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gamo Therapeutics公司的研究人員上周五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發表文章,展示了其第二代的鋅指核酸酶(ZFN)技術。
(圖片來自原文,紅色部分為接頭)
Sangamo Therapeutics公司的研究人員上周五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發表題為「Diversifying the Structure of Zinc Finger Nucleases for High-Precision Genome Editing」的文章,展示了其第二代的鋅指核酸酶(ZFN)技術。
據Sangamo介紹,這些改進使得ZFN的多樣性增加到64倍,從而有望對特定基因組位點進行高度精確的編輯。文章的通訊作者Edward J. Rebar博士是Sangamo的高級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官,第一作者是David Paschon博士。
Paschon博士及其同事通過一系列蛋白質改造工作,開發出新的ZFN結構。這些改造包括顛倒DNA結合結構域和核酸酶結構域的順序,以及運用新的接頭(linker)跳過相鄰鋅指之間的鹼基。通過這種結構多樣化的策略,他們試圖大幅度提高ZFN的靶向精確度。
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系列新接頭,能夠跳過鋅指-鋅指以及鋅指-FokI切割結構域之間的鹼基。他們報導稱,這些改造使得ZFN結構的數量增加到64倍,能夠實現任意位點的靶向切割。他們還評估了30種新結構,確定其中97%為活性核酸酶。
「我們的研究表明,我們的接頭元件能夠與現有的鋅指結合,以接近1.0的密度靶向任意基因組片段,也就是說,ZFN能夠靶向幾乎每一個鹼基。同時我們還表明,這些結構改進有望顯著提高ZFN的靶向精確度,」研究人員寫道。
讓ZFN更有吸引力
同為基因編輯技術,人們不免將ZFN與CRISPR進行比較。一直以來,人們對ZFN的批評包括與CRISPR相比成本太高、速度太慢,以及開發高質量基因編輯產品的門檻過高。為此,Sangamo一直致力於縮短ZFN的開發周期。
「這種新結構顯著提高了我們的靶向能力,將確保我們能夠靶向最佳序列窗口,實現治療應用。這說明了我們ZFN基因組編輯技術的多功能性,」Rebar博士談道。
「在開發治療用的核酸酶時,關鍵要求是能夠定位臨床效果最佳的雙鏈斷裂。在許多情況下,這一考慮使得最佳切割目標只能限制在狹窄的窗口。因此,提高靶向精確度一直是人們長期關注的問題,」Rebar補充道。
此前一個月,Sangamo宣布了利用ZFN技術治療粘多糖貯積症(MPS)的I/II期臨床試驗的中期結果。儘管研究證實了療法的安全性以及關鍵酶的表達,但沒有取得公司期望的效果。
「它的確在發揮作用,但不足以帶來臨床受益,」Sangamo的CEO Sandy Macrae說。這些中期結果導致Sangamo的股價大幅下跌,從12.02美元跌至8.31美元,之後才逐漸反彈。
為人們帶來更多選擇
在這項研究中,Sangamo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開發出新的接頭,能夠將FokI核酸酶結構域與DNA結合鋅指結構域的N端連接,而以往只能與鋅指結構域的C端連接。據介紹,這種設計產生了三種替代的ZFN二聚體,讓設計ZFN時的選擇增加到四倍。
同時,新的接頭也允許相鄰鋅指之間的鹼基跳躍。這樣,經過改造的鋅指就能夠與部分移位的DNA序列相結合,同時保留相同的切割位點。如此一來,人們的設計選擇又增加到16倍。
「將這兩項改進納入我們的ZFN平臺,使得在任何目標位點進行有效基因組編輯的ZFN設計選項增加到64倍,」研究人員報告稱。他們表示,這些新型結構在三種治療應用中表現出出色的效率、精確度和特異性。
未來,這種接頭也有望應用在TALENs、FokI-dCas9和Cas9等鹼基編輯器中,以改善這些系統的性能。
參考文獻:
Diversifying the structure of zinc finger nucleases for high-precision genome ed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