一個稱為峽谷溪邊美麗寨子的夯吾苗寨!「夯吾」為苗語,意為「峽谷溪邊美麗的家園」!這裡是湘西苗族中唯一保存龍姓支系完整的生苗人,世代延續苗王權力機構。夯吾苗寨的生苗人們居住在深處大山之中,保存了完整且原始的生苗族人習俗。
  • 新營糖廠文化慶典 地景藝術迎賓
    (新營糖廠提供)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新營糖廠首次舉辦地景藝術節,結合藝術地景、小農文創市集、拾光音樂會、劇團表演等,並以糖業的歷史為脈絡,希望帶領遊客找尋新營糖廠的故事,新營糖廠地景藝術節16日至10月15日展開,新營糖廠歡迎遊客一同參與糖業文化的秋季慶典。
  • 【新營中學】:拼搏進取的新營人2016年這樣走過.....
    一項項的活動、一次次的比賽、一件件大獎、一個個榮譽都記錄著新營中學2016年的精彩!9月10日,新營中學舉行2016級新生軍訓閉營暨「新營護照」頒發儀式。整個過程分為「軍訓匯演,展示英姿」、「入學教育,砥礪成長」、「發放新營護照,開啟青春之門」三個篇章。
  • 黔西北記憶 ㊻ 威寧籍醫學博士張超倫
    張超倫,男,威寧縣石門鄉人。1918年12月出生在佃農家庭。張超倫博士舊照(圖片來源於網絡)張超倫是威寧少數民族,也是威寧縣的第四位醫學博士。龍潭三傑」之一黔西北記憶 ㊴ 丁揚斌其人其詩黔西北記憶 ㊵ 餘達父:畢節歷史上傑出的文學家黔西北記憶㊶黔西北清朝著名女詩人周婉如黔西北記憶㊷畢節著名的民族資本家劉熙乙黔西北記憶 ㊹ 一代宗師王之和黔西北記憶 ㊺ 威寧籍苗族大學校長楊漢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