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第二代鋅指核酸酶技術

2021-02-15 生物通

Sangamo Therapeutics公司的研究人員上周五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發表文章,展示了其第二代的鋅指核酸酶(ZFN)技術。

(圖片來自原文,紅色部分為接頭)

Sangamo Therapeutics公司的研究人員上周五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發表題為「Diversifying the Structure of Zinc Finger Nucleases for High-Precision Genome Editing」的文章,展示了其第二代的鋅指核酸酶(ZFN)技術。

據Sangamo介紹,這些改進使得ZFN的多樣性增加到64倍,從而有望對特定基因組位點進行高度精確的編輯。文章的通訊作者Edward J. Rebar博士是Sangamo的高級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官,第一作者是David Paschon博士。

Paschon博士及其同事通過一系列蛋白質改造工作,開發出新的ZFN結構。這些改造包括顛倒DNA結合結構域和核酸酶結構域的順序,以及運用新的接頭(linker)跳過相鄰鋅指之間的鹼基。通過這種結構多樣化的策略,他們試圖大幅度提高ZFN的靶向精確度。

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系列新接頭,能夠跳過鋅指-鋅指以及鋅指-FokI切割結構域之間的鹼基。他們報導稱,這些改造使得ZFN結構的數量增加到64倍,能夠實現任意位點的靶向切割。他們還評估了30種新結構,確定其中97%為活性核酸酶。

「我們的研究表明,我們的接頭元件能夠與現有的鋅指結合,以接近1.0的密度靶向任意基因組片段,也就是說,ZFN能夠靶向幾乎每一個鹼基。同時我們還表明,這些結構改進有望顯著提高ZFN的靶向精確度,」研究人員寫道。

讓ZFN更有吸引力

同為基因編輯技術,人們不免將ZFN與CRISPR進行比較。一直以來,人們對ZFN的批評包括與CRISPR相比成本太高、速度太慢,以及開發高質量基因編輯產品的門檻過高。為此,Sangamo一直致力於縮短ZFN的開發周期。

「這種新結構顯著提高了我們的靶向能力,將確保我們能夠靶向最佳序列窗口,實現治療應用。這說明了我們ZFN基因組編輯技術的多功能性,」Rebar博士談道。

「在開發治療用的核酸酶時,關鍵要求是能夠定位臨床效果最佳的雙鏈斷裂。在許多情況下,這一考慮使得最佳切割目標只能限制在狹窄的窗口。因此,提高靶向精確度一直是人們長期關注的問題,」Rebar補充道。

此前一個月,Sangamo宣布了利用ZFN技術治療粘多糖貯積症(MPS)的I/II期臨床試驗的中期結果。儘管研究證實了療法的安全性以及關鍵酶的表達,但沒有取得公司期望的效果。

「它的確在發揮作用,但不足以帶來臨床受益,」Sangamo的CEO Sandy Macrae說。這些中期結果導致Sangamo的股價大幅下跌,從12.02美元跌至8.31美元,之後才逐漸反彈。

為人們帶來更多選擇

在這項研究中,Sangamo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開發出新的接頭,能夠將FokI核酸酶結構域與DNA結合鋅指結構域的N端連接,而以往只能與鋅指結構域的C端連接。據介紹,這種設計產生了三種替代的ZFN二聚體,讓設計ZFN時的選擇增加到四倍。

同時,新的接頭也允許相鄰鋅指之間的鹼基跳躍。這樣,經過改造的鋅指就能夠與部分移位的DNA序列相結合,同時保留相同的切割位點。如此一來,人們的設計選擇又增加到16倍。

「將這兩項改進納入我們的ZFN平臺,使得在任何目標位點進行有效基因組編輯的ZFN設計選項增加到64倍,」研究人員報告稱。他們表示,這些新型結構在三種治療應用中表現出出色的效率、精確度和特異性。

未來,這種接頭也有望應用在TALENs、FokI-dCas9和Cas9等鹼基編輯器中,以改善這些系統的性能。

參考文獻:

Diversifying the structure of zinc finger nucleases for high-precision genome editing

相關焦點

  • Nature Communications||綜述:突破PAM限制CRISPR-Cas核酸酶庫
    其中PAM序列的靈活性大大限制Cas核酸酶的可靶向範圍。以常用具有很高的DNA裂解活性的SpCas9和SaCas9為例,它們所識別的PAM序列多含鳥嘌呤/胞嘧啶(G/C-rich),因此利用已報導的鹼基編輯系統無法在腺嘌呤/胸腺嘧啶富集(A/T-rich)區域進行精準鹼基編輯操作。特別是最常用的SpCas9酶,需要NGG PAM序列進行識別,以至於其作用限制僅為基因組的9.9%,靶向區域十分局限。
  • 基因組編輯工具鋅指核酸酶(ZFN)研究進展——2011生物谷研究盤點
    鋅指核酸酶(zinc finger nuclease, ZFN),又名鋅指蛋白核酸酶,不是自然存在的,而是一種人工改造的核酸內切酶(圖1),由一個 DNA 識別域和一個非特異性核酸內切酶構成,其中DNA識別域賦予特異性,在DNA特定位點結合,而非特異性核酸內切酶賦剪切功能,兩者結合就可在DNA特定位點進行定點斷裂。
  • 突發:曹雪濤團隊再發 Nature 子刊,立即被指涉嫌數據造假
    該文章的詳細信息:《Nature子刊:曹雪濤團隊再發頂級論文,在先天性免疫取得新進展,揭示新型非編碼RNA調控網絡》但由於曹院士正處於數十篇論文被質疑造假的風口浪尖下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院士涉嫌論文數據造假事件從14日被揭出以來,截至11月20日,被質疑存在問題的文章已經達到60篇,被指造假論文涉近兩百人。
  • Nature子刊封面:哈佛和索尼聯合研發的微型手術機器人
    Wood) 基於摺紙結構研發了一款超輕便,高精度的顯微外科手術機器人——mini-RCM,該項研究發表於nature旗下新子刊《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自然-機器智能)》,並登上該期刊8月份封面。
  • Nature子刊盤點6大產品
    其中前 3 款產品是由工程細胞或工程酶經生產所得產物,後 3 款是將工程細胞直接作為產品進行使用。在本文中,我們將基於該文簡要介紹這 6 款產品。目前,這一技術已經被應用於食品添加劑的生產、疫苗研發、農業病蟲害防治等領域。未來,通過合成生物學和生物信息學等技術的結合,對酶進行定向改造,我們將會創造出更多發酵友好型通路,實現更多物質的批量化生產。Januvia(sitgaliptin)是治療糖尿病的常見藥物,但是這種藥物的製造如果僅靠化學反應的話難度非常大,因為需要重金屬和高壓環境。但是利用合成生物學方法,可以改進其製造條件。
  • 寶雞文理學院馮海濤博士在Nature子刊和JACS等國際期刊發表論文
    其中,研究論文「Tuning molecular emission of organic emitters from fluorescence to phosphorescence through push-pull electronic effects」發表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SCI一區Top期刊,影響因子12.18
  • Nature子刊發文!華南理工科研團隊發現能夠預測抗抑鬱藥治療療效的...
    Nature子刊發文! 雜誌封面與論文頁近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Nature的子刊
  • Cell子刊:誘導癌細胞自殺,這種酶可修復DNA
    2020年12月3日,德國慕尼黑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 Cell 子刊 Molecular Cell 雜誌上發表題為:The Oncogenic Helicase ALC1 Regulates PARP Inhibitor Potency by Trapping PARP2 at DNA Breaks 的研究論文。
  • Nature子刊新發現:獨特的葡萄糖感應神經元可調節血糖
    Nature子刊新發現:獨特的葡萄糖感應神經元可調節血糖 2020-05-11 18: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Nature子刊有多少、Nature系列期刊等級,一篇文章整明白!
    《Nature》子刊又雙叒叕增加了,現在共57本!系列期刊159本!!!《Nature》及這57本子刊的影響因子信息如下:可以看到,《Nature》子刊更專注於某一特定領域,並且大部分《Nature》子刊(即Nature research journals)的水平還是不錯的,影響因子都相對較高,也都是本領域權威期刊。
  • Nature新子刊今日上線!《機器智能》重點關注中國AI
    不過,子刊此前曾遭到學術界幾百人抵制。Nature新子刊如期上線,悄悄的。昨天晚間,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自然-機器智能》)正式上線,成為《自然》的新子刊。現在,《自然-機器智能》悄然上線,學界目前還沒出現反對的聲音,但子刊的出現也似乎並沒有引起強烈反響。
  • Nature子刊重磅:騰訊 AI Lab 聯合研究成果 揭示男性脫髮的潛在...
    通過騰訊自研的提升蛋白質結構預測精度的新方法,聯合研究團隊首次解析了II型5a還原酶(SRD5A2)的三維結構,揭示了治療脫髮和前列腺增生的藥物分子「非那雄胺」對於該酶的抑制機制,這將有助於深化研究相關疾病的病理學機制及藥物優化。
  • 解藥|讓新冠核酸篩查更準確,離不開DNA聚合酶
    【財新網】(記者 於達維)新冠疫情暴發以來,核酸檢測成為排查感染者的關鍵手段。6月13日,北京新一輪疫情升級,新發地批發市場查出多例病患,全市新增36人確診新冠。北京對曾前往有關市場的人員連夜進行核酸篩查。  如何精準確診新冠病人,成為困擾從中國到全世界各國政府的重大技術難題。
  • Nature子刊:少年時期的社交隔離會破壞大腦,導致成年後社交障礙
    Nature子刊:少年時期的社交隔離會破壞大腦,導致成年後社交障礙 2020-09-02 18: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Science | 終止子ATP酶ρ失活易位非依賴性核糖核酸聚合酶的步驟
    例如,ρR353A在環關閉方面存在嚴重缺陷,但有效地終止,而ρW381A容易關閉,但具有終止缺陷。ATP酶、解旋酶和終末活性之間缺乏完美的相關性,這表明ρ運動和終末功能是可分離的,1984年首次報導的ρ/RNAP相互作用可能控制終末。與RNAP的直接相互作用也將解釋ρ是如何針對主動合成的RNA,並從完整的轉錄本中排除的。此外,伸長因子NusA和NusG調節終止。
  • 「second nature」不是指「第二個大自然」
    大家好,今天我們那分享一個非常有用且地道的表達——「second nature」, 這個短語的含義不是指「第二個大自然」,其正確的含義是:second nature 第二天性;習性;老習慣I used
  • 騰訊AI Lab聯合研究登上Nature子刊,首次...
    通過騰訊自研的提升蛋白質結構預測精度的新方法,聯合研究團隊首次解析了II型5a還原酶(SRD5A2)的三維結構,揭示了治療脫髮和前列腺增生的藥物分子「非那雄胺」對於該酶的抑制機制,這將有助於深化研究相關疾病的病理學機制及藥物優化。
  • 快訊:福州大學以唯一通訊單位在Nature子刊發表論文!
    MOC1與HJ的複合物晶體結構林忠輝研究員研究團隊結合了結構生物學、計算生物學和大量的生化數據不僅在原子水平上揭示了HJ解離酶——MOC1的催化機制,而且對RuvC家族懸而未決的底物特異性識別機制也提供了重要的啟示。
  • Nature子刊綜述:DNA複製叉對臨床相關基因毒性應激的可塑性
    某些跨病變合成(TLS)聚合酶特別擅長將核苷酸摻入與DNA病變相對的核酸中,從而有利於在停滯的複製叉處快速重新開始DNA合成。雖然叉逆轉並不是嚴格要求的,以便在釋放壓力時允許叉重新啟動,但是在複製阻滯期間逆轉的複製叉可誘導用於它們有效重啟的特殊因素。有助於叉重啟的一個因素是RECQ1,它在複製幹擾期間被聚ADP-核糖基轉移酶1 (PARP1)介導的par醯化暫時抑制。
  • 【Nature子刊】NB Seq最新進展:全外顯子組測序可幫助識別新生兒...
    本文為轉化醫學網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Cathy 導言:先天性代謝缺陷(inborn errors of metabo-lism)又稱為遺傳性酶病,主要指代謝過程中酶缺陷所導致的疾病