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九合一」選舉已落幕,民進黨大敗,連執政20年的「老巢」高雄市也「綠地」變「藍天」,由光頭「賣菜郎」韓國瑜當選新一任市長。島內眾多分析均指出,選舉結果說明臺灣選民對民進黨太失望,因為這些年島內基層生計被搞得一團糟,人民希望改善民生經濟的強烈願望沒有得到正視,所以民怨很大,他們用選票做出了決定。
看到問題也願意去解決問題的韓國瑜,高舉「拼經濟」大旗,聲稱要讓高雄「人進得來、東西賣得出去、一起發大財」,還自比「孫悟空大鬧天宮要大幹一場」。一時,「韓流」席捲全臺。如今選民選擇了他,下月25日,他也將正式上任。正在緊鑼密鼓籌組高雄市政府行政團隊的他,未來會如何「大幹一場」帶領高雄老百姓「發大財」,備受關注。昨日,導報記者採訪了島內多位知名經濟學者,一起來聽聽他們對韓國瑜的建議。
「韓流效應」島內財團投資高雄意願高
「又老又窮!」韓國瑜選前一語戳破民進黨高雄執政神話,也令島內輿論譁然。他列舉數字稱,高雄幾十萬年輕人「北漂」到臺北求生存;高雄市負債3000億元(新臺幣,下同),名列全臺縣市首位,「明明百姓過得很苦」,政治人物卻用面具騙人,這樣永遠解決不了問題。於是,他在選戰中推出「解決問題」影片,聲稱要對高雄經濟出重拳、出猛拳,並公布14項政見,要把高雄打造成「全臺首富」。「拼經濟,我們玩真的!」在選前,韓國瑜曾提政見表示將邀臺灣首富、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投資高雄,希望能創造10萬個就業機會。而就在選後的第二天,他就透過韓國瑜競選首席顧問、前高雄縣長楊秋興與郭臺銘通上了電話,力邀鴻海集團加碼投資高雄。韓國瑜稱,郭臺銘展現出高度興趣,表示會來高雄調查研究。這速度讓臺灣網友紛紛點讚。
26日,韓國瑜開臉書直播向高雄市民報喜,稱最少有10家公司希望來高雄投資,有些是在臺北或新北要搬到高雄,有些是要擴大投資。到了28日,韓國瑜又報告說,臺灣商業總會願意帶200家企業到高雄考察、上市櫃公司要把總部遷到高雄,甚至有一家高科技公司原本要在新竹投資,現在也想到高雄尋找一萬坪(1坪約為3.3平方米)土地來蓋廠。
根據臺媒報導,隨著「韓流效應」持續,這些天島內不少財團也已經表態看好高雄,將加大在高雄投資力度。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前天就表示,絕對加碼投資高雄,而且投資額會很多。而島內鋼鐵業巨頭義聯集團也表示,願意跟著韓國瑜發「觀光財」,加碼投資義大世界水樂園210億元。還有被動元件龍頭廠國巨也表示,會繼續投資高雄,未來三年將砸下百億。此外,也有不少財團看好高雄樓市,臺灣「中鋼」表示,將在高雄亞洲新灣區進推出「欣灣時代」大樓住宅,預計下月開賣,此為臺灣「中鋼」首度跨足房地產市場,表現備受外界關注。據悉,臺灣還有兩大建商表態明年也要在高雄推出開發案400億元。
高雄要「發大財」拼觀光經濟是最好起點
說起高雄經濟,臺灣海基會前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高孔廉昨日對導報記者說,他年輕的時候在高雄當過兵,那個時候還是相當熱鬧的,現在再去就覺得相當蕭條,很多店面都關門了,沒有什麼客人。他說,民進黨在高雄市執政20年、原高雄縣執政30年,其最大的問題是沒有真正接地氣,進入到民間去;另外,高雄產業外移,尤其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導致工人失業;這些是不爭的事實,也是民進黨敗選的重要原因。
韓國瑜表態要「人進得來、東西賣得出去、一起發大財」,高孔廉說,人進來就是指大陸觀光客願到高雄旅遊、消費。對此,他認為,臺當局現在限制大陸官員來臺,但是大陸民間對臺灣還是很有興趣的,臺灣人民應該展現出熱情好客的精神,這樣大陸遊客自然而然就願意來了。
臺灣經濟研究院院長、臺大經濟系教授林建甫在接受導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韓國瑜拼經濟最重要、最關鍵的是,他講出了承認「九二共識」,「通關密語」一講,將會得到大陸方面的善意回應,近日就有消息指出有陸客團開始籌劃到高雄來。林建甫認為,高雄要「發大財」,拼觀光經濟是一個最好的起點。
持同樣觀點的還有臺灣學者、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謝金河對導報記者說,高雄很多的農民、漁民長期以來因為農漁產品賣不出去,觀光客又不來,高雄民眾在生計上受到很大的創傷,因此民怨很深,所以借選舉這個機會把民進黨換掉。此次韓國瑜捲起旋風,他已清楚告訴臺灣民眾,他要走融入大陸的路線,而吸引大陸觀光客的到來是他拼經濟的「基本盤」,也是他讓高雄「發大財」的開始。
轉型勢在必行打造「臺灣的新加坡」
高雄「人進得來」,然後呢?林建甫建議在產業經濟方面,高雄可以從服務業做起。他表示,高雄整個環境還是不錯,旅館夠多,馬路也夠寬,基本的旅遊服務設備都有,觀光服務業是一個最好的切入點。他並指出,臺灣義聯集團願意加碼投資210億搞水上遊樂園,就是看好陸客來高雄觀光前景。另據臺媒報導,已有高雄在地遊覽車業者表示準備新增遊覽車數量,迎接苦等已久的商機。
幫助銷售農漁產品也是韓國瑜的承諾之一。高孔廉表示,臺灣因為土地小,農業不能走大眾化,走的是精緻農業,要把農產品品質提高。另外他說,過去臺灣農民銷售弄產品到大陸,因為是透過中間商,農民得到的利益不多,他建議可以設立一個平臺,讓兩岸民眾有更多的獲利。
對於有多家企業表態要投資高雄,高孔廉表示,以前加工出口那種產業很難再回來了,未來高雄要投入到高科技或者服務業,文創、數字經濟等應該有發展的空間。他也提到,臺灣的高科技人才還是不錯的,大陸企業可以來高雄設立研發中心聘用臺灣人才。
「高雄經濟轉型勢在必行!」林建甫指出,高雄有很好的天然資源,高雄港也是很好的港口,重工業、高汙染的產業已經不適合高雄,產業都要轉型升級,高雄需要附加價值更高的產業。未來高雄可以發展成什麼樣?林建甫告訴導報記者,高雄可以新加坡為追趕目標,打造「臺灣的新加坡」。臺灣經濟學者馬凱也曾經說過,由於高雄港口在臺灣海峽位置比新加坡好,他樂觀預估,如果能承襲蕭萬長曾推出的「以中國大陸為腹地建設亞太營運中心」政策,設立「自由貿易島」,一定能馬上引進外資活水,高雄變身為「臺灣的新加坡」並不難。
謝金河也指出,以前高雄是鋼鐵、石化等行業為主,汙染嚴重,而這些年,高雄市容已經有了很大改善,未來高雄要在這種基礎上著力,引進來更多新的產業,讓這個「又老又窮」的城市發生新的蛻變。
導報記者林連金/文網絡圖
原標題:韓國瑜要打造「全臺首富」,臺專家建言——高雄「發大財」拼觀光是最好起點
責任編輯:鄭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